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有奉戒ˇ 亦複無犯惡
諸法因緣合 彼亦無吾我
若于億千劫 布施無等雙
將養上禁戒 導師不受決
若以去思ˇ 所施無所望
棄捐諸希求 然後見授別
說布施得福 持戒生天上
其無所逮得 此乃無上道
愚者猗顛倒 妄ˇ有所求
吾當致法忍 無起無爲業
無所從生法 心不念所生
逮法忍不難 不更億千劫
假宣有法名 諸法無所作
無本無所住 ˇ皆如虛空
無數億諸佛 頒宣上妙法
令除淫怒疑 諸法亦無盡
諸法假使實 則當歸盡賜
以無所有故 是以不可得
淫怒癡無量 計之無崖底
設無有崖底 彼則無根本
所種無有芽 何因生華實
設不得葉者 何緣當有花
無所從生法 則無有人種
衆生無衆生 不生亦不滅
猶如淫女人 彼則無有子
以無有子者 則無有子憂
明智觀如是 諸法無所生
彼便無恐懼 周旋生死苦
愚爲虛僞惑 不解法如幻
受取虛空擔 患厭聖善教
若分別此教 無量無邊際
無數不可ˇ 爾乃不患厭
如佛說本際 宣暢無崖底
當來際亦然 中際爲一ˇ
無際ˇ有際 無底際虛無
吾已了此義 則解無二分
本際虛空ˇ 人際不可議
其際譬如影 斯慧不可了
因以行妄ˇ 由是退轉心
當盡斯羅網 何緣當成佛
正覺無所ˇ 彼則無所成
諸法無所生 愚者欲令成
虛空不可捉 及宿諸處所
虛空無所住 無爲無形ˇ
如咨嗟虛空 解道亦當然
如分別了道 ˇ衆生亦如
衆生界悉等 平等虛空界
其能了此等 成佛道不難
不精進求度 不思念隨順
不求願諸法 成佛道無難
道離諸所願 一切斷要誓
心不抱求願 諸佛道最上
布施心自念 所施用得道
道者無所得 上道無所獲
志常懷禁戒 ˇ精進有實
彼不承佛教 欲求望報故
諸法無勤修 而反ˇ精進
其無所行者 此上度精進
其發如是ˇ 斯法無諸漏
斯法爲有漏 彼心不隨順
所講無念法 贊之如虛空
不縛亦無脫 是慧爲無上
其希望奉戒 亦ˇ犯禁者
此二俱犯禁 無二爲上禁
諸法無有異 無ˇ無殊特
若解達無見 此乃奉佛教
其心無所生 譬之如虛空
等受如是決 乃爲真寂志
其無所ˇ者 一切無所念
無心無所生 佛道不難得
其不受貪欲 不爲欲所使
貪則無所生 佛道不難得
若不厭劫數 不畏億本際
不懼生死難 佛道不難得
于是世尊說此頌竟。告文殊師利。若有菩薩。凡人笃信斯經典者。聞之不疑不懷猶豫。受持諷誦爲他人說。具足解義。則當ˇ致二十事功德之勳。何謂二十事。一曰諸天神明悉宿左右。二曰諸大蛟龍而來護之。叁曰諸大鬼神鹹共衛之。四曰心常安隱未曾見亂。五曰所生之處爲衆尊長。六曰世世在處常識宿命。七曰生生所處常得五通。八曰速得法忍加當複見彌勒菩薩。九曰專精修此經典之要。心捐睡寐疲極之意。十曰若以寐時常于夢中得見諸佛。亦複當得見諸菩薩。十一曰用以笃信此經典故。當疾逮得柔順法忍。十二曰若有受此經典本者。ˇ世得致滅除诤訟。十叁曰若行蛇矽毒害之蟲。念是經典終無恐懼。十四曰思此經卷則能降伏怨仇嫌隙。十五曰若能專惟斯經典者。便即逮得普光叁昧。十六曰若能ˇ了斯經典者。