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火。
有時怯弱如綠草,有時穩固如山王,
有時富足如國王,有時赴林如仙人。
有時當歡喜歌舞,有時隱居如野獸,
有時揚威如獅子,知理非理如是行。
具足地時人優勢,縱是強力之敵軍,
與之角逐且抗衡,亦有自己獲勝時。
自己縱有強武力,不具境時人優勢,
雖是勢單力薄敵,切莫應戰當警惕。
眼見不宜作戰時,應當決然放棄之,
以如大象之看式,似無所知而安住。
如防蕪菁痕增長,怨敵惡規與陋習,
趁其尚處微小時,竭力斷除爲智者。
以此爲主種種事,作與不作之界限,
聰明智者可現見,愚者縱勤豈能知?
縱是極其真實語,若不相合境與時,
他人聞不悅耳故,言語適當最莊嚴。
即便一切皆圓滿,亦莫肆無忌憚行,
凡夫均隨業力轉,後將出現諸苦樂。
縱然極爲悲慘時,亦勿受他人淩辱,
廣闊無垠大地上,誰成誰人之奴仆?
即使窮困潦倒時,亦莫與法相違背,
如法而行則衰敗,可如夢境速消失。
縱然具足大勢力,亦勿輕視于他人,
若能相應攝受之,則增自己之圓滿。
表面多數之順緣,許多成爲諸違緣,
表面多數之違緣,亦有于己有利者。
極難辨別危難處,若不依賴于他人,
以自智力而抉擇,則稱彼爲具慧者。
愚者精勤作布施,不如智者顧情面,
劣者嗔怒而毆打,不如智者僅微笑。
縱爲智者所逼迫,如鐵勾馴象攝意,
縱爲愚者所保護,如食嘔物他惡心。
以受方式而舍棄,以舍方式而接受,
他人不可估測之,善巧方便者成事。
智者心中籌劃事,縱如空中藏不現,
時機成熟一切事,如錦緞紋不雜現。
衆所周知狡詐罪,不應稱爲巧方便,
具巧方便之諸事,諸衆贊爲最希有。
具有福善巧方便,天人仙人具力王,
僅以言詞利害大,何況說是真行事?
首先觀其諸方案,不知人士縱申斥,
最終見其成果時,衆人佩服彼智慧。
是故諸具智慧者,所作所爲之定量,
超越庸人之行境,必須觀其所作果。
若森林中起猛火,狂風亦成其助緣,
于諸具有勝慧士,縱作損害亦有利。
愚者視爲重負擔,多數事情于智者,
猶如毒利孔雀身,善巧方便以敵喜。
沙場得勝乃英雄,殘殺妻子非勇士,
應當度過危難處,眷中傲慢有何益?
一切大象馬人衆,表面相等于同類,
內在功德之差別,行事之時可辨清。
君主賞賜賄賂品,娼妓報酬吉利詞,
船費禮品當時收,延誤不得即時取。
依止正士學知識,學工巧明積財物,
修持天尊禅定等,切莫急躁漸精進。
誅法鋒利劍柄上,飄揚懷業紅翼旗,
勝伏敵衆之飛幡,勝慧勇士手中持。
調柔靜士怒難忍,若依勝利爭則敗,
若敬攝受恨製服,勝士具足多奇迹。
以極遠大之目光,超越對方如海德,
地位愈來愈高者,梵天界亦近遜色。
大地母親懷抱中,鮮花童子衆睜眼,
見其極廣之名聲,虛空腹部似脹破,
空中運行衆繁星,爾時心驚膽顫後,
綻開花蕊露齒鬘,似乎一齊哈哈笑!
試圖騙人狡詐者,僅以言詞知其劣,
以狡方便蒙蔽之,彼不覺察智者力。
貪求財産貪婪者,雖爲財欺無自在,
然卻全然不知曉,以此調之智者力。
以嗔恨心害他人,被害之人雖製止,
彼知自過被調伏,此乃智者之方便。
于傲慢者從心中,取出我慢之利刃,
摧毀傲慢之山王,具勝慧士之特法。
嫉妒者之嫉妒境,自己功德力增後,
無有鬥爭摧對方,具巧方便智者力。
自己無論作何事,理應一切皆圓滿,
勝伏一切諸敵方,于自眷屬賜安慰。
如是善巧方便士,如轉輪王與明日,
于此大地無助伴,孤身一人勝全球。
若欲隨意執國政,不欲國政亦可舍,
不依賴于其他人,人中君主如牛王。
如是此等之功德,僅以言詞難诠表,
皆從福德智慧力,天尊加持中獲得。
一切無與倫比士,無論身爲何種姓,
乃至有生之年中,恒時堅持高尚行。
君主法規論第十八品終
第十九品 思惟法理
一切具勝慧君主,不應主要貪享受,
猶如閃電遊舞般,今生短暫之快樂。
一切愚昧之凡夫,貪戀片刻之安樂,
從而造下罪惡業,結果感受無邊苦。
倘若奉行勝佛法,人倫法規自然生,
彼之一切圓滿德,永無減少恒增長。
若善行持人法規,天界離己不遙遠,
登上天人之階梯,解脫即住于身旁。
已獲難得暇滿時,今若放逸不謹慎,
死主使者到來時,縱然追悔豈能改?
