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P16

  ..續本文上一頁、比丘等。

  成就密咒的根本也是戒律。《妙臂請問經》雲:“咒本初爲戒,設精進忍辱,信佛菩提心,密咒無懈怠。如王具七寶,無厭調衆生,如是咒成就,七支能調罪。”縱然是居家修密的瑜伽士,除了現出家相及作羯磨等少分遮罪的學處之外,其余都必須依毗奈耶中所宣說而行持,更何況出家瑜伽行人豈能不依成就根本的別解脫戒?《妙臂請問經》雲:“佛我所說別解脫,淨戒調伏盡無余,在家咒師除形相,軌則諸余盡當學。”

  若如法如律地守持戒律則一切資具受用都不會缺乏,且輕而易舉即可獲得。《悲華經》中說:「在我的教法裏,只要能夠受持四指袈裟,若不如願得到飲食,則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又說:「假使一切在家的士夫們僅在拇指上耕田,我的出家弟子們也不會被生活所困。」《治罰犯戒經》中也說:「舍利弗,我的聖教不會因過失而鬥爭,我的弟子們不會爲衣食而辛苦。因此,舍利弗,大家盡可精進地修持佛地功德,勿須貪求世間財利。」假使我們在修行過程中爲衣食生活所迫,也應該深心忍耐以大悲世尊及前輩高僧大德爲榜樣,清淨地住于知足少欲的無貪心境中,其實我們也應如鳥獸般生活根本無需積聚許多財物。如浮雲般的財物,終究非是堅固之物,而且貪心永無止境,因此衣食受用只要飽腹暖身即可,于永無變易的無上菩提果尚未得到,明天死還是後天死,都沒有把握,因此應當速求菩提。卡熱巴格西說:「雖然不事稼穑,也未積累資具,但是修行人凍死或餓死的,以前曾見過聽過嗎?以後也是永遠不會看見聽到的。」

  叁、基于以上原因,故當出家守持淨戒

  如是對居家的諸多過患再叁詳細地思維,對于出家持戒的無量功德利益也反複地觀察,自然而然心中會作出一個非常明確而理智的選擇,那就是如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一樣舍家出家,持戒修持清淨梵行。

  總之,不論是欲求二乘的暫時解脫,還是依大乘顯密法門求如來佛果,所依之身都以出家身爲殊勝,尤其以出家比丘身最爲殊勝。因此欲求叁乘解脫之人,若尚未出家則應發願今生與後世常得出家修習清淨戒,若已出家之僧人當以歡喜心時常知足少欲,護持淨戒,精進修持一切善法,如此方合正理。

  居家之人應依經典而發出家之願,常常想:何日方能擺脫苦難淵薮家的羁絆,住阿蘭若,身披如來解脫雲衣,聞思叁藏教法,寂靜禅思法理,解脫煩惱束縛?何時可以執持應器錫杖,行大仙儀,入聚落乞食,清淨活命?何時堪能精娴教理,智慧深廣,以講辯著光揚正法,樹法幢布法雨,拔濟苦難衆生出叁界火宅?如《勇猛長者請問經》雲:“我于何時能得出離苦處家庭,如是而行,何時能得作僧羯磨、長淨羯磨、解製羯磨、住和敬業?彼當如是愛出家心。”《七童女因緣論》雲:“願剃除發已,守持糞掃衣,樂住阿蘭若,何時能如是。目視轭木許,手持瓦缽器,何時無譏毀,于家家行乞。何時能不貪,利養及恭敬,淨煩惱刺泥,爲村供施處。”應當如是欣慕出家比丘住近圓戒。

