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P10

  ..续本文上一页示利益过患而轮番宣说取舍处分二:以妙瓶喻轮番宣说利益过患;轮番宣说持犯功过

  己一、以妙瓶喻轮番宣说利益过患

  经云:

  犹如妙瓶珍宝器,戒律能生诸法因,

  如破瓶不成宝器,毁戒之人灭诸法。

  犹如如意妙瓶是一切珍宝的容器,也是一切珍宝的生源,同样戒律的妙瓶中可以生长一切善法,也能成为一切善法的所依处。反之,若是破烂的废瓶则无法容纳一切珍宝也无法产生一切珍宝,同样若摧坏了戒律的妙瓶,则会摧毁一切善法。

  《达磨多罗禅经》云:“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功德宝,轻德毁瓶,珍宝即灭。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如果恒常能护持如来清净戒律,犹如手中持着如意妙瓶,随意可以出生一切禅定、智慧等功德。

  《瑜伽师地论》云:“能建立义,能任持义,是根本义。由此尸罗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是故尸罗说名根本。”戒律以能建立出生并且任持善法不令失坏散灭故为根本,从戒律中可以任持世间出世间的善法,并且由戒律可以引生不揉杂罪恶的最胜第一解脱安乐的功德。若毁坏产生万法根本的戒律则犹如斩断如意树的根本,自然一切枝叶花果很快枯萎凋谢,从此以后难以再次产生。《入中论》云:“生物总根受用尽,其后资财不得生。”若修福而破戒则后世转生为护财的饿鬼及多财的龙王,或转生为披挂璎珞的大象,项套金环的波斯猫、哈巴狗等,这是因为失去任持善法的戒律妙瓶。《律本事》云:“诸比丘,恒时持戒,则能住于三摩地,能恒住三摩地,则能生起智慧明,恒修智慧则自心定于贪嗔痴中得到真实解脱。”经中说若护持戒律则任何功德事业都可成办,若失坏戒律则一切善法功德都会丧失殆尽。若具戒则成为一切功德之源,若破戒则成为一切衰损祸殃之源。破戒之心刹那都不应容忍,持戒之心刹那都不能忘失。《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持戒能发起一切佛法,乃至起于无上菩提。何以故?若有持戒便有三昧,便有智慧,便有解脱,便有解脱知见。”戒律的功德可以断除结使烦恼,关闭一切祸患之门,不会使行人堕于有漏贪欲轮回之中。

  反之破戒并非如是,《福盖正行经》云:“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无能运载。”出家修行之人为了求得解脱,必须先要远离三门的罪业,以戒律作为首要,如果不依戒律一切善法功德不会产生。犹如无头的人,一切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也会随之坏灭,就是死人。佛说破戒之人犹如死尸一样。

  佛在《大般若经》也说,由于破戒、破见、破威仪、破净命的缘故,必当堕落到地狱、旁生、饿鬼之中,感受剧烈的痛苦,并长久地轮回于生死之中,难以得到解脱。经云:“依戒并住戒,当证四谛法。”反之,破戒则毁坏诸法。《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云:“破戒者被摈斥,无缘听闻正法,前所闻者亦当忘失,地道功德全然不生。”因此当精进护持。《比丘珍爱经》云:“戒为殊胜乐,戒乃解脱道,戒为功德基,戒乃成佛因。”如身无瑕疵端严具德之人,内无愧于己,外无愧于人,所行之处众人爱敬尊崇,无怖无畏欢喜愉悦。同样严饰如来戒律璎珞之人,三门皎洁无瑕,内不惭不悔,外不愧对如来、阿闍黎、僧众及一切人天鬼神,因此很容易产生诸多功德。

  己二、轮番宣说持犯功过

  经云:

  首先成为无戒者,后欲获得涅槃耶?

  何人无鼻残鼻等,彼者不需要明镜。

  虽耳未闻眼未见,护法者定转善趣。

  在入道之初,若不去依止阿闍黎及僧众纳受戒体,或者虽已登坛受戒,但因没有珍重守护而使戒体遭到毁坏。那么一开始即成为无戒之人,此后怎么能获得寂灭的涅槃圣果呢?《梵天请问经》云:“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譬如谁人如果鼻根不具或者残缺不全,那此人对显明美丑的明镜,则根本不必寻求。因为失去鼻子或鼻子不全的人,决定是丑陋无比的,欲想变得端庄美丽是永远不可能了,所以明镜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作用。这里佛用的比喻特别传神,因为如果面容、耳朵、头发、手脚等处有缺损,仍有办法严饰掩盖,比如无耳可戴长耳帽,肤黑可施脂粉,生雀斑可以遮盖,无眉可抹黑灰……。但长在脸正中的鼻子戴个套子也不好,搞个假的又放不住,抹点什么也不行,简直无法弥补,丑的永恒,丑的究竟。同样破戒之人,纵然诵经、礼拜、坐禅等等,也无法挽回修补损破的戒体,尤其破了小乘的根本重罪是无法补救的。《毗奈耶经》云:“波罗市迦者,是极重罪,极可厌恶,是极可嫌贱,不可爱乐。若人犯此罪时,即非沙门、非释子、失比丘性、乖涅槃性。堕落崩倒,被他所胜,不可救济。如截多罗树头,不能郁茂增长广大。”也就是说破戒者毁灭一切善法功德财,决定趣于恶趣受苦,决定无法得到解脱涅槃。

