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滴漏一言▪P2

  ..续本文上一页地菩萨要功德圆满才叫佛。

  修行者由初发心开始将心转换,经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回向到十地的过程中,每阶段心的状态也不同,欲成菩萨或佛其心也要像佛及菩萨具有大悲心及平等心,褔慧二足以后才可成佛。

  

  七、佛陀开示威德菩萨成佛的方法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用三种方法可以达明心见性、开悟成佛。十方如来、大菩萨都由此成道,此三种方法任取一种好好修行,一门深入,必可成道,此三种即(一)寂静奢摩他法、(二)襌那法、(三)三摩提法。由此三种可以演变成二十五小类,最终目的要开悟、见性证圆觉。

  

  八、佛陀开示辩音菩萨,菩萨修行方法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一)由襌定方式入觉:历代高僧大德一定要透过襌定的各种方式来找回自己的本心。

  (二)此觉性要达无碍且到清净慧境界。

  (三)一般可有三种方式修行,即摩他法、襌那法、三摩提法,此是指由意根、六根或眼根、耳根……任取一根入的修行方式。

  (四)菩萨修行方式要正确

  (1)由音响忍;柔顺忍,最后到无生法忍。

  (2)精进、勤修习六波罗密以后才可得般若智慧。

  (3)求佛力加持加被,才可以修行成功,不要因业障现前而乱阵脚,出现谤佛谤僧谤法行为。

  「佛力」是广大无边;浩瀚无穷,佛及菩萨都是那么慈悲的教导从不嫌笨或计较一切,修行没有他们做老师是无法修成的。不明众生却不时的谤佛、法、僧,那是不可以的,因佛菩萨的经、论理是没问题。其原因是个人的障碍,如思想行为偏差,以执着、自私、疑心、嫉妒各种心出现,以致引发认知的差错,造成一些错误,终于因此又造新的业,受果报。可能入了地狱而不自知。其实地狱也是心所现,表面不安,猜忌,愤怒、自大骄慢表现出都是别人错,自己是对的一些行为。要检讨自己而非检讨别人,怨天尤人是更大的错误。愿修行者要戒之慎之。

  

  九、佛陀开示净业菩萨,学佛不得成就的原因,同时须将身相、心相调到清静才可入觉。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剎。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学佛不得成就的原因有下列三点。

  (一)四种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除去外相找回自己的本心,不生不灭的本心,即返观本心。

  (二)爱憎、谄曲心造成迷闷,使觉心无法现出,障碍本心更使行为产生怪异,这些会蒙蔽本心,一定要除去。

  (三)学佛是学心,将心提升到佛心的一种历程。十法界有十种心,观看自己的心是那一种状态即可知相由心生,轮回即由此启,所以学佛观念一定要由心开始转换提升,非由法开始,学佛若重法而不求心,必成魔道,入邪见无法有成就。

  

  十、佛陀开示普觉菩萨众生学佛的基本态度及方法(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一)求善知识:学佛要有老师或善知识,心念微细差别,将差之千里。善知识难求,得善知识要珍惜此缘,下一世不知何时才能相遇!

  (二)正知正见:以经律论,求实证实修,以经律论为修行的指标,像地图般的指引,才不会走错路,而非口念心不修。

  (三)以大乘法修菩提心:要发菩提心,用小乘法修身。

  (四)方法:作止任灭是襌病,是定中的心态,用此四种方式会有病产生。

  (五)行为:远瞋恨,无憍慢,瞋恨烧毁一切功德,行为增上慢或自赞毁他,都是学佛的障碍。人间品行要改进。

  (六)律仪、戒根永清净:五戒十善、居士戒、比丘戒及最重要的菩提心戒、威仪律仪皆助我们达清净心。

  (七)发大愿渡众生。

  (1)所有佛法为利他而行,若自私只为自己必不是佛法,以此心修行必成魔。

  (2)学佛只要佛菩萨的好处而不愿学习菩萨精神去服务别人,学佛也只到此,无法再深入。

  (3)一般来说,「愿」大所「学」也深,每个阶段「愿」也会增加,端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在何处生「愿」,依「愿」而行。

  

  十一、佛陀开示圆觉菩萨学佛的基本态度及方法(二)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帷。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一)忏悔无始业,今生何者受,当知前世因,所以要对以前不明所做之事要忏悔要心忏不要只是仪式那是没有效果的。

  (二)勤修习,尤其钝根更要努力。

  (三)障碍;业障要消除。

  (四)方法要正确,用正确法门修行。

  (五)正思惟:观念要正确,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支、三十七道品。

  

  十二、学佛的基本态度及方法(三)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己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日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旛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

  (一)建道场:道场建立有多种方式。真正佛寺、道场要出世间时有一定的作业程序。

  (二)设佛像:要心存日想,生正忆念。

  (三)悬诸旛华以庄严道场。

  (四)供伽蓝护法:此为护持道场的尊者。

  (五)未法时期:具大乘根器可用秘密法修圆觉心

  

  十三、佛陀开示贤善首菩萨,此部经属秘密王三昧,可以到如来的境界。此部经亦属密法教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肆、结语

  笔者写到此,愿以这一滴露,能澄清各位心中的疑虑,以后有不明的大德们再问到学佛的问题,可以借圆觉经内,佛菩萨的教导再回答应对之即可。各位努力修行终有一日可以证圆觉。

  

  最后笔者愿以一个修行过来人说明一些事理。

  一、修行有很多方式,一般入空以后依根器不同而,可分下列二种方法,即(一)空法(二)相法。无论空相二法最初基本的方法,一定要先入空即开悟,先过所知障,才可谈下面二种方法。

  (一)空法:强调光的境界,有四种光显出,寂静且光量无比,是慧的方面的实证。

  (二)相法:诸实相的境界,了知诸佛的秘密及诸净土的状况。如毗卢属性海、如来、华藏的世界。经书中如圆觉经、净土五经、法华经,内有佛菩萨开示及净土情形,都应属相法世界,属于福的方面的实证,千万不要说那是神话,一切是因自己未到那种境界。

  

  二、一般学佛人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只用片断的认知来说明,殊不知那只是一部份而已,一定要福慧二足的修行,才可亲证此妙境。

  

  三、药师山道场是显密双修道场,且重视空、相二种实修方式。因人根器不同而教化之,愿大家一齐共同努力,在修行实证的旅途中,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程、目标及方法。透过此部圆觉经点滴,介绍大家对修行有所认识。一个魔的道场必须具有魔的特质及魔的本性,对魔不了解,也不要随便说魔,妄自下断语,不尊重对方,是不应该。何况,我佛慈悲也一样会慈悲各道的,包括魔道也一样。南无地藏菩萨在地狱道发大愿渡生,同理其他各道也有佛菩萨渡生。

  

  愿以下列二首偈共勉之──紫云

  法性虚空,横竖无际。光量无比,无所不至。

  无内无外,无来无去。至此境界,方知佛性。

  

  摩尼宝珠,光量无比。清澈透明,横竖虚空。

  莲花座上,花开即佛。是佛是尘,在此莲华。

  

《圆觉经滴漏一言》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十牛图简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