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須賴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28卷12頁碼:P0052
曹魏 白延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薩俱。爾時舍衛城中有極貧者名曰須賴。得堅固志不可轉移。信佛法衆身歸叁尊。奉持淨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濟不倦。內性清淨我樂無二。至意求佛無上大道。思惟所行晝夜誦習。以善方便導利人物。安貧自守以法爲樂。于是天帝釋以天眼見須賴功德殊妙。所聞不惑博覽衆經。無有邪行坐起安庠。行止臥覺不失儀法。少欲易足不貪利養。質直善說言信不華。齋戒省約食節衣菅。樹葉爲器茅草爲席。不畜遺除無所藏積。國王人民莫不敬愛。常以晝夜各叁詣佛咨受法信。佛知其意辄與相見。須賴每詣佛時。無數百人常從與俱。其所遊至臥起經行。天人營護。天帝釋自念言。是仁者戒行純備。恐子將奪我處。當下試知審求何道。釋便化作數人。蹴罵須賴言無忌諱。又以石擲捶杖加之于須賴。須賴忍力慈仁不嗔不怨。釋便化作數人。謂須賴言。仁實見在我謂爲卿殺之何如。須賴答言。子所謀者非善法也。正使彼人刀割我身尚無恨意。況但撾罵。所以者何。夫罪福有二果。種福者生天上。爲罪者墮惡道。是故不當恨何況欲害彼。于是須賴即說偈言

  夫以種惡栽  故生墮罪類

  若其種善本  後必望福果

  覺惡以谛觀  當持慧分別

  惡栽非善本  種德無惡果

  守叁能無惡  身口意常善

  上人忍無怨  智者受不犯

  除叁以清淨  身口意無瑕

  勸行福德者  得願必常安

  化人不能使國貧。須賴有微害意。于是乃退。天帝釋複以金銀置其前。使化人謂須賴言。仁者取是寶。可用恣意布施作福亦可。好衣美食貧何可堪。須賴言。自我宿行不。亦當受斯貧苦。以貪寶妄取。後困必甚。化人言。且自歡娛快意終身。安知後事。須賴答言。此非慧語。或于一身不有遠慮後受大罪。智者所畏。貪得多藏取非其有罪與盜等。智者所恥。愛身計壽自保不死。犯不與取智者不爲。夫智者計身命無有常萬物非我有。所貴唯道故無貪诤守善而已。又說偈言

  藏寶至千億  不施死時悔

  智者謂是貧  宜識此至言

  節食不著味  誠信而好施

  有慧慮爲富  佛說是常安

  能止不爲惡  守道中外清

  無戒而自嚴  已犯斯非賢

  當受明爲師  勿用愚所譽

  愚譽牽入冥  師明益近淨

  化人不能使須賴有貪意。即退去。天帝釋複化。持真珠價直數億。詣須賴言。我與人诤訟事聞國王。竊引仁者爲證。願以此珠相上。幸助一言。須賴答言。用爲說此是我所畏。終不敢欺。所以者何。妄言者先爲自欺。次爲欺天。亦爲欺法。令其口臭。言不見用。多被誹謗。心恒憔悴。天所不念。身色變福德消善名廢。彼爲上世聖賢所撓欺。失德本而生衆惡。塞善之路自投邪冥。是爲後世招致殃罪。又說偈言

