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普巴扎西活佛讲述入座前行
一、入座前行分为身要七支坐法、气要排九节佛风,意要发菩提心三种。
1、身要七支坐法:
双足跏趺坐,单盘、散盘均可。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拇指轻抵置于脐下。若感疲劳,可用休息印将两手覆置于双膝之上,左手持念珠以便于念诵时计数。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自然端坐。若身体坐式过紧,则会产生心脏、背部疼痛等不适,且易生起诸多妄念;若身体坐式过松,则容易产生昏昧、不清明等过失。睁开双眼,睁眼时不可太大亦不可太小,不然容易疲劳流泪或进入昏沉,如平常视物般自然平视前下方。
以上所述七支坐法于修法中十分重要。往昔在寂静山林中,有一位阿罗汉天天以七支坐修法,不远处有一只猴子,模仿阿罗汉修法坐式,其虽不知如何修法,然仅依坐式,后来亦证得阿罗汉果位。可见修法中身要调整十分重要。初学者切勿忽略坐式,当如法调整身要而修持。
2、气要排出九节佛风:
调整身要后,先左手定印置于腰间,右手持期克印,以食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排气方法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以初缓中快后慢的方法排气。观想无始至今由嗔心(女观“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风一同排出。净观前方有一团智慧火(一般之火不能烧尽三毒烦恼,故净观为智慧火),融入智慧火中焚尽。又右手定印置于腰间,左手持期克印,以食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想无始至今由贪心(女观“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风一同排出,融入前方智慧火中焚尽。最后,双手定印置于脐下,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想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风一同排出,融入前方智慧火中焚尽。此名为气要排出九节佛风。
初行者修法时,自心稍一安住就会起现诸多妄念,由随行妄念而不能安住禅定,此即是不具前行而形成的修法障碍。故于修法之前,首当修持入座前行,尤其是气要排九节佛风。如同煮饭之前,先将脏锅洗净才能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与此相同,修法之前通过修持气要排风,可以去除粗大烦恼,于修持中易将自心安住,而成为修持正行的法器,是故具足如是利益。
3、意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已经证悟到真实功德后任运而生的大悲心。初行者很难证悟胜义菩提心,故修法中,应以世俗菩提心而修持。其本体即慈悲心与发愿。首先,了知六道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时,对自己具有不可思议之恩德,与现世养育我们的父母没有差别。现在,往昔赐予自己恩德的一切父母悉漂泊于六道之中,即使在善道,得到的也只是暂时的安乐,若仔细观察,其安乐仍是痛苦之因,是故为使一切有情父母悉获无上安乐之佛果而进入修行法门,称为意要发菩提心。
B、上师瑜伽之导修文
初学者之圆满修法可分为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及回向四部分
一、入座前行
入座前行支分为:身要七支坐、气要排九节风与意要发菩提心三种。
1、身要(七支坐法):双足跏趺坐(单盘、散盘亦可),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轻抵)置于脐下。若感疲劳,可将两手掌覆置双膝上,称为休息印。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自然端坐。若身体坐式过紧,会产生心脏疼痛或背部不适等,且易起现诸多妄念(掉举);若身体坐式过松,易产生昏睡或不清明(昏沉)。舌尖自然放置(勿需抵上腭)。眼睛不闭,睁眼时不可太大(不然易疲劳或流泪),亦不可太小,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平视前下方。
于修法中,以上所述七支坐法十分重要。往昔在寂静山林中,有一位罗汉天天以七支坐打坐修法,不远处有一只猴子,模仿罗汉修法坐式,虽不知如何修法,仅依此坐式后来亦证得罗汉果位。可见,身要十分重要!初学者切勿小视此坐式,当如法调整身要而修持。
2、气要(排出九节佛风):
调身后,左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大腿动脉之上,右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排气三次,所排之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以初缓、中快、后缓的方式排气。观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白灰色之风一同排出,获得清净。又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大腿动脉之上,左手结三股金刚印,以中指抵住左鼻孔,由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晦暗红色之风一同排出,获得清净。最后,双手结金刚拳各置于左右腿大动脉上,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及病魔与烟渍色之风一同排出,获得清净。此名为气要排出九节佛风。