  出家之後,應當發心受持清淨戒律。而欲得真實別解脫戒體,就需以真實的出離心作爲基礎。若修學大乘更要具足菩提心,以菩提心來攝持受戒。根索仁波切說:“應發願生生世世都能憶念宿命,如是則雖生何處都能憶知往昔感受叁惡道爲主的難忍痛苦,自然會發起出離心而持清淨的戒律,出家之人如是發願極爲重要。”更應了知的是若欲受沙彌、比丘等戒時必須在求解脫的出離心基礎上進而登壇羯磨方才能得到別解脫的戒體。否則只因怖畏叁惡趣而納受的戒體僅是怖畏戒,同樣,若只爲得到人天善趣的安樂果位而納受的戒體只是善願戒而已。大乘修行人所受的別解脫之沙彌、比丘戒等都屬于菩薩戒中禁惡行戒(攝律儀戒)所攝,因此不但須具足出離心而且尤其更要具足菩提心。《攝波羅蜜多論》雲:“若欲安立無邊世,一切有情于淨戒,爲利世故修屍羅,說爲屍羅到彼岸,非畏惡趣希王位,及願善趣諸圓滿,唯願善護淨屍羅,爲利世間而護戒。”由此論明顯看出,大小乘行人在受戒與護戒時的發心截然不同,大乘人皆爲利益世間無邊衆生而善護屍羅,而小乘人則僅爲自己求解脫。

  別解脫戒本是出家菩薩律儀戒學處的一部分,並非是離開別解脫戒之外,還有菩薩叁聚戒中的律儀戒,所以受持菩薩戒必須修學別解脫戒。然而有人不知菩薩戒的關要,反而錯誤地執著舍棄聲聞別解脫開遮等戒之外,尚有菩薩的學處。律儀戒是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的根本以及所依處。《瑜伽師地論·攝抉擇菩薩地》雲:“此叁種戒,由律儀之所攝持令其和合,若能于此精進守護,亦能精進守護余二,若于此不能守護,亦于余二不能守護,是故若有毀律儀戒,名毀菩薩一切律儀。”

  律儀戒主要是斷除自性罪。性罪可攝于十種不善業之中,因此須善加守護身口意叁門,倘若起煩惱之心,切勿令其現行而造罪業。《攝波羅蜜多論》雲:“不應失此十業道,是生善趣解脫路,住此思惟利衆生,意樂殊勝定有果。應當善護身語意,總之佛說爲屍羅,此爲攝盡屍羅本,故于此等應善修。”

  受戒之後,應當努力消除破戒違緣,如此持戒方能清淨。通常有四種因緣使行人違犯墮罪,即無知、放逸、多惑、不敬。無知犯罪就是對經律條文開遮持犯無所知曉,因此雖犯墮罪卻認爲沒有違犯。所以受戒前後必須長時間內研究戒律學處,使學處銘刻心間,如此則可消除無知而犯戒的違緣。放逸犯戒即雖了知持犯界限但因無有正念故而違犯戒律,這就要平時數數串習持戒功德與破戒過患,將持戒的正知正念在心中穩固地豎立起來,則可消除因放逸而犯戒。多惑即由貪嗔癡等煩惱熾盛而致犯戒,這就需要平時多發持戒的善願,並誠心祈禱上師叁寶加被攝持,而且在世俗方面修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對治嗔心的慈悲觀以及對治癡心的因緣觀,在勝義方面則修人無我、法無我的空性法。不敬即雖知持戒功德、犯戒過患,但對學處、涅槃、叁寶的信心極爲下劣,由輕慢不敬故恣意犯戒。此類人應多閱述及因果、叁寶功德之經論,並且以猛厲追悔心忏悔宿障,則漸可消除。

  今天,我們處于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之中,內而自心煩惱湧沸,外而環境惡緣重重,守護戒律極爲困難。然而今天值此勝緣,竟能出家受戒,乃是大悲世尊因地以無盡悲愍攝取我等入于世尊願海之中的結果,也是我等往昔所積善根成熟的果報,能有今日的因緣極爲不易,因此要格外珍惜,在持戒的基礎上進而精進聞思修行。正因爲現在持戒的障礙違緣大,所以現在持戒修行,要遠勝在正法時代及清淨刹土中修行百千萬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雲:“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從善,無毫發之惡。”因此我們也該隨喜自己、勉勵自己在濁世之中迎難而上,奮發修持。否則身雖出家,而心未能調伏,依然貪著世間,看不破名聞利養,如此妄想分別不斷,內心無法寂靜,罪業無法淨除,學法極爲艱難。這樣不能在佛法之中得到真實利益,豈不白白辜負出家受戒一場。如果我們出家,而在修福、坐禅、誦經或聞思修等任何方面都一無所成,那享受信施就如同欠人債務,來生要轉爲奴仆或牛馬等來作償還。如果我們破戒,那根本就無權享用常住的僧物及信施。經中說乃至伽藍地一足都不容踏進,乃至一針一線都不許使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花鬘論》雲:“說無學爲主,學人如父財,勤定讀誦人,隨許誠無過。自余怠惰類,名爲負債財,破戒者全遮,受用住處等。”所以我們除修行一途之外別無選擇。

