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P16

  ..续本文上一页、比丘等。

  成就密咒的根本也是戒律。《妙臂请问经》云:“咒本初为戒,设精进忍辱,信佛菩提心,密咒无懈怠。如王具七宝,无厌调众生,如是咒成就,七支能调罪。”纵然是居家修密的瑜伽士,除了现出家相及作羯磨等少分遮罪的学处之外,其余都必须依毗奈耶中所宣说而行持,更何况出家瑜伽行人岂能不依成就根本的别解脱戒?《妙臂请问经》云:“佛我所说别解脱,净戒调伏尽无余,在家咒师除形相,轨则诸余尽当学。”

  若如法如律地守持戒律则一切资具受用都不会缺乏,且轻而易举即可获得。《悲华经》中说:「在我的教法里,只要能够受持四指袈裟,若不如愿得到饮食,则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又说:「假使一切在家的士夫们仅在拇指上耕田,我的出家弟子们也不会被生活所困。」《治罚犯戒经》中也说:「舍利弗,我的圣教不会因过失而斗争,我的弟子们不会为衣食而辛苦。因此,舍利弗,大家尽可精进地修持佛地功德,勿须贪求世间财利。」假使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为衣食生活所迫,也应该深心忍耐以大悲世尊及前辈高僧大德为榜样,清净地住于知足少欲的无贪心境中,其实我们也应如鸟兽般生活根本无需积聚许多财物。如浮云般的财物,终究非是坚固之物,而且贪心永无止境,因此衣食受用只要饱腹暖身即可,于永无变易的无上菩提果尚未得到,明天死还是后天死,都没有把握,因此应当速求菩提。卡热巴格西说:「虽然不事稼穑,也未积累资具,但是修行人冻死或饿死的,以前曾见过听过吗?以后也是永远不会看见听到的。」

  三、基于以上原因,故当出家守持净戒

  如是对居家的诸多过患再三详细地思维,对于出家持戒的无量功德利益也反复地观察,自然而然心中会作出一个非常明确而理智的选择,那就是如诸佛菩萨、声闻、独觉一样舍家出家,持戒修持清净梵行。

  总之,不论是欲求二乘的暂时解脱,还是依大乘显密法门求如来佛果,所依之身都以出家身为殊胜,尤其以出家比丘身最为殊胜。因此欲求三乘解脱之人,若尚未出家则应发愿今生与后世常得出家修习清净戒,若已出家之僧人当以欢喜心时常知足少欲,护持净戒,精进修持一切善法,如此方合正理。

  居家之人应依经典而发出家之愿,常常想:何日方能摆脱苦难渊薮家的羁绊,住阿兰若,身披如来解脱云衣,闻思三藏教法,寂静禅思法理,解脱烦恼束缚?何时可以执持应器锡杖,行大仙仪,入聚落乞食,清净活命?何时堪能精娴教理,智慧深广,以讲辩著光扬正法,树法幢布法雨,拔济苦难众生出三界火宅?如《勇猛长者请问经》云:“我于何时能得出离苦处家庭,如是而行,何时能得作僧羯磨、长净羯磨、解制羯磨、住和敬业?彼当如是爱出家心。”《七童女因缘论》云:“愿剃除发已,守持粪扫衣,乐住阿兰若,何时能如是。目视轭木许,手持瓦钵器,何时无讥毁,于家家行乞。何时能不贪,利养及恭敬,净烦恼刺泥,为村供施处。”应当如是欣慕出家比丘住近圆戒。

