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戒等,解脫道爲正行。此又分爲漸修道《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之《拙火》;頓悟道之《光明》。至于覺性勝住之《奪舍》、《遷識》、《夢境》、《中陰》等則皆爲其支分,總安名爲《那若十法》。其它還有將《六法》並爲《四法》的等等甚多。
六法的中心思想。噶舉派是提出即生成佛和即身成佛。即生成佛指在此生中就要現證佛的法、報、化叁身。噶舉修明空印雖然可以即生見性,悟到佛的本來面目成本元心,本元的俱生智,此智亦僅成就佛的法身,即身難成本元身之報化身, 所以須進行修練幻身,即修最細之本元身。由幻身才能修成報化身。六法中除主修《拙火》,《光明》外其余皆是修幻身的方便。修幻身的根據就是微細風的意身,與意身同品的還有凡夫夢中之身,臨終中陰之身亦爲同一之性質之身,故修《幻身》也修《夢境》和《中陰》,其它《遷識》等法皆是修幻身之支分。若即生未證叁身可修習掌握意身,以便在臨終時轉意身爲報化,若轉不成還可自在《遷識》,往生他方淨土,遷識也是遷此意身,故《幻身》等修法也是對即生成不了佛可以作爲對治生有,死有,中有叁者之方便。其它修光明可以徹見自心本性(本元心),修《拙火》即證色心不二之大樂身(本元身),是身心兼修之法門。
第二、關于方便道的《六法》。《六法》又名《六成就法》
第一、拙火成就法,《拙火》又譯《猛烈火》。《拙火》的要義在能引生,樂空俱生智,《拙火》究竟,還能引生離一切戲論相之樂空大手印,獲得究意解脫,這是方便道而兼解脫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風、脈、拙火的瑜伽。觀叁脈四輪,在臍輪燃拙火,以寶瓶氣助氣,溶化頂門之白菩提,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四智,打開脈結,生死業氣則從左右二脈納入中脈,生起樂空俱生智,證大手印。
《拙火》之效應,初步淨化蘊、界、處,全身生起暖樂,進而引生四喜四智,出現四空開顯法身光明,最後引生大樂成報化身,依《拙火》則可現證法、報、化叁身獲得解脫。
第二、幻身成就法。
幻身的要義在引生現空無別俱生智。依最微細的風心本元身,而證佛的報化身。幻身有多種,這裏指的不是一般所說幻化不實之身軀爲幻身,而是隱秘講述的最微細風心之幻身。
隱秘之幻身修法,是先用《叁遠離》和緣《金剛誦》強迫出現臨終時的死有光明。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細風起現不淨幻身。不淨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淨,運用《整持》和《隨滅》二種靜慮清淨之,使由業風轉爲智風,意身則成爲本元身。不然,無色界天和幹達婆也有意身,他們爲什麼成不了佛,因爲他們的意身是帶業識的風心,業報滿後仍墮輪回,成不了佛。清淨的幻身則稱爲大樂俱生的雙運身或圓滿的報身。
第叁、光明成就法。光明的要義在引生明空俱生智。
光明是自心本性,即明空俱生智,非其它因緣所造成,佛與衆生同具。光明的妙用爲能現叁有世間輪回涅槃種種境界之現源,是法界緣起,宇宙緣起之根本。見性悟心體空是根本,修道見光明是從體起用,有體有用算悟心圓滿,故修光明亦是非常重要,光明有本有光明,修中光明,睡眠光明,死有光明等等。本有光明爲因,爲母光明,修道中之光明爲道光明爲子,使母子光明相會即二光融爲一體成爲佛果之光明。達到究竟了悟實相,可以成就報化二身。
心的光明既爲本具,故不管你修不修道,認識不認識,光明隨時都顯露出來,由于衆生因業障蔽所以不能明見。光明成就法,就是修認識見光明之法。要徹見大光明,即用甚深的圓滿次第,強迫業風納入中脈,轉成智風,本性光明才能出現。
