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全論分二:一、論名;二、論義。

  甲二(論義)分叁:一、入造論之理;二、所入之自性;叁、圓滿結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叁:一、入者所依補特伽羅;二、入者之意樂;叁、趨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二(受持之方法)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戊二(論義)分叁:一、加行;二、正行;叁、後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淨化自相續;二、爲利他而修心。

  庚一(淨化自相續)分八:一、供養;二、頂禮;叁、皈依;四、忏罪;五、隨喜;六、請轉*輪;七、祈請不涅槃;八、回向福德。

  辛四、忏罪:

  爲了生起菩提心,供養、皈依,還要忏罪。要清淨罪業,若是我們的相續當中的罪業得不到清淨,就無法産生菩提心,所以要忏悔罪業。

  辛四,忏罪;分二:一、總義;二、論義。

  壬一(總義)分叁:一、所淨罪業之六門;二、能淨四對治力;叁、淨法加行正行後行。

  子一,所淨罪業之六門:

  這裏有總說和分說。

  首先,我們要認識所淨之罪業。我們要淨除罪業,首先要認識罪業。就像今天我們要去看病,首先要去檢查,檢查患的是什麼病,檢查出來以後再對症下藥。所以,先講所淨之罪業。只有通過六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自己的罪業,才深刻、徹底。若只是大概地想一想,偶爾這樣意念一下,很難真正認識到罪業。所謂“六門”,就是六種方法、六種角度。我們要通過這些方法,站在這些角度去認識罪業,這是非常全面、非常徹底的,這很重要啊!

  爲什麼我們沒有罪惡感,爲什麼我們沒有慚愧心?就是沒有認識到自己所造的這些罪業。如同絕症沒有檢查出來一樣,若是檢查出來得的是絕症,就開始害怕了,就開始著急了。我們現在爲什麼不著急呢?爲什麼沒有絲毫的畏懼感呢?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所造下的罪業真的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啊!怎麼一點畏懼感都沒有呢?怎麼一點慚愧心都沒有呢?就是沒有仔細地想過,也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所以我們首先要仔細地思維、深刻地去認識這些罪業。

  第一門,時間。站在時間的角度去思維、觀察罪業。時間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大家應該認真地思考、思維:過去世當中我們已造下的罪業,現在世當中我們造下的罪業,未來世當中我們會造下的罪業。

  第二門,發心、動機。思維我們以貪心、嗔恨心、愚癡所造下的罪業。比如,我們貪這個、貪那個、貪人、貪物所造下的罪業,這是以貪心所造的罪業。我們恨這個、怨那個所造下的罪業,這是以嗔恨心造下的罪業。還有我們在愚癡的狀態當中所造下的罪業,過去世就不說了,僅現在世,在這一生一世當中所造下的罪業都是無量無邊。以前你們大多數人連殺業有罪過都不知道,別的就不用說了。大家要好好想想,自己在那兒非常殘忍地殺害生命的情景。殺害生命怎麼能沒有罪呢?看看你自己,你的生命對你來說多重要啊,若危及生命的時候,你能舍棄物質、錢財等一切的一切……就是爲了保護生命。你的生命對你來說這麼重要,其他衆生也是一樣啊,他們的生命對他們來說也是最珍貴的。任何一個衆生都一樣,誰想死啊?都不想死!你無緣無故地去殺害他的生命,怎麼能沒有罪過呢?而你連這都不知道,別的就不說了。難道你沒有看見:在你殺害他的時候,他那麼掙紮,直至失去生命。如果你連這都沒有感覺到,那你就是一塊石頭,沒有知覺呗。說你沒有知覺卻也有知覺,殺完了以後,你知道要吃肉,知道要喝鮮血。但是若說你有知覺也像沒有知覺,做了這麼大的一個罪孽都不知道,別的就不用說了。大家應該仔細想一想,回憶回憶自己在愚癡的狀態中所造下的這些惡業,才會産生慚愧心,才會有內疚感,之前哪有啊?在這兒還很了不起似的,什麼事都沒有一樣。

  第叁門,通過之門。大家思維、觀察自己通過身口意所造下的這些罪業。通過身所造的惡業,如殺生、偷盜、邪淫;通過語所造的惡業,如妄語、绮語、離間語、惡語;通過意所造的惡業,如貪心、害心、邪見……。

  身惡業是最粗大的惡業。我們先不說在過去世中造下的罪業,僅僅是今生今世在有意無意中,直接或間接殺害的生命不計其數,這都是要償命的啊!下地獄是肯定的了,多劫中不會得到解脫,即使從地獄中出來投生爲人或其他衆生的時候,欠一條命要還五百條啊,自己好好想想。還有偷盜的惡業,通過當面搶、背後偷或欺騙的手段據爲己有,將來都是要還的。造下這樣的惡業,首先要下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在無數劫當中不會得到解脫,最終得到解脫的時候還要還,偷盜一塊錢將來要還五百塊啊。真的,因果是不虛的啊!此外,還有淫欲惡業等,都是要遭受極大難忍的痛苦。

