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一
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師本京人也。始聽華嚴大經深通玄奧。終曆諸祖禅林洞明宗旨。于神宗元豐六年甲子罷參隱嵩。少間無盡居士響師德。于元祐戊辰歲。謹率群賢邀師入京。請講此觀。被禅教二種學徒。造通玄記叁卷。剖文析義映古奪今。述七字經題並叁十觀門頌。紀綱經觀節要。顯出禅門眼目。天覺群賢皆展卷而時時聽之。大異其辯耳。乃辄出疏帖。強請出世住開封夷門大刹。又奏特賜廣智大師佳號。後住報本禅寺而終焉
大方廣佛華嚴經 旋塔之偈
大 從來無比並。滿口道不及謂。華嚴性海一字全收。法界義天亦從斯出。且道這個字向甚麼處收攝。向甚麼處流出。若人明得。非但海墨書而不盡。亦乃識無住之本。苟或未然。豈免入海算沙也
大 歎上體大。獨存。起下絕相包遍
包含法界 森羅萬象總在其中
絕去來非中外 叁世十方何處可覓
爲叁際師作四生宰 叁世信賢聖果禀之證真師摸也。十方胎卵濕化依之逐妄主宰也
蕩然豈有無曆劫何成壞 放蕩沙界不屬有無。曆塵劫來何曾成壞
任是僧繇妙筆。那邊下手圖繪 世間無限丹青手。到此都盧畫不成
波斯失卻夜明珠走向江邊漉螃蟹 抛卻甜桃樹。延山覓醋梨。波斯者別寶人也。如看大經不悟最初大字。一向尋行數墨。恰似失卻骊珠。返尋螃蟹之目。以當明珠。是深可傷也。敢問夷門。如何是大。下雲
咦 石人冷笑。大音希聲
方 隨緣真德相。觸目盡昭彰
方 歎上純真相大。起下依正萬差
大矣汪洋 性海沖虛大矣。隨緣波相汪洋
耳鼻舌色聲香 六根六塵。總十二處
或肥或瘦若短若長 肥瘦短長諸相。恒無異而差別
中外大昭昭古今常堂堂 十方叁世萬像齊彰
四聖六凡列派 染淨正報。羅列分派
刀山劍樹分光 器界依報區分光像。依正二報攝一切法
叁幅曉風楊柳路一竿春色杏花牆 會得唯心萬像空。頭頭盡露真消息
看 開眼合眼。真境無間
廣 繁興妙用。應物無私
廣 歎上難思。用大起下。隨機有准
靈然浩蕩 靈機赴感。隨類昭然。浩浩蕩蕩。其量無涯
悟心源開寶藏 心源者。流注無窮。寶藏者。含藏衆妙。能悟能開。是善巧智用也
隨高隨下無偏無黨 道物智平。體絕憎愛
海印發光輝 海印者。定名也。猶海晏清萬像俱現。心光定光物無不見。如印印物文體皆現。大經賢首品雲。或有刹土無有佛于彼示現成正覺。乃至雲。衆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叁昧威神力。科雲。圓明海印。正報大用所依也
微塵含萬像 善財贊喜目夜神曰。我于所經處悉見諸微塵。一一微塵中各見微塵刹。觀雲。如一微塵其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由刹等諸法不離法界。是故俱在一塵中現。依報體空用也。然依正相容義有六句。一依內現依。謂塵含世界。二正內現正。謂毛端含衆生念念等。叁正內現依。謂毛端世界塵塵等。四依內現正。謂塵含佛及衆生。五依內現正依。謂塵中見佛菩薩及世界等。六正內現依正。謂毛孔中現刹土並四聖六凡等。然一塵毛爲能含遍者。具有叁義。一有力。二爲主。叁具非一非異義。謂一塵毛與理非一故。不壞一塵一毛之小相。爲能含遍。與理即非異故。方能含遍也。世界等法無力爲所含遍也。清涼雲。圓至功于頃刻。觀佛境于塵毛
