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主要是密宗裏方便法門多。密宗裏善巧方便多,所以積累善根與福德非常快。通過密宗一些殊勝的方法,可以在一刹那當中圓滿你平時在四十劫、六十劫等多劫當中要積累的善根福德,當下圓滿。
我們這次萬盞法會有很多積累善根與福德的方法,各種各樣,應有盡有,大家真的要好好珍惜吧!再過兩天,法會就要開始了。法會期間有很多項目,每個項目都非常殊勝與方便,這些很重要,若是沒有那麼多善巧,很難成就啊。
顯宗裏講叁大阿僧祇劫,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密宗裏講,不用經過叁大阿僧祇劫,今生今世定能成就。尤其是若你能真正修持大圓滿法,隨時隨地都有成佛的可能。也許你剛才從大殿進來的時候還是一個凡夫,一會兒從大殿出去的時候就已經成佛了,真有這個可能。爲什麼?大圓滿是頓超法、立斷法。立即斷掉所有的妄念,頓時超出叁界。所謂“頓時超出叁界”,超出叁界以後,你達到的境界是什麼?就是佛的境界。所謂“立即斷掉所有的妄念”,妄念斷掉了,真心自然就顯現。“妄心不死,真心不活”,什麼時候這個妄心死了,真心才會顯現出來。通過修行、通過智慧把妄念斷掉了,不打妄想、不去分別的時候,本具的佛性、本具的光明自然顯現,成就特別快。所以,善巧方便很重要。
具有信心也很重要。要有想解脫、想成佛的心,非常渴望解脫,非常渴望自己能夠成佛,這種信心很重要。
有信心才能成就,還要有善巧方便,若能夠修持密宗裏講的這些方便法門的話,今生今世定能成就。
“即當常修善,衆善己應爲,誰亦不仰仗”:我們修持善法、積累福德的時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能總是想靠佛菩薩的力量。“阿彌陀佛來救我吧,觀音媽媽來看看我吧,我完了……”不能這樣。我們都是佛菩薩的孩子,但是我們不能太依賴佛菩薩,我們自己總是要長大的,不能總靠父母,否則什麼時候能自立啊?什麼時候能成家立業啊?我們是佛菩薩的孩子,但是我們一定要長大,我們要繼續佛的家業,我們要弘法利生。不能依賴,依賴的心不行,內心太懦弱了。不能總想“佛菩薩來救我”,應該替佛菩薩想,“诶呦,佛菩薩夠辛苦的了,我要去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業,讓佛菩薩休息休息,讓所有的佛菩薩都休息,我一個人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內心要堅強,若是有這種大願力,成就會特別快。若內心不強大,沒有大願力,什麼事都做不了,你無法戰勝自我,也無法戰勝煩惱。
所以,如果你想戰勝自我、戰勝煩惱,你的內心就要特別強大,願力要超越業力。如果願力大,內心的正念強大,邪見還有機會生起嗎?只要願力大,業力怎麼顯現?沒辦法顯現。哪個力量大,哪個就顯現。既然願力大,就會顯現你的願。
我們現在有時候也發願,但是願力超不過業力,計劃沒有變化快。雖然我們發的願很好:我要精進修法。但是一旦出現違緣障礙,修法就間斷了,傳承也間斷了,計劃沒有變化快。願力沒有超過業力,業力先現前了,我們就只有跟著業力走。
有些人說得挺好:我要修行,我要堅持百日共修,我要出家修行。一旦出現違緣或障礙的時候,百日共修也放棄了,袈裟也不要了,跑得無影無蹤。內心如此懦弱的人什麼也做不了,不要說弘法利生,連自己的利益都無法成辦。
我們不能總依靠他人,不能總靠佛菩薩的加持。大家總說:“佛加持加持我,菩薩加持加持我,上師加持加持我”。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有信心就有加持,沒有信心就沒有加持。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所以應該培養自己的信心,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所謂的加持和力量自然就有。
我經常給大家講,佛菩薩和上師善知識等都只是個所依而已,主要是自己一心的力量。堅定信念的這種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一心才有力量。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但若是你心一慌一散亂,力量就會散掉,就沒有力量了。所以要一心,當變成一心時,力量就有了,智慧也開了,這就是定中生慧。內心不動搖,變成一心,智慧也就有了。因爲你心不動的時候,妄念就生不起來,本具的功德和智慧自然就顯現了。爲什麼智慧顯現不出來?爲什麼都沒有福德?主要是妄念太多,有妄想分別,所以遮蔽了本具的福德智慧。如同燦爛的天空被雲彩遮住一般,天空本身是燦爛的,但是有雲彩的話,就顯現不出天空燦爛的本面。我們的福德功德都是本具的,但是因爲分別、妄想而無法顯現。當沒有妄想分別的時候,本具的福德和智慧自然就會顯現。所以,一心很重要。
