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行一善(茗山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手拍死蚊蠅虱虱,我不願人家養貓,怕它咬死老鼠,更不願人家吃葷,怕他多造殺業;我曾規定每年四月八日盡量買魚放生,平時遇見失去自由的動物,隨時隨地方便救護,又常常勸人素食,勸人戒殺放生,以冀共感祥和,挽回世界劫運。

  (九)看護病人——我在岐山遭兩次最危險的大病,生命幾瀕絕境,承少康和尚等,細微體貼,殷勤看護,賴以起死回生,因而感覺解除病苦,醫藥僅占十分之叁,自己調養僅占十分之二,而看護人的功效實占十分之五;所以遇見他人有病,我很願意看護。看護時,察其情況如何,按時進其湯藥飲食,觀其意向如何,隨其意向代爲動作,時時安慰他,處處順從他,使其安心靜養,勿行憂慮;到了臨危之際,更要提他正念,助他念佛往生。

  (十)不說使人煩惱的話——虛僞的恭維奉承,哄騙的花言巧語,詭詐的挑拔離間,粗暴的破口罵詈,都會引起人們的煩惱,我向來不願說那一類的話,只願說真實至誠語,質直柔和語,調停和解語,歡喜稱贊語,使人聽了,得到一種愉快的感覺!非萬不得已,不說出一句使人煩惱的話。

  (十一)和悅的容態迎人——我曉得人討厭的是愁眉苦臉,歡迎的是悅色和顔,縱使我有什麼憂慮悲傷,總放在自己心裏,不願表面上令人難看;任他“人情冷暧,世態淡涼”,我仍是笑臉迎人,慈眼視人;而況“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豈可孤癖自高,驕慢自大?我參透了“今生人見喜歡者,前世見人歡喜故”,所以我待人的態度,總帶幾分笑容,還帶幾分謙光,敬意、懇摯、真誠。

  (十二)弘揚佛法——我學佛以來,精勤研習十余年,從佛法裏悟解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使我精神上獲得無窮樂趣,無上安慰。深知佛法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可以解脫煩惱業障,可以增長福德善根,可以離苦得樂,可以成佛度生……只要人們信解修持,決定能得著這些功德利益。所以我不揣淺陋,隨時隨地,喜歡將自己所體驗受用的佛法,以淺顯通俗的字眼,或用紙筆供獻人群,或憑口舌向人解說,一字一偈,不敢自秘,總願人人同得法樂!同成正覺!

  (十叁)報恩的心願——我常常想到叁寶的加護,父母的養育,師友的訓導,國家的保障,衣食的由來,房屋的庇陰,舟車的運行,什物的現成,天地的覆載,日月的照臨,自然的優美,社會的互助……在在處處使我感到溫暧,感到他們恩德無窮無盡;又想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衆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的恩人;我雖以種種方便,實行慈悲,仍恐勢有所不能,力有所不及,總難報答于萬一;所以在每天拜佛時虔誠默禱著:“願與四恩叁有,法界衆生,同離苦難,同得安樂,同出娑婆,同生淨土!”

  以上十叁種方便,乃略就我常常運用面談;假使詳細演述,四攝、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叁十七道品等,莫不是我實行慈悲的方便,這裏恐繁不錄。

  四、我實行慈悲主義的十個效驗

  實行慈悲不但與他人有利,即我自己亦有大益,茲將我年來獲得的十個效驗,略述于後:

  (一)晝夜吉祥——我所遇見的都是如意的境,吉祥的夢。因爲我慈悲我沒有怨仇,人們也不會害我,所以我日間安心工作,夜間安心睡眠,總覺得“心神曠怡,胸懷坦蕩”。

  (二)菩薩保佑——衡陽城自民國二十八年至叁十叁年,不斷地被敵機轟炸,全城房屋毀去殆半,死傷人民不知若幹,我有時聽到警報,走出城郊,或避在山林,有時不及走避,靜坐佛前,或躺臥床上,驚心動魄的炸彈,有許多次只隔一河,隔一巷,隔一山頭,甚至僅隔一壁,那些炸片、灰塵、濃煙,紛紛落在眼前,籠罩身邊,我每臨這種極危險的時候,就想到我是行慈悲利衆生的人,打死我就等于打死一切衆生,一心默念觀世音菩薩,把生死置于度外,幸蒙菩薩暗地呵護,身體從未碰破一點。

  (叁)人人愛敬——我的父母師友個個都喜歡我,人人都說我好,呼我爲“老實人”“老菩薩”。間或有極少數的人對我有所疑慮或誤會,然而不久因我的真誠,往往回恨作喜;間或我對人有所違犯或責備,然而人們會諒解我的善意,往往會心微笑,還有些人受我恩惠受我一顆善心的感動,替我忠實做事,替我拚命效勞,不能盡述。

