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師父您好,看了您的《永嘉禅第六講》中講的關于進入禅定前的叁個方面(即:1、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2、能夠清晰身體的感受;3、對自己的心念清楚)有所會心。最近我在打坐中也這樣去用。上坐後先使自己對這叁個方面都清晰、明了後再開始持咒。開始幾分鍾,狀態很不錯,身體的感覺、心念咒的聲音都能很明晰的感覺到,但不久雜念就會飄出來,甚至還會比較多,這樣對身體感覺、咒音就不如開始時那樣清晰明了了。不知在這種情況時,我是重新調整自己再做這叁個步驟呢,還是不管這些雜念,繼續持咒下去呢?能否請師父再擴展開來,把打坐中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以使自己更好地進入定境,也開示一下。
答:入禅定前的叁個方面是指:
1、注意環境身體的狀態和感受;
2、清楚自己的心念沈浮情況;
3、對自己呼吸長短粗細的清晰把握。
如果能夠讓自己入定最好,加入定力不夠,中途就不清晰了。假如是因爲雜念多而導致的,那就要重新調整自己——先全身放松,心念自然,放下雜念妄想,再按照叁個步驟進行。
如果自己有專修的法門,把注意力集中在法門的專修上(比如念佛、持咒、觀呼吸、觀行動等等),並沒有其它的妄想雜念,那就不需要重新再做叁個步驟了。
以上介紹的是世間禅定之法。如果想體悟般若妙境,那就要通達般若之理,如理起觀,也可以更好地進入大乘禅法之境界。總之,多打坐,多聞法,心空無住,明明白白,最容易契入禅定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