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悲愿 怜悯众生──观世音菩萨与药师佛之十二大愿▪P2

  ..续本文上一页以真正的说法是应机说法,要符合大众所求,要讲基本的理论,还要讲得清楚明白,好让大众能依之去行、去修。

  举例来说,戒、定、慧三无漏学是成佛之道必经的门径︰1.戒学︰又称增戒学、增上戒学。戒可以修善,并可以防止身、口、意作恶业。2.定学︰又称增上心学、增意学、增上意学。定可摄散澄神、摒除离念,见性悟道。3.慧学︰又称增慧学、增上慧学。慧能显发本性,断除烦恼,见诸法实相。此三者为佛教的实践纲领,即由戒生定,从定发慧。是以,《菩萨地持经》卷十即以六度配三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波罗蜜为戒学,禅波罗蜜为定学,般若波罗蜜为慧学。可以说三学即尽摄一切法门,因此,所有修行人都应该精勤修学。不过三学中的定与慧是不容易修的,于静坐中去摄心、去观想、去照破,通常一般的学佛人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诸佛慈悲,特开一念佛法门,若行者能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等三心,不间不断地持诵弥陀佛号,将心等三心,不间不断地持诵弥陀佛号,将来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主要是靠我们自力信、愿、行的坚固,再加上阿弥陀佛的他力摄受,就能一心不乱,随愿往生。

  

  佛教作为我们的信仰,只有信而无愿无行是不成的;我们信佛、拜佛,不能只是停留在祈求佛菩萨保佑的层次,我们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未悟的佛」,悟后的众生与佛无异无别;其实我们也可以许阿弥陀佛一样的四十八愿,甚至发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弘愿等等。我们也可以许下将来誓要成佛,将来要度众生之愿。如法师圆寂,乘愿再来之愿,也是这种愿;可见所有功德都是由信、愿、行来成就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徒有信而缺乏行与愿,最终就不知往那里去,所以发愿是很重要的;要成就佛道就必须发大愿。观音菩萨所发的十二愿,就是这种大愿。

   既然今天我们拜《药师懺》,趁此机会,让我们再来看看药师佛在觉得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种愿望。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与左胁侍月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合称东方三圣。另外又有十二神将为眷属;每一神将各拥有七千药叉,计为八万四千护法神。更有一种说法谓十二神将于昼夜十二时、四季十二个月中轮流守护众生。药师佛发利导众生之十二大愿(又作十二大愿、十二上愿),广大深诚。因时间关系,我现在为大家简略作说︰

  

  一、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燃,照顾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当佛菩萨证得正等正觉之时,自身光明,可照无量无边世界。而每一位佛都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譬如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应化身,度出家人之时现比丘相,度信众之时现居士身;你们今天来西方寺念佛可能都是受药师如来或观音菩萨指引而来的,祂示现不同的身来帮助你。所谓如来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极乐世界或药师琉璃世界中是无男女之别的,所有国民都现丈夫身;因此,药师佛发愿令一切有情与自己一样平等无分别。

  

  二、威德巍巍开晓众生之愿︰

   「愿我来世界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药师佛发愿将来成佛后,身如琉璃一样光明无垢,内外通透,清净无瑕。以前古代的人可能对钻石了解不多,以琉璃为最珍贵;若现在的人发愿,应该会以钻石作比喻;所以我们都可以发这样的愿,愿将来成佛后,身如钻石一样内外清明皎洁。能令幽冥众生随意所趣,作法事业。

  

  三、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

   「愿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

  即是说,希望一切有情皆能心想事成,无所缺乏。

  

  四、使一切众生安立大乘之愿︰

   「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愿所有外道,都能入于佛法正道;乃至声闻、缘觉都能安立于大乘道中。四圣六凡的十法界内,修行者最终所证的是一真法界;一即无二:真即不妄。交彻融摄,故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故称一真法界;也就是说,真如本体,是最高的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超越了一切思辩与思惟;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此,行者惟有了悟诸法皆空,才能安立于实相理中行菩萨道。

  五、使一切众生行梵行具三聚戒之愿:

  「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

  古时修行人的坚守梵行,若比丘未能持午,则被视为破戒。人熟无过,人熟无罪?若能持名念佛,则可使身心清净无染。其实佛教里是有「方便解」的;所谓「方便戒」举例来说,如果到别人家里作客,主人问你吃饭没有?由于不想让对方为自己张罗,虽然你还没有吃;却回答说吃了,这虽然是打了妄语,但亦可以说是方便妄语。又譬如说,我们诵经有时或快、或慢,甚至有些字不识,也照着诵,这些都可以说是行方便戒。不过,若我们能虔诵药师佛号,在佛力加持之下,一切戒行将无有缺失。