  衆欺生惡果  自致口常臭

  都已忘前言  入邪無正道

  自欺亦欺天  欺法是自怨

  常爲衆所疑  欺詐何益人

  欺爲衆惡本  自絕善行業

  是故致痛聚  妄言何益人

  設以滿天下  金銀珠相與

  至守法誡者  何時爲寶欺

  化人不能使須賴妄語。即時退去。天帝釋還語夫人言。汝試將我妓女。與數琴般遮翼婦俱。見須賴共轉其意壞其清行知有淫無。天後受教即從妓女。夜安靜時。到須賴所住虛空中。作靡麗之辭言。仁者且起。天使我曹來侍左右。我曹形容既好。衣裳鮮明。璎珞珠寶服栴檀香。不老不少適在上時。端政皎潔可不瞻視。卿福所致故來相事。須賴仰頭答言。若曹盡是地獄畜生餓鬼所愛。非彼天人上智所樂。我見若曹所有。如夢色像香。實如海泡沫。我見若形骨幹。肉塗血澆筋纏。革裹皮覆以蔽汙沾。譬如工師幻人目耳。汝曹上時我見無常。當就壞敗爲分離法。罪福我已覺。無毛發之愛念。若曹實壞人善心。不能成立人意。但汙淨行。若曹即連臭腐。習欲無樂坐致苦痛。自誤墮冥入叁惡道。欲非善本。鬥訟恐恚。顛倒濁亂皆從欲起。癡狂致災坐彼形殘。外集內熱不見福果。以亡人本種畜生類。後爲牛馬騾驢駱駝犬彘雞鵝皆欲所致。違遠聖賢亡失信戒聞施慧道。隨欲一念不顧後世。是欲常壞求道之意何況其余。即說偈言

  欲汙爲臭腐  獨痛遠安樂

  自擲餓鬼罪  無慮常附惡

  無便爲亂本  遠法去就誤

  不慮致顛倒  欲盛癡益置

  貪憎失善意  邪念常恐驚

  內憂如外胐  坐欲亡信根

  已爲不善本  如魃食人肝

  居衰事邪神  爲欲如癡狂

  淫爲牛羊豬  驢馬象駱駝

  長受獸形苦  是故慧舍欲

  棄信戒聞德  遠自投惡道

  爲淫人癡網  遠女常疾脫

  如汝好形輩  滿此閻浮利

  一心住如山  天神安能傾

  時天後及妓女。不能使貧須賴有淫意。即還天宮。爲天帝釋說偈言

  子學深見谛  說知女態惡

  已舍色無欲  無瘡不受毒

  于是天帝益怖衣毛爲豎。念是仁者誡淨不邪必奪我處。便自下詣須賴說偈問言

  須賴欲求何  誡淨健乃爾

  願說望帝王  日月釋梵耶

  于是須賴答釋偈言

  帝王日月天  釋梵雖爲尊

  無常皆如幻  未脫彼何明

  所欲樂不生  無有老死患

  憎愛怨苦際  願度叁界人

  天帝意解欣然大悅。即說偈贊須賴言

  善哉愍世間  疾解得如願

  當除叁世垢  天人必蒙恩

  于是須賴。經行舍衛城市。便于市中得先劫寶價當是世。即以手持而舉聲言。今是舍衛國有極貧者。吾以此寶而惠與之。爾時國內有故長者。乃昔富賈合數千人。應機悉走到須賴前。各自陳言。我等困窮惟見矜濟。又有極貧無數之輩。亦皆馳至從乞求寶。須賴答言。諸賢不貧。今是城中有貧極者。吾以此寶當往與之。衆人問言。觀此城中誰極貧乎。須賴答言。王波斯匿國之最貧。衆人言。勿宣是語。帝王何常而有貧者。度王宮藏珍琦不可呰計。須賴以偈答衆人言

  雖多積財寶  欲得求無厭

  如水晝夜流  是輩猶爲貧

  貪增不念苦  邪行意不慚

  從此到彼世  是爲極貧困

  于是須賴。與大衆人民俱到王宮門。時王波斯匿在正殿。適收五百余長者。皆當有罪。王欲使多出財寶以贖其罪。傍臣白王須賴在外。王即請與相見。須賴入謂王言。我往日經行舍衛城市。得此明月珠意欲與貧者。觀省此國之極貧者。莫甚于王。願大王受是寶。王聞其言有慚愧色。答言。須賴我貧熟與卿同。須賴言。王貧甚于我。王言。願說其意。須賴于大衆前。爲王說偈言

