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一切法不斷 微塵不可得
微塵及多塵 法中不可得
一切法無故 言說中而現
如彼不可得 實有而不現
一切法無故 方便而有見
若言無實者 此則皆戲論
一切法和合 無诤故宣說
求诤之自性 畢竟無有實
一切法無合 無作亦無滅
如是不可得 遠離于諸法
一切法無得 求始不可得
以其無始故 名之爲實際
一切法歡喜 喜悅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亦無有言說
一切法無喜 以法無二故
自性中無實 此是甚深相
一性法不動 自性中無我
以自性無故 求動不可得
無動是涅槃 求法不可得
以無有法故 故名爲涅槃
一切法無常 而說第一義
此衆生言說 名之爲分別
諸法無分別 無常無住故
衆生不可得 此是法中法
一切法如幻 其幻不可得
以法不可得 依行故言說
一切法無爲 此是其自體
以法不可得 是故名無邊
所說之境界 自體無境界
凡夫虛妄取 稱言有境界
自在說境界 亦說無境界
以其說境界 應知無境界
一切法是實 其數不可得
若身不可得 是故無有異
以其無得故 則知有所得
以有所得故 則知無所得
其中無清涼 亦無不清涼
無法無清涼 此是諸法實
諸法不可得 不可得說此
以諸法無故 則知諸法有
一切法唯名 名亦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 則知有涅槃
受及與非受 于受中而說
此中無有說 名之以爲說
非有名爲有 于有中而說
以起分別故 恒墮有無中
凡夫見幻人 取之謂爲實
有無法平等 智者聞不惑
法生及無生 二俱不可得
以下劣凡夫 故說有生法
法若有生者 是則應有滅
生法及滅法 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悉空 無法而可得
汝應如是知 我所說深法
菩提無言說 亦無有作者
若得菩提時 于叁有明了
若分別菩提 不名求菩提
行及于菩提 無有分別相
一切物無生 求自性亦無
以自性無故 此是涅槃相
畢竟無有生 求之不可得
以自性無故 非滅非非滅
若知此義者 一切法自性
彼無有生故 則無有違诤
聞說甚深法 不生驚怖者
應知彼衆生 佛說爲菩薩
爾時善思惟童子。以偈白佛
世尊無上師 爲我故出世
于此法中說 異相求唯名
牟尼出于世 佛生不思議
永斷諸魔網 而現正法網
我斷生死盡 不久至道場
若無異想者 以相故演說
世尊說可求 見已入涅槃
度脫諸世間 斷絕諸疑惑
爾時世尊。告善思惟童子言。無疑惑行是菩薩行。護念之行是菩薩行。無分別行離一切過。以甚深行憐愍一切諸衆生等是菩薩行。善思惟。相行虛妄行是欲相。舍于欲行離諸嗔恨。于一切衆生其心平等。以心不可得故。行大慈行以求法故。行大施行以不舍故。行無疑行以不見他故。行無惱熱行以清涼故。行精進行無疲倦故。行叁昧行心無邊故。行于智行知一切法相故。行無畏行無怯弱故。行無障行成就如來影像勝行故。觀察十方一切世界以無滯行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說諸菩薩行 遠離諸疑惑
行及于愚癡 二俱不可得
非行以爲行 是諸菩薩行
若知此行者 斯人行無礙
說諸菩薩等 護念于諸法
以求無所得 此是無上行
若說我修行 則住于顛倒
以住顛倒故 不能得無畏
此是言說行 言說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行于無上乘
大乘無上乘 此乘無驚怖
驚怖及不驚 一切皆戲論
我說一切行 一切行皆無
若一切行無 是爲無上行
此行是甚深 護念一切法
護念及甚深 此一切分別
甚深及以行 此中二俱無
若知于此際 不分別諸法
無法可取著 無法不可著
此是諸法性 無性而演說
無堅無欲等 以求故顯說
文字不可得 此是無上句
我以方便說 聞者勿生怖
以求不可得 亦無破壞相
此諸衆生行 理實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是名善修學
一切衆生無 故我說衆生
而衆生法爾 此道是無上
若心若衆生 畢竟不可得
此是第一義 而大慈故說
菩薩摩诃薩 世間大施主
以修常施故 故名爲施主
若法不可得 一切法皆無
是時修施者 菩薩無智故
若法不可得 于高下法中
以不驚怖故 名爲真施主
若佛不可得 法則不思議
此名真持戒 諸法無所依
佛境不思議 爲諸菩薩說
愚者不覺知 禁戒不清淨
于衆生起忍 衆生不可得
此是無上忍 于此法中說
若心不可得 亦無有分別
此是無上忍 以法不可得
若起疲倦時 菩薩應遠離
如是上精進 以名字故說
身心直精進 不倚于諸法
此是上精進 爲諸菩薩說
菩薩于法中 若不起疲倦
無功而精進 勤精進無上
于內外法中 心性不可得
其心善調柔 以心無得故
攀緣及以心 自性無所有
無心叁摩提 是故名叁昧
