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天眼目》

「諸宗部」經文2006卷48頁碼:P0300
宋 智昭集

  《人天眼目》叁

  

卷之二

  汾陽四句(東山空 東林總 慈明 語附)

  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句。汾雲。汝是行腳僧。空雲。金剛杵打鐵山摧。總雲。無底缽盂光烜赫。圓雲。一刀兩段

  如何是辨衲僧句。汾雲。西方日出卯。空雲。嶽陽船子洞庭波。總雲。天臺楖[木*栗]黑[粼*ㄑ][粼*ㄑ]。圓雲。寒山拾得

  如何是正令行句。汾雲。千裏特來呈舊面。空雲。夜叉屈膝眼睛黑總雲。戴盆屧履叁千裏。圓雲。來千去萬

  如何是定乾坤句。汾雲。北俱盧洲長粳米。食者無嗔亦無喜(一作無貪亦無嗔)空雲。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總雲。人間天上一般春。圓雲。天高海闊。乃雲。將此四句語。驗天下衲僧(大愚雲。仔細思量。將此四句。驗天下衲僧卻被天下衲僧勘破。大慧雲。諸人要識大愚麼。叁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叁種師子

  浮山圓鑒示衆雲。汾陽有師子句。其師子有叁種。一超宗異目。二齊眉共躅。叁影響音聞。若超宗異目。見過于師。可爲種草方堪傳授。若齊眉共躅。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若影響音聞。野幹倚勢異[婁*頁]何分。所以先德付囑雲。若當相見。切須子細窮勘。不得鹵莽。恐誤後人之印可也

