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09卷25頁碼:P0057
後秦 鸠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二十七 ▪第4页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先以智慧起身口意業故無失。複次佛成就叁種淨業叁種寂靜業叁不護業。有人疑言。佛何因緣成就如是業。以是故佛言。我一切身口意業先以智慧。然後隨智慧行。佛以智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世。通達無礙者。此叁種智慧于叁世。通達無礙故。叁業隨智慧行。問曰。過去諸法。已滅已盡無所複有。未來世諸法。今不來不生未和合。現在乃至一念中無住時。雲何能知叁世通達無礙。答曰。佛說過去未來現在通達無礙。此言豈虛。複次若無過去未來。但有現在一念頃。佛亦不得成就無量功德。如十種智。是十力是時亦不得一心有十智。若爾者佛亦不得具足十力。以是因緣故。知有過去未來。問曰。若過去未來現在皆有者。何等是無。佛說四谛。苦谛觀無常等相。無常名生滅敗壞不可得。若過去法今實有。不名爲無常敗壞不可得。複次若過去未來現在皆有者便墮常。何以故。是法在未來世中定有轉來現在。從現在轉入過去。如人從一房入一房不名失人。答曰。若不失有何咎。問曰。若無無常無罪無福無生無死無縛無解。罪名殺等十不善道。若無無常無殺等罪。如分別邪見中說。刀在身七分中過無所惱害。福名不殺等十善道。無常名分別生死。若無無常亦無生死。亦無縛亦無解。如是等無量過咎。答曰。諸法叁世各各有相。過去法有過去相。未來法有未來相。現在法有現在相。若過去未來有現在相者。應有是難。而今過去未來現在各自有相。複次若實無過去未來。亦無出家律儀。所以者何。若現在惡心中住。過去複無戒。是爲非比丘。又賢聖人心在世俗中。是時應當是凡夫。無過去未來現在道故。如是亦無五逆等諸罪。所以者何。是五逆罪業。已過去及死時入地獄。是五逆罪未來無業故無報。現在身不爲逆罪。若無過去則無逆罪。若無逆罪何有余罪。福亦如是。若無罪福是爲邪見。與禽獸無異。複次我不說過去未來如現在相有。我說過去雖滅可生憶想能生心心數法。如昨日火滅今日可生憶想念。不可以憶想念故火便有。若見積薪知當然火。亦生心想念。明日火如過去火。不可以今心念火火便有。未來世事亦如是。現在心雖一念時不住相續生故。能知諸法內以現在意爲因。外以諸法爲緣。是因緣中生意識用。意識自在知過去未來現在法。但不自知現在心心數法余者悉知。問曰。般若波羅蜜如相品中。叁世一相所謂無相。雲何言佛智慧知叁世通達無礙。答曰。諸佛有二種說法。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若說叁世諸法通達無礙是分別說。若說叁世一相無相。是說畢竟空。複次非一切智人。于叁世中智慧有礙。乃至觀世音文殊師利彌勒舍利弗等諸賢聖。于叁世中智慧皆有礙。以是因緣故。說佛智慧于叁世中通達無礙。不爲空事故說。複次有人于叁世中生邪見。謂過去法及衆生有初無初。若有初則有新衆生。諸法亦無因無緣而生。若無初亦無後。若無初無後中。亦無初名有中有後。無前後名有初有中。無後中名有初有後。若衆生及諸法。無初亦無中無後。若無叁世則都無所有。複次若無初。雲何有一切智人。破如是等邪見故。說叁世諸法一相所謂無相。不爲破叁世佛智慧。問曰。無相是爲有邊。答曰。若無相即是無邊。不可說不可難法。雲何言有邊。若無相中取相。非是無相。是無相名爲不可得空。是中無相亦不可得。空亦不可得。是故名不可得空。複次佛有二種道。一者福德道。