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毗耶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心得自在無複煩惱。盡諸有結六通無礙。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人中象王。爲諸天人八部所敬。皆是大阿羅漢等。又與菩薩摩诃薩無央數衆。具諸菩薩無量行願。谛住諸佛功德之法。智慧成就猶如大海。福德莊嚴猶若山王。身心自在隨類受身。爲持如來方便密教。圍繞世尊恭敬禮拜種種供養。瞻仰聖容妙音贊歎。唯悕如來甘露勝法。如是等菩薩摩诃薩皆悉雲集
爾時世尊如師子王。普觀大衆知其心已。端身正意審谛思惟。作如是念我之命行久已舍離。實無生死之法能遷滅者。但我事訖住無所益。于此叁月將入涅槃。如此勝法我今應說。不應秘藏令衆不聞。作是念已即告長老大目揵連汝隨我語。若幹世界所有比丘。皆悉召命來集此會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頂受尊教唱言如是。即于此座現大神通身升虛空。如大象王至須彌頂至山頂已大音普告。其聲遍滿一千世界。當于是時四萬比丘聞其音聲。即以神力來集此會。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叁匝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以大悲力故威神力故。令尊者舍利弗感得生念。爾時長老舍利弗。作如是念今正是時。我當以大神通之力。遍至叁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普集于此大會。作是念已即于此座現大神通。遍于叁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若聲聞若辟支佛若大乘者。一切啓告來集大會。彼諸比丘及辟支佛一切菩薩大衆。見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叁匝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即告諸菩薩摩诃薩。所謂不空見菩薩。文殊屍利童子菩薩。斷惡道障菩薩。斷一切憂意菩薩。一切行徹到菩薩。一切障斷菩薩。觀自在菩薩。香象菩薩。辯聚菩薩。慈氏菩薩。如是等諸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汝隨我語。各詣十方恒河沙世界。所有菩薩摩诃薩衆。若一生若不退若無生法忍者。一切皆集于此大會
爾時世尊作是告已。是時諸菩薩摩诃薩衆。各各端心聽佛告敕。聽告敕已皆大歡喜。唱言善哉善哉世尊。如是如是今正是時。彼諸菩薩摩诃薩衆既受教已。以大神通力佛威神故。各至十方恒河沙世界。以佛威神普告一切諸菩薩衆。彼諸菩薩聞佛世尊大悲命告。皆各踴躍喜不自勝。時有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衆。皆是一生紹尊位者。來詣佛所。複有億百千諸菩薩衆。皆住于不退轉地。複有叁十億百千諸菩薩衆。皆悉得于無生法忍。複有八億百千諸菩薩衆。一切皆住信行地中。彼諸菩薩摩诃薩衆相續而來來。已見佛五體投地。敬禮世尊一心合掌。繞百千匝卻坐一面
