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密教部」經文1344卷21頁碼:P0850
元魏 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依小雪山左莊嚴聚落金窟中住。與大比丘衆萬二千人俱

  爾時婆伽婆。乞食食已。于金窟中結加趺坐。入一切法現起叁昧。入叁昧已。諸比丘衆不見世尊。疊相謂言。今者世尊爲何所在。今者善逝爲何所在。爾時如來以威神力。令四十二淨居天來至佛所。爾時釋提桓因叁十叁天大梵天王。承佛神力下閻浮提。至世尊所。時淨居天釋提桓因叁十叁天大梵天王。不見世尊。皆作是念。今者世尊爲何所在。作是念已。即見世尊在金窟中入寂滅定。時淨居天釋提桓因叁十叁天梵天王等。在如來前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從叁昧起現神通力。令此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諸菩薩等。乃至最初始發心者不退轉者。乃至得受一生記者。皆悉來到莊嚴聚落。集金窟中至如來所。以佛神力住虛空中。去地一多羅樹。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諸衆生各心念已。即時入悅一切衆生諸心叁昧。于是文殊師利童子入叁昧時。彼諸衆生得未曾有快樂之心。爾時彌勒菩薩入一切法寂滅叁昧。入叁昧已。彼諸大衆諸根寂靜。爾時寶光菩薩。六十二億菩薩圍繞。向莊嚴聚落至金窟中。既到彼已。自見其身在虛空中。爾時觀世自在菩薩。九萬二千菩薩圍繞。向莊嚴聚落至金窟中。既至彼已不能下地。唯在虛空。並諸菩薩坐蓮華中。坐蓮華已。得滅一切諸煩惱障清淨一切衆生叁昧。即時能滅一切衆生貪嗔癡等。爾時寶箧菩薩入大莊嚴叁昧。入叁昧已。于虛空中即有優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蓋自然蓋之。不藉日月自有光明

  爾時世尊。于是向上在虛空中。自然而住正念不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在虛空中整服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今世尊在虛空中正念不動。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我欲于此虛空界中爲諸菩薩說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爲諸菩薩說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

  佛言。文殊師利。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菩提無諸佛法。此諸菩薩欲成正覺。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菩提無菩提覺者分別。此諸菩薩怖畏世間欲入涅槃。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世間涅槃分別。此諸菩薩求覓善法。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善不善分別。此諸菩薩欲度彼岸。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此岸彼岸及到彼岸者分別。此諸菩薩欲淨世界。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淨世界分別。此諸菩薩欲降伏魔怨。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魔無魔怨能障分別。此諸菩薩欲滅陰魔煩惱魔死魔。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陰界入名字分別。此諸菩薩欲過聲聞緣覺境界。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聲聞緣覺分別。此諸菩薩欲度一切衆生。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衆生無衆生分別。此諸菩薩欲除貪嗔癡等煩惱。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貪嗔等煩惱分別。此諸菩薩欲滅除闇。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明無闇分別。此諸菩薩欲學上上智。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上不上智分別。此諸菩薩欲除煩惱。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煩惱垢亦無有淨。無調不調無此無彼。無慈無悲無喜無舍。無施無悭。亦無持戒亦無破戒。無忍無嗔。無進無怠。無定無亂。無慧無癡。無犯不犯亦無聲聞。亦無緣覺。亦無如來無法非法。若淺若深。無智非智種種差別。乃至亦無證智差別。亦無世間亦無涅槃。乃至亦無菩提分法。無諸根力。無四念處。無四正勤。無四如意足

