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論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18卷40頁碼:P0785
隋 吉藏撰

  《法華論疏》叁 ▪第4页

  卷下 / 胡吉藏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種相即無四種生死。故法身常住 不如叁界見于叁界者。釋五句。初牒經

  不如叁界見于叁界者 如來能見下。第二釋經

  如來能見能證真如法身凡夫不見故 是故經言如來明見。此第叁句。長取一經證第五句也

  是故經言如來明見無有錯謬故 我本行菩薩道今猶未滿者。自上已來解叁佛菩提竟。此下第二更釋叁句經即成叁別。第一前釋行菩薩道滿本願經。以得叁佛菩提竟須滿本願故。次釋滿本願經。初牒經

  我本行菩薩道今猶未滿者 以本願未滿者。此釋經也

  以本願故衆生界未盡願非究竟故言未滿者非謂菩提不滿足故 爲菩薩時願度法界衆生令盡。今雖得佛衆生未盡。故願未滿。非謂菩提不滿足故者。論主恐尋經人聞行菩薩道本願未滿。言是菩提未滿足。故簡之雲是願未滿。非是菩提未滿 所成壽命複倍上數者。釋第二句經文。前牒經

  所成壽命複倍上數者 此文示現如來常命者。第二釋經。就文爲二。初標常命以釋經。巧方便顯多數故者。釋上常命也

  此文示現如來常命 上明四種數。一世界不可知。二末世界爲塵不可知。叁約塵數劫。劫不可知。四明佛壽。複過上叁數不可知。今是第五數。複過前四。以壽數不可知。所以爲常 言巧方便者。歎如來有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顯多數過上數量不可數知故 能作如此多數過上數量不可得知。以顯壽以數不可知故。所以爲常。昔僧睿法師對羅什翻法華雲。多寶照其不滅壽量定其非數。爾時論猶未來。而言之與意俱與論合。什公[火*毛]舌不爛。可謂翻之與釋得經旨也。問。何故如來常命不可盡。答。凡有五義。一爲滿本願故。佛命若無常不得常度于物。即本願不滿。以佛常住故常度衆生得滿本願也。二者破小乘人執。佛無常灰身滅智不複度物。即成負誓之佛。叁者示有因果義。初發心時願成佛道普度一切。初發心願此即是因今得佛常住普度一切。名之爲果。故因果義成。若如小乘佛者即是有因無果。初心願度爲因。得佛欲人涅槃便是無果。然既無果因亦不成。四者佛若無常即與二乘涅槃俱盡。二乘之流便不舍小求大。欣果行因。今欲令一切衆生欣果行因舍小求大。故辨佛常命也。又昔北土江南五宗四時。正用複倍上數之言。證法華猶是無常之佛。今論正用此句。顯佛是常。故知凡夫講人多有愚癡謗罪。經無論者難可釋成 我淨土不毀而衆見燒盡者。釋經第叁句。自上已來釋正果。今此一句次釋依果。初牒經也

  我淨土不毀而衆見燒盡者 報佛如來下。釋經。即是舉人釋土

  報佛如來真實淨土第一義谛之所攝故 報佛既常如前所釋。當知報佛之土亦常以常故不可燒也。問。既是常土雲何得有諸天擊鼓及散華等耶。答。于常土無障礙用故得有斯事也 九者示現涅槃無上。前牒章。故說醫師譬喻下。第二示經處

  九者示現涅槃無上 小乘灰身滅智實入無余。此是有上涅槃。今爲狂子方便言滅叁德涅槃。實非永滅故是無上。上釋菩提無上謂果義。今釋涅槃無上謂果果義。並與涅槃經意同。而昔作無常及覆相常以釋法華者一何謬哉

  故說醫師譬喻 問。醫師之譬是長行其文在前。我淨土不毀是偈其文在後。論主何故回文釋耶。答。論主取前叁菩提爲正果。淨土爲依果。此二並明常義故總屬菩提無上。故一處釋之。涅槃無上明果果義。故在後釋也 十者示現力無上。釋第十無上。就文爲叁。一標總示經處。二重論多寶塔土無上義。叁者複宗還釋力無上。初文又二。前標名

  十者示現勝妙力無上故。言勝妙力無上者。共歎法華有勝妙巧用。故名之力也 自余殘修多羅者。第二示經處

  自余殘修多羅說示現應知 即是從分別功德品去竟一經也 多寶如來塔下。第二重論前十無上中第五示現清淨國土無上。仍釋見寶塔一品。問。何故不即就前第五無上中釋。至此方解耶。答。上來數解此門。今欲示有疑者不了前意。故重論之。就文有二。初總明八種。次別釋。總明又二。初總明是淨土。第二別明八種

  多寶如來塔顯示一切佛土清淨者示現諸佛實相境界中種種衆寶間錯莊嚴故 多寶如來塔者。此句牒多寶佛塔也。顯示一切佛土清淨者。明欲開寶塔現一切淨土意也。此非獨釋迦佛土。故言顯示一切佛土也。示現諸佛實相境界中者。出淨土事也 示現有八種者下。淨土是總總攝八事。于淨土中別明八種事

  示現有八種一者塔二者量叁者略四者住持五者示現無量佛六者離穢七者多寶八者同一塔坐 如文 塔者已下。第二別釋八事成八別。一一中初標章。次解釋

  塔者示現如來舍利住持故 示現如來舍利住持者。所以立塔者。爲欲住持舍利利益物故也 量者。釋第二。初牒章

  量者 量有二義。一者土果形量。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土果形量。二者因量。謂無漏善根生非有漏善根起也 方便示現下。還釋上二量。初釋果量

