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疏》二十四 ▪第3页
卷第二十叁 / 沙門法寶撰
論。或聲爲顯至及欲七地。釋頌中或七字也
論。此四善根至除北俱慮。第六明依身別。所以善根唯依九處。正理釋雲。唯依欲九身。容入離生故
論。前叁善根至一刹那故。此第七明初.後起正理論雲。有余師說。若于先時曾已修治此四加行。彼于天處皆得初起 然無評也。婆沙第七雲。問何故天中不能初起。答彼處無勝厭離等作意故。問惡趣中有勝厭離等作意。何故不起此善根耶。答惡趣中無勝依身故。若有勝厭離等作意。亦有勝依身者則能初起。人中具二故能初起
論。此四善根至非擇滅故。此即第八明男.女得別。正理論雲。此四善根唯依男.女。前叁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種。勿後得男身不成暖等故。依男唯得男身善根。聖轉至余生亦不爲女故。暖.頂.忍位容有轉形故。二依善根展轉爲因性。世第一法依女身者。能爲二因。女得聖已容有轉得男身理故 婆沙第七雲。問此暖.頂.忍.世第一法依何身起。答依男.女身。問依女身得女身所起暖。爲亦得男身所起暖耶。答得。如得暖。得頂.忍亦爾。問依男身得男身所起暖。爲亦得女身所起暖耶。答得。如得暖得頂。得忍亦爾。女身于女身所起暖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在前。于男身所得暖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現在前。如說暖法頂.忍亦爾。男身于男身所起暖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在前。于女身所起暖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現在前。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女身所起暖與女身所起暖爲因。與男身所起暖亦爲因。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男身所起暖與男身所起暖爲因。不與女身所起暖爲因。所以者何。勝非劣因。彼是劣故。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 今詳叁論。前叁善根。男.女各得二。依善根同也。准正理.俱舍。皆雲第四女身亦得二種。故知即是多道家也。若一道家。其道是一。依男身故名依男身道。依女身故名依女身道。依女身所得世第一法。唯得依女身。不容依男身。如何得名依男身道。既言得二。故知與婆沙同是非一道也。然婆沙.正理爲因不同。意各別也。正理准聖道等爲因作論故。說互爲因也。如依男.女聖道互得爲因。及余有漏聞.思.修慧。及生得善.染汙法等。皆男.女互得爲因。不雲依女劣也。因何四善即雲劣也。故不取婆沙之義。言互爲因。正理婆沙處非唯一 有人叁釋不巧還同未解。恐繁不述。對讀即知 然准婆沙多道家。阿羅漢等依一身起道。得修欲界九依身道。不以身非擇滅故不修彼能依道。今二論皆以聖人無作女故。不得女世第一法者。意難解也。深法師以違此理故。此中言得。不言修也。此中得者。是法後得。謂依女身所起世第一法。轉爲男身亦依男身得。依男身所起世第一法。不得轉爲女身。得女身非擇滅故。今依婆沙論。釋四善根得與道不同。不可爲例。道即重得。四善不然。道不隨依男.女身說其勝劣。四善即隨男.女說有勝劣。豈得例道。今得亦爾。與得道異故。非擇滅即不得也
論。聖依此地至遷生上地。此下第九明其舍也。此明聖人失地舍。遷生上地名爲失地。是失暖等所依地也。如身在欲界依初禅得暖。生初定時不舍暖也。生第二定名遷生上地
論。異生于地至亦由退舍。明凡舍也。異生命終舍此善根。若生上地及自下地。但命終時即舍暖等。前二善根是可退故。異生亦退非是聖也
論。由死退舍至異生亦無退。此明凡.聖舍定異也。此亦應言世第一法異生亦無命終舍也。舍.得既據生相時說。此中說舍皆是同時。謂正命終等。非得生至生相故
論。依根本地至極猛利故。第十依根本必定得聖。正理論雲。依根本地起暖等善根。彼于此生必定得見谛。以利根故厭有深故。依未至.中間起暖等者。于此生不必得入見谛(述曰。由止.觀不均厭有不深。止.觀不均心又不利) 有余師說。依根本定起暖等者。此生必定得至涅槃。厭有深故 准婆沙。暖.頂依根本。亦不退。未至.中間即有退也。婆沙第六雲。依根本地起暖等者。現身必入正性離生。所以者何。彼由聖道引暖等故。依未至定.靜慮中間起暖等者。此則不定。所以者何。彼由暖等引聖道故(解雲。根本地止.觀均平厭生死苦。欣上聖道勝未至等故。起暖等定入聖道。未至.中間觀多止少。由宿習暖等力故引起聖道。由此二地得有遲速)
論。若先舍已至大功用成故。第十一明得非先也 以未曾熟修者。加行善根得來時投。非如余有漏定無始熟修 大功用成故。所以重起之時。必大功用方能起也。正理論雲。由先舍已後重得時。亦大劬勞方得起故。于先所舍不歡敬故
