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言彙集▪P28

  ..續本文上一頁善男子,善來,您所趨入的此善道是通往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之道。”于是(具足淨戒之人)便自由自在地登上用五顔六色、絢麗多彩的優質绫羅綢緞鋪設的柔軟舒適之階梯,猶如變魔術般瞬間往生于痛苦之名亦不聞、遠離器情諸衰敗、無上善妙之極樂清淨刹土中並增上了無比安樂。不僅僅發願而在相續中盡力生起佛菩薩所贊頌的此境界至關重要。如《聖者大鼓經》中說:“帝王,汝之子猶如丟唾液般地舍棄以珍寶、耳飾、镯钏裝飾之六萬王妃及好似仙女般婀娜多姿之女子,真希有!了知一切貪欲無有恒常,證悟好似仙女般婀娜多姿之女人猶如唾液一樣,並說:“真希有!一切貪欲無有恒常、穩固、持久。”後舍俗出家,于此娑婆世界成佛,佛號釋迦牟尼。大王您變成樂匝哦童子又稱世間諸衆見喜。于此世間,怙主(佛陀)顯示涅槃後佛教隱沒之時,又過八十年,您成爲持慧比丘,不惜生命發掘此經。又過一百年死後往生極樂世界,爾時汝能顯示衆多廣大神變,住于八地,一身住于極樂刹土,一身化現安住于兜率天,從怙主彌勒菩薩處請問此經(《大鼓經》)。”龍樹菩薩說:“我此往生極樂刹。”聖天論師也說:“去呀聖天去,光身赴淨刹。”《入行論》中說:“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心潤光澤生,光照白蓮啓,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子前。”以及如同華雲侍者之公案那樣(因守持淨戒、發清淨心,最後直接往生佛刹)。

  戊二(破戒之業感)

  本論雲:

  未能如理取舍犯戒者,死時恐懼猙獰獄卒說,

  惡劣有情趨入此劣道,殺叫聲中身拖鐵刺原。

  釋:未能如理如法取舍並違犯一切善妙功德之本無上解脫聖道戒律之學處的這些愚昧無知、罪大惡極者到了命終死亡之時,身量相當于十叁個普通人的身高,獠牙畢露、牙關緊咬、雙足發出踢踏聲等十分恐懼、面目猙獰、令人毛骨悚然的閻羅獄卒們怒沖沖、惡狠狠地說:“你和象你這樣惡劣愚癡的有情,(在人間已經)輕毀了佛陀教言、損害了佛教如意寶、不取舍因果、積累了衆多惡業,今天理應趨入如此惡劣之道中。”說完後破戒者面前即刻出現可怖的叁險地20、四恐怖聲21及氣勢洶洶、煞氣騰騰“打打殺殺”的叫聲等,處于這種迷亂境界中,獄卒在其頸上套著黑索,用銅鐵手指剌入其頭中,身體被拖到遍地布滿銅刺鐵刺的許多平原、山谷中。如此罪孽深重之人將墮入寒熱地獄中感受難以堪忍的苦痛,理應對此惡業境現生起厭離之心。《念住經》中說:“何者若以強烈貪心憶念非理女人,以邪念而邪淫,則彼死後將墮入邪道惡趣,感受無邊地獄痛苦,于彼處遭受種種危害折磨。因其以作已積集業22感召,其感受力十分強烈,即遭受以火燒身、兵器砍殺、鹽水澆燙、重病纏繞,此等所說之苦感難以想象、無法衡量、不可比喻。如是地獄有情皆由自心迷惑,乃至所造罪業未滅盡或斷盡之前,將于數十萬年中感覺燒焦之苦。從地獄中解脫後以順後受業23感召,不轉生爲餓鬼傍生,而轉生于同緣份人類中。轉爲人時,亦將成爲貧窮者、山野者、寂靜者、畏怖者及山野者之奴仆,恒時罹患衆病。”《叁摩地王經》雲:“破戒墮惡趣,多聞不能救。”《入中論》中也說:“失壞戒足諸衆生,于惡趣受布施果。”

