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增廣淨土文》

「諸宗部」經文1970卷47頁碼:P0251
宋 王日休撰

  《龍舒增廣淨土文》六

  卷第六 / 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修淨土者。宜隨其所以爲善。以資修進之功。故此卷名特爲勸谕。若不識字。全賴慈仁君子發菩薩心。爲彼解說。此布施之大者。先後之序乃自近及遠。或自急及緩。不拘其人高卑

  勸士人

  士人或有未深讀書遂登高科者。有深讀書終身尚不預薦者。豈非前世所種不同故其報不同乎。雖然使少年登科涉華。要功業濟一時福報。亦有時而盡。奉勸後生者。勤于學問笃于孝友。遠念吾曾高以來。誰其存者。亦留心此道。日月長而積累之功多。久則自有可樂。及年高者。當念已往之事皆如夢幻。日複一日。其誰免者。豈可不急留心此道也。不問老少。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有官君子

  有官君子無非前世修種作福故受此報。譬如春時下種秋乃收獲。若不修福。何緣得此。然此報有盡。若更修福。行種種方便愛人利物之事。以此回向西方。則直出輪回之外。壽樂無窮。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若切意斯民。而不忍舍去。且生西方。了生死之後。卻來此世界。現宰官身。以大興功利。何有不可哉。若能轉以此化人。使更相觀化人。則以己言重。必樂從之。據大慈菩薩偈。生世可以消災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在公門者

  在公門者當自念。雲。彼爲有官。我乃事彼。彼尊我卑。彼逸我勞。奉事常喜得以無虞。或有觸忤。加之譴責。是我前世所修不及于彼故至于此。我但小心謹行。以保此身。事無大小。隨宜方便。目前人見歡悅。必無後患。積善不已。福及子孫。當思。在公門者。其子孫榮顯必祖上積德。天道昭明。不可不信。更常念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又轉以此化人。使更相勸化。非徒現世獲福。身後可中上品生

  勸醫者

  醫者當自念。雲。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召。急去無遲。或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爲心。以結人緣。以積己福。冥冥中自有祐之者。若乘人之急。切意求財。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禍之者。吾鄉有張彥明善醫。僧道貧士軍兵官員及凡貧者求醫。皆不受錢。或反以錢米與之。人若來召。雖至貧下亦去。富者以錢求藥。不問錢多寡。必多與藥。期于必愈。未嘗萠再攜錢來求藥之心。病若危笃。知不可救。亦多與好藥。以慰其心。終不肯受錢。予與處甚久。詳知其人爲醫而口終不言錢。可謂醫人中第一等人矣。一日城中火災周回爇盡。煙焰中獨存其居。一歲牛災尤甚。而其莊上獨全。此神明祐助之明效也。其子讀書。後乃預魁薦。孫有二叁。厖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也。使其孜孜以錢物爲心。失此數者。所得不足以償所失矣。同門之人可不鑒哉。若常如是存心回向淨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淨土。則易生信心。使複發大願以廣其傳。以贖宿譴以期痊愈。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此願力徑生淨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上品化生。現世則人必尊敬。而福報亦無窮。流及子孫矣

  勸僧

  僧家當自念。雲。我爲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分事不能如此。遂汨沒俗塵。一日大限到來。有何倚賴。平日雖有善業。不免逐輪回去。善業報盡。又複墜墮不如早修淨土。直脫輪回。面見阿彌陀佛。方是出家事畢。如永明壽禅師長蘆赜禅師萬年一禅師。皆修此道。又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豈可效彼哉。凡受人一錢之施一食之供。皆當爲說淨土以報其德。縱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漸熟。久而自信。若或便信。其利益大矣。常如此化人。現世則爲人所敬。己之善緣愈見純熟。又能精心觀想。不久必見佛之真身。此報身盡後必上品上生。爲不退轉地菩薩矣。古語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當常念此意。不可懈怠

  勸參禅者

  參禅大悟。遂脫生死輪回。固爲上矣。然至此者百無二叁。若修西方。則直出輪回。而生死自如萬不漏一。故予欲勸僧家。上根器者參禅之外。每日以頃刻之暇修西方。若參禅大悟。遂超脫輪回。尚去佛地極遠。更往見阿彌陀佛。展禮致敬。有何不可。若未得大悟。而壽數忽盡。且徑往西方。見佛聞法。何患其不大悟也。若不修西方。不免隨業緣去。雖如青草堂戒禅師真如喆。皆汨沒輪回。誠可畏者。詳見第七卷。若不忽此道。精心修進。仍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爲名僧。必樂從其言。其爲利益無窮。己必上品上生

  勸富者

  富者當自念。雲。我今生富足。皆由前世修種。譬如今年所食之谷乃去年所種也。然人生衣食財祿陰司皆有定數。徐徐營生合有之數亦自然來。其來之遲乃可延壽。如水淺流則久也。若急急貪求亦只此數。數外得之則禍生而去。如水過滿則溢也。宜隨分爲生。不使滿溢。少損濟物以防滿溢。非徒可以享現世之安。又可種後來之福。仍當念。世間福亦有盡。若以回向西方則無盡。況世間富足亦不能色色如意。唯留意西方。則自有可樂。更相印施西方文字。以廣勸人。使更相勸化此爲種無窮之福。現世可以消災禳難。鬼神亦敬而祐之。身後必上品上生