  (四)少病少惱——我本是多病善愁的人,每年都要大病幾次,大怒幾次,自行慈悲以後,精神上好像受了一個轉變,故近年來我的病漸漸減少了,煩惱漸漸減輕了。

  (五)免刀兵災——衡陽淪陷後,日兵不分僧俗,任意擄人替他們挑擔子,每擔重有七八十斤,每天要走七八十裏,挑不起,走不動,就被淩辱,稍有叽唔,便遭毒打、刺殺,而且看守甚嚴,又不易逃返,所以十去九死,難得一二生回。我因收租往演陂橋,正是日兵往來之區,他們天天到各鄉村打擄,我和同伴也天天走避山野,有一次,正向前走時,忽從山右轉出叁個可怕的日兵來,措手不及,被他們擒住,向我們提包摸了兩把,對我們問了幾句聽不懂的蠻語,我無心無意答了一聲:“阿彌陀佛”,他們把手一揮,放了我們回來。否則,被他們擄去,我還有活命嗎麼?

  (六)晚年獄災——民國叁十年秋,友人江斌由南嶽進香返衡陽,堅邀我和澄源師同看電影,幕完後同被警備部逮捕入獄,次日提訊,方知江爲仇人誣害,說他組織暗殺團,我們無辜受累,隨即函請寶生老和尚保釋,經五六日未接回音,澄師性急如火,又促我拍電報虛大師求救,我默想明日是星期日,後日是星期一,是我得樂離苦的日子。考之以住,總有感應的,想至此似覺有一道靈樂閃爍,約我以有希望的暗示,乃再叁勸他靜候兩天,果然于星期一之晨,該部得寶老信派專車送我們出獄返嶽了。

  (七)免水火災——我常常冒著暴風雨過江,有幾次,遇著大風大浪,江潮洶湧澎湃,明明看前面有只船被白濤聲所沒,我這只船也搖搖欲翻,我急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也要船上人同念,因而渡過那些危難。又有幾次從槍林彈雨中逃出,許多人死傷于炮火,我又幸免。最險者:是卅叁年衡陽大戰時,六月廿一日我同救護隊人員離開城區,廿叁日全城便遭兵燹。像這些事,真令人不可思義。

  (八)盜賊不侵——衡陽淪陷時期,有很多土匪,竄擾各鄉村,趁火打劫,或僞裝日兵、冒充遊擊,奪人家財物,或乘日兵打擄,百姓逃散,搶人家銀錢,殺人放火,無所不爲,我卻未受過他們侵害。

  (九)福常隨身——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以爲不盡然,在我的遭遇:反覺得不如意事僅十之一二,而如意事恰有十之八九:身心的安樂,師友的愛敬,災難的遠離,煩惱的輕薄,……這一切,都使我無憂無慮。我讀書每感到頭頭是道,樂以忘憂;我寫文每感到左右逢源,用之不竭;我出行,一到碼頭車站就搭到舟車,不曾久等過;我用錢,一到用完時接著就有錢來,不曾受逼過,……這一切,又使我自由自在。古人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些話,我覺得絲毫不錯。

  (十)得生淨土——我能不能往生淨土?這是死後的事,不敢預定;然而根據淨土經論及祖師語錄所說,像我這樣行世仁慈的人,又讀誦大乘經典,受持叁聚淨戒,孝敬父師長,並且對淨土法門有深切的信仰,至誠和回向,恒常笃實的行持,依理推測,想必得生淨土。有一次在岐山七期第叁天,于似睡非睡的朦胧中,夢見阿彌陀佛來到面前,告慰我說:“你很慈悲,又認真念佛,願你繼續精進,將來你可坐四品以上的蓮臺。”我得了這個預光,想死後往生淨土,不成問題了。

  以上十個效驗,都是我親身經曆的,有事實可查,有師友可詢,絕不敢妄語欺人。他如逢凶化吉,遇險爲夷的事很多,說不能盡。

  五、解釋幾點釋義

  問:你行慈悲,恒順衆生,廣作供養,假若有人要求你這樣,要求你那樣,你都能滿他們願嗎?稍一不滿願,他就誹謗你,你將如何?

  答:如果他要求的思想純正,事實合理,在我可能範圍內當盡力作供應;假使他們要求的意思邪曲,事實違理,無論我能力如何,應予拒絕。否則增彼貪念,不謂慈悲?至于稱譽誹謗,何用介懷?

  問:你行慈悲同情、不害、忍辱無恨、不說煩惱的話,他人便以爲你懦弱可欺;他自己格外狂妄驕橫。俗說:“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豈不是自害害人嗎?

