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一時佛在拘類國行拘類國法治處 阿難記所聞聖教土也。法治處王城也
是時賢者阿難獨閑處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爲分明易現 現當爲見也。是意微妙本句倒
便賢者阿難夜已竟起到佛已到爲佛足下禮已訖一處止已止一處賢者阿難白佛如是我爲獨閑處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 本癡也。解癡者四谛之所照也
生死亦微妙 生死極末也。微明之谛達于末也
中微妙 中者本末之間。九用谛燭之。之亦甚微妙也
但爲分明易現 現當作見也。言四谛觀十一因緣了了分明不難知也
佛告阿難勿說是分明易知易見深微妙阿難從有本生死是阿難從本因緣生死如有不知不見不解不受令是世間如織機蹑撰往來
言從癡者有是生死。至深至妙何得言易見乎。自有癡來經劫累身。悠悠者比丘有不了谛反視。如有者者萬無一人。曷雲分明耶
從是世後世從後世是世更苦世間居令不得離世間 此說生死苦爲苦谛也。今死則後身生。生死猶晝夜。而愚者以生而感死頻以成苦
如是因緣阿難可知爲深微妙從有本生死明亦微妙 由生有死故故曰因緣達今世後世累繼生死故曰更苦明照叁世故曰微妙也結苦谛也
若有問有老死因緣問是便報有因緣何因緣阿難老死便報生故 死因于生習生。有十上知苦此推習也
若有問有生因緣問是 有生因緣。猶生有所因不也
便報有因緣何因緣生有故爲生 生因乎叁有也
若有問有因緣有便報有因緣有何因緣有報受因緣有 因四受有叁有
若有問有因緣受報有因緣受何因緣受報爲愛求因緣受 言從前身習八愛故。中陰有四受。四受既受。則有今身。二世現故略而止與也。常習谛皆竟十二因緣具叁世。癡人不知今世後世。故令運心彌綸叁世。令知輪回寤四谛也。故曰癡人以挍計。挍計本末本末爲藥。爲藥謂斯四谛也
如是阿難從愛求因緣受從受因緣有從有因緣生從生因緣老死憂悲苦不可意惱生如是爲具足最苦陰 如是五事展轉相因則名習也。知五事苦爲苦谛也。愛別離苦在有胎苦。生老悲腦真爲苦薮也
從是有習 句倒也言從習有是苦也
生因緣阿難爲老死是故說是爲從是致有是 是故從聖說從癡致行德生有是老死
當從是阿難分明爲生因緣老死 分明者谛了了知習也。諸言因緣皆習也。將欲反盡故。更推習並之也
若阿難無有生爲無有魚魚種無有飛鳥飛鳥種爲無有蚊虻蚊虻種爲無有龍龍種爲無有神神種爲無有鬼鬼種爲無有人人種各各種 假知盡谛無有生者。何從得五道也
若如有如有生無有亦無應有令有生 解盡谛真如心則生無有也。亦無有能令生有
一切阿難無有生爲有老死不阿難白佛言不 無生則無死。誠哉此言也
佛便告阿難從是因緣當知爲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老死爲生故生因緣阿難爲老死 從是因緣。從是因緣發也生也解無無生。則不老死苦。不了無者。從四習生便有苦也。此四習與止。至愛還下異也。自是下結句皆反覆而成也
生因緣阿難爲老死 重結也
若有問有因緣生可報有因緣生何因緣生爲有因緣故從是阿難因緣當知令從是有有因緣生 墮胎叁有更有生十二因連之一世也
若阿難有因緣無有甯有魚魚種飛鳥飛鳥種蚊虻。蚊虻種龍。龍種神神種鬼。鬼種人人種各各種 解盡無有則無五道也
如應應有無有亦無有者爲有無有一切阿難無有爲有生不阿難言不 得真如谛。則便應有無有亦複有也。既以無有者爲辟。有睹無有。如令群有一切無有。爲有生不。反以質阿難。阿難雲。無也
是故阿難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生爲有有故從有因緣阿難爲生 以作是四習故生以有爲本也
若有問有因緣有便言有何因緣阿難有可報爲受因緣有因緣有如是分明爲受因緣有 因四受則有叁有也
設阿難受因緣無有亦無有受有一切阿難無有受爲有現不阿難報不 無有受緣亦無有受現。當爲見也。一切無受爲有可見不也
如是阿難爲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有受受因緣阿難爲有有因緣阿難受 若不達無。便從四習也。令有受倒。宜言令受有也
有因緣阿難受如是問對爲有何因緣有受可報愛因緣從是因緣阿難當知爲愛因緣受 有因緣阿難受句倒也。言有受因緣也。八愛心是則受胎也
若阿難無有愛亦無有受亦無有當受一切阿難無有愛爲有受不亦有受名不阿難言不 解無無愛。則無受及當受也又反反以質文之常也
如是阿難爲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爲愛因緣受愛因緣阿難爲受如是阿難爲愛因緣求求因緣利利因緣計計因緣樂欲樂欲因緣發求以往愛因緣便不欲舍悭以不舍悭因緣便有家以有家因緣便守 不解則從是致是也重結也
從守行本阿難便有刀杖從有刀杖便有鬥诤言語上下欺侵若幹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 多非弊法從守始起也八愛之一也
若阿難本無有亦無所守亦無有守一切阿難無有守爲有刀杖鬥诤語言上下欺侵若幹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不阿難言不 若解滅。不守于色甯致若幹弊惡。不質以明理也雲無所護故無所守也。下亦無二字重合句耳
