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滴漏一言▪P2

  ..續本文上一頁地菩薩要功德圓滿才叫佛。

  修行者由初發心開始將心轉換,經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回向到十地的過程中,每階段心的狀態也不同,欲成菩薩或佛其心也要像佛及菩薩具有大悲心及平等心,褔慧二足以後才可成佛。

  

  七、佛陀開示威德菩薩成佛的方法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叁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叁摩提。如苗漸增長。禅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锽。叁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叁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用叁種方法可以達明心見性、開悟成佛。十方如來、大菩薩都由此成道,此叁種方法任取一種好好修行,一門深入,必可成道,此叁種即(一)寂靜奢摩他法、(二)襌那法、(叁)叁摩提法。由此叁種可以演變成二十五小類,最終目的要開悟、見性證圓覺。

  

  八、佛陀開示辯音菩薩,菩薩修行方法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禅定生。

  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叁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惟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一)由襌定方式入覺:曆代高僧大德一定要透過襌定的各種方式來找回自己的本心。

  (二)此覺性要達無礙且到清淨慧境界。

  (叁)一般可有叁種方式修行,即摩他法、襌那法、叁摩提法,此是指由意根、六根或眼根、耳根……任取一根入的修行方式。

  (四)菩薩修行方式要正確

  (1)由音響忍;柔順忍,最後到無生法忍。

  (2)精進、勤修習六波羅密以後才可得般若智慧。

  (3)求佛力加持加被,才可以修行成功,不要因業障現前而亂陣腳,出現謗佛謗僧謗法行爲。

  「佛力」是廣大無邊;浩瀚無窮,佛及菩薩都是那麼慈悲的教導從不嫌笨或計較一切,修行沒有他們做老師是無法修成的。不明衆生卻不時的謗佛、法、僧,那是不可以的,因佛菩薩的經、論理是沒問題。其原因是個人的障礙,如思想行爲偏差,以執著、自私、疑心、嫉妒各種心出現,以致引發認知的差錯,造成一些錯誤,終于因此又造新的業,受果報。可能入了地獄而不自知。其實地獄也是心所現,表面不安,猜忌,憤怒、自大驕慢表現出都是別人錯,自己是對的一些行爲。要檢討自己而非檢討別人,怨天尤人是更大的錯誤。願修行者要戒之慎之。

  

  九、佛陀開示淨業菩薩,學佛不得成就的原因,同時須將身相、心相調到清靜才可入覺。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學佛不得成就的原因有下列叁點。

  (一)四種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須除去外相找回自己的本心,不生不滅的本心,即返觀本心。

  (二)愛憎、谄曲心造成迷悶,使覺心無法現出,障礙本心更使行爲産生怪異,這些會蒙蔽本心,一定要除去。

  (叁)學佛是學心,將心提升到佛心的一種曆程。十法界有十種心,觀看自己的心是那一種狀態即可知相由心生,輪回即由此啓,所以學佛觀念一定要由心開始轉換提升,非由法開始,學佛若重法而不求心,必成魔道,入邪見無法有成就。

  

  十、佛陀開示普覺菩薩衆生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衆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衆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一)求善知識:學佛要有老師或善知識,心念微細差別,將差之千裏。善知識難求,得善知識要珍惜此緣,下一世不知何時才能相遇!

  (二)正知正見:以經律論,求實證實修,以經律論爲修行的指標,像地圖般的指引,才不會走錯路,而非口念心不修。

  (叁)以大乘法修菩提心:要發菩提心,用小乘法修身。

  (四)方法:作止任滅是襌病,是定中的心態,用此四種方式會有病産生。

  (五)行爲:遠瞋恨,無憍慢,瞋恨燒毀一切功德,行爲增上慢或自贊毀他,都是學佛的障礙。人間品行要改進。

  (六)律儀、戒根永清淨:五戒十善、居士戒、比丘戒及最重要的菩提心戒、威儀律儀皆助我們達清淨心。

  (七)發大願渡衆生。

  (1)所有佛法爲利他而行,若自私只爲自己必不是佛法,以此心修行必成魔。

  (2)學佛只要佛菩薩的好處而不願學習菩薩精神去服務別人,學佛也只到此,無法再深入。

  (3)一般來說,「願」大所「學」也深,每個階段「願」也會增加,端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在何處生「願」,依「願」而行。

  

  十一、佛陀開示圓覺菩薩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二)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衆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叁期。

  忏悔無始業。經于叁七日。然後正思帷。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叁摩正憶持。禅那明數門。

  是名叁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忏。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一)忏悔無始業,今生何者受,當知前世因,所以要對以前不明所做之事要忏悔要心忏不要只是儀式那是沒有效果的。

  (二)勤修習,尤其鈍根更要努力。

  (叁)障礙;業障要消除。

  (四)方法要正確,用正確法門修行。

  (五)正思惟:觀念要正確,如四聖谛、八正道、十二支、叁十七道品。

  

  十二、學佛的基本態度及方法(叁)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己說。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日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旛華。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

  (一)建道場:道場建立有多種方式。真正佛寺、道場要出世間時有一定的作業程序。

  (二)設佛像:要心存日想,生正憶念。

  (叁)懸諸旛華以莊嚴道場。

  (四)供伽藍護法:此爲護持道場的尊者。

  (五)未法時期:具大乘根器可用秘密法修圓覺心

  

  十叁、佛陀開示賢善首菩薩,此部經屬秘密王叁昧,可以到如來的境界。此部經亦屬密法教本。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叁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叁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肆、結語

  筆者寫到此,願以這一滴露,能澄清各位心中的疑慮,以後有不明的大德們再問到學佛的問題,可以借圓覺經內,佛菩薩的教導再回答應對之即可。各位努力修行終有一日可以證圓覺。

  

  最後筆者願以一個修行過來人說明一些事理。

  一、修行有很多方式,一般入空以後依根器不同而,可分下列二種方法,即(一)空法(二)相法。無論空相二法最初基本的方法,一定要先入空即開悟,先過所知障,才可談下面二種方法。

  (一)空法:強調光的境界,有四種光顯出,寂靜且光量無比,是慧的方面的實證。

  (二)相法:諸實相的境界,了知諸佛的秘密及諸淨土的狀況。如毗盧屬性海、如來、華藏的世界。經書中如圓覺經、淨土五經、法華經,內有佛菩薩開示及淨土情形,都應屬相法世界,屬于福的方面的實證,千萬不要說那是神話,一切是因自己未到那種境界。

  

  二、一般學佛人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只用片斷的認知來說明,殊不知那只是一部份而已,一定要福慧二足的修行,才可親證此妙境。

  

  叁、藥師山道場是顯密雙修道場,且重視空、相二種實修方式。因人根器不同而教化之,願大家一齊共同努力,在修行實證的旅途中,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程、目標及方法。透過此部圓覺經點滴,介紹大家對修行有所認識。一個魔的道場必須具有魔的特質及魔的本性,對魔不了解,也不要隨便說魔,妄自下斷語,不尊重對方,是不應該。何況,我佛慈悲也一樣會慈悲各道的,包括魔道也一樣。南無地藏菩薩在地獄道發大願渡生,同理其他各道也有佛菩薩渡生。

  

  願以下列二首偈共勉之──紫雲

  法性虛空,橫豎無際。光量無比,無所不至。

  無內無外,無來無去。至此境界,方知佛性。

  

  摩尼寶珠,光量無比。清澈透明,橫豎虛空。

  蓮花座上,花開即佛。是佛是塵,在此蓮華。

  

《圓覺經滴漏一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十牛圖簡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