  文殊師利。菩薩若欲學此金剛上味陀羅尼者。彼菩薩不應舍凡夫法。不應證不應舍不應過不念起。不修不舍不求樂而往無護。不應于凡夫法生于染相。不起施相。能離佛法更無有見諸凡夫法。文殊師利。金剛上味陀羅尼中。于凡夫法而有佛法及證佛法。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證不證。此金剛上味陀羅尼。複不在佛法中。此金剛上味陀羅尼。不舍凡夫不護凡夫法。不動諸佛世界。不起諸願複不舍諸願。何以故。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順向貪欲嗔恚愚癡。順向諸女順諸丈夫。順向諸天。順向諸龍。順諸夜叉羅刹。順諸乾闼婆。順諸阿修羅。順諸伽樓羅。順諸緊那羅。順諸摩睺羅伽。順向諸佛。順向諸法。順向諸僧。順諸聲聞緣覺。順諸地獄餓鬼畜生。順水順風順火順地順眼順耳順鼻順舌順身順意。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中。順一切諸法。文殊師利。所有東方虛空界分。南西北方上下所有虛空界分。彼悉隨順入虛空界。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句順一切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雲何貪是陀羅尼句。佛言。文殊師利。言貪欲者。彼貪不從東方而來而染衆生。非南西北上下方來而染衆生。不從內生而染衆生。不從外來而染衆生。文殊師利。貪欲嗔癡皆是內心分別故生而見有染淨。若有除染淨者。則無有彼證不證法。文殊師利。若法不生。從本以來不在內外。以是義故。我言貪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嗔是內心忿怒而生。而彼忿嗔非是過去現在未來。文殊師利。若過去法而可生者。不能令淨陀羅尼句。文殊師利。癡心亦非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者陀羅尼。何者陀羅尼句。佛言。文殊師利。癡是無明。從無明生一切諸法。不從地界。不著地界。不著水界。不著火界。不著風界。不著空界。不著識界。而非不著。然此諸法無染無淨。文殊師利。若法有染者虛空亦應有染。何以故。以虛空界亦無諸法而與作障。文殊師利。所謂無明雜諸法者。複令過者彼無滅相。以空與作無障閡故。複不可見不可捉持。以非色故不可睹見。無縛無解無染無著。以得無量諸神通故。空無所有無一切物。文殊師利。在于世間而行世間諸煩惱事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無明無滅無不滅耶。佛言。文殊師利。無明是明。而佛如來說爲無明。于本際中無有無明。以是故。言無明句也。于中際中亦無無明。于後際中亦無無明。文殊師利。若諸法中無無明者。雲何言見。不著不染亦複不忘。然一切法而有淨染複作障相。文殊師利白佛言。無有。如是世尊。無有。如是善逝。世尊。雲何彼中無明而說令染。佛言。文殊師利。譬如鑽火有燧鑽草。人手功力衆緣具故。先有煙出然後火生。而火不在燧中鑽中。非草手中。衆緣和合而生于火。文殊師利。無彼愚癡。而諸衆生。生于我想貪嗔癡火。然貪等火。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然文殊師利。所說癡者。以何義故。名之爲癡。一切諸法畢竟解脫。故說爲癡。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畢竟解脫。是則名爲金剛上味陀羅尼句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頗有法門。而此法門成就菩薩。令得一切順向叁昧。佛言。文殊師利。有一法門。菩薩成就彼法門故。則能通達一切諸事。喻如一字诠百千字。而于彼字不可盡也。隨彼法門而說諸法。如是如是現諸法門。雖現如是無量法門。而不能盡無礙辯才。以得無盡樂說辯才。是故能現無盡辯才。于一法門句中。令入一切諸法門句。一切法門句中。令入一法門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法何色。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天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天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住寂滅定。此是菩薩入天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龍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龍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以一字門故。從字所聞故。無字而說于字。此是菩薩入龍相法門陀羅尼句。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夜叉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夜叉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入夜叉相。畢竟不生故。此是菩薩入夜叉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乾闼婆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乾闼婆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過諸算數。以無量無邊過于虛空。此是菩薩入乾闼婆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阿修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阿修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順遍一切門。不以名可到。非色可到。非聲可到。非香可到。非味可到。非觸可到。非法可到。非佛可到。非法可到。非僧可到。非聲聞可到。非緣覺可到。非凡夫可到。文殊師利。一切法過諸到不到。以不起故。此是菩薩入阿修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迦樓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迦樓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畢竟不行。亦非不行。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不住不著無縛無解無住無往。文殊師利。一切法不住。住虛空界平等故。此是菩薩入迦樓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緊那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緊那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離作者故無作者無求者。無求而見者。此是菩薩入緊那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摩睺羅伽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摩睺羅伽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離一切法垢永得光明。一切衆生不能染不能淨。以淨陀羅尼門故。何以故。文殊師利。一切法畢竟寂滅性不生故。此是菩薩入摩睺羅伽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婦女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婦女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皆虛妄。是男門是女門。以離女門故。謂非事故。此是菩薩入婦女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丈夫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丈夫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若于前際中際後際不見丈夫。文殊師利。離于叁界不著叁界。然于彼處無女無男。假立名字。然彼假名彼處寂靜。而彼說染。然彼色依四大。依四大故不見生滅。一切諸法畢竟永滅。此是菩薩入丈夫相法門陀羅尼句。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地獄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雲何此陀羅尼句是地獄門。佛言。文殊師利。地獄以何順相。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法虛空等相。佛言。文殊師利。于意雲何。彼地獄從何所起。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法是自念起相。自妄念故。一切凡夫而…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金剛上味陀羅尼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場陀羅尼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