爾時長老舍利弗以佛力故。了了知見彼諸菩薩並及此土一切大衆。皆悉來集毗舍離城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已。決定無疑作如是念。如來應供等正覺。應久知我心深思妙義。如是妙義我當問佛。令諸菩薩除滅疑心。得無礙智獲無上辯。得見恒河沙等無央數佛。聞諸佛法皆悉能持。明了憶念終不中忘。乃至無上正真等覺。我今爲欲令諸菩薩一切大衆。獲得四種清淨法故。何等爲四。所謂衆生清淨故。法清淨故。辯才清淨故。佛土功德莊嚴清淨故。複欲令諸菩薩一切大衆。得于四種心所樂作微妙之法故。何等爲四。所謂身微妙故。口微妙故。意微妙故。方便善巧微妙故。複有四種陀羅尼。令諸菩薩一切大衆皆得入故。何等爲四。所謂字入門陀羅尼門。一切衆生根行善巧入門陀羅尼門。業報善巧無作行入門陀羅尼門。甚深法忍入門陀羅尼門。如是等十二微妙法門。爲欲令諸菩薩一切大衆皆悉得故。作如是念此微妙義。我已心言思量簡擇。如我意者今欲問佛。世尊慈悲矜哀一切應聽我問。作是念已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大慈大悲聽我發問
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故。不忽所願默然聽許。爾時長老舍利弗即如前念。如是心言如是思量如是簡擇。具白佛言。唯願世尊廣爲衆說。令彼菩薩一切大衆。因是義故所有諸行皆得清淨。善哉世尊唯願廣說。爾時尊者舍利弗如是白已。身心正念悲喜交懷。默在一面瞻仰尊顔。目不曾舍如渴思水。亦如饑蜂貪蜜不能自裁。彼諸菩薩一切大衆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雖知一切大衆皆悉渴仰。爲欲略示修行法故。告舍利弗言。汝等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廣說。舍利弗汝等當知。我今授汝入無邊門陀羅尼。汝及諸菩薩一切大衆。汝等若能于一切法。不作取舍無所許可。複能于是陀羅尼。初中後句一一堅持者。我當爲汝分別廣說。令汝依行獲大利益自當證知。爾時舍利弗及一切菩薩摩诃薩衆。俱發聲言善哉世尊。願聞受持如世尊敕。如是之行我能行之。善哉世尊唯願說之。佛言谛聽谛聽即說咒曰
阿奶莫奶(一)阿企莫企(二)娑蔓多慕企(叁)薩知耶啰米蘇米(四)喻吉帝(五)尼嚧吉帝(六)尼盧吉帝百羅陛(七)伊隸迷隸醯隸(八)腳落弊(九)腳洛波弟(十)腳洛波細(十一)娑隸(十二)娑啰活帝(十叁)醯洛醯隸(十四)醯隸醯隸隸(十五)醯羅醯隸(十六)真地之活帝(十七)遮隸遮羅奶(十八)遮啰遮啰奶(十九)阿遮隸(二十)安帝安多帝(二十一)迦啰奶阿啰奶(二十二)阿膻帝(二十叁)涅利莫地(二十四)涅利槃利多泥(二十五)涅模利腳帝(二十六)膩轍利涅诃隸(二十七)尼呵啰毗摩隸(二十八)輸檀泥(二十九)輸槃泥(叁十)屍洛輸但泥(叁十一)波啰腳利帝(叁十二)槃利奶(叁十叁)波啰腳利底題波泥(叁十四)婆婆毗婆槃泥(叁十五)阿僧祇阿米(叁十六)毗脯羅百陛(叁十七)僧腳利史奶(叁十八)地[口*梨]地地[口*梨](叁十九)摩诃地地[口*梨]題波泥(四十)婆槃泥摩诃槃泥(四十一)迦梨吒泥摩诃迦唎吒泥(四十二)耶舍簿帝(四十叁)遮隸阿遮隸(四十四)莫遮隸(四十五)娑蔓遮隸(四十六)陀利拏膻地(四十七)蘇私須帝(四十八)阿僧伽尼诃隸(四十九)尼诃啰毗摩隸(五十)尼诃啰輸檀泥(五十一)陀利茶薩地(五十二)蘇米蘇磨槃帝(五十叁)私湯米(五十四)私湯磨槃帝(五十五)私多婆槃帝(五十六)陀利茶私湯米(五十七)私湯莫波啰缽帝(五十八)摩诃百啰陛(五十九)娑蔓多百啰陛(六十)毗布羅鶴啰睒寐(六十一)娑蔓多慕企(六十二)薩拔多啰奴伽帝(六十叁)阿那車耶遲(六十四)百羅坻娑泥(六十五)陀啰膩儞陀泥(六十六)陀啰膩慕佉奴散地(六十七)佛陀(六十八)題熙啅帝(六十九)膩陀那(七十)瞿多利(七十一)蘇婆呵(七十二)