  身惡業都是粗大的惡業,口四業既不是粗大的惡業,也不是細微的惡業,屬于中等的惡業。所謂粗大的惡業,是指容易發現,容易斷除、改掉的;所謂中等的惡業,是指不太容易發現,即使發現了也不是特別容易改掉。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能夠不做身惡業,但是難斷口惡業。哪怕我們現在是在參加共修期間,每天都在不斷地修習佛法,但是依然控製不住,經常造口四業。

  意叁業,就是這些起心動念,是最細微的惡業,不容易發現,不容易改掉。若要發現、改變、不造這些罪業,是最難最難的,所以說是細微的惡業。

  第四門,本體之門。站在罪業本體的角度,去思維觀察自己所造下的這些罪業。“本體”指自性罪、佛製罪。自性罪是沒有受任何戒的人做了也有罪過,比如說殺生、偷盜等。佛製罪是違背佛所製定的戒律,比如受戒以後不護持戒律等。自己是否造了自性罪、佛製罪?仔細思維:自己在沒有皈依佛門、沒有接觸佛法時,所造的這些罪業;進入佛門、修持佛法、受持戒律以後,又犯很多戒。很多人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後,都不守持戒律。若犯戒了,就是犯了佛製罪了。大家自己仔細觀察觀察,看看自己所造下的罪業。

  第五門,對境之門。所謂對境,包括屬于輪回的不清淨的法,以及屬于涅槃的清淨的法。自己應該仔細觀察、認真思維:以這些清淨或不清淨的法作爲對境所造下的罪業,比如說以父母爲對境造下的罪業,以上師善知識們作對境造下的罪業,以及以清淨或不清淨的人、物、法等作爲對境所造下的罪業。

  第六門,作用之門。這是從所造罪業的作用的角度進行思維。大家正在學習輪回過患,若造了這些惡業,因爲這些罪障,我們就要墮落惡趣,在叁惡趣中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在無數劫中不得解脫。大家想想、想想……一般來講,以嗔恨心造業就要下地獄,以貪心造業就要投生餓鬼,以愚癡造業要投生旁生。若造了殺業,將來得到人身的時候,短命多病,今天這裏疼,明天那裏疼,隨時生命都有危險,隨時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這都是殺生的果報。若造了偷盜業,就會貧困潦倒,今天少這個,明天缺那個,做什麼都不成功。爲什麼別人做什麼成什麼?你做什麼都不成?這都是偷盜的果報。還有邪淫的果報,長相醜陋,夫妻不合,天天吵鬧,沒有安甯的時候,你看不慣他,他看不慣你,你看不起他,他看不起你,離還離不了,這也是邪淫的果報,等等。在因果不虛的課程裏講得很仔細,大家仔細思維啊。

  大家應該站在六門的角度,思維、觀察自己所造的罪業,去想罪惡的過患。忏悔時,直接說“以貪嗔癡所造下的罪業”就行了,爲什麼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還要講這麼多呢?爲什麼要寫這麼多呢?不是沒有事情要做,而是因爲這些重要啊!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多慈悲啊!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維,才會更全面、更徹底,才能在你的相續中産生畏懼感和慚愧心。

  若是剛才不小心服毒藥了,現在發現了,你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後悔?一定會非常害怕、後悔。我們喝的就是貪嗔癡慢疑等煩惱的毒藥,我們喝的就是殺盜淫妄酒等惡業的毒藥,現在知道了、發現了,開始有反應了,難道你還不害怕?你看,今天裏這疼,明天那裏疼,今天出這個事,明天又出那個事,這是征兆,這些業力快要現前了,你離地獄的門不遠了。頭總疼是吧?心髒不好了是吧?就是開始了。還不害怕啊?還沒有什麼感覺啊?那就沒辦法了,那就等著吧……

  大家應該先了知、明白所要淨除的罪業,對此要有畏懼感,有強烈的慚愧之心、猛烈的忏悔之心,這樣清除罪業就容易了。有這樣的心態就可以忏悔了,之前都是假的。每天都當著佛菩薩的面前說“忏悔”,每天都在上師善知識的面前說“忏悔”,有沒有這種畏懼感啊?有沒有慚愧心啊?是否因此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這樣一個公案:當時難陀是一個很調皮的人,佛經常勸他出家,他也不出家。佛最初把他領到了天界,告訴他若是能出家,將來就可以投生天界,就可以享受這些安樂。他貪心就生起來了,然後就出家了,但是他的發心不正啊!後來佛又把他帶到了地獄,告訴他“別人出家是爲了解脫,你出家是爲了享受天界的安樂。你將來一定能升天,但是福報窮盡了以後,還要下地獄遭受痛苦”,他聽後非常害怕,一想到地獄的情景,一想到自己造下的罪業要遭受的報應,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晝夜不停地精進修行,最後成就成阿羅漢了,成爲了“持戒第一”。

  看看我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哪怕是有相似的現狀也行啊。即使沒有難陀那麼精進,沒有像他那樣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是也感覺壓力挺大,也很著急、害怕,這樣稍微有一點點感觸,也行啊!但是沒有啊。你在往昔造了那麼多惡業…

《《入菩薩行論》講記(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