倏忽雲起南山須臾雨傾北嶂 賢首品雲。大海龍王遊戲時。普現諸處得自在。興雲充遍四天下。其雲種種莊嚴色。閻浮提雨清淨水。微細悅澤常應時。長養衆花及果藥。成熟一切諸苗稼。乃至龍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動無分別。清涼雲。龍王大用不同德。又雲門垂語雲。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衆無語。自代雲。南山起雲北山下雨。且道是何用也。大師下雲
王婆街裏弄猴狲露柱卻嫌無伎倆 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斯則無用之用。用不涉功
吽 泥牛吼月。齒冷牙寒
佛 滿分覺者。具足十身
佛 歎上妙覺。果大起下。真應難分
光含慧日 謂佛說法先放身光。後展慧照破暗除疑。故慧如日
朗重昏 二十六根本隨惑障等。佛慧盡能除之。如破重昏
開秘密 秘者。非器不傳。密者。隨機有受。唯佛一人能開能示
或則談經 修多羅經藏也。隨叁乘人契機合理。演說法也
或時說律 毗尼四分律藏等。謂調伏叁業不合造惡等。不言論者。菩薩造也
譬如優昙花時時乃一出 此翻希有。佛將出世。此花先開。表瑞應也
跋提椁示雙趺 跋提者。此雲泥連。或雲金水。是河名也。謂佛示壽七十九歲。說法四十九年。度人無量。末後至拘屍城邊泥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脅累足寂然而逝。人天聖衆莫不大恸。乃以白[疊*毛]香油塗之。纏塗已畢。內金銀鐵叁重棺椁之中。諸天神等鹹獻香薪。積若高山。將赴荼毗。是時大迦葉波在耆阇崛山大石窟中。見諸異相乃謂衆曰。佛今舍我入大涅槃。遂將五百弟子趨步而至。方禮足已。如來出示雙趺。而說偈言。我法最長子。是名大迦葉。阿難勤精進。能斷一切疑。偈畢收足。金棺自舉高七多羅樹。繞城數匝還至本處。諸天奉火皆不能然。自化火光叁昧而自焚之。得舍利八斛四鬥。遍周沙界起塔供養。斯則是入涅槃相也
雪嶺蘆芽穿膝 謂佛爲太子時。年一十九歲。時淨居天人于窓隙前跪而報曰。出家時至。勿戀深宮。太子遂圖遊四門賞玩花果。因見生老病死而大厭惡。夜夢諸瑞。時方叁更。淨居天王率八部等空中旋繞。時四天王各捧馬足踰城而出。初到檀特山。脫珍禦衣。身披鹿皮。自除绀發。乃師阿藍迦藍。習不用處非想之定。經叁年知非究竟。次至郁頭藍弗處。修非想非非想定。又經叁年知非亦舍。後乃往詣雪山。假以苦行兼降魔外。現種種相調伏衆生。容鵲巢于頂上。挂蛛網于眉間。蘆芽長于膝中。白醭生于口畔。又經六載。二月八日。于夜後分明星現時。示成正覺。號天人師。時年叁十。此成道相也。大經五十九說妙覺果有十種相。一住天相。二示沒相。叁入胎相。四住胎相。五初生相。六在家相。七出家相。八成道相。九轉輪相。十入涅槃相。然諸教言八相成道此又言十。何者端的。下雲
要會老胡端的處 西域記說。蔥嶺東有胡國。至五印土數萬余裏。非佛生處。此方凡外相習。呼佛爲西胡人也。然華嚴經如來名號品雲。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于彼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衆生各別知見而爲說法。今大師順俗呼佛爲老胡。有何不可
一二叁四五六七 去一拈七。言端語的。恁麼會得絕爾情識。故佛言。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所以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叁斤。僧問法眼。如何是佛。眼雲。汝是慧超。自余答佛例皆如此。與大師此語好本多同何也。不見道。懷州牛膝青州棗。到底輸他出處精。夷門下雲
