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一)▪P3

  ..續本文上一頁了,解脫就在眼前,成佛也就在當下。

  爾後我當爲,宜乎佛族業,

  慎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

  接下來,發誓:既然自己已投身于如來的種姓中,變成了佛子,從今以後,我的身口意叁門都應當用來做佛的事業。“我已經投生在如來的種姓中了,從今以後,我的身口意叁門都用來做佛種姓的事業。”也就是說,要盡己所能從事合乎種姓的叁門之事。

  “慎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初中後都要保持清淨無垢,絕不能以惡念惡行染汙這純潔尊貴的種姓。當初(開始的時候)、中途以及最後的時候,我都要始終保持身口意叁門的清淨,不能再生起惡念,不能再讓自己造惡業,以免染汙這個種姓。

  我既然投身在如來的種姓中,就盡心盡力地去做佛種姓的事業。通過自己的身口意叁門乃至自己的一切來做,盡心盡力地去做,永恒不變地去做。做什麼呢?做佛種姓的事業——弘法利生。自己要精進修行,早證菩提,然後輾轉*輪,度盡衆生。

  從今以後,在我的相續中絕不再生起惡念,絕不再讓自己造惡業,不然就會染汙佛的種姓。既然我已經擁有了這樣一個極其難得的善根福報,就要全力以赴地保護這個種姓,珍惜這個福報。

  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這是以比喻說明前述的道理。

   “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我今天發菩提心了,得到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戒體,如同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中得到了如意寶。

  如果是一位正常人,他能看清東西,也許容易得到;如果一個盲人是在一個寶庫或宮殿裏去找的話,也許能找到。但是,一個盲人卻在垃圾堆裏得到了珍寶,得到了如意寶。這個比喻中,“盲人”比喻我們這些凡夫。我們不懂取舍之處,不懂真相,不明真理,如同雙目失明的盲人一樣;“垃圾堆”比喻什麼?比喻輪回,尤其是這樣一個五濁惡世、五毒特別熾盛的末法時期。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今天能發菩提心,能得到菩薩戒的戒體,真是很幸運啊!

  如果一個盲人在垃圾堆得到了如意寶,人人都會說“這個人太幸運了,這個人太有福報了”。同樣,若是一位智者、佛菩薩看的話,我們在六道輪回中,在末法時期裏,能有這麼好的機緣,有這麼大的福報,能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真是太幸運了,福報真是太大了。人人都會說這個盲人很幸運,說他很有福報,這都是普通人的看法,普通人所說的話。但是若是你今天真正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會贊歎你,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你太幸運了,你太有福報了”。這不是普通人所說的,而是以佛的智慧之眼看出來的,是佛說的,這是真言。

  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是以智慧之眼而看出來的,他們說的都是真言。爲什麼我們沒有什麼感覺呢?是因爲我們自己沒有智慧之眼,所以沒看出來自己多有福報,多幸運啊!爲什麼今天不覺得幸運,不興奮呢?就是缺乏智慧!沒有認識到菩提心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它的珍貴性。

  這是爲能成辦自己的利益而生歡喜心。自己真是太幸運了,自己真是太有福報了!一切問題當下就能解決,一切功德福德當下就能圓滿!自己還要那樣地患得患失嗎?已經有菩提心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一旦你發了菩提心,沒有問題了。本來就不是問題,所以就沒有問題。一旦你發了菩提心,福報、功德等根本就不用學、不用修,因爲這都是本具的,本來就是圓滿的。你生起菩提心的同時,當下圓滿!真的能夠成辦自利,而且是究竟的自利,因此生起非常歡喜的心了。

  壬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心:

  菩提心還可以成辦他利。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受持菩提心了,能摧毀衆生之死主,而令不死,這樣的勝妙甘露就是這顆菩提心。想解決死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菩提心。其他的都不是大事,生死才是大事!若是要解決生死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生起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就能了脫生死。

  我們很擔心死亡的來臨,很害怕死魔。若是你具有菩提心的話,就不用擔心,也不用害怕了。生起菩提心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要死了?也是,也不是。在示現上要死,但實際不死。到那時候,你的死叫示現死亡。所謂“示現死亡”,是沒有畏懼,沒有痛苦的,在示現上要死,但是實際上沒有死,可以不死。雖然在示現上也是死,但是此死和彼死不同,它是脫離痛苦的,死也是一種快樂的狀態;而一般的死是一種痛苦的狀態,是有畏懼的。你看,佛死稱“涅槃”,上師死稱“圓寂”,爲什麼這麼稱呼呢?就是沒有痛苦,沒有畏懼,快樂的死,喜悅的死,這叫“涅槃”或者“圓寂”,而不叫“死”。死和死不一樣,普通人的死稱“死”,這是痛苦的死。如果你生起了菩提心,就可以擺脫死苦,可以解決對死亡的畏懼。真的,如果這個世上有長生不老藥,那就是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能遣除衆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也是這顆菩提心。如果真有所謂的如意牛、如意寶、無盡寶藏,那也是指菩提心。若是有了菩提心,就什麼都有了;若是有了菩提心,一切都會心想事成。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能盡除衆生身心疾患的最勝妙藥,還是這顆菩提心。所謂的“靈丹妙藥”,也就是菩提心。

  若是你真正生起菩提心了,那個時候和你現在的境界完全不同,和你現在的觀念完全不同,是兩個境界。

  若今天我說“受持菩提心能摧毀衆生之死主,而令不死”,大家現在去思維的話,就不會明白了,“生起菩提心了怎麼能不死呢?”大概的意義我給大家講了,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就像啞巴吃糖塊。現在也許我這樣給你們講還講不明白,你在下面用心地聽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只有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才會明白。就像啞巴吃糖塊,他知道糖的味道是甜的,但是他不能說,因爲他是啞巴。同樣,那個時候你會明白,但是明白歸明白,你不一定能說清楚啊,不一定能說明白啊,若是能說明白的話,就不是真正的了。

  若是今天我說“這是遣除衆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現在也許你不會明白,“怎麼能遣除一切衆生的窮困呢?你看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不都具有菩提心麼,但是還有這麼多窮困的衆生、惡道的衆生啊”。其實,是這個意思,也不是這個意思。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了,“哦,原來如此啊!”

