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注維摩诘經》

「經疏部」經文1775卷38頁碼:P0327
後秦 僧肇撰

  《注維摩诘經》一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也。以輪授物。物得此輪故名轉。授者得而不失名不退轉。自乘轉進亦名爲轉也

  善解法相知衆生根

  肇曰。諸法殊相無不解。群生異根無不知也

  蓋諸大衆

  什曰。梵本雲。衆不能蓋。衆不能蓋明其超出。今言蓋衆其言亦同也

  得無所畏

  什曰。菩薩自有四無畏。非佛無畏也。恐畏之生生于不足。無不足故無畏。能說而不能行亦所以畏也。今能說能行故無畏也。能說能行名曰法也。肇曰。菩薩別有四無畏。一得聞持總持。二知衆生根。叁不見有能難己使己不能答者。四隨問能答善決衆疑。有此四德故能映蓋大衆也九十六種外道各有部衆故言諸也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嚴身色像第一

  什曰。明備此德所以無畏也。肇曰。心以智德爲嚴。形以相好爲飾。嚴心所以進道。飾形所以靡俗

  舍諸世間所有飾好

  什曰。色相璎珞飾好已備故不假外飾也。肇曰。爲尊形者示嚴相耳。豈俗飾之在心哉

  名稱高遠踰于須彌

  肇曰。名自有高而不遠遠而不高。前聞十方取其遠也。今踰須彌取其高也。高謂高勝也

  深信堅固猶若金剛

  肇曰。七住已上無生信不可壞也

  法寶普照而雨甘露

  肇曰。法寶光無不照照癡冥也。澤無不潤潤生死也。喻海有神寶能放光除冥亦因光能雨甘露潤枯槁也

  于衆言音微妙第一

  肇曰。殊類異音既善其言而複超勝

  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複余習

  肇曰。深入謂智深解也。解法從緣起則邪見無由生。有無二見群迷多惑。大士久盡故無余習

  演法無畏猶師子吼

  什曰。上明一切時無畏。此明說法無畏。上師子吼明德音遠振。此明能說實法。衆鹹敬順猶師子吼威懾群獸也

  其所講說乃如雷震

  什曰。正智流潤譬如天雨。辯者發響猶如雷震。人有慧而不辯或辯而無慧。既雲無畏又言雷震。明其辯慧兼也。肇曰。法音遠震開導萌牙。猶春雷動于百草也

  無有量已過量

  肇曰。既得法身入無爲境。心不可以智求。形不可以像取。故曰無量。六住已下名有量也

  集衆法寶如海導師

  肇曰。引導衆生入大乘海采取法寶使必獲無難。猶海師善導商人必獲夜光也

  了達諸法深妙之義

  肇曰。如實義也

  善知衆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

  肇曰。六趣往來心行美惡悉善知也

  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

  什曰。諸佛智慧無與等者。而此佛與等。複次實相法無有等比。唯佛與等。菩薩鄰而未得故言近也。肇曰。佛道超絕無與等者。唯佛佛自等故言無等等。所以辯其等者明第一大道。理無不極。平若虛空。豈外降之有也。自在慧者。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即其事也。大士雖未全具佛慧。且以近矣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

  肇曰。法身無生而無不生。無生故惡趣門閉。無不生故現身五道也

  爲大醫王善療衆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

  肇曰。法藥善療谕醫王也

  無量功德皆成就

  肇曰。無德不備也

  無量佛土皆嚴淨

  肇曰。群生無量所好不同。故修無量淨土以應彼殊好也

  其見聞者無不蒙益

  肇曰。法身無形聲。應物故形聲耳。豈有見聞而無益哉

  諸有所作亦不虛捐

  肇曰。功不可虛設。別本雲。所作不虛。什曰。所作必成。兼以度人。故不虛也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

