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先悉是結發梵志。優樓頻螺迦葉。優婆提舍憍律陀等。而爲上首。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心得解脫慧得解脫。其心調柔自在無礙。摩诃那伽所作已辦。離于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正解脫。通達諸法到于彼岸。唯除一人尊者阿難。爾時世尊于十五日說禁戒時。在顯露處結加趺坐。大衆圍繞恭敬尊重。是時會中有一比丘。出家未久便受具戒。即于其日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合掌瞻仰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出家未久已受具戒。于出家事遺疑未了。唯願如來哀愍解說。雲何比丘受人信施無有愚癡。既受施已。雲何複得畢報施恩。若善男子有生淨信。發心出家所期之法。雲何複得具足成就。即于佛前。重說偈言
我出家未久 已受具足戒
于此事未了 唯願哀愍說
雲何受信施 畢竟清淨報
信心出家已 具足諸所願
爾時如來告比丘言。若有比丘成就叁法。受諸信施無有愚癡。受已則能清淨畢報。諸善男子。信心出家所願之法悉得具足。何等爲叁。一者入于僧數。二者勤修僧業。叁者得僧善利。比丘若能成就如是叁法。受人信施無有愚癡。受已則能清淨畢報。信心出家所願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入僧數 僧業中勤進
獲得僧善利 與心而相應
如是之人等 畢能報信施
出家所願法 而悉得具足
爾時比丘複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略說此義。我猶未解。唯願世尊重垂廣說。雲何比丘入于僧數。雲何比丘勤修僧業。雲何比丘獲僧善利。複于佛前而說偈言
雲何入僧數 僧業中勤進
獲得僧善利 唯垂分別說
爾時世尊贊是比丘。善哉善哉。能問斯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僧數僧業及僧善利。是時比丘即蒙許可渴仰欲聞。佛告比丘。四向四得是名爲僧。常爲世間之所稱贊。世人八部合掌恭敬。天人之中無上福田。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今說四向 及以四得等
是名爲衆僧 無上之福田
複次比丘雲何僧業。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僧業。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常勤行精進 最勝八聖道
如是則得入 如上四雙僧
複次比丘。雲何名爲僧善利也。所謂四沙門果。何等爲四。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是名僧利。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大士之善利 是則入僧數
具四沙門果 則能畢報恩
爾時比丘聞是語已。即作是言。如佛所說。若有比丘入于僧數勤修僧業獲僧善利。如是之人乃能堪受一切信施無有愚癡。受已畢能報其施恩。信心出家所願具足。世尊。若有善男子發大乘心求一切智淨信出家。如是之人得在僧數勤修僧業得僧利不。佛言。比丘。善哉善哉。汝有大智。能作如是微妙善問。汝今以爲多所利益安樂天人。能問如來如是深義。複告比丘。善持憶念。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比丘白佛。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唯願如來分別善說。佛言。比丘。若有諸人發大乘心修行大乘。求一切智信心舍家。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修僧業不得僧利。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不入于僧數 不勤修僧業
不得僧善利 是修于菩提
爾時比丘複白佛言。世尊。如來何緣聽如是人出家受具受人信施。世尊。如是之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雲何而得畢報施恩。佛言。比丘。汝今不應問如是事。比丘複言。若如是人不入僧數不勤僧業不得僧利。雲何而得畢報施恩。佛言。止止不複須問。如第一請。第二第叁亦複如是。佛告比丘。汝已叁請豈得不說。宣是語已。以神通力放于眉間白毫相光。其明焰熾有百千色。悉照叁千大千世界幽闇黑冥未曾睹見諸色之處。悉令大明。諸大海水其中衆生。所謂魚鼈走獸摩羅龍王龍女。諸阿修羅阿修羅女。諸迦樓羅迦樓羅女。如是等衆悉蒙其光。心驚毛豎怪未曾有。其光亦照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光音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天少淨天遍淨天無量淨天。果實天少果天廣果天無量果天無想天無惱天無熱天善現天妙見天阿迦膩吒天。是眉間毫相悉皆遍照。乃至叁千大千世界亦複如是。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莫不大明。如是諸天。見如來光神通變化已。各來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
爾時複有無量比丘。遊行諸國遇斯光已。皆悉集來至于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頂禮佛足卻在一面合掌而住。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見如是變化神通。見已于佛生清淨信。即至佛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合掌而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天龍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如是大衆悉見如來神通變化。各各來到佛世尊所。恭敬供養尊重贊歎。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合掌而住。爾時大德舍利弗即從坐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今日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大衆悉共聚集。並及諸天龍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悉皆和合端坐佛前。如來何緣放此眉間白毫相光。唯願哀愍說其因緣。爾時舍利弗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多有諸衆生 其數那由他
