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造塔法(濟群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以免引起護法神的嗔恨。因爲每座塔都有護法神守護,隨便上去會引起不良後果。

   “若有所取,與開。彼安幡蓋,不得蹈像上,作余方便梯蹬安之。”開,可以開許。如果是要到塔中拿取或安放物品,允許爬到塔上。如果要在塔上懸挂幡蓋,不可以直接踩在塔或像的上面。必須通過其它方式,如梯子、凳子等爬上去安放。

   “若塔露地,供養具雨漬風飄烏鳥不淨者,作種種舍覆之。地有塵,種種泥泥之。”如果塔就在露天,種種供品也都在露天供養,因爲風吹雨淋及鳥糞等變得汙穢,應該在上面另建塔亭之類的建築覆蓋,起到防護作用。如果地上髒了,應該用幹淨的細泥重新塗抹。

   “須洗足器安道邊,外作牆門安置。”按印度禮節,進塔要脫鞋表示恭敬。但有些人的腳可能不幹淨,或者是雨天沾上泥土,這就需要在近塔的路邊准備洗腳器具,並專門建造一個放置的地方,讓禮塔者洗了腳再進去,以免染汙塔內或塔的四周。

   “若上美飲食,用金寶等器盛之,令白衣伎樂供養。”如果是以飲食作爲供養,應該用黃金製品等珍貴器皿盛裝,並讓在家居士以梵呗作爲供養。

   “若飲食當與比丘、沙彌、優婆塞,經營塔作者應食。”這些供養的飲食,比丘、沙彌、居士,包括造塔、護塔的人都可以享用。

   “舍利安金寶塔中,若缯綿中。若持行者,若畜生、若頭上、肩上擔戴。”缯,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綿,蠶絲結成的片或團。如果塔中供奉舍利,應該將舍利安放在由金銀或其它寶物特製的塔中,並以絲綿包裹。將舍利迎來的途中,可以用象辇、馬車馱載,或是頂在頭上、肩上。

   “若拂,應用樹葉、孔雀尾拂。”如果要對塔進行清理,可以用多羅樹葉或孔雀尾羽製作的拂塵來拂拭。

   “多有香華羅列基上、闌上、杙上,向中繩貫,懸屋檐前。”杙,木樁。可以用香花安放在塔基、欄杆或木樁上,或者用繩串起來,懸挂在塔前或屋檐前。

   “有香泥作手輪像,乃至有余,泥地等。”還可以用香泥做佛手的千輻輪相作爲供養。如果還有多余的香泥,可以塗抹在地上。

   其中種種細節,《四分律》原文有詳盡記載,可作爲學習參考。

  【4.造塔處所】

  《僧祇》:“塔事者,起僧伽藍時,先規度好地作塔處。其塔不得在南、在西,應在東、在北(中國伽藍門皆東向,故佛塔廟宇皆向東開,乃至廚廁亦在西南,由彼國東北風多故。神州尚南爲正陽,不必依中土法也)。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①。”余如盜戒隨相說。

   ①《摩诃僧祇律》卷33

   塔事者,起僧伽藍時,先預度好地作塔處。塔不得在南,不得在西,應在東,應在北。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T22-498上)

   那麼,塔應該造在什麼位置呢?

   “《僧祇》:塔事者,起僧伽藍時,先規度好地作塔處。”僧伽藍,寺院。《摩诃僧祇律》說,在准備營造寺院的時候,首先應該做好整體規劃,預先留出好地作爲造塔處所。而不是在寺院建成後,隨隨便便找塊空地造塔。因爲塔的方向和位置都有一定法度,而且要和寺院整體建築協調,不可任意爲之。

   “其塔不得在南、在西,應在東、在北。”塔不能造在寺院的南邊或西邊,應該在寺院的東邊或北邊。當然,這是根據印度的習慣而言。因爲“彼國東北風多故”,所以“佛塔廟宇皆向東開,乃至廚廁亦在西南”。但中國本土的方位講究和印度並不一致,是“尚南爲正陽”,所以律祖對律中所說的方位也有不同觀點,認爲“不必依中土法也”。我們今天看到的寺院,多半也是坐北朝南。雖然各地對朝向有不同習慣,但有一點屬于通用原則,那就是造寺前應當做好總體規劃,事先預留塔的位置。

   “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余如盜戒隨相說。”僧地,僧寮用地。佛地,殿堂用地。營造寺院時,必須對殿堂用地和僧衆用地有嚴格界定:哪些地方是殿堂區,是佛的用地;哪些地方是生活區,是僧的用地。不得混爲一談,互相侵占。具體內容,在《行事鈔·隨戒釋相篇》解說“盜戒”時,有詳細說明。

  【5.供養及修治功德】

  以下,引《善生經》說明供養和莊嚴佛塔的功德。

  《善生經》,又名《優婆塞戒經》,7卷,北涼昙無谶譯。以《中阿含經》卷33《善生經》發展而成,是佛爲善生長者說大乘優婆塞戒(在家戒)的經典。全經內容分集會、發菩提心、悲、解脫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爲本經重心,除提出在家菩薩應受的五戒外,更提出六重、二十八輕等大乘獨有的戒條。

