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師負有重大的責任
問:法王:什麼是“真言乘”?
答:真言乘可金剛乘(Vajrayana注1)事實上極具善巧。其最初動機,和最終目標,都和大乘佛教完全一致,但金剛乘更具智慧方便,能從同樣的起點更迅速直接地達成同一目標,兩者差別如同搭乘火車或飛機旅行。大乘的修持主要在于透過思維的禅定;但在金剛乘中,身體也被廣泛的運用。藉由認知和運用我們的身體,能快速地達到目的地。譬如,若要使飛機飛行,需要較火車更多的條件配合,如燃料、風、機器設計等。同樣地爲達到證悟,在金剛乘的修持中,不僅只是思維,還有不同壇城(Mandala注2)的觀想(Visualization注3)、持念咒語(mantra)等,如果正確地隨著這此修持,了悟自然生起。
問:這是大乘和金剛乘唯一不同嗎?
答:大乘爲“因乘”(the ause Yana),金剛乘是“果乘”(the Result Yana)。大乘藉面施、持戒等修持,造作正確的因,這些修持非常有價值且正確,但仍與佛的無量功德、特質極爲不同。金剛乘一開始就觀想自己爲佛之果位形相。藉此修持,相同于佛之結果就會生起,因此金剛乘常被稱爲果位之道。不斷觀想自己如同佛陀具足一切功德,以及卅二相(thirty—two major signs注4)、八十隨形好(eight minor signs注5)等。
問:認爲自己即是佛陀是否錯誤呢?
答:一點也不。大乘也談到人心的本性,包括整個有機體,就是真正的佛陀,而且一直都有是。只因未能了悟此點而被纏裹在幻相中,所以導致痛苦。如果障礙和汙染是心本有的一部分,淨化不可能,無論如何清洗黑炭也不會變白;心的本性純淨,才能被淨化。因爲已有其他衆生證得佛果,很清楚地,我們也此可能;我們的心也能被清靜。
金剛乘以下列方式處理這個問題:有五類人——事實上有千百種不同類型,包括這五類中。這五種是可以簡括爲一種,即金剛持佛,但爲一般方便想成五種。將這五種觀想在一個壇城中,它是一個爲火所環繞的聖宅,有著特定比例和裝飾。中央是白色的毗廬遮那佛(Vairocana)——“創出一切相者”(注6)。東方是深藍色的“不動佛”(Akshobhya Buddha注7)。南方是黃色的寶生佛(Ratnasambhava)——“自然珍寶的所有者”(注8)。西方是紅色阿彌陀佛(Amoghasiddhi Buddha)——“善巧成就者”(注10)。他們看起來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除了有著不同的手印(Mudra注11)和手勢。
不動佛結觸地印,毗廬遮那佛結說法印(注12)寶生佛呈現施予印,阿彌陀佛結定印(the mudra of meditationess注13),不空成就佛以施無畏印(the mudra of tearlessness注14)手上持十字金剛杵(注15)。五尊都有特別的功德特質,每一尊關聯五種共同的汙染:藍色不動佛對應嗔,紅色阿彌陀佛對應貪,綠色不空成就佛對應嫉妒,白色毗廬遮那佛對應無時愚癡,黃色寶生佛對應傲慢。這些顔色清楚地與煩惱染汙相對應。
英文常說“綠色嫉妒”,情欲與紅色,嗔 恨和深藍色相關。我們能夠清楚的在個人身上看到五種特質。膚色略黑,身上或有類似金剛杵的特征的,時常生氣,這種人屬于不動佛的種性(金剛杵是不動佛的象征),與不動佛有深厚的因緣,如果修持不動佛相關的法門,將特別容易成功。不動佛代表嗔恨的完全轉化。金剛乘中絕不認爲任何汙染,嗔恨可貪心應被製止、壓抑,相反地淨化被染汙系縛的能量,轉換成五方佛的特質,五佛每一尊都是一種特定的智慧類型。爲是金剛乘爲何被稱爲果乘的另一個原因。事實上,實相當然沒有不淨。不淨的顯現是因沒有了悟實相,而常用主體,客體的分別去思維。不淨可說是從染汙生起的。
問:我們應如何修習金剛乘?
答:金剛乘之道明顯地較爲殊勝,但不易正確了解。開始時必須確定純淨發心——菩提心的修習,唯有如此,才能接受五方佛的教法,在諸多本尊形相中,選擇適合自己本性者。這種教法的傳授是以灌頂的形式,藏文拼音爲“旺”。其意爲“淨化、聖職任授”或“舉行秘密儀式啓蒙、傳授秘訣”。灌頂是一種傳承儀式,必須從具德的上師(Guru注16)那兒接受,然後依法學習、思維並禅修以證得終極果位。接受灌頂後,行者必須每日無誤的實行修持,學習清晰而完全認爲自身如同果位本尊一般。然後,因爲因果的關聯,成果自會生起。
問:傳承重要嗎?
答:從上師而來的傳承在金剛乘中特別重要。上師將教法傳給你,你的傳承必須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溯至本初佛(注17)——金剛總持,由他首傳教法而迄于你的傳法上師。即使是一般大乘,你也不能毫無引導而修,這是金剛乘的特殊真義。
問:是否表示除非以這種方式接受教法,否則無法證果?