善逝爲我說 此叁摩跋提
若不離此法 我說善調伏
不以智慧知 法有少自性
自性及以法 此二畢竟無
不得一切法 心識之境界
不以智知法 自性畢竟無
若能如是知 是菩薩念力
行于第一義 非世間境界
一切衆無實 而爲說正說
于彼大衆中 不起衆生想
彼衆生如幻 其幻畢竟無
聞如是說時 不生于礙想
若自他等法 此二畢竟無
聞說如是法 不生于礙想
內外等二法 智者之所行
心無高下故 一切世間等
一切法無礙 猶如空中迹
法自性亦爾 如彼空中迹
菩薩如是知 名爲善通達
明了一切法 知衆生所行
衆生不可得 求法亦複然
智明了諸界 其界畢竟無
我說入此門 行于無上道
得如是道已 知諸衆生行
界及于衆生 此二俱無實
如是第一智 知于一切法
于內外法中 智慧無所著
遠離無著法 是名爲實際
此法不思議 名爲諸佛法
彼法無所有 無亦畢竟無
如是修行時 不著于此世
此智名無滯 名爲諸佛智
諸法不思議 于法理無實
以其法無故 佛法名覺者
諸佛及佛法 一切皆不著
不著于菩提 是名諸佛智
此乘是大乘 攝一切法門
度脫諸世間 世間不可得
一切諸世界 所有諸衆生
菩薩爲求法 皆親近恭敬
深觀此諸法 佛法不思議
以不得諸法 是人得菩提
菩提及以法 一切皆無相
如是觀察者 能盡于佛法
如是觀察時 于世間不著
以心不著故 能盡于菩提
複次善思惟。諸菩薩摩诃薩。未具莊嚴者我今當說。若有得聞如是法門不生驚怖。當知是人已近道場。近佛境界住無障礙解脫之道。觀察十方心無所著則爲諸佛。以大慈大悲不共佛法。不觀頂相之所覆護。聞說如是甚深法門生信樂者。則爲如來悉見悉知。于此經中不信樂者如來悉知。若于此經生信樂者。是佛弟子我是其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已坐道場 道場畢竟空
以不得菩提 安住于智中
其法無障礙 法體畢竟無
若法畢竟無 解脫時乃知
于一切法中 智慧能到佛
一切法及智 此是佛所說
凡夫妄分別 說言有無著
諸佛不分別 菩薩及智者
觀察諸世間 世間畢竟無
世間空寂故 觀智亦如是
衆生及以佛 無有分別相
以無分別故 名爲無上慈
盡諸衆生界 雖爲悲所觸
其悲無實事 悲及于實事
此凡夫境界 如虛空尺寸
本無當亦無 世間亦如是
是名無上悲 此是無上法
名爲諸佛法 求之不可得
善逝之所說 導師無上尊
求色不可得 如是法無色
隨世間故說 虛空無有邊
處處不可取 諸佛法如是
隨世間故說 此無上智慧
智慧不可得 以智不可得
彼智亦無實 此岸若彼岸
以相形故說 以彼取相故
不行甚深法 當知此法中
一切皆平等 若以相說者
則非善知識 自衆若他衆
若說有求者 以取相說故
彼非善知識 若謂法爲有
除遣得無法 童子我此法
不作如是說 我以知苦故
性中無苦惱 若如是說者
不入于此法 諸法本無集
名之以爲集 若說斷于集
則遠離此法 若于此定法
本無而分別 于本無法中
本來無有滅 若以分別說
本無今何滅 童子汝當知
此見非正見 修習于道者
以求故演說 付囑于求者
于道中修學 我說諸菩薩
大智大名稱 于當來世中
能解此深義 若有持此經
最勝之所說 多種諸善根
爲諸衆生故 善說修多羅
智者能受持 是人當來世
能護我正法 說于此法者
住如無分別 如此是菩提
菩提不可得
說此法時。善思惟童子。得無生法忍。踴躍歡喜得未曾有。諸佛法常爲諸菩薩授記莂時現希有事。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諸光明。青黃赤白紫頗梨色。此光出已遍照無量一切世界上至梵世。照世界已還至佛所。繞佛叁匝從佛頂入。是時大地六種震動。爾時空中有諸天衆。雨衆天華沈水末香。于虛空中作天伎樂出妙音聲。爾時叁千大千世界清淨莊嚴如郁單越。爾時阿難。從坐而起整理衣服。恭敬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現此希有之事。若無因緣如來則不現此瑞相。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無上導師人中尊 無緣則不現奇變
唯願世尊爲衆說 今此瑞相何因緣
諸天在于虛空中 供養最勝無上尊
歡喜踴躍而贊歎 善說微妙勝法門
譬如北方郁單越 種種妙華而莊嚴
此諸光明亦如是 照此世界皆嚴淨
一切諸佛法如是 爲諸菩薩授記莂
放此妙色大光明 遍照十方從頂入
無上精進牟尼尊 現此光明希有事
如來何緣放斯光 唯願大悲爲我說
爾時世尊即爲阿難。而說偈言
善思惟童子 于諸如來所
廣種諸善根 當作人中尊
佛告阿難。此善思惟童子。于當來世當得供養無數億佛。于諸佛所信樂恭敬。以諸供具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供養彼佛。彼諸如來般涅槃已。取佛舍利起大寶塔高百…
《大乘頂王經大乘頂王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