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悲願 憐憫衆生──觀世音菩薩與藥師佛之十二大願▪P2

  ..續本文上一頁以真正的說法是應機說法,要符合大衆所求,要講基本的理論,還要講得清楚明白,好讓大衆能依之去行、去修。

  舉例來說,戒、定、慧叁無漏學是成佛之道必經的門徑︰1.戒學︰又稱增戒學、增上戒學。戒可以修善,並可以防止身、口、意作惡業。2.定學︰又稱增上心學、增意學、增上意學。定可攝散澄神、摒除離念,見性悟道。3.慧學︰又稱增慧學、增上慧學。慧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見諸法實相。此叁者爲佛教的實踐綱領,即由戒生定,從定發慧。是以,《菩薩地持經》卷十即以六度配叁學,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四波羅蜜爲戒學,禅波羅蜜爲定學,般若波羅蜜爲慧學。可以說叁學即盡攝一切法門,因此,所有修行人都應該精勤修學。不過叁學中的定與慧是不容易修的,于靜坐中去攝心、去觀想、去照破,通常一般的學佛人是難以做到的;所以諸佛慈悲,特開一念佛法門,若行者能以至誠心、深心、回向心等叁心,不間不斷地持誦彌陀佛號,將心等叁心,不間不斷地持誦彌陀佛號,將來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主要是靠我們自力信、願、行的堅固,再加上阿彌陀佛的他力攝受,就能一心不亂,隨願往生。

  

  佛教作爲我們的信仰,只有信而無願無行是不成的;我們信佛、拜佛,不能只是停留在祈求佛菩薩保佑的層次,我們要知道「一切衆生都是未悟的佛」,悟後的衆生與佛無異無別;其實我們也可以許阿彌陀佛一樣的四十八願,甚至發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地藏菩薩的「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等等。我們也可以許下將來誓要成佛,將來要度衆生之願。如法師圓寂,乘願再來之願,也是這種願;可見所有功德都是由信、願、行來成就的,叁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徒有信而缺乏行與願,最終就不知往那裏去,所以發願是很重要的;要成就佛道就必須發大願。觀音菩薩所發的十二願,就是這種大願。

   既然今天我們拜《藥師懺》,趁此機會,讓我們再來看看藥師佛在覺得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種願望。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爲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與左脅侍月光遍照菩薩、右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合稱東方叁聖。另外又有十二神將爲眷屬;每一神將各擁有七千藥叉,計爲八萬四千護法神。更有一種說法謂十二神將于晝夜十二時、四季十二個月中輪流守護衆生。藥師佛發利導衆生之十二大願(又作十二大願、十二上願),廣大深誠。因時間關系,我現在爲大家簡略作說︰

  

  一、自他身光明熾盛之願︰

   「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燃,照顧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當佛菩薩證得正等正覺之時,自身光明,可照無量無邊世界。而每一位佛都具足叁十二大丈夫相;譬如說觀音菩薩有叁十二種應化身,度出家人之時現比丘相,度信衆之時現居士身;你們今天來西方寺念佛可能都是受藥師如來或觀音菩薩指引而來的,祂示現不同的身來幫助你。所謂如來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極樂世界或藥師琉璃世界中是無男女之別的,所有國民都現丈夫身;因此,藥師佛發願令一切有情與自己一樣平等無分別。

  

  二、威德巍巍開曉衆生之願︰

   「願我來世界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過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

   藥師佛發願將來成佛後,身如琉璃一樣光明無垢,內外通透,清淨無瑕。以前古代的人可能對鑽石了解不多,以琉璃爲最珍貴;若現在的人發願,應該會以鑽石作比喻;所以我們都可以發這樣的願,願將來成佛後,身如鑽石一樣內外清明皎潔。能令幽冥衆生隨意所趣,作法事業。

  

  叁、使衆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之願︰

   「願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

  即是說,希望一切有情皆能心想事成,無所缺乏。

  

  四、使一切衆生安立大乘之願︰

   「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願所有外道,都能入于佛法正道;乃至聲聞、緣覺都能安立于大乘道中。四聖六凡的十法界內,修行者最終所證的是一真法界;一即無二:真即不妄。交徹融攝,故稱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故稱一真法界;也就是說,真如本體,是最高的境界,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超越了一切思辯與思惟;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行者惟有了悟諸法皆空,才能安立于實相理中行菩薩道。

  五、使一切衆生行梵行具叁聚戒之願:

  「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

  古時修行人的堅守梵行,若比丘未能持午,則被視爲破戒。人熟無過,人熟無罪?若能持名念佛,則可使身心清淨無染。其實佛教裏是有「方便解」的;所謂「方便戒」舉例來說,如果到別人家裏作客,主人問你吃飯沒有?由于不想讓對方爲自己張羅,雖然你還沒有吃;卻回答說吃了,這雖然是打了妄語,但亦可以說是方便妄語。又譬如說,我們誦經有時或快、或慢,甚至有些字不識,也照著誦,這些都可以說是行方便戒。不過,若我們能虔誦藥師佛號,在佛力加持之下,一切戒行將無有缺失。