答:當然沒人可以完全單憑閱讀教本而了知一切。你必須領受可以回溯至金剛總持而毫無間斷地口耳傳承法加持,沒有這不共加持力,絕對得不到任何成就。雖然今日大部分的教法都已被寫出來了,但你仍必須先接受他們的誦傳,然後再研習之。
問:所以上師極爲重要?
答”在密續上說:上師是一切成就的根源。因此找尋上師是重要的,必須找尋具有教授密續資格的合格上師。特別是必須和你有特殊宿緣的喇嘛。例如,密勒日巴(Milarepa注18)首次聽到瑪爾巴(Marpa注19)時,感到一種特別渴望,想要立即會見他。茶千(Tsarchen注20)聽到偉大的薩迦導師——朵玲巴(Doringpa注21)時,感到一股特殊的渴望想要盡快見到他。發現這樣地上師後,必須從他領受誦傳和解說教授。在密法中接受灌頂是一定要的,灌頂是密法之門。沒有灌頂什麼也不能修。灌頂如同土地之施肥播種。造就適當的條件、環境。接受灌頂後,只須照料種子直到完全成長。
問:如何能夠認出和你有宿緣的上師呢?
答:大多有清楚的征象。如茶千的例子:當他在一處岩穴禅定時,有個女人在他面前現身。那時他還是一個格魯派的和尚。她給他一本書叫他去找朵玲巴。于是他便去薩迦找到了朵玲巴,發現他得到的書來自朵玲巴的圖書室。原來那個女子是位女性本尊——金剛瑜珈女的化現。茶千在朵玲巴的座下接受教法,特別修持金剛瑜珈女,最後他達到偉大的證悟。一般而言,若你感覺想要見到或有和某喇嘛連絡的渴望,遇見他時生起某些特殊感受,便是好的征兆。
有時亦可藉占蔔預言發現。當我非常年輕的時候,我的姑姑要求一些喇嘛用一個鏡做預言。結果他們看到一個奇怪的喇嘛在鏡中,而我在他前面。那個喇嘛長耳,人中很寬,有一個疤。但我們不知道他是誰,後來發現就是第二世宗薩欽哲仁波切。
問:這是否意味唯有和具有宿緣的喇嘛一起,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答:不,並不一定。就拿我的例子來說,我並未從第二世宗欽哲仁波切那兒接受大量教法,任何具德上師都是好的,但將有一個特別的上師能比他人給你更多幫助。
問:上師對弟子做無理的要求對嗎?
答:對的。例如當瑪爾巴教導喇嘛哦巴時,問他是否帶來一切財富供養上師。他回答說僅留一只跛腳老山羊未帶來。瑪爾巴便要他回去取來。瑪爾巴說:一只跛腳老山羊對他其實並無差別;他的要求僅爲樹立教法的尊嚴與珍貴。如果說是供養一切,就必須毫不保留。上師和弟子的關系並非主仆。它是父子關系,精神上的關系,如父子般溫暖親密。上師有巨大責任照顧他的法子,弟子方面必須遵隨一切上師所給予的教法,持守一切誓願。(注22)。
問:這些誓願包括什麼“
答:相當複雜。接受灌頂之後,除了每日修持及研習外,有許多誓願必須遵守。如果受過小乘的別解脫戒,必須進一步受大乘戒律,修持不會産生任何效果。持守誓願可創出有利條件,以正確培育灌頂中所植樹下的成佛種子。除了必須適當地持守戒律之處,每天還要修持金剛乘的觀想、持咒,以及生起次第(kyerm)、圓滿次第(Dzogrim)的禅修。
問:密宗的本尊(Yidam)究竟是什麼?
答:因爲衆生具有不同嗜好、背景、觀念和傾向,所以佛菩薩適合不同的衆生修行,而示現了不同身相。例如,貪愛的人可觀修擁抱身形的雙身本尊(注23)。憤恨較重的人適合修忿怒本尊(deitids in a wrathful angry form注24)。愚疾的人則適合觀修不許多珍寶和裝飾的多手多足化身本親(elaborate deities)。事實上這些本尊都是同樣卓越智慧的顯現,不過是以不同身形來適應不同形態的人罷了。
問:金剛乘教法和曆史上的佛陀有何關連?
答:我們稱人類曆史上的佛陀爲“共”佛,而金剛乘的佛是“不共的”,不過許多密續亦是由曆史上的佛陀所宣說的。《喜金剛本續》即是其一。
問:什麼是大手印(注25)?
答:大手印是修習生起和圓滿次第所了悟的卓越智慧。生起次第(注26)即:觀想由一個種子字生出壇城,觀想其本尊眷屬。圓滿次第(注27)通常是在生起次第修習結束時,觀想萬物融回到本來和種子字,然後連種子字也消失。事實上,生起次第淨化出生,圓滿次第則淨化死亡。
問:薩迦派主要修法是什麼呢?
答:薩迦派主要修法是“道果”,他涵括小乘、大乘和金剛乘。是由公元六百五十年時一位偉大印度聖者“毗瓦巴”(Virupa注28)所傳,由卓彌譯師(一0七二年圓寂)(Drogmi注29)傳入西藏。“道果:是立基于《喜金剛本續》的灌頂和修法上,包括金剛第六的哲學,及一切瑜珈的修法,…
《智慧甘霖薩迦法王訪問 第四章 上師負有重大的責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