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義疏》八 ▪第9页
第八 / 胡吉藏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第叁句證涅槃果也。出叁界生死名生已度想。證無余涅槃生安穩想。又得有余名已度想。入無余名安穩想。又得盡智名已度想。得無生智名安穩想。實非究竟謂是究竟故稱爲想
問。無學乃可生已度想。凡夫學人亦得起此想不
答。凡夫學人乃未出叁界。亦謂二乘涅槃是究竟法。故亦得起此想也。爾時導師下第叁後還說大譬。就文爲二。初知機二說教。免退爲凡夫住小涅槃稱爲止也。望進求佛道爲暫息腳之義故雲息也。無複疲惓者。以小乘法調柔其心除粗煩惱心用稍強堪聞大乘也。即滅化城者第二說教也。廢叁乘究竟之教稱爲滅也。又會叁爲一無複叁名亦是滅也。語衆人言汝等去來者。勸聲聞人修行求佛也。寶所在近者釋上勸進之意。前路既近宜應去也。已度叁百今唯二百故雲近也。向者大城我所化作者。于一佛乘分別說叁也。爲止息者釋說叁之意。有止有息如前二義也。諸比丘下第叁合譬。合叁譬即爲叁別。上初譬有叁句。一所度惡道。二求度之人。叁明將導。今正合第叁兼余二義。知諸生死合上所度惡導。應去應度合上善知通塞之相兼求度之人也。若衆生下合上第二中道說小譬。上有叁。一機發二說教叁得益。今具合之。上機發有二。初明機發二照機。今具合也。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合上中路懈退乃至我等疲極。便作是念佛道長遠合上前路猶遠也。久受勤苦乃可得成合上而複怖畏。佛知是心怯弱下劣合上第二佛照機也。以方便力下合第二正說教也。說二涅槃者合上化作一城也
問。上雲一城。今雲何言二涅槃也
答。有人言上明同斷叁界惑故言一。今據余無余故言二。有人言大涅槃爲第一。今是中路涅槃稱爲第二故名爲二。如勝鬘經雲。涅槃有二種。一無余在佛。二有余在二乘。今謂二釋悉非。此文但以二乘人所證爲二涅槃耳。如下偈雲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也
問。上何故雲一今稱二也
答。二乘之人有同義異義。上取同出叁界同證無爲故言一。今約人利鈍不同故複明二。又欲明五百由旬義。開叁界爲叁百。二乘涅槃複爲二百。欲令度二乘地故說爲二也。若衆生住于二地合第叁後還說大譬。上文有二。一知機二說教。今具合之。初文即是合後知機。兼合前第叁得益義也。又稱住于二地者。上合度叁百由旬竟。今余有二百故稱二地。此文分明以叁界爲叁百以二地爲二百。舊經師不熟審其文故有諸異釋也。如來爾時下合第二正說教也。初合即滅化城。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合上汝等去來寶處在近。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合上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然二乘有近佛慧遠佛慧義。自謂所得涅槃爲極不受大乘。故經言高原陸地不生蓮華五無間罪猶能發意。此即二乘人遠佛慧不及凡夫也。今言近者。以二乘斷粗煩惱勝于凡夫故言近也。如彼導師下第四舉譬怗合也。四十九行半偈頌長行。長行本有二。初說過去結緣。二現在更爲說法。今還頌此二也。說過去世事又二。初結緣緣由二正結緣。今還頌此二也。緣由中有二。初遠緣由二近緣由。今還頌此二也。初中有四。第一大通智勝成佛。二十六王子請轉法輪。叁大通智勝現瑞。四十方梵王請說法。今具頌此四也。初本有叁。初明未成佛。二明諸天供養。叁明成道。今具頌之。