  勸貪吝者

  得人叁千而不以爲多者貪也。自費兩千而遂以爲多者吝也。貪吝之失衆人所同而不自覺。若能去此。方爲賢者。如是則善業無不可爲。惡業無不可戒。何則不吝財以爲善。不貪財以爲惡故也。若如是以修淨土。必不在下品生矣。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無貪吝之心。必加尊敬而樂從其化。所化必廣。上品往生複何疑哉。生前之福報亦可立而見矣。此不可以言盡。行者當自知之

  勸孝子

  長蘆[臣*責]禅師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言奉養甘旨爲世間之孝。後二十篇言勸父母修淨土爲出世間之孝。蓋世間之孝一世而止。猶爲孝之小者。出世間之孝無時而盡。以父母生淨土。福壽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勸勉。他日徒傷其心徒爲厚禮。亦何益乎。若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以此功德。資父母之福壽。厚父母之善報。佛不阻衆生之願。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養父母。吾能推是心以爲孝養。其往生品第可見矣

  勸骨肉恩愛者

  骨肉恩愛者當自念。雲。大慈菩薩有偈雲。骨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更有嬰孩命盡。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化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不能如是。徒爲好衣以華其身。美食以悅其口。一旦分離無著力處。故生前宜相勸以念佛。若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是不徒使己之骨肉有無窮之恩愛。亦使他人骨肉有無窮之恩愛。其福報豈有窮盡。必中上品生

  勸婦人

  婦人當自念。雲。據佛所言。欲心重者受婦女身。是已非善業。若不自省。更加嫉妒貪欲。業緣轉深。果報可畏。若能回心忏悔絕其非念。仁慈以待婢妾。溫和以禮上下。常念阿彌陀佛。發願雲。願我黑業日消。白業日長現身清淨。內外輕安。此世之後永不複受女身。使念念不斷。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一家及婢妾及宗族親戚。其福報無窮。必上品生。觀荊王夫人傳可見矣。在第五卷

  勸仆妾

  爲仆妾者當自念。雲。我前世不曾修福故至貧賤。人受安逸。我當勤勞。人享美味。我食粗粝。人服輕細。我著粗惡。此皆前世業緣。已往者不可悔。自此之後。當念善改過。忠直勤謹。小心奉事。以保此身以種後福。常念阿彌陀佛。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又以化其同類。使更相勸化。則福報無窮。必中上品生

  勸農者

  爲農者當自念。雲。農業雖爲務本。然耕田種地。殺害微細物命。亦不爲少。此雖無可奈何。若能委由全護忏悔前失。常念阿彌陀佛。發大願雲。願我見佛得道之後。先度耕種以來一切所殺微細衆生。次度一切冤親衆生。常作此念。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養蠶者

  養蠶者當自念。雲。蠶爲絲以爲人衣。此固世間常理。然亦是殺害物命。世人以爲。馬鳴菩薩考于藏經。本無此說。唯說佛訓弟子。不得衣綿絹及用皮爲鞋履。爲殺物命而得。人既以養蠶爲業。豈可不知慚愧。當常忏悔念阿彌陀佛發大願雲。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養蠶以來所殺一切蠶命。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相勸化。現世必獲福報。身後亦中品生

  勸商賈

  爲商賈者當自念。雲。平生販賣甯無欺僞。若是疋帛。皆由蠶命而得。不可謂全無過惡。一旦命盡。隨業緣去。不如忏悔爲善。隨分營生。命若多財自然漸有。命若少財多得亦失。況人生財數有限。急求而數滿則致早終。緩求而來遲則可延壽。宜以此存心。當念阿彌陀佛。願見佛得道之後。先度一切與己交涉衆生。次度一切冤親。次度一切有緣無緣衆生。如此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工匠

  爲工匠者當自念。雲。我爲工匠。或爲人造屋宇。或爲人作器用。此雖爲善業。然以前世不曾修種故。今生自不富足。所造之屋乃他人居。所作之器乃他人用。若不如是。衣食虧阙。當隨分爲善。爲人造作之時。物不過望事。則盡心。此亦種福。常念阿彌陀佛。用斧斤時。亦一心常念。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多屯蹇者

  多屯蹇者勿怨天勿責人。皆己之業緣所致。若見人歡喜者得歡喜報。惱害人者得惱害報。行方便者得如意報。阻難人者得龃龉報。種種皆本于前世之所爲。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是今生所以多屯蹇者。乃前世不爲善事。不作福業。已往者既不可悔。自此以後。當勤忏悔常念阿彌陀佛。非徒可以消除宿障。又可增長善緣。後世生極樂世界。無複有此屯蹇矣。莫言後世遠。閉眼即是。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骨肉怨憎者

  骨肉怨憎者當自念。雲。我以前世惡業故招此報。或殺彼命。或負彼債。或惱害彼。若作善緣。必不至此。若能忏悔宿業。痛自責己。不複與人爲惡。常念阿彌陀佛。以解怒心。以消惡緣…

《龍舒增廣淨土文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