見是大神變 悉能來聚集
何緣放光明 集是諸大衆
唯願垂哀愍 分別說其因
爾時佛告舍利弗。是一比丘。出家未久已受具戒。來問我言。世尊。若有人發大乘之心求一切智剃除須發出家修道。雲何善受一切信施。受已必能報其施福。若善男子發于信心出家學道。所願。不久悉得成就。舍利弗。以是因緣有如是等無量大衆而來聚集。舍利弗言。今正是時。唯願如來。分別演說如是之義。佛告舍利弗。我今若說如是義者。多有無量百千衆生以生疑惑。何以故。是諸大龍神通道力不可思議。是諸師子無所畏吼。亦不可思議。是諸大人所有法界。亦不可思議。舍利弗。諸佛世尊所有法界不可思議。一切凡夫聲聞緣覺不能信解。舍利弗。如來見是諸因緣故。默然不說。時舍利弗乃至叁請。如來默然亦不許可。時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是大衆中已有無量無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龍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久于佛所心生淨信。唯願如來。哀愍如是諸衆生等。分別演說如是之義。複于佛前。而說偈言
善哉無上尊 惟願垂哀愍
廣爲諸菩薩 善說頂功德
有諸衆生等 深願求菩提
已于是法中 生厚善欲心
爾時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诃薩應受一切諸天世人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供養。舍利弗。菩薩摩诃薩不畢報施恩。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诃薩本已清淨畢報施故。舍利弗。假使菩薩摩诃薩日日受取一切衆生所施衣食。一一衆生所施之食抟如須彌。一一衣服覆四天下。一日之中受一切衆生如是衣食。亦能清淨畢報施恩。何以故。舍利弗。是諸菩薩于衆生中最是福田。應受世間之供養者。舍利弗。汝見世間大富之人。多有珍寶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王*巨)/木]馬瑙。種種之物柔軟敷具。所謂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粟散小王。轉輪聖帝。七寶成就人中自在。若四天王叁十叁天。釋提桓因焰摩天子。兜率天子。化樂天子。他化自在天子。梵自在天王。及余色無色界諸天。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舍利弗。如是等衆。皆由菩薩教化因緣出現于世。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诃薩發心行于菩提之道。次當得佛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成已複當轉于法輪。一切世間若沙門婆羅門。及梵天王魔王波旬所不能轉。爾時當有無量衆生。聞是法已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發緣覺心。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聞說布施則勤修行。以施因緣生刹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若小王家轉輪聖帝。七寶具足。人中自在。聞說持戒則便堅持。以是因緣生四天王叁十叁天炎摩天兜術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聞說四無量心隨順修行。以是因緣生于色界。聞四空定隨順行之。以是因緣生無色界。舍利弗。以是義故。當知皆由菩薩因緣。一切善法出現于世。舍利弗。譬如阿耨達多龍王福德力故。其池流出四大河水。東方恒河。南方辛頭。西方博叉。北方私陀。此四大河。流出四方投四大海。恒河眷屬具五百河入于東海。辛頭眷屬具五百河入于南海。博叉眷屬具五百河入于西海。私陀眷屬具五百河入于北海。舍利弗。于意雲何。此四大河流出四方。次第入于四大海中。于此四方爲能利益諸衆生不。舍利弗言。世尊。實大利益無量衆生。所謂飛鳥走獸人與非人。舍利弗言。世尊。近此河邊有諸稻麥粟豆。諸田亦得潤漬。如是諸田多獲谷麥。複能利益無量衆生。所謂飛鳥走獸人非人等。舍利弗。于意雲何。是四大海由何而有。舍利弗言。世尊。是四大海皆由四河。佛複告舍利弗。于意雲何。是四大海于諸衆生有利益不。舍利弗言。如是世尊。是海實能利益無量無邊衆生。謂水陸性水性衆生。謂大小魚走獸摩羅龜鼈蝦蟆鵝雁鴛鴦。亦爲其余無量無邊水性之屬。而作窟穴。舍利弗。如是大海複爲余衆而作住處。所謂諸龍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亦出無量無邊珍寶。利益一切人非人等。所謂真珠珂貝璧玉珊瑚琉璃青毗琉璃。及出其余種種珠寶。悉爲衆生之所受用。而作利益。舍利弗。于意雲何。此四大海由何而有。舍利弗言。世尊。是海皆由阿耨達池。爾時佛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阿耨達多龍王體離叁怖。何等爲叁。一者金翅鳥。二者熱沙。叁者諸龍若行欲時便爲蛇身。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是事。舍利弗。阿耨達多龍王所居宮殿。乃是坐禅神通之人所居住處。舍利弗。若有人能住是處者。當知是等亦得無惱。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甚爲希有。阿耨達多龍王宮殿。成就如是上善功德。于叁怖畏尚無一事。況當具叁。若有衆生在此宮殿。亦複具得無是叁事。若是神通善思惟仁…
《佛說諸法勇王經佛說諸法勇王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