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疏》

「古逸部·疑似部」經文2751卷85頁碼:P0194

  ..續本經文上一頁力其事雲何者。總舉前二義形。言方便事竟雲何如來下益應見佛身而為得益者現佛身也。欲明聖應殊形六道隨物感見。若形方便而為說法者。隨其根性說法不同。答言方便通答第二更無別文 第五從無盡意觀世音成就如是已下。訖於遊娑婆世界。欲明觀音於人有恩勸人供養。是故者是以觀音垂形六通答無量故。應當盡受與供養也。能施無畏者。四種施中無畏最上。何者為四。一是財施二施小乘。叁施大乘。四者無畏施。中最勝故應供養故曰五名名施無畏者。自此已下無盡意仰奉佛教與供養也。珍寶是財。雲何而言受此法施者。欲明無盡意欲使因財以通法也。觀音初時所以不受凡有二意。一欲使生愍懃之心。二表大聖於財無著。後所以受者。知此時會因受迴奉便能解一乘法身故受之。所以分作二施。二佛者欲明佛至極之果。正明萬善同歸妙果理無異趣。此表一乘義。二者欲明一分施佛一分施生佛欲表生滅斯皆是權。准有法身是其真實流通法華正在此文 第六從爾時持地已下。訖品當時之益皆發無等等者。菩提妙絕故雲無等。諸佛有證名為等也

  陀羅尼品

  從此下文所以而與猶明方軌末代之中多有流礙。若不加護化道則難欲令化流須咒防護故有此文。二依大士積德遐劫其行深高。內外累亡惡世宣通何待防護令言護者。聽法弟子解不堅信。若不既護心則須動化功虛設。由護弟子化道得宜即護法師也。就此品中凡有四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得幾所福。問弘經人功德多少 第二從佛告已下。訖功德甚多如來。正為□量持經之人功德無量。供養諸佛有□散善是其福業。豈況持經理中尊淨叁相之時解此是惠業俱然高勝。此即出下依功德所以俱言一四句偈者。具欲彰下依得理處少不如上依功德猶常甚多。況復上依俱然。無量所以出此二依。德者起下況文 第叁從爾時藥王菩薩白佛言已下。訖應當擁護如是法師。正明諸人說咒加護。就說咒中。第一藥王第二勇施。此之□單以咒護。第叁毘沙門天王人咒等護。第四持國天王二單咒護。第五羅剎女亦身咒兩護。從佛告諸羅剎女已下。如來述嘆護功無量。汝等但護四依弟子使經名指尚無量何咒擁護具足受持者咒護法師。今得流通化功不綴福德俱然。不可測量 第四說此陀羅尼品已下。明當時之益

  妙莊嚴王品

  從已下欲教眾生未來應當藉善知識應如妙莊嚴王。二依人作善知識應當如彼淨藏淨眼淨德夫人。就此品中凡有五文第一從初已下訖劫名喜見。明妙莊嚴藉善知識處 第二從佛法已下訖好樂佛法。正明叁聖同化邪王令生令正見將明化益。先出聽說兩人字也。從是二子有大神力已下。廣嘆二子有其高德必能化邪以生正信。文略不嘆夫人德也。從爾時彼佛欲引導說法華經上出其人令出法藥。所以上子白汝共詣佛所者。欲同與邪王作其化緣。應往任父與共去者。明能化之緣。彼及所化人也。令其文父母心淨信者。既睹神變。背邪歸正道根感發也 第叁從於是妙莊嚴王已下訖其國手正功德如是。明妙莊嚴既蒙叁聖方便。引化迴邪入正。諸佛聽法解生或滅。如來即為記其功果 第四從其王即時以國付弟已下。訖亦應禮拜。明此邪王既聞授。即便領解歡喜讚嘆 第五從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已下盡品。明當時之益也