  

  六、、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之願:

  「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盲聾瘖啞……白癞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天生遲鈍,五官不正,如盲、聾、啞等,若能終生持誦藥師佛名號,來世定必相貌端正,不用美容、化妝等一樣形態娟好;而且遠離一切殘疾的障礙。

  

  七、除一切衆生諸病,令彼身心安樂之願:

  「若諸有情,衆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樂,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身心安樂。」

  勸誦藥師佛名號,可得無病無災,身心康健安樂。

  

  八、轉女成男之願:

  「若有女人………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立志修行的人,需具丈夫氣概;因此若有女人願爲修菩薩道而舍女身,只要以真誠無染之心聽聞藥師佛的名號,即得轉女身或丈夫相。

  九、使諸有情解脫天魔外道的纏縛,遠離邪思惡見稠林,引攝正見之願:

  「令諸有情,出魔羅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如果有人受諸邪魔外道的影響,能實時覺醒,以回轉之心持誦藥師如來的名號,即得返回正道,安住于正見中。

  

  十、使衆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

  「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淩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若有衆生橫遭誹謗、逆受欺淩等種種身心苦惱,如能以至誠心誦持藥師如來名號,即可免除諸種苦難。

  

  十一、使饑渴衆生得上食之願:

   「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爲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

  這個世界上,無論那一個時代,都有很多貧窮的人,經常抵受著饑渴之苦,並因此而造下偷、搶等惡業。慈悲的藥師佛,不但能解除這些衆生身體上的饑渴,而且能令他們聞法、學法、得受法樂。

  十二、使貧乏無衣服者得妙衣之願:

  「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蟲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從上所述,可見藥師佛爲衆生所發之十二大願,每一願都是爲了利樂乃至救拔衆生而發的。《藥師忏》裏面講到:藥師佛是一位大醫王,祂給衆生吃什麼藥呢?一、慈悲喜舍;二、忍辱柔和;叁、正信叁寶;四、勤修福慧。五、六波羅密……返本歸原、有過能改、行諸方便、不動聲色、常用如是等……。其實衆生的病是身、口、意的病,如果一個人身心都有病那該如何去修?《藥師忏》裏說,我們要對自己一切不善的行爲升起忏悔心,如是便能惡業消除,善業增長,心念漸漸趨向清淨。同時,我們如能勤拜藥師佛、拜《藥師忏》、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七日七夜受持八關齋戒或供上妙飲食,誦經四十九日,並燃四十九種燈、造藥師如來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乃至四十九日,日夜不絕,更造五色彩旛等以爲供養,如是所有苦惱病痛都可以袪除,而且能夠消災延壽,所求如願。再者,恒持藥師佛號的人,將來定必往生東方琉璃世界,自然化生,或生其他淨域;此外,我們都知道,若人臨命終時,東方淨土有八大菩薩帶領,即:觀世音、文殊、得大勢、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藥上、彌勒八大菩薩,其中任何一位都可以接引我們往生東方琉璃淨土中。

  記得有些時候在佛七念佛法會中,念到「願修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時,我都會鼓勵大衆說:「就直接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吧』!」在《藥師經》中說到:「東方琉璃淨土,彼佛國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由此可見,真如實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東方琉璃淨土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佛佛道同,所有的淨土其實都是一樣的。雖然如是,諸佛聖衆中,阿彌陀佛被譽爲最尊第一,爲什麼呢?因爲祂願力最大,最爲慈悲,最爲包容,所謂「九品等分」、「蓮花化生」,再惡的人十念都有機會帶業往生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中繼續修行。

  

  我們念佛、打佛七所趣向的就是彌陀淨土,不用兜兜轉轉,直接就求生到西方。所以我希望大家多抽些時間來西方寺跟大衆一起念佛,共修的好處是可以互相勉勵、互相提契,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到無念而念,念念相應,一心不亂境界現前之時,即能往生極樂;因此,念佛是因,西方極樂世界是果;連文殊、普賢等諸大菩取終也是以西方淨土爲依歸的;所以說西方淨土是「淨土中的淨土」;而稱念阿彌陀佛就等于稱念所有諸佛、菩薩了。

  

  經過上述的講解,希望大家能夠明白西方淨土的殊勝,都能具足菩提心、發菩提願,發比阿彌陀佛還要大、還要慈悲的願;如果真的這樣的話,相信將來我們會在西方極樂世界中會面,希望到時大家還記得我今天所說的一番話。阿彌陀佛!(全文完)

  

《菩薩悲願 憐憫衆生──觀世音菩薩與藥師佛之十二大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