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要學佛呢(夏壩仁波切)▪P2

  ..續本文上一頁感呢?又能看得見,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他就認爲是神秘。一旦看清楚了它就不神秘了。他就不想看了,他也就不覺得好了。

  所以說作爲一個窮人而言,有錢有勢的人非常快樂。可有錢有勢的人認爲,他能減少一點事情,減少一些事務,稍微能騰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可以輕松輕松,反而他覺得好啊!過一些普通人的日子他認爲他現在好!所以說人間沒有這個一定好,那個一定不好之說。你心裏認爲好,它就好;你心裏認爲不好的時候它就不好。

  就象一盤川菜。那麼你說這個川菜究竟好吃還是不好吃?喜歡吃麻辣的人認爲它簡直是神仙的食品,美味佳肴啊。可是呢,不喜歡麻辣者認爲,哇,!又麻又辣吃得非常難受。可是話又說回來,再等幾天之後,不喜歡麻辣的人碰到了一個人跟他說:愛吃麻辣可以驅寒,這麼這麼好,那麼那麼好……他就覺得:他說的對呀!就漸漸轉變了自己的觀點,過了一個月之後,他就變成麻辣愛好者了。然而這個愛好者,又碰到了一個人對他說:吃麻辣不好,上火,它怎麼怎麼樣,它對胃不好等等。一說他認爲這有道理,從此再過一個月之後變成反感者了。一個月前反感者和愛好者,一個月之後恰恰相反,你說川菜究竟好吃不好吃?其實食物本身而言沒有好吃和不好吃之說,你心裏認爲好吃的時候,它就是好吃;心裏認爲不好吃,它就是不好吃。

  所以說,人間的壞苦從何而生的呢?就由不得自己不去糾正自己的動念,就是由于自己的這種痛苦轉移到另一種痛苦的輕松感之上,並且增加了難得感,神秘感和新鮮感,這種想法導致了一種假相的好與不好,苦與樂(的分別心)。所以說在佛菩薩看來,這種苦和樂都是苦,不是真正的快樂,因此叫做壞苦或者叫做幻苦。

  

  

  應當認識痛苦之叁:苦苦

  那麼,生下來就是苦苦啊.苦苦大家都知道,什麼叫生苦呢

  生下來是有苦的.你看一個嬰兒剛從母親的肚子裏一生下來就非常強烈地哭,爲什麼呢

  因爲他習慣了在母親非常柔軟的肚子裏面呆著,一碰到人的手啊、布啊什麼的時候,(就象)有千千萬萬的兵器往身上所刺一樣痛苦。任何什麼東西對他來說都不適應,如此等等。包括呆在肚子裏面也有許多的苦。

  那麼人生下來了長大了,也會老啊。那麼老當然有苦。如果一個叁十歲的人,一下了變成了八十歲的話,那他肯定是無法忍受的這種痛苦的。只不過一般人慢慢的過度到八十歲,所以也就漸漸習慣了,不再覺得苦而已。

  疾病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非常痛苦。它能奪你的名譽,能奪你的工作,能奪你的前程,能奪你的命,甚至能奪走你的一切幸福!非常可怕,也是很痛苦的。

  死亡更爲痛苦。!因爲死亡一來臨,就意味著從此以後,對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徹底地告別了,從此以後再也不可能回頭。而且你走上的是一條黑暗不明的路。一個將要死亡的一個人,未來對他來說,一片空白,(接下來的事情)他一點都不知道。人如果知道未來是苦一點或樂一點的話,還都好辦。可是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因爲不知道,所以帶來許多恐懼,猜疑等等。所以說,他會非常痛苦。

  那麼活在這個世上也有許多苦。比如說,人們所愛之物,他越愛越執著,越執著就把它歸納到“我” 的範疇內,就成了“我執”、“我所執”了,越“我所執”呢,就幾乎把它當成了“我”的。但是,你越把它當成“我”的之後,就越容易失去。比如說,一個自己的孩子, 或者自己的妻子、丈夫,因爲你太愛了,這個愛已不是那種愛護和大慈的愛,而是變成了這種“在乎”的愛,變成了“我需要你”的這種愛,變成了把“你”當成“我”的一部分的那種貪愛之後,他幾乎忽略了對方自我意識的存在。所以就要求對方所做的一切,比如丈夫、比如孩子、或者妻子,對方所做一切必須符合我意,一點點不符合我意的時候,就會感到非常失望,感到非常痛苦,感到不能忍受。

  由于這樣的原因,因爲對方有獨立的思維,如果你把對方的一切行爲,包括言談舉止等等,全部用你的意思架空了,那他的意識不就變成被動的嗎?那他不就變成了機器人了嗎?誰受得了啊?只能離開你了。在佛經裏說,這就叫“愛離別苦”。你只會貪欲他,愛欲他,而不會理解他。,因而導致“愛離別”。一旦離別了,就會想不通。認爲:我們如此之愛,爲什麼離別呢?有些人呢,就去吸毒。有些人,選擇了自殺,有些人酗酒成了酒鬼等等,所以又該受苦了。

  從來,人一旦對于自己所愛之物,産生了非常強烈的貪心的時候,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得到。不過想得到的人不止你一個人啊!有許多的人,你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這個事物不一定由你得到,事物只有一個,許多人在追求,怎麼能保證一定是你得到呢?得到了痛苦,得不到更痛苦!比如說,你越執著就越容易失去,越得不到。因爲你以非常強烈的貪心,和自私的行爲來求取它的時候,不但不會得到,反而使它遠離你而去。這是事物本身的一種原理。因爲你的這種功利心太強烈了,就沒有辦法得到。