  普賢品

  此人乃是身法大士。妙音一流奪應東方。此去有緣隨感到此。同與娑婆作受道緣。就此品中凡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當為說之。此是普賢現在之世仰勸如來說於法華。此之勸諸與身子請一時之事 第二從若善男子已下訖於品末。此明普賢勸其二依及叁品弟子。未來應當受持流通。就初段中復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其達已通此經家序列普賢將來之相 第二從佛言已下。正明普賢勸如來說。遙聞說法華者。聞其略說。唯願說之召請其廣說。就第二後世勸中復有六文 第一初已下訖必得是經。將明二依未來流通。先出二依體相拔根。此中自出下依體根。略不明其上依相也 第二從爾時普賢白佛言世尊後五百歲已下。訖皆是普賢威神之力。正明普賢勸叁品弟子。於未來世堅於信受 第叁從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已下。訖使不斷絕。正明普賢勸上下二依。未來若能流通此經功德於益處大不得不說 第四從爾時釋迦讚言善哉已下。訖能修普賢之行。此明如來述其普賢勸於二依。未來弘經功德處大 第五從普賢勸叁品弟子。未來受持功德處大 第六從說是品時已下訖於品末。來明當時之益男子女人如來滅後雲何能說於此經者。欲令如來出下依相。普賢先問具何等行而能惡世弘通經也。即請未來流通之行。正應直問下依之人有何等相。如來下答修其四行便能流通。即下依相。成就四法如來滅後當得是經者。當流通經也。四行是何一者為諸佛護念者。既連習種。亦為護念未得深理。不同佛解 猶有退沒。不與護名。性種已上得埋處深解同如來。必固不退福與護名 第二殖眾德本者。初依大士五恒行道廣積萬行。故雲殖眾德本。亦可能解。一乘法身之理。能生萬德名為本也。又復一解五恒行道是本也。今能流通即是其德 第叁入正定聚者。外凡夫人名為邪定。性種人名為不定。一得性地永不退失名為正定 第四發救眾生心者。初依大士善識機性慈悲應根授法。必能流通此經也。此總舉結句也 從爾時普賢已下第二文也。勸叁品弟子。若能未來。從二依所聞法受持者。我當設汝護中有二。一以神力護之。二以咒護。從初已下訖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明下品弟子能聽受者我即護之。除其裏患使得寧心受持經也。故雲令得安穩外惡不幹言無伺求得其也。若魔已下出裏想事。是人者下品弟子人也。乘六牙白象者。法身大士。豈可假運而行正欲寄事以明義耳。欲明大士唯有萬行化物中要莫通六度故乘六牙。大乘之理其體光潔稱之白。運物出苦名為象也。舉剛攝因就此事以為況耳。供養守護者供養叁品人也。所以而然敬法故也。下言亦為供養供養經也。此品下品弟子。但生聞惠。從是人若坐思惟已下。訖得如是等陀羅尼。明中品弟子。上明下品直雲持。此能思惟即是思惠已勝。於前明知中品。復乘白象現其前者。應現故也。若於法華為所忘失者。此中品人。推生思解過緣還退隨時為說使伏本解故。我述為說令通利也。大士隨機形言道益處沾彌懃情無有已故。言得□□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也。從以見我故已下出其所得。前下品弟子中准明所除。此中恒明所得故。雲即得叁昧及陀羅尼也。綺文說也。後五百歲為惠惡世中已下。訖我身亦自常護是人。明上弟子。上之二人但生聞思。此言修習即是修惠。此中亦略不明所得但明所除。從於叁七日已下。欲教行人修行方法。精進者教明修定。若閑房淨室是下品定形□心攝上品定也。從無有非人已下。正出所除身護叁處皆經文。從准願世已下尊說咒總護叁品弟子。從有受持讀誦已下第叁文勸於二依。未來弘經果報則大。經益既大。未來何得不說被於未聞。就中子分復有四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手摩其頭。正明普賢勸於下依。流通此經功德彌大。當知是人行普賢行者。普賢正以隨根赴感惡世。宣通光揚大乘是普賢行。此人流通功同普賢故雲何行也。初依大士深達乘理善識群機故。為如來摩頂付囑 第二從若但書寫已下訖娛樂快。此是習種性中上品人也。所以舉者。正欲況出上依法師明弟子持經功德尚多。何況上依惡世通經故。自已言是以命終生忉利天者。此已□報驗有內德 第叁從何況已下訖功德利益。正勸上依末世弘經功德無量。既有大益不得不說。下就應中明其弘經所感果報。是人命終者感盡故。千遷前言命終者報盡終也。與彌勒等同生兜率得豫清□故知德大 第四從是故已下訖不斷絕。正明普賢結勸。二依智者若能宣通功德無量如上所說也。故雲應當一心自書使人書乃至如說修行也。能通化者我要當以身況二力加護於汝。外于不幹流通大法令不隧沒故。以神力通守護。是經閻浮流布使不斷絕。從釋迦讚言已下。大段第四如來述其普賢上依未來流通功德是大。就中復有二文 第一從初已下訖守護是經將述普賢有其高德 第二從我當以神通力已下。正述普賢勸其二依 來世弘經功德甚大。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持普賢名。今如來還題說普賢勸叁品弟子之言。下品中道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變患。乃至上品道我亦自常護是人。受持普賢名者。其受持法華等名也。明弟子持經功德尚大。況復二依未述弟子下別有文。從若有受持不題上普賢勸二依之言汝上道言二依未來流通此經於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法華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