  犹如一个容色姣好的人照镜时,见到自己长得如此端庄,心中自然欢喜,而且对自己的美会深信不疑。若具足清净戒的修行人对照持戒功德时,自心一定很欣慰,对未来的前途也有十足的把握。虽然凡夫人的眼睛没看到、耳朵没有听到他转生于何方,但以护持证法所摄的戒律,一定会转生善趣以及得到解脱涅槃果。也就是说布施持戒等的业因果报之理极为隐密,以凡夫眼耳无分别识的现量以及无分别意识的现量根本无法见到,唯依清净圣教量可以成立。《宝鬘论》云:“施受用戒乐,忍光泽进威,禅寂慧解脱,悲成一切义。”论中指出由布施得受用圆满的果报;由持戒感召善趣安乐的果报;由忍辱感得容色光泽的果报;由精进善法感得威光的果报;由静虑令沉掉烦恼寂灭;由智慧能得到从三有解脱的果报。经文间接指出破戒者的后果纵然凡夫没有眼见耳闻,但我们以圣教量,决定可知应是堕于恶趣。根索仁波切说:“经文也可作如是理解:纵然是无眼的瞎子、无耳的聋子,若能护持戒律也决定会转生到善趣中。”

  《正法念处经》云:“自余死者,唯弃其身。毁戒比丘,一切善法,悉皆破坏。”又云:“若持戒者,可得名为人,一切破戒者,则如狗不异。”《大萨遮经》云:“一切功德道之行,举要言之,以戒为本,持戒为始。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癩野干之身。不断法种,分别法性。不断僧种,修无为道以持戒相续不断故,功德无尽。”《月灯三昧经》云:“戒不完具者,弃舍我道教,毁谤于正法,阿鼻狱为家。”如上引经宣说持犯得失,应在心中断破戒的恶心,护净戒的正念,在一切四威仪中以戒律检束身心,悉令合法合律。

  丁二、宣说护戒方法分二:教诫增上助缘;教诫断除违缘。

  戊一、教诫增上助缘

  经云:

  多闻受持趋善趣

  此句讲护持戒律增上顺缘的方法。以下从闻思戒律学处、亲近善知识、依止静处、谨慎防护、励力忏悔几个方面来作解释。

  欲持清净戒律的补特伽罗,首先应依止阿闍黎求受清净的戒体,然后长时间内听闻正法,特别在受戒后对律经中所宣说的开遮持犯、忏悔还净等法更要广大精进地听闻,听闻后应将其要义铭记于心,并作深入细致的思维,如能长时间串习忆持不忘,则护戒的力量极为强大。护持的方法即是以闻思所树立的正知正见来指导身心,以正念不放逸来守护。如此精进护戒,下等则能得人天善趣安乐,上等得三菩提果。《俱舍论》云:“将趋见谛道,应住戒勤修,闻思修所成,谓名具义境。”修行人要趋入见谛圣道,首应受持清净戒律,在此基础上再闻思修四谛十六行相,断惑证真成就,即可称闻思达到名副其实的境地。《亲友书》云:“若人具望族,美貌复多闻,无智破尸罗,是人何足贵?若人无望族,貌丑寡知闻,有智护尸罗,人皆应供养。”《毗奈耶经》云:“行持梵净行,此乃胜善友,究竟依梵行,增上诸功德,成为解脱因,是故诸长者,身仪当恭敬,语言亦应敬,敬畏心依止。”在守护清净戒律的过程中,必须亲近良师益友,远离执持邪见、身口意不清净的邪师恶友,而且要远离繁华愦闹的都市,恒时依止静处,这样才具足了持戒的胜缘,远离了破戒的违缘。

  虽犯小罪应生大怖畏,即刻如法如律地忏悔。若平时以多闻树立正知正见则邪念生起之时即刻就能觉察,马上呵责自己生起惭愧,则能对治烦恼。如朗日塘巴大师所说,当烦恼刚刚生起之时,要丝毫不能松缓,应当下就呵责对治,这样很容易断除,若任其滋长蔓延则当其强大时就很难对治。《宝雨经》云:“菩萨见违犯中,如微尘量,深生怖畏。下至小罪,心怀大惧,况多违犯,而生随喜。何以故?由如来说,比丘当知,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比丘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正思维时,惊怖违犯。”如果能了知戒律的意义及其甚深理趣,对应作不应作明了于心,则能严持不犯。《六门教授习定论》云:“若求净戒有四种因缘。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恒水经》云:“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来,皆从心意不端故。人身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身处末法时代的今天,得戒非常困难,既得之后守护就更加难得,若不谨小慎微、战兢惕励地护持,少有不堕坑落堑者。经常游逛于闹市,往来于俗家,广泛交际在家男女,不用心于佛经论典,却常潜心于卜问吉凶的算命打卦、星相阴阳之术,或热衷于哲学科技或世间诗词歌赋小说。更有甚者修行人竟以淫秽书籍、黄色录像等消遣时光,有的却把精力投入到捞取美名、登上高位、聚敛财物等方面,口称持戒全是鬼话,欲想不破戒也是不可能的。为了护持超胜如意宝的戒体,为了转生善趣得到涅槃果,应该以种种善巧方便谨慎护持,擦拭戒珠令其光莹皎洁。

  戊二…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实戒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