論。若先已得至還從本修。第十二明舍已重起。故婆沙雲。問若余生中即起頂者。從何作意無間起耶。答如起暖時所有作意。如說從暖起頂。從頂起忍亦爾。問若爾何故說暖無間起頂。頂無間起忍耶。答依一身中相續起者。作如是說。然非一切
論。失退二舍至失不必然。第十叁明二舍同異 失謂生上地。及舍衆同分。生上地命終心定無染也。舍衆同分舍不定。或染心命終。或不染心命終。若退舍必起染心。由此故言退必起過。失不必然。不必然言顯不定也。既舍得名退。故此二退非得爲性論。得此善根有何勝利。下一頌第叁明有勝利
論曰至必至涅槃故。此第一明暖勝利
論。若爾何殊順解脫分。問。順解脫分善亦必得涅槃。暖既與同。有何殊也
論。若無障礙至行相同故。答。定得涅槃。二種雖同近遠異也。順解脫分極疾第叁生得聖。順決擇極疾即此生得。正理論雲。是等引地勝善根故(解雲。解脫分是散地善。此是定善與散異)
論。若得頂法至不斷善根。此第二明頂勝利 言而增者後必兼前。正理論。加觀察叁寶殊勝功德爲門。引生淨信心故。若得頂已不斷善根。如何經說天授退頂。由彼曾起近頂善根。依未得退蜜作是說
論。若得忍時至不墮惡趣。此第叁明忍勝利也
論。然頌但說至如先已辨。釋頌中略意無退指前說也
論。此位不墮至業煩惱故。明不墮惡趣所以也。正理論雲。得惡趣生非擇滅故
論。若至忍位至得不生法故。明至忍位得不生也。此開六章複牒釋也
論。趣謂諸惡趣至見所斷惑。此牒釋也
論。此于下上位至上忍方得。明六不生得不同也。正理論雲。少分生者。謂卵.濕生。由此二生多愚昧故。處謂無想.大梵.北洲。無想大焚僻見處故。北俱盧洲無現觀故。身謂扇搋等多諸煩惱故。有謂第八等聖必不受故。見所斷惑必不起故
論。得世第一法至正性離生。此第四明第一勝利
論。頌雖不說至無命終舍。此釋頌中略命終舍意
論。何緣唯此至舍異生性故。明唯世第一能入離生。世第一法住現在時。與苦法智忍爲等無間緣。引至生相。名爲入也。世第一法如無間道。苦法智忍如解脫道。此二共舍異生性也。婆沙第二雲。如是說者。世第一法住時名入。問若爾異生應即聖者。入聖道故。答無如是過。世第一法至住位時。苦法智忍在正生時。未成就故不名聖者。苦法智忍雖未已生。以在正生名等無間。世第一法。爾時爲彼等無間緣故名爲入(述曰。至生。得次第故名等無間也)
論。此四善根各有叁品。下一頌第四明叁乘轉也
論曰至得成佛義。明暖.頂可轉。忍不可轉。婆沙第七雲。轉聲聞種姓順解脫分。起獨覺及佛種姓順解脫分。轉獨覺種姓順解脫分。起聲聞及佛種姓順解脫分。若起佛種姓順解脫分已。則不可轉。極猛利故 又叁十一雲。非如聲聞極利根者經六十劫。非如獨覺極利根者唯經百劫 准上論文若二乘若勤修者。定百劫.六十劫定得涅槃。非謂不修。所以得知。婆沙第七雲。或有人種順解脫分善根已。或經一劫。或經百劫。或經千劫。流轉生死而不能起順決擇分。或複有人起順決擇分善根已。或經一生。或經百生。或經千生。流轉生死而不能入正性離生(已上論文) 然說頂位已前可轉者。聲聞若不轉。即經六十劫定得涅槃。若轉者。即不定也。獨覺不轉者。百劫定得涅槃。若轉者即不定 又准正理雲。菩薩專求利他事故。爲欲拔濟無邊有情。弘誓莊嚴經無量劫。故往惡趣如遊園苑。若不爾者無成佛義。此論複雲。是故定無得成佛義。准此若不能往惡趣。不得成佛。由此論說。忍已上不許回心。前二善根許回心也
論。聲聞種姓至故說爲余。釋頌。雲叁謂暖.頂.忍叁。余謂獨覺種姓。在佛乘外故言余也
論。麟角佛言至自乘覺故。此明二人不可轉也。獨覺有二。一部行。二麟角。部行如聲聞說有可轉。麟角如佛不可轉也。一坐便成自乘覺故。此明二人不轉意也
論。第四靜慮至無上覺所依。此釋二人依第四禅所以
論。此中覺言至是菩提性故。此釋二種覺。謂果菩提。即是覺故
論。言一坐者至乃至菩提。此敘二說不起坐也。一說從暖位。一說不淨觀。正理論雲。依第四禅。從身念處至盡.無生。唯于一坐能次第起。故麟角喻及佛種姓。暖等善根皆不可轉。余文可解。准之。一坐已後說不可轉。與婆沙不同。是論意別。或是婆沙前文以是利根一義故不轉。此中兼一坐二義不轉。非是欲許前位轉也
論。頗有此生創修加行。下一頌第五明修果久近
論曰至乃至得解脫。明極叁生也。涅槃名解脫。分是因義。此善順彼與彼作因。故此善名順解脫分。聲聞種姓極速叁生。獨覺四生
論。譬如下種至傳說如是。舉喻顯也。正理論雲。極速叁生方得解脫。謂初生殖順解脫分。次生成就。第叁生起順決擇分即入聖道。若謂第二生起順決擇分。第叁生入聖乃至得解脫。彼言便與前說相違。謂依根本地起暖等者。彼必于此生得入見谛。或彼應許極速二生。謂第二生依根本地起暖等者。彼于現生必入聖道得解脫故 俱舍師救雲。依根本地起暖等者。必于前生已起暖等。或可第四生者方能依根本起
論。順解脫分至順解脫分。明體性也。在欲界故非修所成。而由思願攝。起身.語。亦得名爲順解脫分。勝唯意業。兼取身.語。故以叁業爲其體性。乃至少分施一食持一戒等。但深樂涅槃。願力所持故。便名種殖解…
《俱舍論疏二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