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叁萬億。皆得陀羅尼。住空無相無願叁昧無著法門。得陀羅尼門。知一切衆生諸根具足及不具足。又知衆生一切所行
爾時世尊即入佛境界叁昧。無色無執。無示無形。無施設無根本。無變無得。無我無主。無作無不作。無來無去。無住無攀緣。無爲非爲。非相應非不相應。無心非心行。非實非不實。非在非近。非離諸法。入是叁昧時。不見如來身及身相。不見心及心相。不見衣不見坐。不見所坐不見行。如是叁昧生諸功德是佛境界。即于此定放大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于此世界日月星辰。妙寶神珠火光電曜天宮釋宮乃至梵宮光悉不現。如來叁昧力故。叁千世界聞衆妙香。無有余天聞光香者。一切世界中間幽冥之處。佛光普照莫不大明。斫迦羅山摩诃斫迦羅山。須彌山王及諸名山。其中衆生不見本相。爾時叁千大千世界。七寶羅網彌覆其上現希有相。一切世界生奇妙華。迦蘭陀竹園。及耆阇崛山。通爲一會。坦然平正生千葉華。大如車輪。華上皆有七寶羅網。莊飾嚴麗垂布如雲。摩竭提界。皆悉柔軟如迦陵伽衣。爾時東方恒沙世界諸佛。告萬阿僧祇菩薩。皆一生補處。汝往娑婆世界。其國有佛。名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當說入一切佛境叁昧名如來智印。佛今入此定也。若有菩薩聞此叁昧。勝百千劫行六波羅蜜。汝應往聽。彼諸菩薩各以神力。如屈伸臂頃。至娑婆世界迦蘭陀竹園。前詣佛所頂禮佛足。繞佛七匝坐蓮華座。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時此叁千大千世界。聲聞緣覺及發大心者皆悉來集。俱詣竹園共至佛所。于此世界複有八十億菩薩。于一念頃一時來集。于四部衆次第而坐。複有叁十萬聲聞。承佛禅定皆悉在會。此叁千大千世界。釋提桓因。護世四王。乃至大自在天。淨居天等。一切龍王。一切夜叉王。一切乾闼婆王。一切迦樓羅王。一切修和那王。各與眷屬無數圍繞而來集會。頂禮佛足隨次就坐。時此叁千大千世界。大威德衆皆悉雲集。上至梵世無空缺處。爾時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俱絺羅。摩诃迦旃延。須菩提。邠耨文陀尼子。問文殊師利。如來今在何處。以何色像見如來乎。如來系念其相雲何。文殊答言。汝諸聲聞。大智成就叁昧自在。各以定力觀察佛身及系念處。爲在何所。諸大聲聞入叁昧觀。不見佛身及系念處。時諸聲聞于此叁千大千世界觀察推求。不見佛身不見身相。如是文殊師利。不見如來及系念處。我今雲何得見佛身。文殊答曰。且待須臾自當見佛。爾時世尊從叁昧起。叁千世界即大震動。佛身殊特威光顯曜。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來所入叁昧。以何爲相。諸大聲聞慧眼觀察悉不能見。此叁昧者以何境界。爾時佛告舍利弗。此叁昧者無緣無處是佛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知。如是舍利弗。如來境界不可思議是佛神力。舍利弗。佛身真實。非身非作。非起非滅。亦非長養。非化非信。寂滅無爲。無迹無行。無此無彼。本性清淨無有一法。非受非願非生非報。非見非聞。非覺非施設。非嗅非嘗。非觸非惱。非籌量非對。非心非憶。非思非非思。非入非來非去。去來道斷。非影非瑕。非斷非物。非實非作。非造非成就。非取非覆。非現非依。非闇非明。寂靜非寂靜。常住靜定。淨非淨。本性清淨無有一法。非生非起。非愛寂住。非處非動。非患非語。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盡非非盡。舍諸著名爲空。非違诤無音聲。離名字舍憶想。非相應非不相應。非滅非不滅。非量非不量。非往非返。非二非不二。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分非非分。非業非報。非聽非思。非量非障。非相非非相。非門非離非著。樂行諸法法法同相。如真實爲度衆生。實無所度。解未解者。調未調者。救未救者。示無示法。非等非非等。非相似非不相似。無等甘露等。與空等。無處等。無得等。寂滅盡滅。善調伏行處轉不退輪。決定無疑。非離異非二法。所習清淨本行。威儀解脫具足。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身相非陰相。非入相非界相。非有爲起。非無爲起。非無爲真實。非命非非命。非生非現。無有見者。非實生非言說非忍。身相不動。非倒非搖。非實非憶。非和合。非作非不作。非明非相。非涅槃不入涅槃。非定非非定。佛告舍利弗。是名如來身相。一切衆生皆依于相。有能知此叁昧者不。唯然世尊。一切相中不得佛身。爾時世尊欲增廣如來智印叁昧。而說偈言
如身非身身解脫 無作無壞亦無得
法非相應不相應 是爲顯示善逝身
非合不合無染著 非執非舍非等長
非造非處非非處 此身非顯無所欲
非執非作無所有 非色非心非二一
無分非分無起滅 真實無我現佛身
非強非弱亦非斷 非默非願非盡供
非得非定非依止 實身無染如是現
非見非聞非嗅觸 非依施設現影像
若有見者心歡喜 如是成就演說法
非陰非界非虛實 諸根非生非垢淨
非固不固水月現 欲觀善逝身如是
從因緣生非真實 非起非滅非動去
非現現叁如幻師 如是觀佛無所依
非寂不寂非相應 非系非欲非合散