收 收得龜毛。失卻兔角
華 普賢萬行。德若敷榮
華 歎上真流行大。起下契果深因
萬蕊千葩 叁千威儀。八萬細行
香遠布天涯 真流行滿叁千界。實願香騰百萬州
居文殊地向普賢家 行因解生似地。能證極果如家
昔日五莖施徒勞記釋迦 案本行經說。佛于第二阿僧祇劫修行時。爾時有城。名曰蓮花。城中有王名降怨。彼國有大菩薩。名曰然燈。出家成佛時。降怨王虔心迎請供養然燈。王敕城外十二由旬禁斷諸花不令私賣。王皆自買以供如來。彼國雪山有一梵志仙人。名曰珍寶。有一弟子。名曰雲童。法號善慧。于彼衆中而爲上首。所有仙法皆學已畢。童子辭師赴無遮會。得金錢五百欲送于師。至蓮花城見城嚴麗。因問于人。何故如斯。人乃報曰。王請然燈如來作大供養。童子聞已踴躍歡喜。遂舍金錢。于一女處買得優缽羅花五枝。供養然燈佛。時佛入城。散佛頂上。以願力故變成花蓋。隨佛行住。佛以神力化一方泥。童子見之布發而掩。複作是念。願得如來踏我身過。若不蒙記我終不起。如來既至履之而過。止諸徒衆皆不令踏。佛與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與我無異矣。今夷門推之。從始發心合于本覺成究竟位。顯自功圓不從他得。故曰。徒勞記矣
靈雲見處鹵莽玄沙特地周遮 鹵莽者。輕薄不用心也。莊子雲。君爲正焉勿鹵莽。治民勿易滅裂矣。昔福州靈雲山志勒禅師。久依大沩祐禅師。一日因見桃花忽然悟道。以一偈呈于沩山曰。叁十年來尋劍客。幾逢葉落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曰。從緣悟入永無退失。汝善護持。時玄沙聞舉乃雲。谛當甚谛。當敢保老兄未徹在。故號周遮。是宛轉未許之義也
會得南泉親的旨 南泉願禅師。因與陸亘大夫坐次。大夫曰。肇法師也甚奇特。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南泉以手指庭前一株花雲。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也
東村王老賣甜瓜 當行中買賣。不許外人。知。噫時人皆道王老賣瓜。以因行花得佛滿果。或雲。王老是南泉。常自呼爲王老師。切莫錯會。何則。南泉呌大夫。莺吟堤畔柳。以手指庭花。蝶舞樹頭春。恐人不領。又出王老賣瓜絕情之語。若更不明夷門亡
合 合取唇皮。卻較[此/夕]子
嚴 權實俱通。因果兩嚴
嚴 歎上能嚴智大。起下更互通依
因果相兼 運普賢萬行因花。嚴遮那十身滿果。故曰相兼也
智爲鈎行作簾 權實二智導物冥真。如廉得鈎收卷。有則理事二行妙合天真。如門得廉遮魔外。故斯乃明能嚴因。行下明所嚴果德也
長空雲起 雲喻如理智。空比法身也
錦上花添 花喻如量智。錦比報身也
一輪晃秋夜千派落寒蟾 月喻智也。秋夜比法身也。千派類報身善應群器。斯則現自他受用。是理量雙融智
淨穢樓閣重疊 二十重華藏世界。染淨區分。百萬億佛國莊嚴。樓閣無盡。二種依報更互通依種種相容。故曰重疊也
聖凡影像交參 四聖六凡。若燈影像交互相參同時包遍。此明二種正報也。李長者雲。依正二報身土交參。上二句明混融無礙智也
若人欲了個中意苦者苦兮甜者甜 會得舌根知味者。黃連甘草盡圓通
知…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