  作爲凡夫人因爲相續充滿煩惱業障,所以在修行時常常感到難以與法相應,處處都被違緣障礙所困擾,身心非常的苦悶煩惱,但是切莫因此而打退堂鼓。當知無始積習深重,煩惱之敵非以一戰而能製勝,此事須經一番寒徹骨,所以要堅忍不隳,再再提持正念,勵力串修佛法,久而久之,可使佛法生處轉熟,世法熟處轉生,正念勝過妄念,從此方能入于佛法,蓦直而去。不能與法相應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不依次第,躐等而修。對一般人來說,修學佛法必須依循嚴格的次第循序而漸進,最初應從聞法而生起聞慧,以此可初步地了知輪回的過患與解脫的功德,從而生起出離心,並由聞能了知煩惱障礙的對治諸道品法。《法集經》雲:“多聞善能行,修善無煩惱,所行業障消,沙門獲妙果。”又雲:“不聞則不知,善法及惡法。”又雲:“多聞如寶鏡,照法盡無余,自照兼照他,二俱生喜悅。多聞如璎珞,自身先嚴飾,有情生喜悅,愛樂無窮盡。”然而僅僅廣聞還不夠,聞後必須進入深思,將佛法融入自心,如果聞法而不反觀自心、調伏相續,則縱博知叁藏十二部,也僅是增長廣大知識而已,與修行又有何關系。甚至由此引生貢高我慢、輕法慢人,如是多聞反成惡趣之因,如提婆達多通達叁藏卻毀佛破僧,妄稱大師,結果墮入無間地獄。因此佛法之中,不論是世俗因果法還是勝義空性法,都必須深思、精研義理,細細品味。一旦思的智慧生起,則見地穩固,此後依此思慧修行可以穩速成就。因此根索仁波切說,若出家人能廣聞博思並付諸實修,則是非常殊勝圓滿。”

  最後祝願一切佛弟子們都能受持起清淨戒律,共趣叁乘解脫果位。

  善說成就真實戒,如是所獲諸福德,

  願衆皆入寂靜道,獲得如來智智果。

  我等濁世衆僧人,無知不敬放逸惑,

  所造衆罪皆當盡,當來安住梵淨行。

  難遇聖教今已入,如大仙行具戒體,

  損減八法聞思修,堅豎解脫勝法幢。

  生生世世過患本,當知蛇窟火坑家,

  入于解脫清涼室,披戴法衣身應得。

  既得出家持叁戒,于諸學處黑白業,

  深刻了知能信受,如法無誤作取舍。

  初時受戒後舍棄,枯井畫燈芭蕉般,

  願置舍戒破戒人,住于清淨戒地中。

  持教大德久住世,僧衆心合威儀同,

  多聞具戒遍大地,一切時空吉祥盛。

  《法音》注釋乃是應一些佛學團體誠摯勸請造一律學教材而依之修學,而本人亦願籍此因緣報佛恩之萬一,故爾發起著書緣起。

  此《成就真實戒經》多次由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恩賜傳承及教授,在《法音》一書的成文中,主要參考法王前世——格魯派持戒精嚴的大成就者根索仁波切之注釋,並輔以佛經論典。影像比丘釋迦戒賢(益西彭措)造于具諸多持戒清淨僧衆、以聞思修光揚顯密教法的虹光靜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二千零二年神變月中,吉祥圓滿!

  

《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實戒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