  汾陽叁訣

  汾陽示衆雲。汾陽有叁訣。衲僧難辨別。擬議問如何。拄杖蓦頭楔。僧問。如何是叁訣。師便打。僧禮拜。汾雲。與汝頌出

  第一訣。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诠。雲綻青天月

  第二訣。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出眼中楔

  第叁訣。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北地用邠鐵

  慈明

  第一訣。大地山河泄。維摩才點頭。文殊便饒舌

  第二訣。展拓看時節。語默豈相幹。夜半秋天月

  第叁訣。山遠路難涉。陸地弄舟船。眼中挑日月

  法昌遇

  第一訣。袖裏叁斤鐵。忽遇病維摩。提起蓦頭楔

  第二訣。六月滿天雪。無處避炎蒸。渾身冷似鐵

  第叁訣。八字無兩丿。胡僧笑點頭。眼中重著楔

  東山簡

  第一訣。真卓絕。手把黃金槌。敲落天邊月

  第二訣。難辨別。琉璃枕上凹。瑪瑙盤中凸

  第叁訣。最超絕。花木四時春。庭臺千古月

  安住京

  第一訣。針頭削鐵。穿耳胡人。面門齒缺

  第二訣。殺人見血。啞子忍痛。無處分雪

  第叁訣。陽春白雪。水底桃花。山頭明月

  如何是第一訣。古德雲。珊瑚枝枝撐著月

  如何是第二訣。古德雲。萬裏一條鐵

  如何是第叁訣。古德雲。百草頭邊俱漏泄

  汾陽叁句

  汾陽上堂僧出問。如何是學人著力句。汾雲。嘉州打大像

  如何是學人轉身句。汾雲。陝府灌鐵牛

  如何是學人親切句。汾雲。西河弄師子

  又雲。若人會得此叁句。已辨叁玄。更有叁要語在。切須薦取

  翠岩真答

  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句。岩雲。千日斫柴一日燒

  如何是學人轉身句。岩雲。一堵牆百堵調如何是學人親切句。岩雲。渾家送上渡頭船

  汾陽十八問

  汾陽雲。大意除實問默問難辨。須識來意。余者總有時節。言說淺深相度祗應。不得妄生穿鑿。彼此無利益。雖是善因。而招惡果。切須子細

  請益 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雲。即心是佛。趙州雲。殿裏底

  呈解 問龍牙。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時如何。牙雲。道者合如是

  察辨 問臨濟。學人有一問。在和尚處時如何。濟雲。速道速道。僧擬議。濟便打

  投機 問天皇。疑情未息時如何。皇雲。守一非真

  偏僻 問芭蕉。盡大地是個眼睛。乞師指示。蕉雲。貧兒遇馊飯

  心行 問興化。學人皂白未分。乞師方便。化隨聲便打

  探拔 問風穴。不會底人。爲甚麼不疑。穴雲。靈龜行陸地。爭免曳泥蹤

  不會 問玄沙。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沙雲。汝聞偃溪水聲麼。僧雲聞。沙雲。從這裏入

  擎擔 問老宿。世智辨聰。總不要拈出。還我話頭來。宿便打

  置 問雲門。瞪目不見邊際時如何。門雲鑒

  故 問首山。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爲甚麼不識。山雲識

  借 問風穴。大海有珠。如何取得。穴雲。罔象到時光燦爛。離婁行處浪滔天

  實 問叁聖。學人只見和尚是僧。如何是佛是法。聖雲。是佛是法。汝知之乎

  假 問徑山。這個是殿裏底。那個是佛。山雲。這個是殿裏底

  審 問祖師。一切諸法。本來是有。那個是無。答雲。汝問甚分明。何勞更問吾

  征 問睦州。祖師西來當爲何事。州雲。爾道。爲何事。僧無語。州便打

  明 外道問佛。不問有言無言。世尊良久。道雲。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

  默 外道到佛處無言而立。佛雲。甚多。外道道雲。世尊大慈大悲。令我得入

  凡有學人偏僻言句。或蓋覆將來。辨師家眼目。或呈知見。擎頭戴角。一一試之。盡皆打得。只爲當面識破。或貶或褒。明鏡臨臺。是何精魅之可現。何有妖狐能隱本形者也

  九帶(名法遠)

  浮山每于示徒之際。遍舉宗門語句。而學者編集。乞師名之。師因其類聚。目之曰佛禅宗教義九帶集。蓋擬班固九流之作也

  佛正法眼藏帶

  夫真實之理。證成法身。照用之功。作爲報土。諸佛之本因既爾。諸祖之洪範亦然。五部分宗。萬派之精藍棋布。一燈分焰。十方之法席鱗差。又華嚴經雲。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昔靈山會上。世尊以青蓮目瞬示四衆。無能領其密意。惟大迦葉。獨領解佛旨。經雲。佛告大迦葉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與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又臨涅槃告阿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告優波離言。一切戒律。汝當奉持(一作受持)付大迦葉偈雲。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于是大迦葉。持佛袈裟。于雞足山中。入寂滅定。待慈氏下生。兩手分付(古德著語雲。鳥棲無影樹。花發不萌枝。四海波濤淨。一輪明月天)

  大圓智頌

  佛正法眼。迦葉親聞。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大慧杲

  迢迢空劫不能拘。佛眼何曾識得渠。妙體本來無位次。正因那得有規模。太虛寥廓塵埃淨。智鑒圓明物象殊。從此華山千古秀。任他潘阆倒騎驢

  佛法藏帶

  夫叁乘教外。諸祖別傳。萬象之中。逈然獨露。纖塵未泯。阻隔關山。擬議差殊。千生萬劫。叁賢未曉。十聖那知。截斷衆流。如何湊泊。聖人曲成萬物而不已。刻雕衆形而無功。而況如來藏乎。所謂藏者。該括叁世過現未來諸佛法藏。其間有大小乘。小乘爲聲聞緣覺。大乘謂菩薩。于中支分爲八。謂叁藏五乘。其叁藏。謂經律論。五乘。謂聲聞緣覺菩薩而兼攝人天。然則教分名數。依根所立。而不離一乘。法華經曰。于一乘道分別說叁。又曰。尚無二乘。何況有叁。又曰。惟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此明依根立權。如華嚴說。如來藏以法界爲體。如來藏無前後際。無成壞法。無修證位。絕對待義。所以文殊偈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叁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聖人說了義不了義。並是依根安立。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辨。叁藏五乘各有宗旨。于一乘論圓頓半滿。並是權立。惟華嚴一經。以法界爲體量。佛與衆生同一體性。本無修證。本無得失。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古德著語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古澗寒泉湧。青松雪後蒼)

