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世间,如龙界、人间、天界等三有一切处,调伏众生的广大事业充满整个虚空界。是故,此等大士必定恒时受到天人供养、君主承侍。尽管他未希求暂时的所需用品,但以布施及护持净戒之功德力,大至地区、眷属、珍宝、马、象,小到微乎其微的用品种种财富受用应有尽有,皆无有穷乏、无有衰损、无需勤作悉聚集,轻而易举便获得。如《因缘品》云:“受赞得财物,后世趋善趣,希求三安乐,智者当持戒。”又经中说:“贫者得出家,获供脱贫穷。”华哦论师也曾说:“虽然未说亦未赞,所需受用却渐集。”又佛经云:“纵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吾之出家众,生活无贫穷。”如是补特迦罗相续中不会滋生大的贪欲,因未以贪心寻求而如理如法即获得闭关修行口粮的少许衣食,所以自相续不会受到非法之因束缚。
戊二(思维果集多损害而增欢喜之理)分二:己一、破戒不得救护、多出衰损之理;己二、持戒圣者赞叹、增上极喜之理。
己一(破戒不得救护、多出衰损之理)
本论云:
染上破戒过患无心者,一切圣者护法亦远离,
前有财富耗尽如水泡,精勤无义逐日渐衰损。
释:破戒是今生众多衰损的根源。本来诸圣者对待一切众生犹如慈母对儿子般慈爱悲悯、恒时垂念,但是自相续染上了破戒这一严重过患,不辨取舍道理、好似体内无有心的愚痴者因被严重破戒过患所障蔽而将于数劫中不得面见圣者尊颜,一切圣者以及继承、护持、弘扬佛教的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恶的男女相诸事业护法神亦将远离他们,并受到遣责、不得救护。《呵责破戒经》中说:“舍利子,犹如狮子中住狐狸,转轮王中之石女,诸天众中之猴子,龙王中之贫穷者,具天眼者中之盲人,大鹏鸟中之水蛭13。舍利子,如是我声闻中若住有破戒比丘,成百上千天人见后各个极不欢喜,不仅说彼魔使不可参加长净解制之事,而且称其为魔王唆使。彼人听闻胜妙正等觉佛法后,若宣说于诸在家人,则会令许多对佛教无信心之鬼神、天龙、夜叉放声大笑。并说:“如骏马群中住野马,此罪孽深重、又覆又藏之比丘为何尚坐于此(僧众的)垫上。”如此劣人以为诸众不见不知我(之恶行),此乃自欺欺人。且看,此乃人天世间之盗匪。”《毗奈耶经》中也说:破戒有十种过患,即为导师佛陀所呵责,诸天众称其为盗匪等以恶名呵责,为诸持梵净行之同参道友呵责,如理作意时也遭自己呵责,理应受依法呵责,臭名远扬四方八隅,不能听闻未曾听过之法,遗忘曾听过之法,不生地道证悟功德,于追悔莫及之中死去死后随入恶趣。如萨革拉说:“善施为得子,与妻不净行,比丘滚巴亦,与母猴邪淫,世尊呵责之。”又说:“男根若入于,女人三门(口、肛门、阴道)中,不可复重罪,毒蛇缠比丘。”因此,以往昔世代中所造的善业之果以前所拥有的少许财富受用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全部耗尽无余,如同远道客人的路粮或水泡一般瞬间便会消逝。贪求未来的受用而辛辛苦苦、百般劳作,但无论如何精勤所获得的受用也无有实义,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非但不会繁荣昌盛反而却越来越贫穷,越来越饥寒交迫,日渐衰损。对此也应生起强烈厌离之心。《入中论》云:“生物总根受用尽,其后资财不得生。”
己二(持戒圣者赞叹、增上极喜之理)
本论云:
广闻具戒大士如宝藏,无勤获得世间诸众赞,
名符其实具有善缘者,衰老之时亦增欢喜心。
释:广泛听闻、深入思维、精进修持如海经藏并且相续中断除了自性罪、佛制罪一切恶行,具有清净戒律的殊胜大士是一切善妙功德的源泉。譬如,若打开装满珍品的宝藏门,则可随心所欲择取(珍宝)。同样这些殊胜大士无需百般辛勤劳作便可获得世间上以无与伦比的显官要员、高僧大德为主诸众的赞叹颂扬以及天人遍散鲜花称赞供养。《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云:“何人恒时敬信佛,彼终不会舍戒学,何者不舍戒学处,具德者赞具德者。”这种赞叹并非是表面上的无义空谈吹嘘,如同三界导师佛陀受到人天诸众的赞颂一般的确名符其实。本来一般人必将要感受苦谛之根本老死痛苦,但具有广闻博学、高深智慧、清净戒律等贤妙功德的那些善缘者不仅不会因青春已逝、思绪紊乱、智慧浅薄而悲伤、苦恼,而且因无欺因果之缘起力到了韶华逝去、衰老年迈之时,想到即将而至的来世安乐幸福亦会更加增上欢喜之心,其欢喜心可堪比初地菩萨的欢喜。如《广戒经》云:“善持梵净行,勤修圣道者,寿终得安乐,犹如脱病苦。”《别解脱经》中说:“多闻赴林中,年迈时安乐。”
戊三(思维破戒必受世尊及众生呵责并于追悔中死亡之理)
本论云:
恒时不具净戒之青年,染上破戒过患佛亦责,
世间诸众宣种种恶言,老死之时生起大悔心。