  還有一種叫“怨憎會”。什麼叫怨憎會呢?就是越不想碰到的東西就越容易碰到,恰恰糾纏不清等等。也有許多的痛苦。

  總之,咱們一旦有了肉體的色蘊,和感受的受蘊,觀察事物的分別心的想蘊,善惡行動的行蘊,以及意識形態的識蘊等,一旦有了這五蘊,因爲這五蘊是有漏的,所有就産生了許多許多的痛苦、災難、障礙、違緣等等,數也數不清。所以說,這就是苦。

  我們想脫離苦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苦”,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佛陀說,想脫離苦,應當先知道苦。就象你想消滅殺父仇人的話,首先就應當知道誰殺了自己的父親。要不然的話你就亂殺無辜了啊。

  

  佛說:于集聖谛當知、當斷。

  

  第二,佛陀說:“應斷集”。

  你光是知道了苦,還是擺脫不了苦的。你要知道痛苦的根源何在啊。集就是集中的意思,這裏指一切痛苦根源的集中、來源。

  一切切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佛陀說就有兩個:

  應當斷除苦的根源之一:業力

  一個是業力,一個是煩惱心。業力是因,而煩惱心是緣。

  什麼叫業力呢?以今天爲界,過去所造的,身體上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行爲;語言所說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言辭;心裏想的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一切動念,這一切就構成了業力。因爲它對你未來的幸福與痛苦起決定作用。這個就是業力。

  業就是過去所做的一切善、惡、無記等叁業,以它的力量決定了未來的幸福和痛苦。比如說,仔細想想,以今天爲界,若你過去學習非常好,成績非常不錯,將來你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以今天爲界,你過去工作表現的非常出色,那麼你明天不但不會下崗,而且還會升職!過去表現的非常不好,有可能明天就下崗了!,過去學習不好,未來肯定享受不了榮華富貴!或者,若你過去做了許多傷害他人的事情,未來你肯定要殺人償命。或者呢,受到許多怨敵的複仇,因此你會非常痛苦。這就是叫做業力。

  這種業,不僅今生,前世,前世的前世,甚至推到無數的前世以來,在意識形態裏面所留下的善的習氣,惡的習氣,和無記的習氣等。,

  導致今生的幸福或來世的幸福。就像有些人一生下來,就非常的善良,還是小孩的時候,人們就都非常喜歡他,而且他總是樂呵呵的,他心裏邊沒有一點點壞的心;有些小孩一生下來心裏就非常邪惡,誰看到他,還是一點點大的嬰兒,都覺得不舒服。或者呢他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說惡口;會一點行動的時候,他就想整治人家,他心中起的就是這種惡心。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兩個孩子,也有這樣的。這絕對不是環境、父母或者血統導致的。而是他的潛在的意識形態裏面所保留下來善惡習氣的多少決定的。善的習氣多,還是惡的習氣多還是無記的習氣多,就決定了這個人從生下來開始的一切發展。——咱們說的這個先天性啊,實際上不是什麼先天,應該是前世的意識形態裏邊所留下來的習氣,導致了你從生下來是聰明還是遲鈍,是善良或者邪惡。

  樂觀的或者悲觀的等等人啊,他從生下來開始就有了這麼一個習氣。那就是業力呀。所以說這叫業力。

  爲什麼它是因呢?比如一朵花,種子就是因。和一朵花的種子一樣,人們善和惡的業力就是得到幸福或痛苦的最根本的種子。那就是善、惡、無記等叁種業力所導致的。應該說這就是生起痛苦的第一個根源。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光有了種子沒用啊,還得有水、氧氣、營養等等。具備之後,種子才能生存,才能夠生果呀。要是其中缺一的話,就生長不了果呀。既如此,這個水分啊、肥料啊、氧氣啊、溫度等等,它就是緣。

  

  應當斷除苦的根源之二:煩惱心

  同樣,我們所起的煩惱心就是緣。在你過去所造的善惡業中,善業肯定有無數的,惡業也肯定是無數的。不過呢,今生究竟爆發惡果呢,還是善報呢?就要看碰到哪一個緣了。所以說,如果遇到善緣肯定爆發善果,若遇到惡緣肯定爆發惡果。

  何爲惡緣?煩惱心就是惡緣。

  什麼是煩惱心?佛經中說,“貪、嗔、癡”便是煩惱心。

  爲什麼貪嗔癡是煩惱心?因爲一切痛苦,一切災難,一切難受和折磨都來自于貪嗔癡。

  什麼叫貪欲心呢?貪欲心是對事物的一種自私的貪戀之心。有人會問,如果對事物沒有貪戀心,社會怎麼會發展?咱們怎麼會有進步?這麼說就錯了!“自私、貪戀”與“追求”是兩碼事。追求可以有,貪戀不應該有。這兩者的界限在哪裏呢?追求——雖說我不會把事物看得很重,雖說不會在乎它,但會盡最大的力量爭取做到最好,可由于某種原因做不到也不會在乎,大不了重新做,這就是追求。

  什麼叫貪戀心呢?貪戀心是指人被事物所迷,一旦失去了就無法想象的痛苦的那種在乎心。一旦有了在乎心,就是貪戀心了。因此它只會帶來痛苦和難受,不會帶來任何快樂。剛才我…

《爲什麼要學佛呢(夏壩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