  若我說“能遣除衆生身心一切疾病的最勝妙藥也是菩提心”,你也不會明白。這都是有甚深含義的,這裏講的都是境界,只有你自己修到了那個境界,才會真正明白,之前你不會明白的。

  彼爲泊世途,衆生休憩樹,

  複是出苦橋,度衆離惡趣。

  “彼爲泊世途,衆生休憩樹”: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間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苦難衆生得以休息、具有涼蔭的妙樹。真正發菩提心了,這個時候才能休息一下,才能輕松一下!我們現在就是被痛苦折磨的疲憊不堪的苦難衆生,而得以休息具有涼蔭的妙樹就是菩提心。路途又遠,天氣又熱,如此艱難還能找到個陰涼處,多幸運啊!衆生在六道中不停地輪回,被各種痛苦折磨的疲憊不堪啊!我們發菩提心了,才能輕松一下,才算找到了那麼一個地方休息一下。我們發了菩提心,才能得到一點輕松,才能獲得一點快樂。

  衆生迷茫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痛苦折磨得這麼疲憊,到了醒悟的那天你才知道,才會有感覺,之前沒有,因爲在輪回裏熬的時間太長了,被各種痛苦折磨得已經沒有覺察力了。

  “複是出苦橋,度衆離惡趣”:菩提心就是救度衆生脫離惡趣,令衆生在惡趣當中獲得解脫的階梯或橋梁。若是要在惡趣中、在輪回中救度這些衆生,菩提心就像階梯和橋梁一樣。衆生要從惡趣中得度,要從輪回中得度,菩提心就是那唯一的階梯,就是那唯一的橋梁!

  彼是除惱熱,東升心明月,

  複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這也是講菩提心的功德。

  “彼是除惱熱,東升心明月”:菩提心是驅除衆生煩惱障的明月。衆生有煩惱障,煩惱障是障礙解脫的。

  “複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菩提心不僅是驅除衆生煩惱障酷熱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衆生無明所知障迷霧的一輪紅日。所知障主要是障礙成佛的,衆生的相續中有所知障就不能成佛。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菩提心是攪拌所有正法乳汁所提煉出的精華醍醐。我們打牛奶打出來的是酥油,所有的正法裏提煉出來的“醍醐”就是菩提心,是真正的精華。

  于諸漂泊客,欲享福樂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勝樂。

  對于流浪在叁界輪回路途中,想享受快樂的一切衆生賓客,此菩提心能使他們獲得最殊勝的安樂。也就是說,菩提心能以安樂滿足一切有情貴客。

  菩提心能使漂泊在輪回裏的無數衆生得到安樂。如果他們依靠菩提心的話,能獲得安樂;若是我們以菩提心去利益他們的話,也可以給予衆生永恒的安樂,能滿足衆生賓客的願望,使他們獲得永恒的安樂。

  菩提心是唯一的方法。菩提心能滿足他們的願望,以菩提心就能實現這樣的願望:能獲得暫時的快樂和究竟的快樂,能獲得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若是今天真正能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話,暫時、究竟的一切利益都能圓滿!這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這都是真言!大家是否是信佛的人?如果你是個信佛的人,你是相信佛的人,你就要相信這些,這都是佛說的話。但是你沒有相信啊,你也想擺脫痛苦,想獲得安樂,但是你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去修持菩提心。佛說菩提心是脫離痛苦的唯一方法,能夠獲得永恒安樂的唯一方法,但是你沒有相信啊!那你是什麼意思啊?還說自己是“信佛”的,還說自己在“學佛”,這種話是怎麼說出來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啊。

  辛二、令他歡喜:

  今于怙主前,筵衆爲上賓,

  宴飨成佛樂,普願皆歡喜。

  “怙主”指十方叁世諸佛菩薩以及上師善知識們。他們在作證,我在他們面前已經邀請了所有的衆生作賓客。我邀請的賓客是誰?叁界衆生。

  我爲什麼要當著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們的面辦宴會呢?因爲我現在要承辦你們的利益——暫時和究竟的利益!你們應該歡喜,你們應該高興,我絕對不會說假話。因爲當著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的面,我不敢說謊話,也不會欺騙你們的。我現在就開始要利益你們了,要成辦你們的利益,包括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暫時的利益就是世間的福報,究竟的利益就是佛菩薩的果位。我要給予你們暫時的利益,滿足你們的願望;最後,我要讓你們見性成佛!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天人還是非天人,所有的衆生,應該皆大歡喜。

  我現在這麼歡喜,你們也應該跟著我歡喜!爲什麼?因爲你們也快要得到利益了,我也絕對不會放棄你們的!一定要把你們帶到解脫的彼岸,一定要讓你們得到佛果!你們應該跟著我歡喜啊,我們大家都應該歡喜!就這樣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令自己生歡喜,令衆生生歡喜!如果大家有歡喜心,說明有點兒佛法;若是沒有歡喜心,就說明沒有佛法。

  這是講受持菩提心的方法,明天將要開始講第四品。前面講的都是“入者之意樂”,明天開始講“趨入之方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二十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