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述記》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30卷43頁碼:P0229
唐 窺基撰

  《成唯識論述記》一 ▪第8页

  卷第一(本) / 沙門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脫二量亦然。總于此中有叁比量。別破外道准義可知。又若一解脫一切解脫。便成大過。此叁若爾便違世間。亦違教故

  論。若言異者至體應相雜

  述曰。下破有情我體各異。諸有情我既更相遍。體應相雜。由彼計執諸有情我。體是實有各各調然自相別故。量雲。諸有情我。與天授我體應是一。許常.遍故。如天授我。論言相雜。意令相入成一物故。雖言更遍意言常遍。不爾更雜。便無同喻外返難言。且如同處不相離色。許多種色更互相遍。體非相雜諸根得時各各異故。其我亦然雖體相遍。然非相雜各有屬故。斯有何失。此亦不然。彼執我體是真是實。有相雜失。然我色等是虛幻法。又同類業招非實之法。體相虛疎。設令相雜亦無過失。一切有情共果亦爾。其山河等同一處故 又今以彼更相遍言。遂令相雜以成一物。未必須量

  論。又一作業至所作所受

  述曰。複以作業受果爲難。作業受果者。與一切我處無別故。處謂處所。我之住處。量雲。彼祠授等。于天授作業時。亦應作。以一切我處無別故。如提婆達多。受果比量亦准此知。不爾直責。如諸燈光。處無別故。一照一切照。我亦應爾。處無別故。一作一切作。有情共果雖處無別。然非一受即一切受。非一切我處無別故。又我一受即一切受。處無別故。非共果故

  論。若謂作受至理亦不然

  述曰。此即敘救總非之。彼意救言。如天授我但屬天授。如衆燈光各有所屬。無有一作一切作失。論總非之。理不然也

  論。業果及身至不應理故

  述曰。敘其非理。一一諸業.及果.身叁。皆與一一諸我和合。以諸我體相雜糅住。至于作.受唯屬此我不屬彼我不應正理。提婆達多作.受。亦應屬他耶若達多我。許此業.果.身。與彼我合故。如耶若達多作.受

  論。一解脫時至一切我合故

  述曰。此又重責。如天授解脫余亦應爾。作業.受果.並各別身。與諸我合故。所修證法。彼此我合故。不可但說唯屬此我非彼我故。一人解脫余不解脫。量雲。且如天授一解脫時。余未解脫者一切應解脫。所修所證法一切我合故。猶如天授已解脫者 所修者行。所證者理。此破初計。文各有十叁比量。又以業.果.身爲因。難解脫宗。亦得爲量

  論。中亦非理所以者何

  述曰。此總非破離系子計。彼複征已

  論。我體常住至而有舒卷

  述曰。此以常住難非舒卷。舒卷者盈縮不定之義。量雲。汝所執我。應無舒卷。計常住故。如太虛空

  論。既有舒卷至應非常住

  述曰。此以卷舒難非常住。量雲。汝所執我。應非常住。許卷舒故。如橐籥風。橐謂囊橐。排袋之類。以內含風起作用故。籥謂管籥箫笛之屬。以內有風起聲等故。此二中風。既隨囊.管。有其大小卷舒之事。而非常住。我亦應然

  論。又我隨身至我體一耶

  述曰。初之二句以隨身故難可分析。後之二句以可析故難體非一。初比量雲。汝我應可分析。許卷舒故。如橐風等。言隨身者。有卷舒義。今以隨身顯事爲難。不說同喻義准應知。若以隨身爲因。影爲同喻故。後比量雲。汝我非實一。以可析故。如瓶.盆等。以前難破令其可析。故得爲因。或以隨身爲非一因。汝我非定一。許卷舒故。如牛等皮。此破第二有五比量