  大圓頌

  吾佛法藏。撈摝衆生。百千叁昧。彈指圓成

  大慧

  十方通攝了無遺。叁際全超在此時。聖號凡名同一舌。劣形殊相謾多岐。家家門外長安道。處處窟中師子兒。打破淨瓶無一事。杜鵑啼在落花枝

  理貫帶

  夫聲色不到。語路難诠。今古曆然。從來無間。以言顯道。曲爲今時。豎拂揚眉。周遮示誨。天然上士。豈受提撕。中下之機。鈎頭取則。投機不妙。過在何人。更或躊躇。轉加鈍置。理貫帶者。理即正位也。其正位中。而無一法空同實際。其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古德著語雲。衆角雖多一麟足矣。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大圓頌

  理貫全收。萬派同流。毗盧華藏。物物頭頭

  大慧

  真理何曾立一塵。呼爲正位早疎親。烏雞半夜鳴何處。枯木花開劫外春。信手垂慈常利物。擬心執著已乖真。君看鶴樹泥洹日。曾舉雙趺示衆人

  事貫帶

  夫日月照臨不到。天地覆載不著。劫火壞時彼常安。萬法泯時全體露。隨緣不變。處鬧常甯。一道恩光。阿誰無分。華嚴經雲。刹說衆生說。叁世國土一時說(古德著語雲。覓火和煙得。檐泉帶月歸石長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大圓頌

  事貫萬有。纖塵不漏。萬象森羅。全機無咎

  大慧

  轉處孤危萬事休。隨緣得旨複何求。群生造化乘斯力。一道靈光觸處周。即事即空無剩法。全心全佛有來繇。填溝塞壑無人會。可笑騎牛更覓牛

  理事縱橫帶

  夫觸目是道。佛事門中。絕迹無私。通貫實際。圓融事理。運用雙行。器量堪任。隨機赴感。門風露布。各在當人。建立宗乘。強生枝節。出門問路。指東劃西。曆劫頑嚚。如何扣發(古德著語雲。針鋒頭上翻筋鬥。紅爐焰裏碧波生。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岩前)

  大圓

  理事縱橫。照用齊行。這邊那邊。日午叁更

  大慧

  塵塵實際本和融。舉體全該事理同。應物行權無定法。隨緣立理絕羅籠。竿頭有路通車馬。棒下無生觸祖翁。出沒縱橫全體用。夕陽西去水流東

  屈曲垂帶

  夫垂者。聖人垂機接物也。屈曲者。脫珍禦服。著弊垢衣也。同安雲。權挂垢衣雲是佛。卻裝珍禦複名誰。珍禦名不出世。垢衣名出世。僧問石門徹和尚。雲光法師爲甚麼。卻作牛去。徹雲。陋巷不騎金色馬。回途卻著破襕衫。聖人成佛後。卻爲菩薩。導利衆生。是名不住無爲不盡有爲矣。文殊師利問維摩诘雲。菩薩雲何通達佛道。摩诘雲。菩薩行于非道。是名通達佛道(古德著語雲。慈雲普覆無邊際。枯木無花爭奈何。宛轉是非從曲直。個時消息解通風)

  大圓頌

  屈曲垂慈。棒喝齊施。覆藏密旨。少室靈枝

  大慧

  不裝珍禦示初機。出世權披弊垢衣。細路曲盤連夜過。故鄉迢遞幾時歸。垂絲千尺鈎還曲。利物多方語帶悲。休論長安風物好。得便宜是落…

《人天眼目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