  答:“這可分兩方面說:(一)對自己說:慈悲不是懦弱,慈悲是主動,懦弱是被動,慈悲是有雄力,懦弱是無雄力,慈悲是大無畏精神,懦弱是不抵抗主義,這是斷然不同的。若爲護持正法饒益群生而與外魔奮鬥,雖犧牲一切,亦在所不惜。所謂“存菩薩心腸,現金剛手眼”這就是慈悲。不然,因我忍讓,增他過失,醍醐翻成毒藥了。(二)對他人說:慈悲不是姑息,慈悲是鋤奸,姑息是養奸,慈悲是博愛,姑息是私愛,慈悲是出于理智,姑息是動于感情,這裏面的真假是不可不辨的。我行慈悲同情是同情苦人,不害是不害善人,忍辱是息事甯人, 不說煩惱話是修己安人,換言之:不是同情欲樂,不是縱惡,不是怕人,不是啞吧,他不應因我慈悲而狂妄,因我慈悲而橫,真正慈悲是降伏那狂妄驕橫哩!你所引的兩句話恐系誤傳,現在我請更正一下,:“慈悲生福利,方便出上流。”或是“姑息生禍害,隨便出下流”。不然,真是自害害人,贻害無窮了。

  問:你行慈悲、利他,公爾忘私,看護病人,我怕你利了公家反害了你私人,救了病人反苦了你自己,你不必太熱心罷!

  答:我絕對相信太虛大師的話:“利他終自利,而成自他俱利。”我又深深體驗到唯有忠勤從公,才是實爲私,唯有誠懇待人,才是真實愛己;我已獲得了“利他”而自利的許多效驗,我將永遠熱心爲法爲人忙了。

  

  問:你行慈悲戒殺放生,但如世間極惡之人,害人之人,你何不殺他?又如蚊蠅等害人之蟲,你何必放他?

  答:世間極惡與害人的人,我只應悲憫他,方便勸化他,使他改惡向善,轉害爲利,他如執迷不悟,一方面有因果業報,一方面有國法製裁,何勞我去殺他?蚊蠅等蟲,與人形軀雖異,識性則一,它們叮人,只是尋覓生活,並不知咬的是人,你說它是害人之蟲,它也說你是害蟲之人,你若信手拍死,來生你變蟲蟲變人,他一定也要拍死你的,那時你願意讓他拍死嗎?

  問:你行慈悲,以和悅容顔迎人,然而遇見虛僞、奸詐、染汙、剛強的衆生,你何必一味和悅?

  答:萬不得已時,爲衛法利衆,對那些虛僞……衆生,或可以威勢折服;然而人人都要面子,不承認自己是個壞人,對他強硬反使他心中不服,對他柔和反使他樂意從事,你果以真實待虛僞,以忠誠待奸詐,以純潔待汙染,以柔和待剛強,他們反可受你感化,做個賢聖。

  問:你行慈悲弘揚佛法,要具有大智慧方可;假若文字不通、口詞不利的人,怎能辦到?

  答:弘揚佛法,不一定人人都要寫文,都要演說;舉凡隨喜稱贊,翻印流通,書寫抄錄,讀誦受持,購送佛經,訂閱佛刊,開講經法會,設佛學書局,及興辦其他佛教文化教育事業,都是弘揚佛法,各各隨分隨力,方式雖異,功德平等。

  問:你行慈悲,有報恩的心願;然而我看社會是殘酷的,人心是險惡的,未必個個有恩于你?若個個有恩,你又何能圓滿報答?

  答:你或許受了些刺激而感覺社會是殘酷的,人心是險惡的,請你不要怨天,不要尤人:只反問你自己過去作了業?莫非就是你殘酷險惡不行慈悲所招感吧?然而我覺得社會是互助互惠的,人心是互愛互敬的,我根據佛經裏所說一切男女互爲父母親屬,又親察現實衣食行住,他人與我息息相關,確認大地衆生,個個有恩于我;我報答衆生恩,在事上說,或許不能圓滿;但在理上說:即此一點願心,純以濟世利生爲念,想必能達到圓滿目的。

  問:心經說“五蘊皆空”,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學佛人是不應執著的;你行慈悲,何必如此固執?

  答:我也知道說法而無法可說,度衆生而無衆生可度,行布施而無施者受及中間物,這種說法,是破人貪著的,並不是教人不說不度不行的;所以我明知人也空、法也空,一切皆空,但在衆生苦說不度不行的;所以我明知人也空,法也空,一切皆空,但在衆生苦惱未空之前,爲使法界衆生共同離苦得樂,我熾然地興奮地熱烈地要運起大慈大悲實行救人救世!

  六、結論

  因此,我今重新發下一個慈悲大願:“願自今身乃至盡未來際身,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眼中常見慈悲之人!耳中常聞慈悲之音!鼻中常嗅慈悲之香!舌中常說慈悲之法!身中常行慈悲之道!心中常存慈悲之念!”我一人如此發願!如此實行!願讀者讀君也共同如此發願!如此實行!

  

《日行一善(茗山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