  論。故彼所言如童豎戲

  述曰。結非調之。童者小也。豎者奴也。如小奴等戲于沙土。雖甚劬勞無實可錄。汝等所計實我亦爾

  論。後亦非理所以者何

  述曰。此破獸主。遍出等計。彼卻征已

  論。我量至小至大身遍動

  述曰。第一量雲。汝所執我。于一刹那應不能令大身遍動。以極小故。如極微等。此中難意如何小我。一刹那中能令色究竟天萬六千由旬大身動轉

  論。若謂雖小至似遍動者

  述曰。敘彼救雲。此我不能一刹那頃即遍動身。然次第而動。以迅速故。如旋火輪者

  論。則所執我至非常一故

  述曰。汝所執我。應非常一。有往來故。如火輪等。諸有往來皆非常一故。此有二量。一難非常。二難非一。合有叁量破第叁計。都合二十一比量破叁類執。此中破叁種我。並同廣百論第二.第叁卷說

  論。又所執我複有叁種

  述曰。即是第二別敘叁計。兼破小乘。于中有二。初敘計。後破斥

  論。一者即蘊

  述曰。此如瑜伽等四種計中。此即第一。有計我體體即是蘊二十句等。世間異生皆爲此計

  論。二者離蘊

  述曰。即體非蘊。前說叁計皆是此攝。離者異義。體異名離。不爾攝計便爲不盡。瑜伽四計。即彼後叁。雖住蘊中。或住蘊外。或不住蘊。亦非蘊外。並離蘊計

  論。叁者與蘊不即不離

  述曰。筏蹉氏外道名犢子外道。男聲中呼。歸佛出家名犢子部。皤雌子部。女聲中呼。即是一也。上古有仙居山寂處。貪心不已。遂染母牛。因遂生男流諸苗裔。此後種類皆言犢子。即婆羅門之一姓也。涅槃經說犢子外道歸佛出家。此後門徒相傳不絕。今時此部是彼苗裔。遠襲爲名名犢子部。正量部等亦作此計。然廣百論第二.叁卷唯有叁種。對法第一。瑜伽第六.及六十四.顯揚第十並有四種。然今此文列有叁種。義寬于瑜伽。彼無第叁非即離計。經部本計。我亦非離蘊。偏破犢子如俱舍論第二十九並叁十說。然薩婆多等。敘外道計無離蘊者。以二十句等我見等中。唯即蘊故。如毗婆沙第八卷。問爲有離蘊計爲我耶。彼答言無。諸所執我一切皆緣五取蘊故。緣蘊外無不生心故。今者大乘。說有離蘊計爲我者。如瑜伽等說。然亦釋經一切皆緣五取蘊起。至下當知。此據影像相分爲論。必須有故。所緣緣體非無法故。非據本質。本質諸蘊或複無故。然今大乘影像而言。緣無心不生。本質而說。緣無心亦起。薩婆多說緣有心生。無即不起。經部師說緣無心得生。不要于有。大乘一念即俱得緣。獨無不生。俱無得起。故叁宗別

  論。初即蘊我至非常一故

  述曰。破我體即蘊我應非我相。量雲。我應非常。以即蘊故。猶如蘊性。彼宗所計我體即蘊。然體仍常。故爲此破。破一比量亦准此知。然瑜伽等更有別破。此既無文不能具引。此總緣蘊而起我見。得爲破也

  論。又內諸色至有質礙故

  述曰。自下別破二十句中五別計我。且破色我量雲。內諸色處。定非實我。有質礙故。如外諸色。根及屬色皆名內色。唯破內色我非計外我者。以外色無作.受用故

  論。心心所法至待衆緣故

  述曰。自下破余四蘊 不恒相續。是間斷義待衆緣者。籍緣起義。量雲。心心所法。亦非實我。不恒相續故。待衆緣故。喻如燈聲 此既二因。比量亦二。四蘊非色體類是同。合爲量破。並如色蘊別破亦得。此破于蘊計爲實我。說假我者亦不遮之

  前破心所即行蘊少分。行蘊少分中不相應行。既與心所別。故應別破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成唯識論述記》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