初一行頌第一也。次兩行頌第二。次一行頌第叁。彼佛十六子下第二請轉法輪。長行本有叁。初十六王子爲請法故至佛所。二至佛所故恭敬稱歎。叁請說法。今具頌之。初一行頌第一。一句頌第二。而請轉法輪下叁句頌第叁。世尊甚難值下頌第叁現瑞。上有叁。一地動二放光叁二瑞所至。今一行但頌第一。東方諸世界下頌第四十方梵天集。上有叁。初明叁方梵衆。二例余六方。叁明上方。今開爲二。初叁行頌一方。次兩行例九方。上一一方有六。今但頌五略不頌謀議也。又諸梵見此相一句含于謀議故具頌六也。無量慧世尊下頌上第二結緣近緣由。上有四。一受請說小法。二十六王子請說大。叁受請說大。四說經竟入定。今具頌之。上受請說小中爲叁。初正受請。二明一會說法。叁明多會說法。今具頌之。半行頌第一。兩行半頌第二。六百萬億姟者。長行明六百萬億那由他。今雲姟是此間數代彼那由他也。第二說法時下兩行頌多會說法。時十六王子頌第二請說大法。上有叁。一爲請故出家。半行頌之。二正請。一行半頌之。略不頌第叁王眷屬。佛知童子心頌第叁受請說大法。上有叁。一說教二感悟不同叁明說經時節。今兩行半但頌第一。彼佛說經已頌說經竟入定。上有叁。一明入定。半行頌之。次明住定。一句頌之。叁明住定時節。亦一句頌之。是諸沙彌等第二頌正結緣。上有二。初明一世結緣。二明世世相值。今具頌之。初章有四。一知佛禅未出。今半行頌之。二正爲說教。一行半頌之。叁明時衆得益。一行頌之。略不頌第四佛從定起稱歎也。彼佛滅度後頌第二世世相值。長行有四。第一歎所化得益。一行頌之。二明能化成佛。一行頌之。叁明結會古今。一行頌之。略不頌第四未來相值。我在十六數下頌第二大段現在說法。長行有四。一法二譬叁合四怗。今具頌之。初兩行頌第一。上文有二。初說大次說小。今但頌大。譬如崄惡道下頌第二譬說。上有叁。一初說大乘譬。二中途說小譬。叁後還說大譬。今具頌之。上初譬有叁。一所度惡道。二求度之人。叁導師將導。今具頌之。多毒獸者。有愛見煩惱能害法身慧命爲毒獸也。無水草者。無大乘無漏定慧以自資也。無數千萬衆頌第二欲度之人也。時有一導師頌第叁將導也。衆人皆疲倦下頌第二中途說小譬。上有叁。一知機二說教叁得益。今具頌之。上知機有二。初小機發。一行頌之。次照機。一行頌之。尋時思方便下頌第二正說教。上有叁。一說教二誡叁勸。今具頌之。城郭者。城者別譬二涅槃。郭是城外郭邑。通譬無學果位諸功德也。莊嚴諸舍宅者。舍宅薗林皆在郭內。別譬果地諸余功德。有漏五陰既名生死舍宅。無漏五陰聖人所棲爲舍宅也。周匝有薗林者。淨名經以總持爲薗。小乘亦隨分有也。阿含經中慈悲喜舍以爲四薗。無漏諸行稱之爲林也。渠流及浴池者。九次第定更相灌注稱爲渠流。八解脫名爲浴池。阿含經以四禅爲四池。一有覺有觀池。二無覺無觀池。叁護念清淨池。四名無苦無樂池。重門高樓閣者。叁叁昧名曰重門。盡無生智稱高樓閣。又諸禅中有勳禅練禅。皆是禅之極名高樓閣。男女皆充滿者。定慧爲男女。亦得慈悲心爲女善心誠實爲男。聲聞隨分有也。即作是化已半行頌第二誡門。次半行頌第叁勸也。諸人既入城一行頌第叁得益。導師知息已頌第叁後還說大譬。上有二。一知機。初句頌之。二說教。兩行一句頌之。我亦複如是下頌第叁合譬。上有叁。初說大乘譬。第二中途說小乘譬。第叁後還說大乘譬。今具頌之。初半行頌第一初說大乘譬。見諸求道者合第二中途說小譬。上文有叁。一知機二說教叁得益。初行頌第一。次行頌第二。既知到涅槃頌第叁後還說大譬。上有二。一知機二說教。半行頌第一即兼頌上第叁得益。叁行半頌第二。諸佛之導師一行頌第四舉譬怗合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華義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