  出家之后,应当发心受持清净戒律。而欲得真实别解脱戒体,就需以真实的出离心作为基础。若修学大乘更要具足菩提心,以菩提心来摄持受戒。根索仁波切说:“应发愿生生世世都能忆念宿命,如是则虽生何处都能忆知往昔感受三恶道为主的难忍痛苦,自然会发起出离心而持清净的戒律,出家之人如是发愿极为重要。”更应了知的是若欲受沙弥、比丘等戒时必须在求解脱的出离心基础上进而登坛羯磨方才能得到别解脱的戒体。否则只因怖畏三恶趣而纳受的戒体仅是怖畏戒,同样,若只为得到人天善趣的安乐果位而纳受的戒体只是善愿戒而已。大乘修行人所受的别解脱之沙弥、比丘戒等都属于菩萨戒中禁恶行戒(摄律仪戒)所摄,因此不但须具足出离心而且尤其更要具足菩提心。《摄波罗蜜多论》云:“若欲安立无边世,一切有情于净戒,为利世故修尸罗,说为尸罗到彼岸,非畏恶趣希王位,及愿善趣诸圆满,唯愿善护净尸罗,为利世间而护戒。”由此论明显看出,大小乘行人在受戒与护戒时的发心截然不同,大乘人皆为利益世间无边众生而善护尸罗,而小乘人则仅为自己求解脱。

  别解脱戒本是出家菩萨律仪戒学处的一部分,并非是离开别解脱戒之外,还有菩萨三聚戒中的律仪戒,所以受持菩萨戒必须修学别解脱戒。然而有人不知菩萨戒的关要,反而错误地执著舍弃声闻别解脱开遮等戒之外,尚有菩萨的学处。律仪戒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的根本以及所依处。《瑜伽师地论·摄抉择菩萨地》云:“此三种戒,由律仪之所摄持令其和合,若能于此精进守护,亦能精进守护余二,若于此不能守护,亦于余二不能守护,是故若有毁律仪戒,名毁菩萨一切律仪。”

  律仪戒主要是断除自性罪。性罪可摄于十种不善业之中,因此须善加守护身口意三门,倘若起烦恼之心,切勿令其现行而造罪业。《摄波罗蜜多论》云:“不应失此十业道,是生善趣解脱路,住此思惟利众生,意乐殊胜定有果。应当善护身语意,总之佛说为尸罗,此为摄尽尸罗本,故于此等应善修。”

  受戒之后,应当努力消除破戒违缘,如此持戒方能清净。通常有四种因缘使行人违犯堕罪,即无知、放逸、多惑、不敬。无知犯罪就是对经律条文开遮持犯无所知晓,因此虽犯堕罪却认为没有违犯。所以受戒前后必须长时间内研究戒律学处,使学处铭刻心间,如此则可消除无知而犯戒的违缘。放逸犯戒即虽了知持犯界限但因无有正念故而违犯戒律,这就要平时数数串习持戒功德与破戒过患,将持戒的正知正念在心中稳固地竖立起来,则可消除因放逸而犯戒。多惑即由贪嗔痴等烦恼炽盛而致犯戒,这就需要平时多发持戒的善愿,并诚心祈祷上师三宝加被摄持,而且在世俗方面修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对治嗔心的慈悲观以及对治痴心的因缘观,在胜义方面则修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法。不敬即虽知持戒功德、犯戒过患,但对学处、涅槃、三宝的信心极为下劣,由轻慢不敬故恣意犯戒。此类人应多阅述及因果、三宝功德之经论,并且以猛厉追悔心忏悔宿障,则渐可消除。

  今天,我们处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内而自心烦恼涌沸,外而环境恶缘重重,守护戒律极为困难。然而今天值此胜缘,竟能出家受戒,乃是大悲世尊因地以无尽悲愍摄取我等入于世尊愿海之中的结果,也是我等往昔所积善根成熟的果报,能有今日的因缘极为不易,因此要格外珍惜,在持戒的基础上进而精进闻思修行。正因为现在持戒的障碍违缘大,所以现在持戒修行,要远胜在正法时代及清净刹土中修行百千万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从善,无毫发之恶。”因此我们也该随喜自己、勉励自己在浊世之中迎难而上,奋发修持。否则身虽出家,而心未能调伏,依然贪著世间,看不破名闻利养,如此妄想分别不断,内心无法寂静,罪业无法净除,学法极为艰难。这样不能在佛法之中得到真实利益,岂不白白辜负出家受戒一场。如果我们出家,而在修福、坐禅、诵经或闻思修等任何方面都一无所成,那享受信施就如同欠人债务,来生要转为奴仆或牛马等来作偿还。如果我们破戒,那根本就无权享用常住的僧物及信施。经中说乃至伽蓝地一足都不容踏进,乃至一针一线都不许使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颂·花鬘论》云:“说无学为主,学人如父财,勤定读诵人,随许诚无过。自余怠惰类,名为负债财,破戒者全遮,受用住处等。”所以我们除修行一途之外别无选择。