释:恒时被恶行所缚,不具有一切功德之本清净戒律,自心犹如野马般难以调伏风华正茂的年青者若沾染上破戒的过患,则一切众生之怙主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亦了知他们已毁坏了今生与来世,并会严厉予以呵责。如《别解脱经》云:“无足无法入道路,如是无戒不解脱。”又《地藏十轮经》云:“欢喜失戒罪业者,听闻大乘胜德后,为名利故诩大乘,如驴披著狮子皮。”经中说:“迦叶,所谓比丘者,摧毁诸烦恼,故称真比丘;摧毁我执见、有情见、生命见、保养见、补特迦罗见、士夫见、女人见、孩童见、妇女见、故称真比丘;以戒修身、以慧修心,无有恐惧、渡过三有河、远离诸大种、无有坏聚见、无有怖畏、住于无畏道、故称真比丘。迦叶,有者不具此等法,自诩为真比丘,彼等乃假相比丘,是胜解信而已,我非彼导师,彼亦非我声闻。迦叶,多数罪孽深重比丘可毁灭我圣教,九十五种希有见者(外道)、一切邪魔不能够毁灭我教法。又我圣教中所出现无有定解劣慧愚痴者可毁灭我教法。”又说:“我此圣教中将出现愚蠢者、贪欲者、为贪恋所缚者、非法邪见者、无有定解者、懈怠者、妄语者彼等可毁灭我教法。”又《呵责破戒经》中说:“舍利子,于身披我仙人法幢(僧衣)之破戒比丘甚至跨入经堂中一步亦不开许,何况是使用水器、坐凳等。何以故?舍利子,彼非正士乃人天世间之盗匪故;舍利子,彼非正士乃世间人天诸众应摈除之处故;舍利子,彼非正士乃世间人天诸众之怨敌故,可称其为罪业之友;舍利子,我开许为人天世间一切众生传法,舍利子,然于失戒、失行、失命、坏见之诸破戒比丘,我以手式摈除,见我亦不许,何况说于此教法中一日、一夜、一刹那共处(前来听闻佛法)。何以故?舍利子,譬如污秽肮脏、腐烂不堪之蛇尸、狗尸、人尸等臭气熏天,天人诸众根本不会与之共同嬉戏,且若见之便会远离躲开。舍利子,与此相同,诸智者亦应知,若见如蛇尸般之破戒比丘,亦应远离舍弃,不应与其一同进行吉祥长净14、定时长净15、解制16仪轨。何以故?如是愚蠢者长期受害、无有利益、不得安乐、恒遭痛苦,为同等者及其他人控制、堕入邪道、皆不吉祥故。彼等不恭敬具有净戒比丘,不是沙门而自称沙门,非持梵净行而自称持梵净行,彼等可毁坏羯磨17、长净、解制等一切事。舍利子,我此圣教中恭敬持净戒比丘,彼等若见破戒比丘,则定远离舍弃。何以故?舍利子,应当明知持戒比丘之钵盂、法衣等若与破戒比丘之钵盂法衣放在一处,则如掺杂毒一般。舍利子,我四种威仪(行、住、坐、卧)宁愿住于布满蛇尸、狗尸、人尸之处。舍利子,然我与破戒比丘、失行、失命、坏见者共住一日、一夜、一刹那,甚至仅仅弹指间同住亦不欢喜。”如此世间上的诸人天众生喜欢谈论破戒的公案,散布流言蜚语。按世俗风气,所有的人们都会到处宣扬令敌欢喜、令亲痛苦(有关破戒者)的种种恶言。如《教比丘经》云:“不持净戒常见者,世间一切诸众生,内心皆不欢喜彼,且以恶语谴责之。”这些人受到种种谴责,不知不觉已到了衰老之时,他们感受剧烈老苦的同时,忆念今生所造的破戒罪过,此刻内心备受种种痛苦逼迫,最后死亡临头之时,一方面心中恋恋不舍财、子、妻等,但彼等也不会跟随自己,一方面想到以所造的五种堕罪18必将堕入地狱遭受种种痛苦折磨。因此必定会生起炽燃烈火般,或如骏马也不能赶的大追悔之心。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应精进护持净戒。《毗奈耶经》云:“追悔中死亡,死后堕恶趣。”此外,宣扬众多恶语之理,如全知无垢光尊者说:“寻求寂灭解脱菩提者,最大违缘魔障狡诈女,诸众侮辱违背圣教理,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何者虽已趋入闻思修,因遇女人从而失此法,见与未见异熟无可量,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何者虽已趋入利他行,因依女人名声将受损,事业不成无能利有情,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虽为智者然却遭众讥,因失希求无法利他众,失毁行为遭受俗人笑,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虽为肃者19然已破律仪,护法远离众天不欢喜,以重罪故现后受痛苦,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虽为贤者然却增贪惑,现世迷乱任意享欲妙,恶劣影响罪垢染他人,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虽具信心出离勤修法,若遇女人今生失自在,失解脱道永漂轮回中,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虽为真实入定诸禅师,因遇女人善法皆失损,远离神山游荡闹城郊,当舍祸害根源诸女人。”
丁二(思维死时所现景象而应取舍之理)分二:戊一、持戒之功德;戊二、破戒之业感。
戊一(持戒之功德)
本论云:
无误取舍因果持戒士,死时勇士空行作迎接,
称说善来趋入此善道,往生极乐刹土增安乐。
释:对七种或十种业因导致增上生、决定胜之果的道理断除怀疑,生起诚信而无有谬误、精确细致地取舍总的分别的因果、受持净戒的殊胜大士今生与来世都会享受安乐,当死亡来临之时,他将出现遍满虚空界的空行地行持明者、勇士空行众指引道路作迎接的境界,并称说:“…
《教言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