我們現在做不到一心,總是求這求那,“佛菩薩加持我”“上師加持我”,自己的心總在動:“能不能加持啊?有沒有加持啊?到底能不能行啊?”無論遇到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祈禱,若是你深信佛的力量,深信菩薩的加持,自己心裏能肯定、確定,就沒有事。但是我們的心是動搖的,總在懷疑能不能有加持啊?能不能行啊?內心懷疑,最後還是自以爲是、自作主張。要達成一件事情時,剛開始去拜佛了,但是內心不堅定,最後還是去走後門、找關系去了,認爲這樣好使。生病時做祈禱,也是在求加持,但還是想到醫院看看吧。並不是說到醫院看不好,到醫院看也是一樣的,應該想“我要到醫院,這也是佛的一種安排;我要接受治療,這也是佛的一種加持”。作爲一個學佛人,就要這樣。我們可以到醫院看病,但是要觀想:醫院、醫生、藥物、治療方式等,這些都是佛的事業,都是藥師佛的事業。必須要這樣想,才能夠真正治病,才能消業。
卯叁,宣說勝劣取舍:
施等波羅蜜,層層漸升進,
勿因小失大,大處思利他。
菩薩的學處無量無邊,但是都可以總集在六波羅蜜裏。修持菩薩的學處,就是要修持六波羅蜜——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禅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
“施等波羅蜜,層層漸升進”:一般的情況下,持戒比布施還殊勝,安忍比持戒還殊勝,一個比一個殊勝……。一般情況下,它是有層次的。如果沒有布施的基礎,持戒也是很難圓滿的。怎樣是布施?是不是要把很多東西都拿出來給別人啊?不是。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所謂的財布施,是要對治甚至要斷除對財物的貪著。所謂的法布施,就是要斷除對自己功德、善根的執著。自己稍微有一點點功德的時候,會生起執著,“我很了不起啊,我有功德!我很了不起啊,我積累了很多善根!”這種對善根的貪著也是要斷掉的,這叫法布施。你只給別人講,不是法布施。對自己的善根、功德沒有貪著,這才是法布施圓滿。所謂無畏布施,你只愛護自他的生命也不行,主要是斷除對生命的貪著。你對財産、對善根、對生命不貪著、不執著的時候,內心才能清淨。所謂戒,就是淨。“今天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比丘(尼)戒了……”這是否叫持戒波羅蜜?不是。雖然你受了居士五戒,或是受了比丘(尼)戒,但若是內心不清淨,持戒波羅蜜也不會圓滿的,所以布施是持戒的基礎。不貪著善根、受用乃至生命,內心才清淨,才有持戒波羅蜜。安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等都是如此。內心清淨就是內心不動搖,所以有持戒波羅蜜的基礎才有安忍波羅蜜。有安忍波羅蜜才有精進波羅蜜,內心清淨了,才能對善法、功德等有真正的歡喜、喜悅。禅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也都是如此。六度波羅蜜中,前前是後後的基礎,後後比前前還殊勝。一般情況下是這樣,但是也有特殊情況。
“勿因小失大”:一般情況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要按次第、按程序這樣學修。但是也有殊勝情況。比如,爲了廣大的布施,可以舍棄一些持戒波羅蜜。若是能利益更多的衆生,一些戒條也有開許的時候。不應該爲了一些細微的戒律而放棄廣大的布施,“我不能做,這是犯戒。”然後放棄廣大的布施,放棄廣大衆生的利益,這是不正確的。以此爲例,想說明的是在特殊情況下,有特殊的修持方法。
一般情況下,六波蜜要這樣按次第來修。現在我們根本不修六波羅蜜,即使修了也不按次第去修。很多人學修都不按次第、不按程序,這樣就是錯謬、混亂的。很多人都好高骛遠,想一步登天,這是不可能的!
“大處思利他”: 衆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主要強調的是能利益衆生,只要對衆生的利益大,爲了衆生的大利益,怎麼都可以。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