猶如空拳實虛空 如是觀佛真供養
十方世界千億土 積聚珍寶至梵世
無量劫施一切佛 若有書寫福勝彼
若有過于恒沙劫 修習四等遍世間
及持淨戒無能比 信解此經福最勝
無始生死至今身 普于衆生行忍辱
若有暫信智印經 彼如須彌芥子分
叁界衆生若幹種 于無量劫頂戴行
身不疲懈無悔恨 能忍此經福無比
百世界沙衆生數 于無量劫修禅定
一日一夜持此經 功德勝彼不可數
智舍二邊行中道 過于無量塵數劫
若于此經如說解 彼如大海一渧分
不應以色色相觀 勿如愚人思察佛
見我實者須菩提 叁界福田最清淨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舍利弗。是爲如來智印叁昧。悉能滿足十方一切世界。菩薩無閡智慧。舍利弗。若欲速見十方諸佛及諸菩薩。晝夜精勤修此叁昧。悉皆得見。舍利弗。此叁昧是菩薩無量門。遍行諸行陀羅尼。能持法界令不斷絕。此陀羅尼執諸法門。若成就此相名爲菩薩。能成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具相應行業行清淨。出魔境界不動不出等行佛行。身口意業皆悉清淨。欲解如來密法。應當修學如是叁昧。欲次第說法。亦學此叁昧。欲遍知諸法。欲如真谛。欲解萬億生死作證。欲解十二因緣。欲解一切衆生意趣所行。欲取淨妙佛國。當學此叁昧。欲得妙光。欲成就眷屬。欲爲衆生作依。欲成就相好。欲成就樂說辯。欲知諸法。應學是叁昧。何以故。舍利弗。猶如意珠隨衆所欲皆得滿願。如是舍利弗。此叁昧者。是諸菩薩一切妙事。悉能滿足一切願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最勝智慧上智光 智光智富智富藏
智慧所作入智門 無量智印印此經
慧根智作智慧地 智起智光滅衆闇
慧不可盡慧開示 衆經日月照叁界
平等等富等叁昧 真實法相斷諸結
一切叁昧智印門 此是佛種四妙辯
滅垢無盡渡彼岸 德藏福起福普應
是我所得快樂本 此叁昧是善逝寶
如王愛國善執衆 盛勝妙寶隨應至
洗除貪欲及恚癡 寶海今說此經典
善寂能滅作憶念 善除諸穢淨我見
如健執劍壞無壞 佛報得此總持印
智能覆護諸衆生 智慧所作智滿富
智光普照無邊際 此經當得智慧門
自調調彼二想斷 滅六十二見愛等
得入如來甘露門 當成相好叁十二
道及勝道次第道 助菩提法非助法
善能覺悟懈怠者 慧相無量不可盡
與法相應次第解 無量慧光陀羅尼
檀波羅蜜得成就 屍羅羼提亦如是
毗梨禅那智無盡 住此智慧成就度
勿畏業報及煩惱 亦勿畏魔衆惡趣
修集此經無障礙 隨其所念得成道
住賢劫中諸佛子 十方來會爲我證
不壞法器皆集此 悉應奉持此經法
此經能生過去佛 亦是未來諸佛母
又能生于現在佛 勤修此經佛兄弟
業淨無垢行不退 超出淤泥升不動
應此經者住真實 則得如來妙法藏
爾時世尊廣說是法。叁十恒沙菩薩得此叁昧。六十八億那由他菩薩。已于百千劫淨修諸行。于無上道得不退轉音聲無盡慧。光陀羅尼。複有六十萬天及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今皆發意聞此叁昧皆生隨喜。生隨喜時即得阿毗跋致。佛爲授記。于未來世過叁萬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畏。複有久修行者得無生忍。各于異國成無上道。盡同一號。爾時世尊四衆圍繞。告文殊師利。汝等住不住法。不戲論不作行。一切法無所依。應當守護此無上道廣爲人說。爾時文殊童子從座而起整衣服。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一切法不可得。我當護此無上菩提。如世尊無上道。無在無不在。無處所不現。不可執。無得無失。爾時會中叁十億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守護如來無量阿僧祇那由他劫之所修習難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各各脫身所著上衣。奉獻如來發無上願。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汝當善聽。彌勒當知。此是汝事于未來世後五十歲。當護此經。彌勒白佛。唯然世尊。我當守護。佛告彌勒。叁十億菩薩中。當有八千菩薩護持正法。其余菩薩未能自調不護正法。于後末世于如來阿僧祇劫之所修集難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正法之中。當起诤訟輕毀不說。不能聽受。不能護持。彌勒。有七法發菩提心。何等爲七。一者如佛菩薩發菩提心。二者正法將滅。爲護持故發菩提心。叁者見諸衆生衆苦所逼。起大悲念發菩提心。四者菩薩教余衆生發菩提心。五者布施時自發菩提心。六者見他發意隨學發心。七者見如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莊嚴。若聞發心。彌勒。如是七因緣發菩提心。如佛菩薩發菩提心。正法將滅爲護持故發菩提心。見諸衆生衆苦所逼。起大悲念發菩提心。發此叁心。能爲諸佛菩薩護持正法。又能疾得不退轉地成就佛道。後四發心剛強難伏不能護法。複次彌勒。菩薩成就五法。應當如是阿毗跋致。何等爲五。一者于諸衆生起平等心。二者見他得利不生嫉妒。叁者見護…
《佛說如來智印經佛說如來智印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