  方便示現一切佛國土清淨莊嚴 是出世間下。釋因量

  是出世間清淨無漏善根所生非是世間有漏善根之所生故 略者。釋第叁。初牒

  略者 次釋

  多寶如來身一體示現攝取一切諸佛真法身故 多寶身一體攝一切佛法身故者。此以多寶之一對分身之多故也。以法身不二故多寶唯一。以化用不一故分身即多。亦是釋疑。故來疑者雲。何故唯一多寶塔無有多塔湧現。是故釋雲。多寶是法身。十方諸佛同一真如法身。故多寶法身攝一切佛法身。所以唯一也。問。多寶爲是法身。爲表法身。答。依光宅等師乃言。多寶是化身家舍利非叁身所攝。亦得屬佛寶所攝。今明四種意。一者據迹而言是佛舍利故。八義中。初義雲塔者示現如來舍利住持故。二者以多寶表法身。如睿雲。多寶明其不滅。寄多寶之身顯法身不滅也。叁者天親前釋叁平等中。明多寶身即是法身。以多寶此身即是入涅槃。此是入叁德涅槃。叁德涅槃即是法身。又八義中第叁義。多寶如來身一體攝一切諸佛法身。故知即是法身。四者多寶雖入涅槃常在世間。故世間涅槃不二。即非世間非涅槃。言亡慮絕也。故中論雲。生死之實際及以涅槃際。如是二際者無豪厘差別 住持者釋第四

  住持者示現諸佛如來法身自在身力故 釋中。諸佛法身自在身力者。此釋多寶于十方世界湧現及發聲歎佛之事。以法身遍一切處故。能于一切處有此功德。住持佛法故爲住持也 示現無量佛者。釋第五

  示現無量佛者示現彼此所作諸業無差別故 釋中。雲示現彼此所作諸業無差別故。釋意明示現十方分身佛。故目之爲彼。釋迦之身稱之爲此。亦得十方分身相望自爲彼此。十方諸佛同欲弘道利人。故雲十方諸佛所作諸業無有差別也。又十方分身佛同住淨土同說一乘同化菩薩。即是顯諸佛道同。故名所作業無差別。諸佛道既同故。當知今日釋迦亦同諸佛 遠離穢不淨下。釋第六

  遠離穢不淨者 即是釋經中移諸天人及山海事也

  示現一切諸佛國土平等清淨故 言多寶者。釋第七

  言多寶者 即釋經中以琉璃爲地。乃至以華布地等也

  示現一切諸佛國土同寶性故 同一塔坐者。釋第八

  同一塔坐者示現化佛法佛報佛等皆爲成大事故 釋中。雲示現化佛報佛法佛等皆爲成大事故者。明叁佛同爲一大事。一大事者大品雲。救一切衆生名爲大事。今明。釋迦共多寶同一塔座。同命覓弘經人之。令周旋往返十方世界弘一乘道。並皆成佛。謂之爲大事也。問。唯多寶與釋迦同一塔坐。分身不同塔坐。雲何言叁佛同一大事。答。即釋迦自具叁佛。示現伽耶成佛謂化身也。久已成佛行因所得謂報身佛也。有真故即有法身。故釋迦具叁身。即是叁佛同坐共成一大事也。問。乃知釋迦具叁身。文中但雲釋迦與多寶同坐。此是二佛。雲何言叁佛共作大事。答。分身乃不同坐。而諸佛意同成大事。問。多寶釋迦分身佛此叁是何佛耶。答。依文判者論主雲。多寶是法身。釋迦爲報身佛。分身爲化身佛也。問。前明隱時爲法身。多寶豈是隱時耶。答。論解二種法身。一者隱時名法身。此非多寶也。二者顯時名法身。即多寶也。問。若爾與報佛何異。答。體一義殊。酬因義邊目之爲報。衆法所依正法爲身。故名法身也。有人言。分身佛是應身佛。何以知之。攝論及同性經並言應身。住淨土中說法化菩薩。今分身並在淨土中說法。當知即是應身應身即報身也。釋迦在穢土故是化佛。今明作斯釋者。亦得然也。各取一義 自此已下。示現法力持力修行力。此第叁料簡多寶塔。竟還複宗釋前勝妙力無上。就文爲二。一總標叁力勸知

  自此已下示現法力持力修行力應知 從法力者已中。別釋叁力即成叁別。一一中有二。一標章。二解釋。法力者。標章也

  法力者 法即是法華之法有勝功用。故稱法力 五門示現者。第二示解釋處。開爲二。一者總標列五門。二者別釋。就初文叁。第一總標五門

  五種門示現 一者證已下。第二列五門

  一者證門二者信門。叁者供養門四者聞法門五者讀誦持說門 四種門彌勒品中示現者。第叁示門處

  四種法門彌勒品中示現一法門常精進菩薩品中示現 彌勒品即是分別功德品。常精進品即法師功德品。此二從人以立名。羅什經從法以受稱 彌勒品中四門者。第二別釋。初牒四。一者證門已下。次釋四門

  彌勒品中四種門者 釋四門即四。初門爲二。一標證門

  一是證門 如經已下。第二引經示處。就文爲二。第一釋初得無上忍。第二釋八生乃至一生得叁菩提。初又二。一牒經

  如經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衆生得無生法忍故 得無生法忍下。第二釋經

  此言無生法忍者謂初地證智應知 如智度論 一初地無生七地無生。今此中明初地無生也。以初地初證得真如法身無生故雲得無生忍也 八生乃至一生下。第二釋最後經。就文亦二。一牒經。二釋經。牒經中有二。一牒八生乃至一生

  八生乃至一生 二牒得阿耨叁菩提

  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 謂證初地菩提故下。第二釋經。就文爲叁。一就位釋。二解八生一生。叁與異人诤經

  謂證初地菩提法故 謂初地菩提者。經有二句。一者八生…

《法華論疏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