修法过程中,自心稍稍安住后,即现诸多妄念,且心随妄念不能安住,此即是不具前行修法所成之障碍。修法之前调整身要、气要之目的就在此。尤其是气要排出九节佛风,如同煮饭之前,先将脏锅洗净,才能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与此相同,修法前修持排风,可去除粗大烦恼,于正行修持中易将自心安住,成为修持正行之法器,具足如是利益。
3、意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已经证悟到真实功德后任运而生的无缘大悲心。但初行者很难证悟胜义菩提心,故修法中,应以世俗菩提心而修持。其本体是慈心与发愿。首先,了知六道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彼等作父母时,都对自己具有极大的恩德,与现世养育我们的父母无有差别。现在,昔于自己具大恩德之父母悉在六道之中,即使生于善道中,得到的也只是暂时的安乐,若仔细观察,其安乐还是痛苦之因,为使彼等都获得无上安乐的佛果,而进入此修行法门。此为意要发菩提心。
二、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四: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
1、人身难得:
应当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若不思维暇满难得,则不生修持佛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具八闲暇十圆满之珍宝之身。十八种珍宝人身于密法中,以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外相圆满”指已得到上师的摄受,此摄受之意非指仅于上师前获传承、摸顶、赐法名之类,而是上师把密意中的一切传承和解脱法皆传授于你,称为摄受;“内相圆满”指圆满六根,若盲,则不见善知识之相;若聋,则不闻教法之音;特别是若心识狂乱,则不知如何取舍善恶,不具修法之缘。如是六根无缺,则为“内相圆满”;“密相圆满”指具足出离心与信心。由了知六趣的痛苦而希求解脱之心为出离心。对善知识及无欺因果产生深信而进入修法为信心。此外、内、密三相圆满中已包含了八闲暇与十圆满。人身极难获得,其原因可通过因、喻、数三种方法而观察。
(1)观察难得之因:清净戒律是获得人身之根本(戒律包括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誓言);行道中要圆满六度;发愿欲获此人身。若未具足三因,则难获此人身。
(2)观察难得之喻:佛经中曾言,假设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面上随波飘荡着一个带孔的木枙,海底有一只盲龟,百年上升海面一次,木枙之孔与盲龟之颈两者相遇极其困难。获得暇满人身比此更难。寂天菩萨云:“如海中盲龟,颈入木枙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于针尖堆豆, 一亦难留。”由如上之喻应当了知人身极为难得。
(3)观察难得之数:经云:“地狱众生如大地之微尘,饿鬼众生如恒河沙,傍生犹如酒糟,阿修罗如弥漫之大雪,人及天人仅如佛陀指甲上之微尘”。以数量相比,人道众生极为稀少,世间相信佛教进入修法者则更为稀少。如是观察,暇满人身极为难得。今生已获得此暇满人身,切莫虚度光阴,应精进修持佛法。后当观察寿命是常还是无常。
2、寿命无常:
人的生命由出生开始便趋向死亡,寿命唯减无增。死魔之主刹那逼近,所以,无法肯定何时死亡及死于何处,这是世间任何人都不能逃避之事实。有人言,死亡是大自然之规律,很正常,无有什么稀奇,但死亡一旦呈现于自身,所感极大痛苦则难以承受。百年之后,现今之人将无一存于世间,死亡极为肯定。已进入佛法之修行者,不具精进而懈怠度日之因,正是被“不可能死”之妄念所蒙骗,终日忙于无义之琐事,以致无暇修法,若能天天观修寿命无常,精进自然具足。
寿命是无常法,总有一天会成熟于自己眼前,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谁也不能肯定自己明年是否还在人间,明天是否就是来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是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间死亡三十多万人,其中的所有男女老幼谁会想到明天自己会死去呢?但皆于“想不到”中显示无常。寿命无常非常可怕,死亡不在遥远之地,就在自己面前。若五十岁的人回忆一下从小至今的经历,好像刹那就到了今天,剩余时间亦是如此,刹那人生如电逝,此是真实不虚之事实。人道是唯一通过修法可以成佛之机缘,获此人身,其意义早已超胜如意宝,亦是千劫万劫修持善法之果报。已获此人身,无比庆幸,但由于无常迅猛,人身随时都会失去,真是难以接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之意即此。应于今生证得佛位。今生能否成就,根源就在于观修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之上。因为极其怖畏死亡的痛苦,才会舍弃一切而精进修持正法。经云:“精勤涅磐道,懈怠恶趣门。”故天天观想寿命无常,时时观修寿命无常,逐渐会对死亡产生极大恐怖,肯定随时地都会死去。世间一切美景无暇贪执,一切琐事无暇理会,极恐怖死亡将至,我将何以应对,思维现世一切所作无有一法于此时有利,内心激动,毛骨悚…
《入座前行 上师瑜伽之导修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