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頌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3卷41頁碼:P0813
唐 圓晖述

  《俱舍論頌疏》九

  

論本第九

  從此第叁。諸門分別。總有十一門。就中有叁。一明中有形狀。二明眼等九門。叁明入胎門。且第一明中有形狀者。論雲。當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頌曰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刹那後

  釋曰。上兩句明形狀。下兩句釋本有。此一業引故如當本有形者。此謂中有。與當本有。同一業引。由業同故。中有形狀。如當本有。謂本有是人形。中有亦人形。余趣亦然。問于一狗等腹中。容有五趣中有頓起。既有地獄中有現前。如何不能焚燒母腹。答彼居本有。亦不恒燒。如暫遊增。況居中有。言遊增者。遊十六增。彼無火也。又解。諸趣中有。雖居一腹。非互觸燒。業所遮故。又論雲。欲中有量。雖如小兒年五六歲。而根明利。菩薩中有。如盛年時。形量周圓。具諸相好。故住中有。將入胎時。照百俱胝四大洲等(此明菩薩中有) 若爾何故。菩薩母夢。見白象子來入己右脅(難也)此吉瑞相。非關中有。菩薩久舍傍生趣故(答也)如訖栗枳王夢。所見十事(訖栗枳王者。雲作事王也) 謂大象井麨。栴檀妙園林。小象。二猕猴。廣堅衣。鬥诤。白象相端嚴。具六牙四足。正知入母胎。寢如仙隱林。如是所見夢。但表當來余事先兆。非如所見(已上論文) 解雲。訖栗枳王。迦葉佛父。作此十夢。來白世尊。佛言此表當來釋迦如來遺法弟子之先兆也。王夢見有一大象。被閉室中。更無門戶。唯有小窓。其象方便。投身得出。尾猶窓礙。不能出者。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能舍父母妻子。出家而于其中。尚懷名利。如尾礙窓 又夢見一渴人。求覓水飲。便有一井。具八功德。井隨逐渴人。人不欲飲。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諸道俗等。不肯學法。有知法者。爲名利故。隨彼爲說。而猶不學 又夢見一人。將一升真珠。博一升麨。此表釋迦遺法弟子。爲求利故。將佛正法。爲他人說。又夢見有人。將栴檀木。博以凡木。此表遺法弟子。以內正法。博外書典 又夢見有妙園林。華菓茂盛。狂賊壞盡。此表遺法弟子。廣滅如來正法園也 又夢見有諸小象。驅一大象。令之出群。此表遺法弟子諸惡朋黨。破戒衆僧。擯斥有德人也 又夢有一猕猴。身塗糞穢。溏突己衆。衆皆避也。此表遺法弟子。以諸惡事。誣謗良善。見皆遠避 又夢見一猕猴。實無有德。衆共扶捧。海水灌頂。立以爲王。此表遺法弟子諸惡朋黨舉破戒僧。猶以爲衆首。又夢見一衣堅而亦廣。有十八人。各執少分。四面爭挽。衣猶不破。此表遺法弟子。分佛正法。成十八部。雖有少異執。而真法尚存。依之修行。皆得解脫。又夢見多人共集。互相征伐。死亡略盡。此表遺法弟子。十八部內。各有門人。部執不同。互興鬥诤也。此之十夢。但表先兆。非如所見。菩薩母夢見白象者。是善瑞先應非白象也。色界中有量如本有。與衣俱生。慚愧增故。欲界中有不與衣俱。由皆宿習無慚愧故。唯有鮮白苾刍尼。由本願力。世世有自然衣。恒不離身。隨時改變。乃至最後般涅槃時。亦以此衣。纏屍焚葬也。本有謂死前居生刹那後者。本過去業所感之有。名爲本有。此之本有。在死有前。居生有後。中間諸蘊。爲本有體。言生有者。初受生時一刹那蘊也。言死有者。最後命終一刹那死蘊也。欲色二界。具足四有。若無色界。唯阙中有。有余叁有

  從此第二。明眼等九門。論雲。已辨形狀。余義當辨。頌曰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叁橫  地獄頭歸下