  

  六、、使一切不具者诸根完具之愿:

  「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盲聋瘖哑……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天生迟钝,五官不正,如盲、聋、哑等,若能终生持诵药师佛名号,来世定必相貌端正,不用美容、化妆等一样形态娟好;而且远离一切残疾的障碍。

  

  七、除一切众生诸病,令彼身心安乐之愿:

  「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乐,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

  劝诵药师佛名号,可得无病无灾,身心康健安乐。

  

  八、转女成男之愿:

  「若有女人………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立志修行的人,需具丈夫气概;因此若有女人愿为修菩萨道而舍女身,只要以真诚无染之心听闻药师佛的名号,即得转女身或丈夫相。

  九、使诸有情解脱天魔外道的缠缚,远离邪思恶见稠林,引摄正见之愿:

  「令诸有情,出魔罗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如果有人受诸邪魔外道的影响,能实时觉醒,以回转之心持诵药师如来的名号,即得返回正道,安住于正见中。

  

  十、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

  「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若有众生横遭诽谤、逆受欺凌等种种身心苦恼,如能以至诚心诵持药师如来名号,即可免除诸种苦难。

  

  十一、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

   「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

  这个世界上,无论那一个时代,都有很多贫穷的人,经常抵受着饥渴之苦,并因此而造下偷、抢等恶业。慈悲的药师佛,不但能解除这些众生身体上的饥渴,而且能令他们闻法、学法、得受法乐。

  十二、使贫乏无衣服者得妙衣之愿:

  「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虫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翫,皆令满足。」

  

  从上所述,可见药师佛为众生所发之十二大愿,每一愿都是为了利乐乃至救拔众生而发的。《药师忏》里面讲到:药师佛是一位大医王,祂给众生吃什么药呢?一、慈悲喜舍;二、忍辱柔和;三、正信三宝;四、勤修福慧。五、六波罗密……返本归原、有过能改、行诸方便、不动声色、常用如是等……。其实众生的病是身、口、意的病,如果一个人身心都有病那该如何去修?《药师忏》里说,我们要对自己一切不善的行为升起忏悔心,如是便能恶业消除,善业增长,心念渐渐趋向清净。同时,我们如能勤拜药师佛、拜《药师忏》、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七日七夜受持八关斋戒或供上妙饮食,诵经四十九日,并燃四十九种灯、造药师如来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乃至四十九日,日夜不绝,更造五色彩旛等以为供养,如是所有苦恼病痛都可以袪除,而且能够消灾延寿,所求如愿。再者,恒持药师佛号的人,将来定必往生东方琉璃世界,自然化生,或生其他净域;此外,我们都知道,若人临命终时,东方净土有八大菩萨带领,即:观世音、文殊、得大势、无尽意、宝檀华、药王、药上、弥勒八大菩萨,其中任何一位都可以接引我们往生东方琉璃净土中。

  记得有些时候在佛七念佛法会中,念到「愿修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时,我都会鼓励大众说:「就直接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吧』!」在《药师经》中说到:「东方琉璃净土,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由此可见,真如实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东方琉璃净土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佛佛道同,所有的净土其实都是一样的。虽然如是,诸佛圣众中,阿弥陀佛被誉为最尊第一,为什么呢?因为祂愿力最大,最为慈悲,最为包容,所谓「九品等分」、「莲花化生」,再恶的人十念都有机会带业往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中继续修行。

  

  我们念佛、打佛七所趣向的就是弥陀净土,不用兜兜转转,直接就求生到西方。所以我希望大家多抽些时间来西方寺跟大众一起念佛,共修的好处是可以互相勉励、互相提契,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到无念而念,念念相应,一心不乱境界现前之时,即能往生极乐;因此,念佛是因,西方极乐世界是果;连文殊、普贤等诸大菩取终也是以西方净土为依归的;所以说西方净土是「净土中的净土」;而称念阿弥陀佛就等于称念所有诸佛、菩萨了。

  

  经过上述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西方净土的殊胜,都能具足菩提心、发菩提愿,发比阿弥陀佛还要大、还要慈悲的愿;如果真的这样的话,相信将来我们会在西方极乐世界中会面,希望到时大家还记得我今天所说的一番话。阿弥陀佛!(全文完)

  

《菩萨悲愿 怜悯众生──观世音菩萨与药师佛之十二大愿》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