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結構認知現象及複製生物的問題▪P3

  ..續本文上一頁現,例如,早在1940年左右發現的血清素(Serotonin),其在組織中的量若不足,則人會出現幽郁症狀。近幾年又發現人類的很多行爲,如攻擊性、性行爲、睡眠、疼痛、學習與記憶等都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血清素在腦中的多少就直接影響這些行爲。科學家又發現血清素的分解由一種叫MAO-A的

  來負責,而這些

  是由一種「基因」所製造。因此可以說基因借著控製神經的作用來掌控人的行爲。而基因的主控者是我們的「神識」。醫師也發現,外界的壓力會使神經傳導物質的量增加,結果會有一些侵略或暴力的行爲出現。科學家最近又發現有一種叫NR2B的傳導物質。這種物質在人的學習或記憶行爲發生之時會在神經細胞的未端放出。若在該處注入NR2B,則有助于學習與記憶,若能掌控生産此物質的基因,則可能會使人更聰明。當然,記憶力不等于智力,智力包括很多種基因共同決定,此中包含創作力、解決困難的能力、學習力與記憶力等,記憶力本身是很複雜微妙的,例如當你在開汽車之時,許多不同的記憶就由不同的神經元中出來,有的教你認識路,有的教你控製方向盤,有的教你控製油門等。問題是:誰在做這些操控?答案就是我們的神識。

表2是一些我們已知的神經傳導物質

  

  出現部位

  

  神經傳導物質

  

  體神經系統

  

  乙酰膽堿(acetylcholine;Ach)

  

  自主神經系統

  

  1.乙酰膽堿

  2.新腎上腺素 (norepinehrine;NE)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已知的超過40種,比較重要的如下:

  1.乙酰膽堿

  2.酰胺類

  (1)新腎上腺素

  (2)腎上腺素(epinephrine;Epi)

  (3)多巴胺(dopamine;DA)

  (4)組織胺(histamine)

  (5)血清素(serotonin;5-HT)

  3.氨基酸類(amino acids)

  (1)甘胺酸(glycine):抑製性神經傳導物

  質

  (2)γ-丁氨酸(γ-aminobutyric acid ;

  GABA ) 抑製性神經傳導物質

  (3)麸胺酸(glutamate)

  (4)天門冬胺酸鹽(aspartate)

  4.勝類(peptides)

  (1)腦啡(enkephalin)

  (2)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

  

  1. 佛教的看法 以我個人的了解,如此複雜的神經系統結構就是神識依基因中的「記錄」而製造的,其操控與維護亦由神識在主導,神識有時會控製基因,基因控製神經傳導物質的生産,由此改變人之行爲。人的精神會影響到肉身的狀況就是因爲有神識的關系。日本有一位醫師寫一本很暢銷的書叫《腦內革命》,書中強調人若有慈悲、無私、助人等「高尚思想」,則會使其腦內産生「腦內嗎啡」等物質,由此,他就會健康愉快,人的精神會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但從另外一個發現來看,由體外施打血清素會使人快樂,這是否表示人的精神狀況(如快樂)是源于某些物質?科學家目前對這種問題似乎很難回答。我們由佛法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了解「快樂」的意義是什麼?有一種快樂是純內心的快樂,這是精神的領域,另外一種是「肉身形狀的快樂」,例如眉飛色舞、說話高亢等。而一般我們講「快樂」的意思是指內心與同時表現在肉身的言語及動作,因此,喜怒哀樂等「心理」現象應該是精神與肉體的共同表現。例如有些憂郁的人有想自殺的現象,這是包括其心中有此念頭以及有要自殺的肉身動作。若只是純粹想自殺之事。那就像一般人的胡思亂想,不一定是憂郁症。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一個人快樂或要自殺,這必須其「第六識」己由 其「想蘊」中取出相關的名相才會發生,第六識在取出這些名相的同時,若也想要有這些行爲,則第六識也將控製血清素的生産器官(科學家己發現此器官在腦幹部位叫RAPHANCLEI),當有快樂意念發生時,血清素的産量會增加,通過神經的電流會增大,肉體快樂的相狀會很明顯。反之,若自第六識有自殺意念出現,則血清素産量會減少,肉體不快樂相狀會出現,甚至有自殺的行爲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若血清素的生産器官有毛病,此時,雖然第六識有快樂的念頭,但因爲血清素無法大量産生,因此,肉體上有時也看不出有快樂的相狀。反之,內心稍有自殺等不愉快的意念時,由于血清素的缺乏,不愉快的相狀就會更加明顯,這是憂郁症的原因,攻擊性等各種燥症道理也大致相同。也有一種狀況就是「純粹是內心愉快」而肉身沒有任何改變,例如禅定中的喜或樂,這些是真正的「精神相狀」。

