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09卷25頁碼:P0057
後秦 鸠摩羅什譯

  《大智度論》五十五 ▪第3页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菩提樹香度衆生者。如先義中說。問曰。此中事雖希有皆可信。無有色受想行識名字。無檀波羅蜜名字乃至佛名字。是難可信。答曰。有世界。大福德智慧人生處。樹木虛空土地山水等。常出諸法實相之音。所有法皆是不生不滅不淨不垢空無相無作等。衆生生便聞是音。自然得無生法忍。如是世界中。不須分別說諸法名字。所謂是五衆十二入等。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須陀洹乃至諸佛。是世界中衆生。皆有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身。無量光明一種道一種果。是中不應住者。菩薩自念我能生如是世界則生高心。以是故不應取相住此中。須菩提自說不住因緣。諸佛得佛道時。于諸法中不得定實相。故當何所住。今舍利弗作是念。若都無所住。當住何處得成佛道。須菩提知舍利弗心之所念。語舍利弗。諸菩薩皆是佛子。子法應如父所行。諸佛心于一切法中無所住。所謂色乃至一切種智。菩薩亦應如是學。用無所住心。行般若波羅蜜。如諸佛無所住心中亦不住。非不住心中亦不住。畢竟清淨故。諸菩薩亦應隨佛住畢竟清淨故。諸菩薩亦應隨佛學

  爾時會中有諸天子作是念。諸夜叉言語字句所說尚可了知。須菩提所說言語論義解釋。般若波羅蜜了不可知。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語諸天子。不解不知耶。諸天子言。大德。不解不知。須菩提語諸天子。汝等法應不知。我無所論說乃至不說一字。亦無聽者。何以故。諸字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無聽者。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字無說。諸天子如佛化作化人。是化人複化作四部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化人于四部衆中說法。于汝意雲何。是中有說者有聽者有知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須菩提言。一切法皆如化。此中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諸天子。譬如人夢中見佛說法。于汝意雲何。是中有說者有聽者有知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須菩提語諸天子。一切法皆如夢。無說無聽無知者。諸天子。譬如二人在大深澗各住一面贊佛法衆。有二向出。于諸天子意雲何。是二人向展轉相解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須菩提語諸天子。一切法亦如是。無說無聽無知者。諸天子。譬如工幻師。于四衢道中化作佛及四部衆于中說法。于諸天子意雲何。是中有說者有聽者有知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須菩提語諸天子。一切諸法如幻。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爾時諸天子心念。須菩提所說。欲令易解轉深轉妙。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語諸天子言。色非深非妙。受想行識非深非妙。色性非深非妙。受想行識性非深非妙。眼性乃至意性。色性乃至法性。眼界性乃至意界性。眼識乃至意識。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諸叁昧門。一切陀羅尼門。乃至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性。非深非妙。諸天子複作是念。是所說法中不說色。不說受想行識。不說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不說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說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說陀羅尼門叁昧門乃至一切種智。不說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說辟支佛道。不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是法中不說名字語言。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語諸天子言。如是如是諸天子。是法中諸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可說相。是中亦無說者無聽者無知者。以是故諸天子善男子善女人。欲住須陀洹果。欲證須陀洹果者。是人不離是忍。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欲住欲證不離是忍。如是諸天子。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住。以無說無聽故

  問曰。諸夜叉語雖隱覆不正。而事則鄙近。說深般若波羅蜜。雖用常辭而幽旨玄遠事異趣乖。何以相況。答曰。諸天適以人所不解。況已未悟。不必事趣皆同以爲喻也。有人言。天帝九百九十九門。門皆以十六青衣夜叉守之。此諸夜叉語言浮僞情趣妖谄。諸天賤之不以在意。是故不解其言而其意況可不須言辯而識故言尚可了知。今聞深般若。言似可及而玄旨幽邃。尋之雖深而失之逾遠。故以夜叉言況其叵知。又以夜叉語雖難解眼見相傳以其言度其心則皆可知。譬如深淵駛水得船可渡。須菩提所說般若波羅蜜。畢竟空義無有定相。不可取不可傳譯得悟。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亦無。一切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故。是故諸天子驚疑迷悶。須菩提答諸天子。汝所不解者。汝自應爾。是法無所一說乃至不說一字可著可取。無字無語是諸佛道。何以故。是名字皆空虛诳無實。如破色名字中說。用名字則有語言。若無名字則無語言。諸天子作是念。若無說若無聽。今日和合聚會爲何所作。須菩提欲解此義故。以譬喻明之。諸天子複作是念。欲以譬喻解悟。我等而此譬喻轉更深妙譬喻。以粗喻細。以定事明不定。今此譬喻亦微妙無定相。須菩提知諸天子心于深般若中迷沒不能自出。是故說般若波羅蜜不異五衆。五衆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今是五衆非深非妙。乃至一切種智非深非妙。諸天子爾時深知須菩提口雖說色心無所說。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如是。須菩提知諸天子心答言。如是如是。非我獨爾。佛得菩提時。亦無說寂滅相。實無說者聽者。是故須陀洹果乃至佛道。皆因無爲法而有。離是法離是忍。則無須陀洹。乃至佛道亦如是。菩薩初發心乃至得佛。于其中間一切法無說無聞。諸觀滅故。語言斷故不可說。不可說故不可聽。不可聽故不可知。不可知故于一切法無受無著。則入涅槃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智度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6】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