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誡斷除違緣分二:指出過患違品;宣說真實斷除。
己一、指出過患違品
經雲:
豈能依止女人耶?豈會歡喜王宮殿?
受用豈能恒久存?一切女人不能依,
一切國政無歡喜,一切水泡無實質,
一切受用無實義。
經中佛以反問的方式先提出問題讓我們觀察思維,然後又給我們作出明確的答複。佛以強烈否定的語氣說:“作爲修行人,尤其修梵淨行的出家僧人豈能依靠一切過患衰損之源的女人?豈能追求貪嗔淵薮的王位與王宮?又豈能貪著如朝露般的財物受用?”
佛又以大悲心告訴諸比丘:女人能毀壞今生後世的一切幸福與安樂,因此決定不能靠近猶如毒蛇一樣的女人。一切衆生被貪欲煩惱蒙蔽了心眼,明明是腐臭的女身,卻妄執爲香潔,而苦苦追逐貪著,致使生生世世無法解脫。《叁摩地王經》雲:“染心凡夫衆,因執腐女身,轉生爲腐身,墮落于惡趣。”衆生因爲貪戀女身,在中陰時即爲此貪心所使而入于腥臊垢穢的母胎之中,得到一具腐爛敗壞的血肉之軀,懷胎期滿後由産門而出,但爲什麼很快忘記,卻又貪著出生的産門,不嫌其肮髒地與之交合。生從其中生,又從此門入于叁塗惡趣誠爲可悲。衆生之所以不能出于叁界輪回,就是因爲淫欲習氣根深蒂固,情根不斷,欲超叁界,永遠都不會有希望。《楞嚴經》中說,一切世界的六道衆生,之所以生死相續不斷,是因爲淫心未斷。《圓覺經》雲:“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衆生的貪心有很多種,但于一切貪執之中,男女貪戀執著之心最爲難斷。這是障道的根本,所以佛祖在千經萬論中都警醒衆生睜開迷蒙的雙眼,看清男女的真實面目,從而發起厭離心尋求解脫,但凡夫俗子大都看不透放不下,沈湎于男歡女愛之中,如同豬狗牛羊驢馬一樣。真如古人所說,人與畜生幾乎沒多大的差別。尤其末法時代的今天,全世界都在鼓吹性解放,教人放縱淫欲,認爲這是人生最高的理想,也認爲是最大的安樂。這正說明人已完全淪落成畜生。人與獸的差別在于倫理道德上,若只是追求淫欲不淨行,則只能是衣冠禽獸而已。古德雲:“生死根本,欲爲第一。”因此以修行來斷除消滅的目標是什麼要搞清醒,否則東邊著火西邊潑水,南邊有賊寇入侵卻向北邊派兵遣將,如此修行千生萬劫也出不了輪回。《八師經》雲:“淫爲不淨行,迷惑失正道,形銷魂魄驚,傷命而早夭,受罪頑愚荒,死複墮惡道,吾因畏是故,棄家樂林薮。”修行人最初要徹底認識淫欲對境女人的過患,先舍棄她們,然後以不淨觀、唯識、中觀等修法對治貪心。否則戀戀不舍,更無法斷除貪心。因此要先出家遠離女人,遠離對境後淫心漸息,方能與法相應。《楞嚴經》中雲:“菩薩見欲如避火坑。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佛告訴弟子,視貪心淫欲猶如毒蛇,猶如怨賊。逃避尚且惟恐不及何況貪著沈溺其中。《月燈叁昧經》雲:“貪愛淫欲甚鄙穢,能生苦惱喪天趣,習欲之人離多聞,名爲損減智慧者。耽著愛欲爲盲人,便能傷害于父母,亦複能害持戒者,是故應當棄舍欲。”《出曜經》雲:“淫之爲病,受殃無量,以微積大,漸致燒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猶自飲毒,複飲他人,是故說欲不可縱。”《大寶積經》中佛說,大王當知男人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這是男人的第一大災難。貪愛是網,捕捉衆生入于輪回,是膠沾縛衆生不得解脫,如蔓草蔓延無盡。《圓覺經》雲:“衆生欲解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凡夫衆生見到男女美色之時,心中昏暗迷惑,以爲美麗姝妙,被淫樂所纏,如蠶作繭而自縛。放逸輕薄的人,以淫欲爲清淨,因此貪心增盛,如修牢獄將自己關閉在其中無法脫離。《雜阿含經》雲:“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花不著水。”若能斷盡貪欲則生死的河流就會枯竭,也就到達痛苦的邊際。貪欲病是一切過患的根本,貪欲的洪流將一切衆生沖漂沈溺,喪失法身解脫的命根。若斬斷拔出貪愛的根本,則嗔恨嫉妒等以及生死輪回中一切過患的枝葉都會消滅。《雜阿含經》雲:“欲能縛世間,調伏欲解脫,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有貪欲就有憂惱,有貪欲就有畏懼。佛說沒有能超過色欲過患的法,如果有的話,普天下的人將永遠無法解脫。淫欲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刻,如《大寶積經》雲:“常行于淫欲,未曾滿足時。如渴飲鹹水,終不能除渴,愛欲亦如是,終無有滿足,如火焚草木,無有厭足時。”衆生被貪欲心所左右,爲了男女縱然是虎口,縱然是懸崖,縱然是泥塘,縱然是叁惡趣都絲毫不畏懼。《四十二章經》雲:“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淫欲是一切煩惱結使的根本,所以龍樹菩薩說,甯以利刃割截身體,不可與女人交會,刀刃割截雖然很痛苦,但不墮惡趣,然而淫欲卻使人無量劫受地獄的大痛苦。