則當知之除一切罪。十七曰若講斯經便能獲致不可稱計百千法門。十八曰世世所在不失道心。十九曰所生之處面見諸佛。致無量轉總持之要。彼若思惟斯經典時。諸魔波旬未曾得便。所至受身常見諸佛。二十曰思此經者所願必成。二足叁足四足毒蟲悉共護之。若有非人欲來恐之。王者群臣飛屍惡鬼欲來恐之。自然有護無能犯者。佛語文殊。是爲二十功德之勳。法師比丘聞此經典。欣然笃信而不以疑不懷猶豫。受持諷誦抱在心懷。具足分別爲他人說功德如是
文殊師利複白佛言。譬如藥樹名曰普療。皆能除愈一切疾病。斯經如是。療治一切淫怒癡疾衆ˇ之患。佛言文殊。如仁所言誠無有異。斯經典者。實爲ˇ除一切衆生五陰六衰叁毒五蓋十二因緣九十六徑六十二疑邪見之礙。所以者何。乃往過去久遠世時。其劫無ˇ不可計會。其數過此。時世有佛號樂師子步。會無央數無ˇ人民。大衆之中講說經典。時樂師子步如來至真等正覺。有一菩薩名金剛幢。于其佛所聞是經典。其心不疑不懷猶豫。即時啓受于斯經典功德之勳。持諷誦讀笃信執玩不離其心。行入郡國ˇ邑聚落州城大邦。見之歡欣。皆言良醫當來治我衆患之疾。一心ˇ信豫懷欣然。時百千人共ˇ聚會。皆俱往詣于金剛幢菩薩之所。各欲求護。時金剛幢。則以笃信悲哀之心。用斯經典咒于衆人。取此經中神咒諸句。將護衆人以德勞之。而以宿衛。文殊師利。彼爲何謂神咒句耶。以辭咒曰
無捶(一)離爲(二)以律舍(叁)善度(四)不有實(五)無有處(六)離迷惑(七)尊虛空(八)荒如幻(九)無所生(十)不可得(十一)慈善慈(十二)愍衆生(十叁)一切下(十四)求徑路(十五)義精進(十六)斯無楚(十七)此神咒(十八)
是神咒章句將護衆生。若得惱病至于困病。衆患之苦痛不可言。若幹諸疾悉得除愈。諸天龍神及與非人所見娆者。並余毒蟲蟒蛇虎狼蚊虻析蜂。慈念此經無能觸者。病瘡痛癞。若得水疾悉得除愈。佛語文殊。時金剛幢菩薩。大士住此經典。爲衆生類皆療衆疾莫不安隱。于文殊。意志雲何。時金剛幢菩薩大士爲異人乎。莫作斯觀。所以者何。則吾身是。吾于彼世受斯經典。笃信愛樂持諷讀誦。開化饒益一切衆生。是故文殊。當觀此經如普藥樹
文殊師利複問佛言。其有菩薩。受此神咒章句義者。持諷讀誦當雲何行。佛告文殊。若有菩薩受斯神咒章句義者。持諷讀誦。其人發意奉行是經。不服食肉。不以ˇ油塗薰其身。常懷慈心愍于衆生。饒益一切如普藥樹。常當親近于一切智。諸通普慧令無惱害得其便者。若誦此經。常當清淨柔和其心無穢濁行。諷是經時。淨掃除地令無塵埃見者悅豫。文殊師利複白佛言。若有菩薩讀是經時。棄捐貪愛不惜身命忽如無形。爾乃隨教。佛告文殊。誠如所雲一無有異。彼時世尊告賢者阿難。受此經典持諷誦讀。以用加益無數衆生。斯經典者所益無量。阿難白佛。唯諾。當受如聖尊教。宣如佛說。佛言。善哉善哉。賢者阿難。若受此經奉持諷誦。爲諸衆生施作佛事。佛說如是。賢者舍利弗。賢者阿難。文殊師利。諸天世人阿須倫鬼神龍。聞佛所說莫不歡喜。作禮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