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座前行 上師瑜伽之導修文

  A、普巴紮西活佛講述入座前行

  一、入座前行分爲身要七支坐法、氣要排九節佛風,意要發菩提心叁種。

  1、身要七支坐法

   雙足跏趺坐,單盤、散盤均可。雙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手拇指輕抵置于臍下。若感疲勞,可用休息印將兩手覆置于雙膝之上,左手持念珠以便于念誦時計數。身體端直如箭,不松不緊自然端坐。若身體坐式過緊,則會産生心髒、背部疼痛等不適,且易生起諸多妄念;若身體坐式過松,則容易産生昏昧、不清明等過失。睜開雙眼,睜眼時不可太大亦不可太小,不然容易疲勞流淚或進入昏沈,如平常視物般自然平視前下方。

   以上所述七支坐法于修法中十分重要。往昔在寂靜山林中,有一位阿羅漢天天以七支坐修法,不遠處有一只猴子,模仿阿羅漢修法坐式,其雖不知如何修法,然僅依坐式,後來亦證得阿羅漢果位。可見修法中身要調整十分重要。初學者切勿忽略坐式,當如法調整身要而修持。

  2、氣要排出九節佛風

   調整身要後,先左手定印置于腰間,右手持期克印,以食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氣叁次。排氣方法如小麥形狀,兩頭細中間粗,以初緩中快後慢的方法排氣。觀想無始至今由嗔心(女觀“貪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風一同排出。淨觀前方有一團智慧火(一般之火不能燒盡叁毒煩惱,故淨觀爲智慧火),融入智慧火中焚盡。又右手定印置于腰間,左手持期克印,以食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氣叁次,觀想無始至今由貪心(女觀“嗔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風一同排出,融入前方智慧火中焚盡。最後,雙手定印置于臍下,兩鼻孔同時排氣叁次,觀想無始至今由癡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風一同排出,融入前方智慧火中焚盡。此名爲氣要排出九節佛風。

   初行者修法時,自心稍一安住就會起現諸多妄念,由隨行妄念而不能安住禅定,此即是不具前行而形成的修法障礙。故于修法之前,首當修持入座前行,尤其是氣要排九節佛風。如同煮飯之前,先將髒鍋洗淨才能煮成香噴噴的米飯,與此相同,修法之前通過修持氣要排風,可以去除粗大煩惱,于修持中易將自心安住,而成爲修持正行的法器,是故具足如是利益。

  3、意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分爲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爲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已經證悟到真實功德後任運而生的大悲心。初行者很難證悟勝義菩提心,故修法中,應以世俗菩提心而修持。其本體即慈悲心與發願。首先,了知六道一切衆生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時,對自己具有不可思議之恩德,與現世養育我們的父母沒有差別。現在,往昔賜予自己恩德的一切父母悉漂泊于六道之中,即使在善道,得到的也只是暫時的安樂,若仔細觀察,其安樂仍是痛苦之因,是故爲使一切有情父母悉獲無上安樂之佛果而進入修行法門,稱爲意要發菩提心。

  

  B、上師瑜伽之導修文

  初學者之圓滿修法可分爲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誦儀軌及回向四部分

  一、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支分爲:身要七支坐、氣要排九節風與意要發菩提心叁種。

  1、身要(七支坐法):雙足跏趺坐(單盤、散盤亦可),雙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拇指輕抵)置于臍下。若感疲勞,可將兩手掌覆置雙膝上,稱爲休息印。身體端直如箭,不松不緊自然端坐。若身體坐式過緊,會産生心髒疼痛或背部不適等,且易起現諸多妄念(掉舉);若身體坐式過松,易産生昏睡或不清明(昏沈)。舌尖自然放置(勿需抵上腭)。眼睛不閉,睜眼時不可太大(不然易疲勞或流淚),亦不可太小,應如平常視物般自然平視前下方。

  于修法中,以上所述七支坐法十分重要。往昔在寂靜山林中,有一位羅漢天天以七支坐打坐修法,不遠處有一只猴子,模仿羅漢修法坐式,雖不知如何修法,僅依此坐式後來亦證得羅漢果位。可見,身要十分重要!初學者切勿小視此坐式,當如法調整身要而修持。

  2、氣要(排出九節佛風):

  調身後,左手結金剛拳置于左大腿動脈之上,右手結叁股金剛印,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氣叁次,所排之氣如小麥形狀(兩頭細中間粗)以初緩、中快、後緩的方式排氣。觀無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白灰色之風一同排出,獲得清淨。又右手結金剛拳置于右大腿動脈之上,左手結叁股金剛印,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氣叁次,觀無始至今由“貪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晦暗紅色之風一同排出,獲得清淨。最後,雙手結金剛拳各置于左右腿大動脈上,兩鼻孔同時排氣叁次,觀無始至今由“癡心”所造一切罪業及病魔與煙漬色之風一同排出,獲得清淨。此名爲氣要排出九節佛風。

  修法過程中,自心稍稍安住後,即現諸多妄念,且心隨妄念不能安住,此即是不具前行修法所成之障礙。修法之前調整身要、氣要之目的就在此。尤其是氣要排出九節佛風,如同煮飯之前,先將髒鍋洗淨,才能煮成香噴噴的米飯。與此相同,修法前修持排風,可去除粗大煩惱,于正行修持中易將自心安住,成爲修持正行之法器,具足如是利益。