爾時世尊。說是入無邊門陀羅尼已。爲欲令諸菩薩一切大衆知修行利故。告舍利弗。汝當知之如是神咒。若諸菩薩摩诃薩欲修學者。當于諸法知非有爲。亦非無爲無想無得。無疑無舍無有許可無發無趣。彼得如是思惟時。寂滅念心而得增長。明見一切諸法。非作非非作。非合非非合。非生非滅。亦非過去未來現在。亦無滅想。不作一二不作取舍。亦無始起唯當念佛。若念佛時不作色念不作非色念。非相非非相。非好非非好。非戒非非戒。非定非非定。非慧非非慧。非解脫非不解脫。非解脫知見非不解脫知見。亦無出生非家非姓。亦無眷屬。非行非非行。非得亦非證。無有煩惱陰界諸入。然于煩惱陰界諸入亦無有盡。非智非識無法無說。非自淨非他淨非衆生淨。非自利非他利非法非毗尼非行淨。非身淨非口淨非意淨。非前際淨非後際淨。非自作非他作。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诃薩。攝一切諸法皆入念佛叁昧中。知一切諸法平等一味得無所畏心。名爲真實修行陀羅尼者。一切諸願皆得滿足。決定直趣佛菩提故。一切善根無能伏者。以此陀羅尼力故。一切法藏諸行相好。種姓資糧善巧方便。速得成辦。超過一切魔業境界。如是舍利弗。若菩薩真實得入此無邊陀羅尼門者。畢當得至不退轉地。速到無上正真等覺。何以故當知此中。即是決定一切諸佛。一切法諸功德藏故。複能出生一切衆生分別之行。雖複決定出生如是功德。然此陀羅尼窮其體相無得實者。爾時世尊即爲諸菩薩一切大衆。而說偈言
莫疑于空法 于佛莫作異
複不動法界 速獲陀羅尼
應聽如是經 決定陀羅尼
彼得智具足 成就佛菩提
誦此陀羅尼 菩薩無所畏
十方一切佛 說法能聽聞
彼人證法理 等于日光明
達解無上法 谛理辭莊嚴
誦持此經故 複得勝上法
微妙陀羅尼 一切現心門
一切衆一劫 各問一切疑
除斷彼疑已 而智無窮盡
如是法王子 臨近佛菩提
受囑護法者 愛樂此經故
衆生皆愛念 諸佛皆憐愍
名聞滿世間 誦持此咒故
複持此咒故 臨欲命終時
八十億諸佛 申手俱攜接
假令千億劫 造惡皆應受
誦持此經故 一月皆清淨
菩薩若億劫 勤習余功德
誦持此經故 一月盡超踰
叁界諸衆生 一切盡爲魔
誦持此經故 不能作障礙
如是念意行 有勝陀羅尼
普來現彼門 乃至得菩提
如此經所說 是咒無有疑
一切智所說 是中得菩提
聞此總持故 然燈授我記
即時見諸佛 其數是恒沙
是諸佛說法 皆悉能解知
勤誦此經故 一切速成就
所得淨佛國 諸大聲聞衆
光相藏莊嚴 因由此經得
若不放逸者 七日谛思惟
八十億諸佛 爲說陀羅尼
所能思莫思 莫思亦不思
不思思思已 速獲陀羅尼
如至大海中 莫疑無財寶
如得陀羅尼 莫疑無樂報
親近菩提者 當應力精進
若得寂定處 當亦得菩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複告舍利弗言。我今複有四種修陀羅尼法。若諸菩薩能于是中具足修行者。決定當得入是入門陀羅尼。何等爲四。所謂舍除貪欲斷嫉妒心。于一切衆生所。能舍一切施已不悔。日夜求法以法自娛。如是舍利弗。若菩薩能如是具足修行者。決定得入如是入門陀羅尼。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如說頌曰
欲爲臭穢魔所行 亦是地獄之因緣
既知罪業惡道本 于他一切除嫉心
名利恭敬親友舍 愛目平視諸衆生
形顔端正甚奇妙 威光德大色從容
一切有爲诤訟本 宜須舍離莫複存
若…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