有人聞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生恭敬信樂心。二者智慧道。有人聞說諸法因緣和合生故無有自性。便舍離諸法。于空中心不著。如月能潤物日能熟物。二事因緣故萬物成就。福德道智慧道亦如是。福德道能生諸功德。智慧道能于福德道中離諸邪見著。以是故佛雖說諸法畢竟空。亦說叁世通達無礙而無咎。如是等略說佛十八不共法義。問曰。若爾者迦栴延尼子。何以言十力四無所畏大悲叁不共意止名爲十八不共法。若前說十八不共法是真義者。迦栴延尼子何以故如是說。答曰。以是故名迦旃延尼子。若釋子則不作是說。釋子說者是真不共法。佛法無量。是叁十六法。于佛法中如大海一渧。法亦不少何以重數爲十八。複次諸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亦能知是處不是處。分別叁世業果報及諸禅定乃至漏盡智等。雲何言不共法。問曰。聲聞辟支佛菩薩。不能盡知遍知。但有通明無有力。獨佛能盡遍知故言不共。如十力中說。答曰。佛說十力義。不言盡知遍知。直言知是處不是處。言盡知遍知者。是諸論議師說。問曰。汝先自言摩诃衍經中說。佛爲菩薩故。自說盡知遍知。答曰。摩诃衍經中說。何益于汝。汝不信摩诃衍。不應以爲證。汝自當說聲聞法爲證。複次十力佛雖盡知遍知。而聲聞辟支佛有少分。十八不共法中。始終都無分。以是故名真不共法。問曰。十八不共法。二乘亦應有分。但佛身口念常無失。二乘身口念亦有無失。如是等皆應有分。答曰。不然。所以者何。常無失故名爲不共。不以不失爲不共。聲聞辟支佛。于常無失中無分。複次諸阿羅漢說有力無有處。說有不共法。汝不信摩诃衍故。不受真十八不共法。而更重數十力等是事不可。如汝所信八十種好。而叁藏中無。何以不更說。問曰。我等分別十八不共法不重數也。何等十八。一者知諸法實相故。名一切智。二者佛諸功德相難解故。功德無量。叁者深心愛念衆生故名大悲。四者得無比智故。智慧中自在。五者善解心相故。定中自在。六者得度衆生方便故。變化自在。七者善知諸法因緣故。記別無量。八者說諸法實相故。記別不虛。九者分別籌量說故。言無失。十者得十力成就智慧無減。十一者一切有爲法中。但觀法聚無我故。常施舍行。十二者善知時不時。安立于叁乘。常觀衆生故。十叁者常一心故不失念。十四者無量阿僧祇劫深善心故。無煩惱習。十五者得真淨智故。無有能如法出其失。十六者世世敬重所尊故。無能見頂。十七者修大慈悲心故。安庠下足足下柔軟。衆生遇者即時得樂。十八者得神通波羅蜜故。轉衆生心令歡喜得度故。如入城時現神變力。答曰。如是十八不共法。非叁藏中說。亦諸余經所不說。以有人求索是法故。諸聲聞論議師輩。處處撰集贊佛功德。如言無失慧無減念不失。皆于摩诃衍十八不共法中。取已作論議。雖有無見頂足下柔軟如是甚多。不應在十八不共法中。不共法皆以智慧爲義。佛身力如十萬白香象力。及神通力等皆不說。以是故當知。十八不共法中。但說智慧功德等。不說自然果報法。複次是十八不共法。阿毗昙分別。五衆攝。身口無失身口隨智慧行是色衆攝。無異想是想衆攝。無不定心是識衆攝。余者行衆攝。皆在四禅中。佛四禅中得道得涅槃故。有人言四色不共法。色界欲界中攝。余九地中攝。皆是善皆是無漏法。四色法二緣生因緣增上緣。余殘四緣生四無緣十四有緣。四隨心行不與心相應。十叁與心相應。亦隨心行一不與心相應。亦不隨心行。如是等種種阿毗昙分別說。初如是分別入般若波羅蜜諸法實相中。盡皆一相所謂無相。入佛心皆一寂滅相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智度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