  3、意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分爲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爲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已經證悟到真實功德後任運而生的無緣大悲心。但初行者很難證悟勝義菩提心,故修法中,應以世俗菩提心而修持。其本體是慈心與發願。首先,了知六道一切衆生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時,都對自己具有極大的恩德,與現世養育我們的父母無有差別。現在,昔于自己具大恩德之父母悉在六道之中,即使生于善道中,得到的也只是暫時的安樂,若仔細觀察,其安樂還是痛苦之因,爲使彼等都獲得無上安樂的佛果,而進入此修行法門。此爲意要發菩提心。

  

  二、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四: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業之因果。

  1、人身難得:

   應當思維暇滿人身難得,若不思維暇滿難得,則不生修持佛法之心,是故思維暇滿難得具真實大利益。所謂難得之人身,是指具八閑暇十圓滿之珍寶之身。十八種珍寶人身于密法中,以外、內、密叁相圓滿而講授。“外相圓滿”指已得到上師的攝受,此攝受之意非指僅于上師前獲傳承、摸頂、賜法名之類,而是上師把密意中的一切傳承和解脫法皆傳授于你,稱爲攝受;“內相圓滿”指圓滿六根,若盲,則不見善知識之相;若聾,則不聞教法之音;特別是若心識狂亂,則不知如何取舍善惡,不具修法之緣。如是六根無缺,則爲“內相圓滿”;“密相圓滿”指具足出離心與信心。由了知六趣的痛苦而希求解脫之心爲出離心。對善知識及無欺因果産生深信而進入修法爲信心。此外、內、密叁相圓滿中已包含了八閑暇與十圓滿。人身極難獲得,其原因可通過因、喻、數叁種方法而觀察。

  (1)觀察難得之因:清淨戒律是獲得人身之根本(戒律包括小乘的別解脫戒、大乘的菩薩戒、密乘的誓言);行道中要圓滿六度;發願欲獲此人身。若未具足叁因,則難獲此人身。

  (2)觀察難得之喻:佛經中曾言,假設整個叁千大千世界變成一大海洋,海面上隨波飄蕩著一個帶孔的木枙,海底有一只盲龜,百年上升海面一次,木枙之孔與盲龜之頸兩者相遇極其困難。獲得暇滿人身比此更難。寂天菩薩雲:“如海中盲龜,頸入木枙孔,人身更難得。”佛經亦雲:“如于針尖堆豆, 一亦難留。”由如上之喻應當了知人身極爲難得。

  (3)觀察難得之數:經雲:“地獄衆生如大地之微塵,餓鬼衆生如恒河沙,傍生猶如酒糟,阿修羅如彌漫之大雪,人及天人僅如佛陀指甲上之微塵”。以數量相比,人道衆生極爲稀少,世間相信佛教進入修法者則更爲稀少。如是觀察,暇滿人身極爲難得。今生已獲得此暇滿人身,切莫虛度光陰,應精進修持佛法。後當觀察壽命是常還是無常。

   2、壽命無常:

   人的生命由出生開始便趨向死亡,壽命唯減無增。死魔之主刹那逼近,所以,無法肯定何時死亡及死于何處,這是世間任何人都不能逃避之事實。有人言,死亡是大自然之規律,很正常,無有什麼稀奇,但死亡一旦呈現于自身,所感極大痛苦則難以承受。百年之後,現今之人將無一存于世間,死亡極爲肯定。已進入佛法之修行者,不具精進而懈怠度日之因,正是被“不可能死”之妄念所蒙騙,終日忙于無義之瑣事,以致無暇修法,若能天天觀修壽命無常,精進自然具足。

   壽命是無常法,總有一天會成熟于自己眼前,只是時間長短而已。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明年是否還在人間,明天是否就是來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認爲不可能是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間死亡叁十多萬人,其中的所有男女老幼誰會想到明天自己會死去呢?但皆于“想不到”中顯示無常。壽命無常非常可怕,死亡不在遙遠之地,就在自己面前。若五十歲的人回憶一下從小至今的經曆,好像刹那就到了今天,剩余時間亦是如此,刹那人生如電逝,此是真實不虛之事實。人道是唯一通過修法可以成佛之機緣,獲此人身,其意義早已超勝如意寶,亦是千劫萬劫修持善法之果報。已獲此人身,無比慶幸,但由于無常迅猛,人身隨時都會失去,真是難以接受。一失人身,萬劫不複之意即此。應于今生證得佛位。今生能否成就,根源就在于觀修暇滿難得與壽命無常之上。因爲極其怖畏死亡的痛苦,才會舍棄一切而精進修持正法。經雲:“精勤涅磐道,懈怠惡趣門。”故天天觀想壽命無常,時時觀修壽命無常,逐漸會對死亡産生極大恐怖,肯定隨時地都會死去。世間一切美景無暇貪執,一切瑣事無暇理會,極恐怖死亡將至,我將何以應對,思維現世一切所作無有一法于此時有利,內心激動,毛骨悚…

《入座前行 上師瑜伽之導修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