  丁叁(思維死後來世苦樂而應取舍之理)分二:戊一、總說持戒功德及破戒過患;戊二、分說黑業白業之果報。

  戊一(總說持戒功德及破戒過患)分二:己一、順福德分守戒之樂果(持戒功德);己二、以貪心見女人之過患(破戒過患)。

  己一(持戒功德)

  本論雲:

  雖無出離發心所攝戒,然以清淨善願守戒者,

  將成天女圍繞之天子,享受圓滿五欲生極喜,

  釋:本來出離心所攝的一切善根是解脫之因,菩提心所攝的一切善根是成佛之因,但是除了某些聖者高僧大德之外,未精通叁藏教典、未被聖者怙主(善知識)攝受之人暫時雖然于自相續無法守持能解脫有寂二邊、徹見叁有一切痛苦的出離心及願將諸衆生安置遍知佛果的發清淨菩提心所攝的善妙戒律。然而,如果以發清淨善願獲得增上生功德之心守持解脫道階梯的別解脫戒乃至僅僅現在受持齋戒24等少分戒律者,則其果報必將轉生于天界,在諸多飾品嚴飾、舒心悅意、美妙莊嚴的天宮中變成精通技藝、相貌端嚴、見而生喜、青春年少的天子,四周圍繞諸多妩媚可愛漂亮的天女供養承侍,在自己壽量未盡之前將一直享受不可言表、安樂無比、十分圓滿的色、聲、香、味、觸五種欲妙並且生起極其喜悅之情。如《勝者智慧經》中說:“欲獲善趣當持戒。”《別解脫經》中也說:“趨入善趣者,渡河之橋梁。”又《廣戒經》雲:“雖耳未聞眼未見,持戒之人趨善趣。”但是因爲這不能趨至究竟解脫之幹地,所以他們仍然需要重新入道。因此我們不應爲得善趣安樂的善願守持戒律,必須以出離心、菩提心攝持而受持淨戒。

  己二(破戒過患)

  本論雲:

  二身雖未接觸犯淫戒,然以貪心眼看少女行,

  恐怖閻羅用以燃燒沙,反複塗入眼中真痛苦。

  釋: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說:“你甚至不應以眼看女人。”如是作了遮止。所以說,雖然未以男女二個身體(二根)接觸,沒有染上(意樂等……)分支圓滿違犯淫欲根本戒的過患,然而若未以穩固的出離心緊緊護持自相續,以貪愛之心引起眼看豆蔻年華少女的身姿行爲,則其異熟果報將是:面目猙獰、凶狠恐怖、行爲粗暴的閻羅獄卒們氣洶洶、惡狠狠地用以火舌熾熱燃燒的銅沙鐵沙不僅僅是一次,而是在惡業衆生業力未盡之前反反複複塗入他的忍耐力極弱的眼根之中,真是痛苦難忍,以此分別的痛苦業感境現也應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念住經》中說:“具戒者若以非理作意看女人,則將(以熱沙)燒其雙目。”此外布敦仁波切也說:“見女若生非理意,眼爲烈焰銅水燒。”

  戊二(分說黑業白業之果報)分二:己一、略示持戒、破戒之果報;己二、廣說其分類。

  己一(略示持戒、破戒之果報)分二:庚一、唯以持淨戒得功德;庚二、以破戒過患墮惡趣之理。

  庚一(唯以持淨戒得功德)

  本論雲:

  無論何人受持清淨戒,雖無一分聞思修功德,

  死時必定往生清淨刹,行善無欺緣起之特法。

  釋:何者具有福德善緣且自相續未被破戒罪行所染汙,如理如法地受持一切功德之本清淨戒律學處如意寶,則此人雖然無有一分其它廣聞經典、斷除增益的深思以及純熟串習法義的修行智慧等種種不同增上生、決定勝之因的功德,但在死亡降臨之時,他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等無比清淨之刹土中。其因爲:大慈大悲導師釋迦牟尼佛教法之根本即是戒律。以奉行持戒這一善法之因所生與得地菩薩同等緣份的希有安樂之果絕對無有欺惑、無有遷變,此乃空性與緣起不相違背或無欺緣起境現之自性,是如海一切教派的無上特法,這是世尊以知處非處智力25所發出的獅吼聲。如《叁摩地王經》雲:“縱然精通一切法,若以聞慢不持戒,破戒必將墮惡趣,多聞無法救護彼。”

