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像、寺院,以此作爲對叁寶的供養。
“既供養已,于己身中莫生輕想,于叁寶所亦應如是。”供養之後,對自己不能妄自菲薄,要認識到暇滿人身的重大意義,對完善生命品質充滿信心。對叁寶更要保有尊重、恭敬之心。
“凡所供養,不使人作,不爲勝他。”凡供養塔像的供品及莊嚴具,應盡量親曆親爲,而不只是吩咐他人去做。當然,可以在自己做的同時勸請他人一起參與,但關鍵是自己參與。在此過程中,是以純粹的供養心承擔,而不是爲了超過他人,爲了和他人進行攀比,那就是世俗的染汙心了。
“作時不悔,心不愁惱。合掌贊歎,恭敬尊重。”做的時候,無論出多少錢、多少力都甘之若饴,歡喜供養,沒有絲毫後悔懊惱。除人力、財物的付出外,還應對塔像時時贊歎,時時保持恭敬,從而圓滿身口意叁業的供養。
“若以一錢、一線、一華、一香、一偈、一禮、一匝、一時,乃至無量寶、無量時,若自獨作,若共他作。善男子!若能如是志心供養佛法僧者,若我現在,若涅槃後,等無差別。”佛陀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供養,或大或小,從一塊錢、一根線、一朵花、一支香、一個偈頌、一個禮拜、繞塔一匝到無量寶物;或長或短,從一時到無量時;或自或他,從自己做到和大家一起做。只要能以虔誠心、全心全意地供養佛法僧,無論是我在世或涅槃以後,所得功德都是沒有差別的。
“若見塔廟,應以金銀銅鐵、繩鎖、幡蓋、伎樂、香油、燈明而供養之。”我們見到塔廟之後,應該以金銀銅鐵及繩鎖幡蓋等各種莊嚴具,或者以種種梵呗及香、花、燈、塗、果作爲供養。塔像和佛陀生身一樣,也是世間福田。供養不僅可以培福,更可以此培養對叁寶的信心,強化皈依的修行。
“若見鳥獸踐蹋毀壞,要當塗治,掃除令淨。暴風水火,人所壞處,亦當自治。”如果看到佛塔、寺院被鳥獸踐踏毀壞,應當設法修理或粉刷,並將之打掃幹淨。如果是被暴風、水火等自然災害或人爲力量損壞,也應及時修整。
“自若無力,當勸人治,或以金銀銅鐵土木。若有塵土,灑掃除拂。若有垢汙,以香水洗。”如果自己沒有力量承擔的話,應當勸請有能力的人發心維護,或者購置金銀、銅鐵、土木等建築材料用于修繕。如果塔上有塵土覆蓋,應該掃除幹淨。如果塔上有汙泥垢染,應以配有香料的水進行清洗。
“若作寶塔及作寶像,當以種種幡蓋、香華奉上。”如果營造寶塔或佛像,應該以種種幢幡、華蓋、香花作爲供奉,作爲莊嚴。
“若無真寶,力不能辦,次以土木而造成之。”爲了表達恭敬景仰之心,塔像應盡量以上等寶物去做。如果確實沒有這個能力,而不是舍不得,可以用泥土或木頭建造。
“成訖,亦當幡蓋、香華、伎樂種種供養。”無論用什麼材料製作,落成之後,都應以種種幢幡、華蓋、香花以及梵呗作爲供奉。總之,關鍵在于供養心而不是物品本身的價值。只要在我們能力範圍內供養最好的即可,而不是不顧自身條件,一定要用什麼來做,那是攀比而不是供養了。
“若是塔中草木不淨,鳥獸死屍及其糞穢,萎華臭爛,悉當除去。蛇鼠孔穴,當塞治之。”如果看到塔中或四周有雜草叢生,髒亂不淨,如鳥獸的糞便、死屍,腐爛的花草等,都要清除幹淨。如果塔中及四周有蛇和老鼠等小動物的洞穴,也要將它們驅趕出去,再將洞穴堵住,以防後患。
“銅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銀、琉璃、頗梨等像,常當洗治,任力香塗。”頗梨,狀如水晶的寶石。任力,盡力。如果塔中供有佛像,如銅鑄佛像、木雕佛像、石刻佛像、泥塑佛像,以及金銀、琉璃、頗梨製作的佛像,應當經常清洗以保持幹淨,並盡力以香料塗抹。
“隨力造作種種璎珞,乃至猶如轉輪聖王塔。精舍內,當以香塗,若白土塗。”還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製作種種璎珞供品,裝飾塔身,使之像轉輪聖王塔那樣金碧輝煌。精舍之中,也要以香料或白土塗抹,使之莊嚴潔淨,芬芳宜人。
“作塔像已,當以琉璃、頗梨、真珠、绫絹、錦彩、鈴磬、繩鎖而供養之。”塔像完成之後,要以珍貴寶物作爲供養,如珠寶鑽石、绫羅綢緞及各種鈴铛、繩鎖之類的裝飾品。
“畫佛像時,彩中不雜膠乳雞子。應以種種華貫、散華、妙拂、明鏡、末香、散香、燒香,種種伎樂歌舞供養,晝夜不絕。”乳雞子,蛋清。華貫,用花朵串成的花環。畫佛像時,顔料中不能以蛋清作爲膠合劑。還應以種種花環、花朵,精美的拂塵、明鏡,芬芳的末香、散香、燒香及種種梵呗歌舞,日以繼夜地作爲供養。
“不如外道燒酥大麥而供養之,終不以酥塗塔像身,亦不乳洗。”不要像外道那樣燒酥大麥來供養塔,不要用酥油塗抹塔像,也不要用牛奶去洗。前面說過,按照佛教的做法,應該以香塗,以香水洗。
“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藏覆,勸人令治。治具足已,然後顯示。”不可以造半身的佛像,那是不如法的。如果佛像的身體已經殘缺不全,應當收藏在妥當的地方,再找上好的工匠修補。修補完整之後,才能用于供奉。因爲凡夫的特點就是心隨境轉,看到不莊嚴的佛像往往很難生起恭敬心。如果這尊像確實對人們修習皈依沒有多少幫助,甚至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應以恭敬心設法處理。