  作为凡夫人因为相续充满烦恼业障,所以在修行时常常感到难以与法相应,处处都被违缘障碍所困扰,身心非常的苦闷烦恼,但是切莫因此而打退堂鼓。当知无始积习深重,烦恼之敌非以一战而能制胜,此事须经一番寒徹骨,所以要坚忍不隳,再再提持正念,励力串修佛法,久而久之,可使佛法生处转熟,世法熟处转生,正念胜过妄念,从此方能入于佛法,蓦直而去。不能与法相应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不依次第,躐等而修。对一般人来说,修学佛法必须依循严格的次第循序而渐进,最初应从闻法而生起闻慧,以此可初步地了知轮回的过患与解脱的功德,从而生起出离心,并由闻能了知烦恼障碍的对治诸道品法。《法集经》云:“多闻善能行,修善无烦恼,所行业障消,沙门获妙果。”又云:“不闻则不知,善法及恶法。”又云:“多闻如宝镜,照法尽无余,自照兼照他,二俱生喜悦。多闻如璎珞,自身先严饰,有情生喜悦,爱乐无穷尽。”然而仅仅广闻还不够,闻后必须进入深思,将佛法融入自心,如果闻法而不反观自心、调伏相续,则纵博知三藏十二部,也仅是增长广大知识而已,与修行又有何关系。甚至由此引生贡高我慢、轻法慢人,如是多闻反成恶趣之因,如提婆达多通达三藏却毁佛破僧,妄称大师,结果堕入无间地狱。因此佛法之中,不论是世俗因果法还是胜义空性法,都必须深思、精研义理,细细品味。一旦思的智慧生起,则见地稳固,此后依此思慧修行可以稳速成就。因此根索仁波切说,若出家人能广闻博思并付诸实修,则是非常殊胜圆满。”

  最后祝愿一切佛弟子们都能受持起清净戒律,共趣三乘解脱果位。

  善说成就真实戒,如是所获诸福德,

  愿众皆入寂静道,获得如来智智果。

  我等浊世众僧人,无知不敬放逸惑,

  所造众罪皆当尽,当来安住梵净行。

  难遇圣教今已入,如大仙行具戒体,

  损减八法闻思修,坚竖解脱胜法幢。

  生生世世过患本,当知蛇窟火坑家,

  入于解脱清凉室,披戴法衣身应得。

  既得出家持三戒,于诸学处黑白业,

  深刻了知能信受,如法无误作取舍。

  初时受戒后舍弃,枯井画灯芭蕉般,

  愿置舍戒破戒人,住于清净戒地中。

  持教大德久住世,僧众心合威仪同,

  多闻具戒遍大地,一切时空吉祥盛。

  《法音》注释乃是应一些佛学团体诚挚劝请造一律学教材而依之修学,而本人亦愿籍此因缘报佛恩之万一,故尔发起著书缘起。

  此《成就真实戒经》多次由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恩赐传承及教授,在《法音》一书的成文中,主要参考法王前世——格鲁派持戒精严的大成就者根索仁波切之注释,并辅以佛经论典。影像比丘释迦戒贤(益西彭措)造于具诸多持戒清净僧众、以闻思修光扬显密教法的虹光静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二千零二年神变月中,吉祥圆满!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成就真实戒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