  庚二(以破戒過患墮惡趣之理)

  本論雲:

  若無淨戒守護自相續,外表裝作廣行聞思修,

  無利漂泊輪回惡趣處,具貪愚者滿業受痛苦。

  釋:若無有能夠以真實出離心所攝的清淨戒律如理如是守護自相續,斷除罪行,那麼僅僅爲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莊嚴,外表上裝模作樣地廣泛進行聽聞佛法、思維他過、希求詛咒降伏等觀修忿怒本尊等等增上貢高我慢、勇猛威力之事,但實際上正法與自相續已背道而馳,(如此而行)非但對成辦來世之永久之計無有任何利益反而極爲有害。通常罪孽深重之人在呼吸間便會顯現今生來世各種業感的痛苦,尤其是此處所說的造大罪業者或依靠密法而造嚴重罪業的人將墮入金剛地獄。或者雖未墮入金剛地獄也會墮于惡趣深淵之中,于無數大劫中感受痛苦,最後若暫時從惡趣中獲得解脫,但因自相續無有出離心、菩提心等清淨種子,所以必將猶如水車之輪、瓶中之蜂一樣始終接連不斷地流轉于六道險地之中、漂泊于輪回惡趣之處。其因爲:在他人面前進行欺詐誘騙,肆意貪執欲妙及世間八法、具有貪心、卑鄙劣行的愚癡者終生依靠正法積累嚴重罪業,他們定將以罪惡滿業26感召漂于輪回惡趣之中遭受各種各樣的痛苦。《佛藏經》中說:“舍利子,譬如閹割之人非男亦非女,破戒比丘與彼相同,非在家亦非出家,壽終後直墮地獄。”

  己二(廣說其分類)分叁:庚一、分說持戒往生淨土、破戒墮入地獄之理;庚二、持戒無勤得財、破戒轉生餓鬼之理;庚叁、持戒天生具有芳香、破戒于不淨處轉爲傍生之理。

  庚一(分說持戒往生淨土、破戒墮入地獄之理)分四:辛一、總說生處;辛二、別說生處分類;辛叁、生處資具等差別;辛四、以未來後世之苦樂勸生歡喜與厭離。

  辛一(總說生處)分二:壬一、持戒功德;壬二、破戒過患。

  壬一(持戒功德)

  本論雲:

  具戒將生廣大蓮花中,具足相好殊勝莊嚴身,

  享用佛法無漏甘露味,嚴飾種種珠寶真歡喜。

  釋:恒時具有令佛歡喜的清淨戒律之補特迦羅,死後將往生于一由旬或聞距許具數千花瓣的廣大蓮花之中。這時受持淨戒之大士具足勝妙叁十二相八十隨好極其殊勝、無比莊嚴的身體,諸人天龍等也無法堪比,如此端嚴的身相令人見而生喜。以其福德力而感享用佛語或佛法喜宴,猶如無有有漏習氣之天龍勝妙甘露美味,身上嚴飾綠玉、吠琉璃27之璎珞、臂環等種種珠寶飾品,發出悅耳的響聲,內心中生起無漏悅意之感,真是歡喜。

  壬二(破戒過患)

  本論雲:

  嗚呼破戒燒熱大地上,龐大柔嫩劣身倒栽行,

  飲用難忍沸騰銅水液,各種兵器砍割真痛苦。

  釋:因作者對破戒者所感痛苦果報,內心中生起強烈厭離而用“嗚呼”感歎語氣詞。破戒之人將墮…

《教言彙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子日參寶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