“見毀壞像,應當志心供養恭敬,如完無別。”見到損毀的佛像,同樣要供養恭敬,和完整的佛像沒有分別。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對前面所說的處理方式進行補充。我們之所以要將破損佛像“密藏”起來,出發點是爲了避免他人見後起不敬想。但對于自己來說,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像,都應一視同仁,恭敬無別,這是我們作爲佛弟子應當具備的基本認知。
“如是供養,要身自作。自若無力,當爲他使,亦勸他人令作助之。”對佛像的種種供養,首先要自己做。如果自己確實沒有能力做,也可以請他人做,或者勸導他人和自己一起做。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有人應以種種功德尊重贊歎,是二福德等無差別。”如果有人以四天下的所有寶物供養如來,而另一個人對如來的種種功德稱揚贊歎,以虔誠心稱念“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等贊佛偈頌。這兩種行爲所獲得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這是以校量方式說明,供養主要在于發心,在于心行的純度,而不僅僅在于行爲本身。
【6.造毀二報】
以下,律祖引用各種經論說明營造和毀壞塔像的不同果報。
《無垢優婆夷問經》
1卷,後魏般若流支譯。有無垢優婆夷、賢優婆夷等請教佛陀,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叁歸戒的功德差別。佛陀爲她們作了解答。
《無垢清信女問經》雲:“未知掃佛塔地,有何善報?四相塗治,華香供養,複何福報?禅修梵行,叁歸五戒,複得何報?”佛告女言:“掃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淨,他人見已,亦生淨心。二、爲他愛。叁、天心歡喜。四、集端正業。五、命終生善道天中。若人信佛,圓輪形塗塔地,散華燒香,如是供養已,彼人命終生弗婆提富樂自在,後生化樂天。若人信佛,作半月形塗塔,散華香者,生瞿陀尼,後生兜率天。若人信佛,于佛塔邊四方塗地,散華燒香,彼終生郁單曰,後生炎摩天。若人信佛,作人面形塗塔,華香供養,所有善根,果報如是。若人入禅,修四梵行,歸佛法僧,受持五戒,彼人無量無數善根,福報無窮,後得涅槃①。”
①《無垢優婆夷問經》
無垢優婆夷作是語已,複白佛言:“未知掃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報?四廂塗治,所有善根得何福報?散華燒香,供養佛塔,所有善根得何福報?禅四梵行,叁歸五戒,所有善根得何福報?唯願世尊爲我解說。”
佛告無垢優婆夷言:“掃佛塔地得五福報。何等爲五?一者自心清淨,他人見已,生清淨心。二者爲他所愛。叁者天心歡喜。四者集端正業。五者命終生于善道天中。無垢當知,掃佛塔地,福報如是。無垢當知,若人信佛,作圓輪形塗佛塔地,散花燒香,如是供養,我說彼人身壞命終生弗婆提,富樂自在,于彼壽終生化樂天。無垢當知,若人信佛,作半月形塗佛塔地,散華燒香,如是供養,我說彼人身壞命終生瞿陀尼,富樂自在,于彼壽終生兜率天。無垢當知,若人信佛,于佛塔邊四方塗地,散花燒香如是供養,我說彼人身壞命終生郁單曰,富樂自在,于彼壽終生炎摩天。無垢當知,若人信佛,作人面形塗佛塔地,散華燒香如是供養,我說彼人身壞命終生閻浮提,富樂自在,壽終生于叁十叁天。無垢當知,此塗塔地,散華燒香,所有善根,果報如是。無垢當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歸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說彼人無量無數善根,福報無窮無盡,後得涅槃。”(T14-950下-951上)
“《無垢清信女問經》雲。”清信女,梵語優婆夷,受持叁皈五戒並具清淨信心的女衆。藏經中名爲《無垢優婆夷問經》。
“未知掃佛塔地,有何善報?四相塗治,華香供養,複何福報?禅修梵行,叁歸五戒,複得何報?”四相,圓輪形、半月形、四方形、人面形。梵行,慈悲喜舍四梵行。經中,無垢優婆夷向佛陀請問:不知清掃佛塔能感得什麼果報?以圓輪形等四相塗塔,並以香花作爲供養,又能感得什麼果報?修習慈悲喜舍四梵住,受持叁皈五戒,又能得到什麼果報?
“佛告女言:掃佛地得五福。”佛陀回答無垢優婆夷說:清掃佛地能感得五種福報。我們過去在佛學院讀書時,每天早齋後第一件事就是掃地。看來以後也該分幾畝地給你們掃掃,我覺得在西園掃地是一大享受,春天樟樹落葉,秋天銀杏落葉,掃起來感覺都很好。當然,掃地不只是爲了享受,而是一種修行方式。越是單純的勞動,越容易使內心清淨。研究所的環境要靠大家維護,每人除了把房間衛生搞幹淨,也要以供養心清掃公共環境,以此積資培福。
“一、自心清淨,他人見已…
《造塔法(濟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