  釋曰。此有九門。同淨天眼見者。第一眼境門。謂中有身。唯兩眼境。一同類眼見。五趣中有。各見自類也。二淨天眼見。言淨天眼者。修得天眼。極清淨故。能見中有。生得天眼。則不能觀。以中有身極微細故。有余師說。天中有眼。能見五趣。人中有眼。能見四趣。除天中有也。鬼中有眼。能見叁趣。除人天也。傍生中有眼。能見二趣。除人天鬼也。地獄中有眼。唯見自類也 業通疾者。第二行速門。淩空自在。是謂通義。通由業得。名爲業通。此通勢用速故名疾。中有獲得最疾業通。上至世尊。無能遮抑。以業勢力最強盛故 具根者。第叁具根門 一切中有。皆具五根 無對者。第四無礙門。對謂對礙。中有淩空。金剛山等。所不能遮。故名無對。曾聞折破炎赤鐵團。見有生蟲故 不可轉者。第五不可轉門。謂五趣中有。不可轉也。人中有起。但往人趣。必不可令人中有沒。余中有起。天等亦然 食香者。第六所食門。中有以香爲食。由食香故。名健達縛。若少福者。唯食惡香。若多福者。妙香爲食 非久住者。第七住時門。婆娑師說。此住少時。一切中有。樂求生故。速往受生。必不久住。更有余師說。極多七七日。尊者世友說。極至七日。法救大德說。時無定限。生緣未合。中有恒存。故輪王中有。要至人壽八萬歲時。方頓與果。以世尊說業力不思議故 倒心趣欲境濕化染香處者。第八結生門。倒心者。此明中有先起倒心。馳趣欲境。彼由業力所起眼根。雖住遠方。能見生處父母交會。而起倒心。若男中有。緣母起愛。生于欲心。若女中有。緣父起愛。生于欲想。翻此二緣。俱起嗔心。故施設論雲。時健達縛。于二心中。隨一現行。謂愛或恚。彼由起此二種倒心。便謂己身與所愛合。所泄不淨。流至胎時。謂是己有。便生歡喜。此心生已。中有便沒。受生有身。若男處胎。依母右脅。向背蹲坐。若女處胎。依母左脅。向腹而住。若非男非女。住于母胎。隨所起貪。如應而住。必無中有非女非男。以中有身必具根故。然中有身。或男或女。後胎增長。方作不男女。如上所明。是胎卵生。余濕化生。今次當說。濕化染香處者。夫論受生。皆須起染。濕化無胎。依何起染。故說濕生染香故生。謂遠臭知生處香氣。便生愛染。往彼受生。業有勝劣。香有淨穢。若化生者。染處故生。謂遠觀知當所生處。便生愛染。往彼受生。業隨善惡。處有淨穢。于地獄趣。起倒心故。亦生愛染。謂彼中有。或見自身冷雨寒風之所逼切。見極熱地獄。情欣暖觸。投身于彼。或見自身熱風盛火之所逼害。見寒地獄。心欲清涼。投身于彼。先舊諸師。作如是說。由先見彼造惡業時己身伴類。馳往赴彼 天首上叁橫地獄頭歸下者。第九行狀門。謂天中有。首正上升。如從坐起。人鬼傍生中有。行相還如人等。地獄中有。頭下足上。故有頌曰。顛墜于地獄。足上頭歸下。由毀謗諸仙樂寂修苦行。此上所論。據人中死還生人趣。若通余趣。行相不定。故婆娑雲。若地獄死。還生地獄。不必頭下足上。若天中死。還生天中。不必首上足下。若地獄死。生于人趣。應首上升。若天中死。生于人趣。應頭歸下

  從此第叁明入胎門。論雲。前說倒心。入母胎藏。一切中有。皆定爾耶 不爾。經言入胎有四 其四者何。頌曰

  一于入正知  二叁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無知

  前叁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余生

  釋曰。此兩行頌。是第十一入胎門。一切入胎。不過四位。一于入正知者。一入胎位也。唯知入胎。不知住出。二叁兼住出者。二兼住者。二入胎位也。謂知住胎。亦知入胎。叁兼出者。叁入胎位也。謂知出胎兼知住入。兼言爲顯後帶前故。四于一切位者。第四入胎位也。入住出位。一切不知。及卵恒無知者。此前四位。唯說胎生。若卵生者。入胎等位。叁時不知。名恒無知。恒無知同前胎生第四位故。頌言及也。問如何卵生。言入胎藏。答謂卵生者。先必入胎。從初名說。或可卵言據當名說。謂先入胎。後從卵生。說胎名卵。據當名說。如煮米時。即言煮飯。據當名也。前叁種入胎謂輪王二佛者。約人以配也。第一入胎。謂轉輪王。于入胎時。無倒想解。正知入胎。不知住出。第二入胎。謂獨勝覺。于入胎位。正知入住。不知出位。第叁入胎。謂無上覺。入住出位。皆能正知。言二佛者。獨覺大覺也。業智俱勝故者。釋前所以也。第一業勝。正知入胎。謂轉輪王。宿世曾修廣大福故。第二智勝。正知入住。謂獨勝覺。久習多聞勝思擇故。第叁福智俱勝。謂無上覺。曠劫修行勝福智故。如次四余生者。如次兩字。配上業智俱勝。是輪王二佛也。四余生者。四謂第四入胎。即入住出位。皆不正知。除前叁種。余胎卵生。福智俱劣。皆是第四入胎位攝

  從此大文第二遮外道難。是數論勝論外道難也。論雲。此中外道執我者言。若許有情轉趣余世。即我所執有我義成。今爲遮彼。頌曰

  無我唯諸蘊  煩惱業所爲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焰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于余世  故有輪無初

  釋曰。前一行。明無我。但有由惑業。相續入胎也。後一行。明生死輪轉。無我唯諸蘊者。無我者。正遮外道。謂外道執我。臨命終時。能舍此蘊。于受生時。能續余蘊。若無有我。誰能蘊續。故有我也。爲破此執。故言無我。故論雲。內用士夫。此定非有。如色眼等不可得故(注曰)解雲。外道執我。名爲士夫。如士夫用也。故論主破言。此定非有如色等五境。是現量知。眼等五根。是比量知。汝今執我。非如色眼等現比量知。故不可得也。世尊亦言。有業有異熟。作者不可得。謂能舍此蘊。及能續余蘊。唯除法假(注曰)解雲。作者我之異名也。衆生生死。由業異熟。非由作者實我也。法假謂何(問也)依此有故。彼有。依此生故彼生。廣說緣起(注曰)已上論文。解雲。依此無明等有故。彼行等得有。彼無明等生故。彼行等得生。十二緣起假立于我。名爲法假也 唯諸蘊者。正立義也。唯有五蘊。更無實我。于此蘊上。假立爲我。是正道理。非所遮遣。煩惱業所爲由中有相續者。釋難也。既無實我。應許諸蘊即能從此轉趣余世。中有入胎。爲遮此難。故有斯頌。蘊刹那滅。不可從此轉趣余世。但由數習煩惱業力。令中有蘊相續入胎。入胎如燈焰如引次第增者。正明相續也。譬如燈焰雖刹那滅。而能相續轉趣余世。諸蘊亦然。名轉無失。故雖無我。但由惑業以爲…

《俱舍論頌疏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