如是阿難是從是發是爲本是爲習是爲因緣刀杖鬥诤語言上下欺侵若幹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 並守不守二理已現欲更舉四習合爲守也
從守故阿難便有刀杖鬥诤語言上下欺侵若幹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如是但爲多苦爲從五陰習致 不守者不了色而守之也。刀杖非一惡即知大苦苦谛也。思惟十二因緣。經十二事一一皆有四谛也。諸習谛推本非一端也。不根十二而止。十六無無漏習盡二慧五耶推本叱則八愛盡有四習。以此推之則可知也。又愛爲穢海衆惡歸焉。何但八耶。言八舉其粗耳。欲界蠢蠢何互無淫。至乎不還乃舉別耳
家因緣令有守是故爲說是當從是知阿難爲家因緣守 由有妻室則有重門擊柝之守也向使捿遲高岸擊柝何施也故說者雲是上言爾也
若家因緣無有已無有受當何因緣有家一切家因緣無有甯有家不甯有刀杖鬥诤語言上下欺侵若幹兩舌多非一致弊惡法不阿難言不 不受此色人。無緣有家無緣有家。甯有守而惜刀大苦集不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有守爲守故從家阿難令有守 上從是有者。從家起有守也。以家本習結因家守成守因于家亦顛倒相明也
難舍悭因緣令有家從是因緣有是當從是因緣知阿難爲難舍悭因緣令有家 腦因色欲思存不舍。由之爲家也。故曰是緣有是也
若難舍悭阿難無有亦無有受已無有受甯當有悭難舍不。一切阿難悭難舍已無有甯當有家不阿難白佛言無有 無有受不舍受也。已無有受甯當有悭難舍。悭難舍已無有。甯有家不
如是阿難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受家悭難舍故阿難令有家 是是悭惜心也
從往受阿難因緣令有悭難舍是故有是言亦從是因緣有是如是當從是因緣阿難可解爲從發受從是受悭難舍 即彼好仇因之甚惜。故曰往受令有難舍也。是故上說說從往有是悭也
若阿難發受無有甯有受亦何因緣往受一切阿難無有發受甯當有悭難舍不阿難白佛言不 解無發往。則不有受與至彼也。普不往受豈悭惜也本未上
如是阿難從是起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悭難舍爲發往受故亦爲發有因緣故阿難受有悭難舍 從發習發遂至不舍也
欲貪因緣阿難令有發是故說是當從是因緣阿難知爲從欲貪因緣令發 淫貪內足則發而適彼也
若欲貪阿難無有已無有因緣亦何因緣當有欲貪一切阿難欲貪無有甯當有發往不阿難言不 若行人解淫無有因緣。亦何計當有淫貪耶。普無貪心何有往受也。凡上雲無有。皆明因無有也。一切已下皆以因及緣無有
如是阿難從是發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發爲有欲貪故爲從欲貪阿難令發 令發爲有欲貪句倒也
已發從發往令有欲貪是故爲說當從是因緣知爲從發往令有欲貪 此發往計挍欲相造也。陰持入曰願。得往相也即第叁計也。故說者是故上說因計生貪也
若無有發往阿難亦無有令發往一切阿難雖發往若有貪欲不阿難言不 假解無無住之因。亦住貪有生不也
如是阿難爲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貪欲爲有發往因緣令有欲貪 解無如上若不解則如上爲習也于皆結句。反複少發往二字也
從是利故阿難令發往爲從是說是當從是因緣知爲從利因緣令發往 好利甚則思存往也是上說是當了利爲往緣也
若阿難以無有利亦無有求亦何因緣有求一切阿難已無有利甯當有發往不阿難言不 既解知利則無有利之求。何當有利求因緣耶。普無有利豈有發往乎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發往利故利故亦發求從求因緣故令有利故說是從是因緣當知令從求因緣有利 此八愛或言故說。或雲是說義不異也。以具文于上此二解之。故雲是故首言爾也
若求因緣阿難無有亦何因緣有求亦從何因緣求一切阿難以無有求若有見利不阿難言不 若求本無所因。亦何得求也。普無求者利可見不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爲有利爲有求故求故阿難令有利 或曰發曰生或曰起或曰有。義同文別耳
從發故令有求是故說當從是知令從愛求 愛心內無求之由生
若阿難無有愛亦無有求亦無有因緣求亦無有愛一切阿難愛無有甯當有求不阿難言不 諸因緣唯此一說反上。愛受中即若無有愛。下曰二無有愛耳。余皆在一切上說。因一切下說。以因及緣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有愛故令有求求故令有愛 愛之滋長成乎八也
彼阿難欲愛亦有愛是二皆痛相會 此推愛本文終也。欲愛色愛也。亦有愛非一也經曰心可則爲欲也。是兩愛痛爲本爲習爲因緣。從痛發解如有則無也。相會猶相因也
有痛因緣阿難若有問是便言有何因緣有便言更因緣有從是因緣阿難亦當知令更因緣痛 設問教答也。有六更故叁痛由生也
若阿難眼不更亦無有應當更眼亦不得更一切阿難眼已不更甯有眼更不亦有眼當因緣生不爲樂爲苦爲亦不樂亦不苦阿難應不 若眼知如有不更。眼亦無有。應作眼更者。一複不得此更也。普眼已不更。豈有眼更因緣生叁痛不也
如是阿難從是有從是本從是習從是因緣令眼更痛…
《人本欲生經注人本欲生經注》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