  什曰。等觀四等觀衆生也。不等智慧分別諸法也。等不等者兼此二也

  定自在王菩薩

  什曰。于諸定中得自在也

  法自在王菩薩

  什曰。說諸法中得自在也

  法相菩薩

  什曰。功德法相現于身也

  光相菩薩

  什曰。光明之相現于身也

  光嚴菩薩

  什曰。光明莊嚴也

  大嚴菩薩

  什曰。明其身相大莊嚴也

  寶積菩薩

  什曰。積聚智慧寶也

  辯積菩薩

  什曰。積聚四辯

  寶手菩薩

  什曰。手中能出無量珍寶也

  寶印手菩薩

  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寶之相。亦曰手中有寶印也

  常舉手菩薩

  什曰。現以大慈之手撫慰衆生令不恐畏。是以常舉手向人。唱言勿怖也

  常下手菩薩

  什曰。常垂下其手。現慈心屈下無傷物之像也

  常慘菩薩

  什曰。悲念衆生也

  喜根菩薩

  什曰。喜根喜等也。亦于實相法中生喜及隨喜也

  喜王菩薩

  什曰。喜有二種。一不淨二清淨。清淨喜故言王也

  辯音菩薩

  什曰。辭辯也

  虛空藏菩薩

  什曰。實相慧藏如虛空也

  執寶炬菩薩

  什曰。執慧寶炬除衆闇冥

  寶勇菩薩

  什曰。勇于德寶亦得寶故能勇也

  寶見菩薩

  什曰。以慧寶見于諸法也

  帝網菩薩

  什曰。幻術經名帝網也。此大士神變自在猶如幻化。故借帝網以名之

  明網菩薩

  什曰。明網自說手有缦網放光明也

  無緣觀菩薩

  什曰。觀時不取相無緣。亦深入觀時莫見其所緣也

  慧積菩薩

  什曰。積聚慧也

  寶勝菩薩

  什曰。功德寶超于世也

  天王菩薩

  什曰。一假名天。二生天。叁賢聖天。言天王則賢聖天也

  壞魔菩薩

  什曰。行壞魔道也

  電得菩薩

  什曰。因事爲名

  自在王菩薩

  什曰。于法自在。如王之于民也

  功德相嚴菩薩

  什曰。功德之相莊嚴其身也

  師子吼菩薩

  什曰。以大法音令衆生伏

  雷音菩薩

  什曰。所說能令天人歡喜群邪振悚。猶若雷音聞者喜懼也

  山相擊音菩薩

  什曰。以大法音消伏剛強。音聲震擊若山相搏也

  香象菩薩

  什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風。菩薩身香風亦如此也

  白香象菩薩

  什曰。其香最勝。大士身香亦如是也

  常精進菩薩

  什曰。始終不退

  不休息菩薩

  什曰。不暫廢也

  妙生菩薩

  什曰。生時有妙瑞也

  華嚴菩薩

  什曰。以叁昧力現衆華。遍滿虛空大莊嚴也

  觀世音菩薩

  什曰。世有危難稱名自歸。菩薩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也。亦名觀世念亦名觀自在也

  得大勢菩薩

  什曰。有大勢力也。以大神力飛到十方。所至之國六反振動惡趣休息也

  梵網菩薩

  什曰。梵四梵行。網言其多也

  寶杖菩薩

  什曰。或物寶或法寶以爲杖也

  無勝菩薩嚴土菩薩

  什曰。淨國土也

  金髻菩薩

  什曰。金在髻也

  珠髻菩薩

  什曰。如意寶珠在其髻中。悉見十方世界及衆生行業果報因緣也

  彌勒菩薩

  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波羅門之子

  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

  什曰。秦言妙德也。數從小至大。故二人在後。複次二人在此方爲大。余方爲小。亦應在後也。妙德以法身遊方。莫知其所生。又來補佛處。故言法王子也

  如是等叁萬二千人

  肇曰。歎德列名。所以存人以證經也

  複有萬梵天王屍棄等

  肇曰。屍棄梵王名。秦言頂髻也

  從余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複有萬二千天帝

  什曰。舉其從余四天下來者。據此四天下以明梵耳。複次天有二種。一者地天。二者虛空天。帝釋處須彌頂。即是地天。又爲地主。舉釋則地天斯攝。舉梵王則虛空天盡攝。複次帝釋得道迹。梵王得不還常來聽法衆所共知。故經序衆所知識以爲會證也。複次一切衆生宗事梵天。所宗尚來則知余人必至矣

  亦從余四天下來在會坐

  肇曰。一佛土有百億四天下。一四天下各有釋梵。故言余。亦或從他方佛土來

  並余大威力諸天

  肇曰。除上梵釋余大天也

  龍

  什曰。龍有二種。一地龍二虛空龍。肇曰。龍有二種。地龍虛空龍。種有四生

  神

  什曰。神受善惡雜報。似人天而非人天也。肇曰。神受善惡雜報。見形勝人劣天。身輕微難見也

  夜叉

  什曰。秦言貴人亦言輕捷。有叁種。一在地。二在虛空。叁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佛轉法輪時。地夜叉唱空夜叉聞。空夜叉唱四天王聞。如是乃至梵天也。肇曰。夜叉秦言輕捷。有叁種。一在地二在虛空叁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門閣

  乾闼婆

  什曰。天樂神也。處地上寶山中。天欲作樂時。此神體上有相出。然後上天也。肇曰。天樂神也。居地上寶山中。天須樂時。此神體上有異相現。然後上天也

  阿修羅

  什曰。秦言不飲酒。不飲酒因緣出雜寶藏。此是惡趣。男醜女端正。有大勢力常與天共鬥也。肇曰。釋同上也

  迦樓羅

  什曰。金翅鳥也。肇曰。金翅鳥神

  緊那羅

  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頭上有角。人見之言人耶非人耶。故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闼婆肇注同上

  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

  什曰。是地龍而腹行也。肇曰。摩睺羅伽大蟒神也。此上八部皆有大神力。能自變形在座聽法也

  諸比丘比丘尼

  肇曰。比丘義同上尼者女名也。已上八千比丘別稱得道者也

  優婆塞

  肇曰。義名信士男也

  優婆夷

  肇曰。義名信士女也

  俱來會坐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衆恭敬圍繞而爲說法譬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安處衆寶師子之座蔽于一切諸來大衆

  肇曰。須彌山天帝釋所住金剛山也。秦言妙高。處大海之中。水上方高叁百叁十六萬裏。如來處四部之中。威相超絕光蔽大衆。猶金山之顯溟海也

  爾時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

  肇曰。寶積亦法身大士常與淨名俱詣如來共弘道教。而今獨與裏人詣佛者。將生問疾之由啓茲典之門也

  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

  肇曰。天竺貴勝行法各別持七寶蓋即以供養佛

  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什曰。現此神變其旨有二。一者現神變無量顯智慧必深。二者寶積獻其所珍必獲可珍之果。來世所成必若如此之妙。明因小而果大也

  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于中現

  肇曰。蓋以不廣而彌八極土亦不狹而現蓋中

  又此叁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

  什曰。秦言妙高山也。凡有十寶山。須彌處其中。余九圍之也

  雪山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

  別本雲顯彼大海。什曰。山金色海水清淨水映發也。緣水顯發金光亦複如是也

  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于寶蓋中…

《注維摩诘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