  夫財日夕貪無厭  爲君造害後燒痛

  自保不死不惟後  是謂極貧無法行

  常有慈心不懈慢  遠色近賢而知足

  不好多求不畜積  是生爲智無怨惡

  居位舍正而爲非  以財恐民施刑法

  在安忘危快所欲  欺人死困悔無及

  直信清淨識者強  節如知止聞不忘

  常知不恐樂在行  是謂不貧聖所稱

  夫已富貴不念施  謂命可常壞在今

  貪濁迷惑如醉象  意塞不覺是謂貧

  信佛法衆行恭敬  恕己安人善教誨

  不愚不恚不放恣  以法自禦爲常富

  火燒草木不知足  衆流歸海無滿息

  日月不疲照四域  貪至老死不厭欲

  火雖盛熱不久燃  富貴無常如浮雲

  故慧不願天及王  慧意燒惡無複煙

  王波斯匿謂須賴言。誰當證明我貧仁富。須賴答言。大王亦聞。世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所見已谛。能現證要。今者不遠。近在祇樹給孤獨園。王曰。我已厚祿得見此尊。須賴言。是聖師可以爲證。王曰。願請佛來如佛所斷當以爲正。于是須賴即說偈言

  佛慧悉遍見  不須大王請

  今我意所念  已見必哀來

  神通聖無漏  世作後所受

  佛無不定智  必來王莫疑

  常等無憎愛  愍傷人非人

  雖遠在他方  但念其法言

  我願大王信  佛爲慈悲主

  于是至意念  世雄來不久

  豫出香華寶  珠纓缯蓋幡

  衆妓調五音  供佛當鮮明

  須賴即叉手偏袒右肩。下兩膝跪伏地。遙向佛說偈言

  佛悉知人意  照見諸至誠

  願稱聽至意  現神住我前

  于是地即大動。佛與五百比丘二百菩薩。化從地中出王殿上。釋梵四天王無數百千天。悉從佛而來。王及吏民見佛現神。莫不悚然。加敬稽首佛足。若幹千人。從敬發意願爲菩薩。于是國貧須賴。前禮佛足卻住。白佛言。我行此城中得明月金珠。價直一閻浮利。念欲與貧者。觀省是國獨王極貧。所以者何。貪欲無厭。賦檢不息娆惱不息。一國民爲疲極迫強役羸。中傷至直。下有勞擾。上爲欲縛。不念非常不順正治。是故我獻此明月珠不肯受。反诘我以貧富之證。是故願見如來。無不開導無所不護。析疑除垢願解此義。佛言。富哉須賴。言語至誠。大王勿疑。王曰。唯然世尊。以正真之言啓發蒙冥。佛以善權方便。將護王意現其義言。王且谛聽。亦有因緣計王所富。須賴無有。亦有要義計須賴富。王不能及。所謂王之富者。計有國財金銀璧玉水精琉璃真珠珊瑚車[(王*巨)/木]瑪瑙象馬宮殿。所有饒裕治得自在。此王之富。須賴無有。當計須賴道德正相。布施戒具忍力精進。慧不放逸善行有敘。慈悲喜護愛敬叁寶。學深意淨直信慚愧。七財滿具。是須賴富。王不能及。正使大王所部國界。人民悉富如釋摩男。合此人財以比須賴道德之富。百分千分巨億萬分。計所不能及。是不可以譬喻爲比。王言。善哉善哉。如世尊言。我已有福。我國界中乃有持法上富之人。佛言然亦多有真人在王界內。于時王波邪匿起住佛前。贊須賴言

  我尊仁與佛  由仁我绮雅

  願以國相上  自今仁爲師

  久已憍慢戒  坐國遠正法

  今聞須賴語  願詳修梵行

  用貪財利故  怨五百人系

  今赦貪無益  念仁恩難忘

  于是五百系人聞王赦其罪。皆念須賴恩。厭非常苦得無欲意。悉起禮佛。又禮須賴。王意歡喜重贊言

  仁富我實貧  須賴言妙真

  今下令國中  不得言仁貧

  國人聞王令後。皆稱須賴爲富。無複貧名。須賴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今是大衆集會。善哉世尊。願說法語。使此衆人不空見佛。佛言。善哉聽我所說善思念之。有四法族姓子爲見佛。何等四。爲信爲樂爲悅爲敬。是爲四。複有四法。可得見佛…

《佛說須賴經佛說須賴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須賴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