   《善生經》雲:“善男子,如來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應當志心勤修,供給生身、滅身、形像、塔廟。若于空野無塔像處,常當系念,尊重贊歎。若自力作,若勸人作,見作生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當廣教衆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養已,于己身中莫生輕想,于叁寶所亦應如是。凡所供養,不使人作,不爲勝他。作時不悔,心不愁惱。合掌贊歎,恭敬尊重。若以一錢、一線、一華、一香、一偈、一禮、一匝、一時,乃至無量寶、無量時,若自獨作,若共他作。善男子!若能如是志心供養佛法僧者,若我現在,若涅槃後,等無差別。

   若見塔廟,應以金銀銅鐵、繩鎖、幡蓋、伎樂、香油、燈明而供養之。若見鳥獸踐蹋毀壞,要當塗治,掃除令淨。暴風水火,人所壞處,亦當自治。自若無力,當勸人治,或以金銀銅鐵土木。若有塵土,灑掃除拂。若有垢汙,以香水洗。

   若作寶塔及作寶像,當以種種幡蓋、香華奉上。若無真寶,力不能辦。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訖,亦當幡蓋、香華、伎樂種種供養。若是塔中草木不淨,鳥獸死屍及其糞穢,萎華臭爛,悉當除去。蛇鼠孔穴,當塞治之。

   銅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銀、琉璃、頗梨等像,常當洗治,任力香塗。隨力造作種種璎珞,乃至猶如轉輪聖王塔。精舍內當以香塗,若白土塗。作塔像已,當以琉璃、頗梨、真珠、绫絹、錦彩、鈴磬、繩鎖而供養之。

   畫佛像時,彩中不雜膠乳雞子。應以種種華貫、散華、妙拂、明鏡、末香、散香、燒香,種種伎樂歌舞供養,晝夜不絕。不如外道燒酥大麥而供養之,終不以酥塗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藏覆,勸人令治。治具足已,然後顯示。見毀壞像,應當志心供養恭敬,如完無別。如是供養,要身自作。自若無力,當爲他使,亦勸他人令作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有人應以種種功德尊重贊歎,是二福德等無差別。”①

   ①《優婆塞戒經》卷3

   善男子,如來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應當至心勤心供養生身、滅身、形像、塔廟。若于空野無塔像處,常當系念,尊重贊歎。若自力作,若勸人作。見人作時,心生歡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當廣教衆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養已,于己身中莫生輕想,于叁寶所亦應如是。凡所供養,不使人作,不爲勝他。作時不悔,心不愁惱,合掌贊歎,恭敬尊重。若以一錢至無量寶,若以一綖(yán)至無量綖,若以一花至無量花,若以一香至無量香,若以一偈贊至無量偈贊,若以一禮至無量禮,若繞一匝至無量匝,若一時中乃至無量時,若自獨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養佛法僧者,若我現在及涅槃後,等無差別。

   見塔廟時,應以金銀銅鐵、繩鎖幡蓋、伎樂、香油、燈明而供養之。若見鳥獸踐蹋毀壞,要當塗治,掃除令淨。暴風水火之所壞處,亦當自治。自若無力當勸人治,或以金銀銅鐵土木,若有塵土灑掃除拂,若有垢汙以香水洗,若作寶塔及作寶像,作訖當以種種幡蓋香花奉上。若無真寶,力不能辦,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訖,亦當幡蓋、香花、種種伎樂而供養之。若是塔中草木不淨,鳥獸死屍及其糞穢、萎花、臭爛,悉當除去。蛇鼠孔穴當塞治之。

   銅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銀、琉璃、頗梨等像,常當洗治,任力香塗。隨力造作種種璎珞,乃至猶如轉輪聖王塔,精舍內當以香塗,若白土泥。作塔像已,當以琉璃、頗梨、真珠、绫絹、彩綿、鈴磬、繩鎖而供養之。

   畫佛像時,彩中不雜膠乳雞子。應以種種花貫、散花、妙绋(fú)、明鏡,末香、塗香、散香、燒香,種種伎樂、歌舞供養。如晝夜亦如是,如夜晝亦如是。不如外道燒酥大麥而供養之,終不以酥塗塔像身,亦不乳洗。

   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覆藏,勸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後顯示。見像毀壞,應當至心供養恭敬,如完無別。如是供養要身自作,若自無力,當爲他使,亦勸他人令佐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有人直以種種功德尊重贊歎,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無差別。(T24-1051下-1052上)

  “《善生經》雲:善男子,如來即是一切智藏,是故智者應當志心勤修,供給生身、滅身、形像、塔廟。”一切智藏,佛的尊稱,世出世智無不圓足,蘊含無窮,出生無盡,故喻如藏。志心,專心、誠心。滅身,舍利。《善生經》說:善男子,如來具備圓滿的智慧,是一切智的含藏者。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一心一意地勤修供養。佛陀在世時,供養佛陀的生身。佛陀入滅後,供養佛陀的舍利、佛像以及佛塔、寺院。因爲如來是世間最殊勝的福田,倘能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自然舍不得荒廢,自然會積極地開墾、種植。

   “若于空野無塔像處,常當系念,尊重贊歎。”即使在沒有佛塔和佛像的曠野中,也要一心系念佛陀功德。並由憶念佛陀的無量功德,發自內心地生起恭敬和贊歎。

   “若自力作,若勸人作,見作生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當廣教衆多之人而共作之。”我們不僅自己要供養塔像,也應勸導他人培植福田。看到有人供養塔像,立即歡喜贊歎,希望更多的人有機會種植善根。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威望和號召力,應盡己所能,號召人們共襄盛舉,共同營造塔…

《造塔法(濟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