嗚呼諸行皆無常,乃爲生滅之法性,
如若有生必有死,若有聚合必有離。
諸衆從出生時起,猶如陡坡之水流,
壽命刹那不停留,逐漸趨至死主前,
死主于彼從不問,汝事是否已完成,
是故一切福德事,即日迅速當行持。
韶華瞬逝財富動,生命如住閻羅齒,
然諸世人不修法,嗚呼人行真希奇!
斷除一切諸愦鬧,假設不能皆舍棄,
則當依止諸正士,此乃彼之妙藥也。
斷除一切諸貪欲,假設不能皆舍棄,
則當貪求解脫果,此乃彼之妙藥也。
若此衆生能現見,死主住于頭頂時,
飲食亦不願享用,何況說是其余事?
如是死主閻羅王,好似等待于前方,
猶如霹雳降頭上,何時到來不一定。
極其短暫人壽中,一半黑夜中度過,
病老煩惱恐怖等,消耗一半亦無樂。
短暫須發今世中,爲諸放逸散亂欺,
唐捐暇滿人生者,嗚呼墮入惡趣處。
熊熊烈火所燃燒,置八寒冷積雪等,
極熱以及極冰冷,地獄痛苦豈堪忍?
如是饑餓與貧困,衆苦所迫之餓鬼,
極爲愚昧互殘害,受人役使之傍生,
墮入叁惡趣有情,長久感受難忍苦,
是故思維彼險地,智者誰人會趨入?
人類生老病死苦,天界遷變墮落等,
善趣之中一切處,亦具諸多之痛苦。
諸法本性即行苦,表面快樂實變苦,
後世苦因乃苦苦,爲叁大苦所系故。
如不淨泥無妙香,輪回之處無安樂,
凡夫恒時輪轉于,如羅刹洲火坑中,
于善趣或惡趣中,享受安樂遭痛苦,
皆是善惡業果報,造業定成熟自身。
國政財富雖興盛,衰老疾病死亡等,
衆生共同之規律,豈能有誰超越此?
君主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
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
一切衆生之諸業,百劫中亦不毀滅,
倘若因緣聚合時,果報必定會成熟。
故于無欺因果理,生起堅定之信解,
此乃世間之正見,一切善法之根本,
無論何人若具有,世間因果之正見,
此人千世代之中,亦不墮入諸惡趣。
衆生導師因了知,甚深因果緣起理,
後說殊勝解脫道,無有余衆可比佛。
佛已宣說自所證,八聖道之自性法,
寂樂甘露之大雲,無余可比勝法者。
正法甘露滿自續,殊勝福田如明月,
功德根本之僧寶,團體之中無余比。
叁寶美名之白傘,有寂善妙之源泉,
以誠摯信而依者,以樂獲得樂佛果。
一切遭受恐怖者,多數皈依山森林,
以及殿堂與神樹,此等並非真依處。
依靠彼等皈依處,不能擺脫諸痛苦,
何時何人皈依佛,正法以及聖僧衆,
了知苦源之集谛,真實超離諸苦谛,
依止八正道谛後,趨向涅槃之滅谛,
以其智慧而明觀,一切四聖谛之理,
乃爲主要皈依處,依靠彼等離諸苦,
無等導師勝佛陀,慈愛衆生爲我所,
爲獲無量勝功德,自己亦當隨彼行。
自無始時而不斷,成爲父母此等衆,
叁苦所逼無自在,智者誰不生悲心?
若爲虛空際衆生,置于利益安樂處,
發起殊勝菩提心,則獲如海之功德。
何人最初能發起,菩提根本菩提心,
彼之功德無有量,無等佛亦言不盡。
君主法規論第十九品終
第二十品 觀察福德
佛說此生業力地,來世乃爲果報地,
今生何者所造業,他世必將感受果。
善惡縱然極輕微,分別招引廣大果,
轉生業力之地時,爲何不播善種子?
聖者輕罪亦舍棄,惡人重罪亦不舍,
眼目纖塵亦警惕,雙手火舌亦接觸。
身體猶如水中泡,財福宛若秋雲飄,
不可依賴輪回法,了知彼性當布施。
積累不享用之財,屬于誰人無有定,
倘若布施于他世,感受廣大之果報。
若欲不耗諸財物,存積豐富大寶藏,
切莫積累又吝啬,應當布施且隨喜。
受用雖多利益微,布施雖少果報大,
布施雖是增長門,愚者卻恐財耗盡。
愚夫所貪之諸法,一切智者不貪執,
猶如國王乘妙車,恒時當觀此身體。
吝啬之人所貪物,智者不會貪執彼,
猶如蜜蜂積蜂蜜,恒時當觀此財産。
賢善君主如蓮園,遍散布施之芬芳,
地上衆生如蜂群,欣然起舞喜雲集。
壽命財富及美名,今生來世大安樂,
一施勝法雖能成,愚者貪物不能成。
本性無定無實質,雖緊抓住終必離,
此等受用如水泡,何獲實義何不施?
布施世間之莊嚴,布施不會墮惡趣,
布施善趣之階梯,布施寂滅之善法。
欲獲無盡之受用,應當廣大發布施,
暫且不說其異熟,未見今生利益欤?
愚者有生之年中,辛勤勞身積財産,
唯有獲得諸痛苦,老後欲妙有何用?
豐厚財富極稱心,美女成群共嬉戲,
此等君主極快樂,猶如幻術騙愚者,
是故莫貪諸財物,應當盡力行供…
《教言彙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