  另外我們要知道「意念」是什麼?這是一種精神相狀,例如,當我們心中起個意念「讀書」,我們心中出現這個想法,「知道」這個意念者是「第六識」,而此念頭是否清楚則與肉身狀況有關,人的肉身內外都會産生很多「信號」進入大腦皮質區,例如肚子餓、頭痛、冷熱等,這些都會影響第六識去覺知皮質上記錄的「讀書」信號,因此,影響到「讀書」意念的清晰度。有了以上這些認識,我們就可以解釋,何以「高尚思想」會使人健康愉快的理由。思想(或意念)的産生是來自我們的「神識」,神識發出高尚思想的同時,有時,也掌控某些基因以産生大量有助于健康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就會使人健康長壽。我們可以說,科學上發現精神會影響肉身狀況,在佛教就是神識主控肉身之義。

  

  此外,若我們進入一個塵境時,根塵接觸會使「第六識」經由想蘊中的記憶而「知道」是否該表現快樂與否,若快樂則「第六識」有時控製基因增加血清素的生産而使肉體現出快樂相狀。反之亦然。還有一件事就是「記憶」,科學上已知人腦有幾個不同的儲存系統,包括記憶「經常發生」的事、記憶「偶然的事」、「記憶已經過去的事」與「暫時記憶」等,把由外面進入的信號,判斷後送去何處儲存就是「第六識」在主導,而這些複雜的記憶系統(肉身)就是「第六識」依基因中的記錄而製作的。

  

  肆、複製動物與投胎轉世

  

  依據佛教的經典的闡述,當人在受胎之時就必須有「中陰身」加入才會有生命産生(見增一阿含經卷十二與楞嚴經卷四),但現代的生物科技帶來一些問題,例如試管嬰兒與複製人,這些都未經男女交媾的程序,也許未來還會出現一些牛人半獸的生命體或肢體不全的人或獸。那佛教如何看此問題,個人見解如下:

  

  (一)複製生命

  

  1. 科學上的成就 一個與自己完全相同的「複製人」已不再是夢想,從世界上第一只複製羊「桃莉」出世之後,這種夢想已成爲可能,目前生物科學家有很多人相信,他們已完全掌控複製技術。複製科技的突破主要是科學家已有技術使老細胞的基因恢複原始的功能,科學家們已發現在動物器官的成熟細胞內,其細胞核中的DNA有90%已被一些蛋白質所「束縛」,只有剩下約10%具有該器官的特殊功能DNA未被蛋白質包覆,所以在成熟細胞中,只有某些特殊功能存在,細胞本有的許多其他功能都已隱而不現。複製生命的科學家們就是先將成熟細胞的包覆蛋白質剝離,使細胞恢複本有的功能,如此,這些成熟細胞也可以像胚胎細胞一樣從事複製細胞的工作。在圖12中我們說明由已成形的體細胞完成細胞複製的程序。其方法是把一個受過精的卵細胞核之基因抽掉,然後從外面注入由所要複製的動物之成熟細胞中取出的基因,例如由該動物的皮膚細胞核中取出基因,而該基因必須經過剝離包覆蛋白質的程序,如此就完成一個所要複製動物的卵細胞(即新的卵細胞),一般成熟細胞接受新的DNA的機會大約只有百萬分之一,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養數百萬個細胞,由此得到少數幾個「新的卵細胞」。在此中有一個關鍵技術是要在卵細胞上通入脈寬約10-6秒的脈沖電流,此電流可 使卵細胞的氣孔打開以接受新的DNA,並使此卵子「以爲它已經受精」,分裂才會開始進行。複製動物成長之後,特性是否與其母體完全相同?答案卻不是很樂觀。英國愛丁保的羅斯林學院,已有四只複製綿羊長大,實驗結果顯示,其DNA都相同,但個性(行爲)與外貌都不一樣!且年齡愈大其差異也變大。其原因可能是在此複製過程中,科學家使用同一母羊的「不同卵細胞」之故。若能使用同卵雙胞核,也許可得到…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結構認知現象及複製生物的問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