人享受五欲尚且不能生于梵天,又怎麼能得無上佛果呢?《大寶積經》雲:“耽醉淫欲者,當懸劍葉林,譬如以猛火,燒燃彼镬湯,投之以麻麥,隨沸而漂沒。如是耽欲人,不識于善路,死當墮惡道,煎煮镬湯中。”由愛欲從而滋生一切煩惱過患。《出曜經》雲:“愛者衆病之首,猶如城郭,聚集人民憑地自怙。雲何愛爲重病之首?如佛所說,泥犁受苦,其數無量,皆由愛所造。凡地獄受諸苦惱,皆由愛病。諸殺生者,亦由愛致。不與取,淫妷,妄語,十不善行,亦複如是,皆由愛心,造斯諸惡。”淫欲不但能引生一切罪業,而且能摧毀一切善法功德。《出曜經》雲:“淫火熾盛,便能燔燒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識善惡,亦複不別清白之行,不知縛解出要之道。如斯輩人,遂無慚愧,甯喪親族,分受形辱,不缺淫性以違其志。或因淫欲,殺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欲,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惡報。猶野火行,傍樹爲焦,既罪自深,複及宗親。人由淫欲,違佛慢法,謗毀聖衆,爲諸聖賢之所恥笑。”
如同淫欲的過患無量無邊,淫欲對境女人的過患自然也是無量無邊。《菩薩呵色欲法經》雲:“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複顧念,是爲從獄得出,還複思入。從狂得正,而複樂之。”不但人類衆生被女人的枷鎖所窒梏,而且天人阿修羅夜叉都也被女人的災禍所殃及。《正法念處經》雲:“女人性如是,如蜜雜毒藥,惑欲致愚癡,巧辭增癡惑。女人難可信,智者所遠離。女色诳天人,悉令心迷惑,至于未來世,不能少利益。天人及夜叉,龍阿修羅等,羅刹毗舍遮,皆爲女幻诳。”尚不能以愛染心遠遠看女人,更何況親近牽拉等。《大智度論》雲:“女賊害人,是不可近。蚖蛇含毒,猶可手捉。女性惑人,是不可觸。有智之人,所不應視。”縱觀古今中外的一切賢愚衆生都免不了女人的災難,被女色所迷惑,現世傷風敗俗,傾家蕩産,事業失敗,身敗名裂,或下獄坐牢,或押赴刑場……。後世入于叁惡趣的深坑中倍受諸苦。但有智慧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由于遠離女色所以從輪回中解脫,安住在涅槃安樂境界中。《大乘日王子請問經》雲:“佛與菩薩衆,緣覺及聲聞,悉皆離女色,愚者不能知,普被魔羅降,離女色染汙,能得身安樂,究竟得解脫。無智諸衆生,愛欲無遠離,作罪業無邊,墮落叁惡道,無底欲火坑,猛焰熾不滅。有智樂解脫,不爲女色染。”娑婆世界的衆生本來業力深重,猶如背著沈重的包袱走在泥濘地裏,備感艱辛痛苦,又挑上女人的重擔就更艱難困窘。《大寶積經》雲:“何因緣故,名爲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何以故?能使衆生負重擔故……。能使衆生持于重擔所行故,能使衆生荷于重擔遍周行故,能使衆生于此重擔心疲苦故,能令衆生爲于重擔所煎迫故,能令衆生爲于重擔所傷害故。”女人能毀滅一切世間,《正法念處經》雲:“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是地獄因緣,大仙如是說。”曾有阿羅漢以天眼觀見女人多墮地獄,就請問佛此事因緣。佛告訴他:“因爲女人歡喜金銀珠寶、衣服裝飾品,貪得無厭,而且女人心眼小,嫉妒心強,又常口造衆多惡業,再者女人賣弄風騷,淫欲心熾盛,所以多墮地獄。”《正法念處經》則說,女人因爲嫉妒心特別強,所以多墮餓鬼道中。女人善于僞裝矯飾,內心虛僞谄曲,遠遠超勝男人。佛在經中說,在家女人嗔恚狠毒,奸邪谄诳,她們塗脂抹粉,花衣繡服精心打扮,或啓嘴動唇,或瞟視歌笑,或咨嗟吟詠,或脈脈瞻視,或袒胸露手,或掩面藏頭,或款款慢行,或搔頭搖身,或開眼閉目,或忽悲忽喜,以種種姿態誘惑凡夫,世間的一切凡夫被她迷醉,常被欲火焚燒,無法遠離,受無量苦,致使六道生死不絕。總之,女人比毒蛇、猛火,野獸、冤家更爲可怕。因此佛要求修行人檢束心念最好不要看女人,縱然看到時也不要與其說話,若不得已與之交談時,要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心。
經中廣說女人之過患,這些是否男人沒有呢?並非如此,一個國王請問女身是如何不淨的,佛告訴他,要知女身不淨當觀自身臭穢。龍樹菩薩雲:“如女身不淨,汝自身亦然。”大悲佛陀爲了救度愚迷衆生,開示不淨觀的修法,引導衆生從茫茫業海之中走向解脫。因此修行人不要輕視而舍棄。《寶鬘論》中說,女人不論其美醜老少全部都是不清淨的。《涅槃經》雲:“當觀此身,有諸不淨。肝、膽、腸、胃、心、肺、腎、屎、尿、膿、血,一一充滿其中,八萬屍蟲,居在其內。發、毛、爪、齒,薄皮覆肉,九孔常流,無一可樂。”應依其它經論中所開示的不淨觀修法對治貪欲煩惱,否則破戒的違緣,時時都隱伏在身邊。
出家修行人對充滿五欲的王宮生活也無須歡喜貪求,如果貪求王宮五欲也會滋生出無量的貪嗔煩惱。王宮中女…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