此外修光明還應抓四個時機:一、熟睡,六識已不清明,漸次收入阿賴耶識中(識蘊);二、夢境,意識同行蘊俱起時(行蘊);叁、常時,起能所二執相入意識境,意識明顯之時(想蘊);四、等引,感受往生習時(受蘊)。四個時機均是光明出現之時,通過要訣,才能認識。
抓四分位。即抓心王住處及心識活動情況,施以對治方便可以成就四身。熟睡心王在心間,愚癡睡眠壓迫如昏迷狀,此時用《光明》教授可起法身。夢境心王在喉頭,具有風動無風動之相,用《夢境》教授可起報身;常時,心王在臍輪,起各種妄念實執之想,用《幻身》教授可起化身;等引,心王在頭頂,染著難于阻止之貪欲,具有二根合會之想蘊,用《拙火》可起大樂身。也有分作五個時機的:常時、夢境、往生(臨終)、中有、等引。此每一分位由一主要識起作用,對此五時若能認識,其本質即五智體性,轉識成智,則可把一切分位所起迷相轉爲道用。
光明是萬有之本源,故修光明易人歧途,因不明光明之本爲自心本性,則偏面耽著于光明境界。正如米拉日巴道歌所說:不證萬法本一味,修觀光明成常見;不證大樂雙運理,修觀空性成斷見。
第四、夢境成就法。夢境的要義在引生覺空俱生智。所謂夢境,按密乘的說法是由于睡眠風心均收入脈內而出現夢境,所現內容完全由習氣熏習而成,夢中之身比粗身還細小之細身,其體性爲風心之身,相似于幻身。由于它是業習熏而成,所以又叫習氣身。當沈睡後從四空所出之微細風心成習氣身亦即意身,爲修幻身之依據。
如何修夢境,修夢境有四個要點:掌握、熟識、轉變、融合。掌握,先白天想一件事物,要繼續的想,夜晚則用密訣中之強製二要點(,進行掌握,若不能掌握有魔障幹擾者則應作驅魔法事,于是白晝所想之事則能在夢中出現並能掌握它。所謂掌握就是對夢中所現皆能認識。其次若熟識己,則應修練觀想夢境如幻,夢中雖出現恐怖境界,了解其爲自心業力所變,幻化無實,不起畏懼,用足踏之。如是聯系白晝所觀諸法亦皆如夢境,把世法與出世法聯爲一起可得二谛雙融之境界。
再次轉變夢境,練習心力可以隨意變化。對夢中現所想天身和四大進行變化,如以大變小,以少變多,改變夢中境界。隨將世問事或出世佛法進行鍛練可得如幻叁摩地。最後將夢境與光明溶合,觀真實義。白晝所見亦如夜間夢境如幻如化,將此二者交融,可起現夢境之幻身。又以夜間夢境如幻之喻,可以結合在白晝現境中亦可決擇其無實如幻。修練成熟,在臨命終時顯現境界亦如幻夢,則可免除中陰怖畏之險途。此法應在生前修習,以便臨終應用。修習夢境成就,則能在實際之生、死、中有叁階段證悟無有自性之真如性。
第五、遷識成就法(往生)。遷識的要義是引生無分別俱生智。所謂遷識,指人在臨命終時能以自力(氣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識遷往他方淨土或其它世界,使心識在遷往途中毫無障難而行,它則作爲最佳之護送者。主要的關鍵在得氣心自在,才能隨意遷移。本派遷識法門最多,有叁融遷,九融遷。融遷法即遷移識神與道融合的方法,在人臨命終時業氣自然融入中脈,此時則采取融遷法的次第修法使之轉變遷移于佛身和光明境界。但用此法應在生前勤修《生起次第》、《拙火》、《光明》及《幻身》等成就法,臨終方能應用。遷識法又名爲不修成佛之法,是最快最易的法門。一般是觀頭頂佛身,脈道相通,然後用寶瓶氣破頂門而出,直達佛心與佛成爲一體,獲得佛身成就。遷識中最上乘者爲遷于光明之中,在臨命終時,四大收攝,觀真實義,毫不散亂,則與本有光明融合無間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說,死時對叁境界後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認識,則用心力放射想起現幻化報身之法,亦可起現幻身。此外,在道中還有修四遷識法,一、淨心遷識;二、調整身要遷識;叁、強迫法遷識;四、奪舍遷識等等。各有修法要訣,此則從略。
第六、中陰成就法。中陰或譯中有。中陰要義爲引生叁世俱生智。中陰,指人在臨命終時,出現四空光明所起之意身,此意身與幻身同一性質,是最微細的風心所成。中陰的種類分法甚多,現依《米拉道歌》中說的中陰六法,分爲六種:1、生死中陰;2、輪涅中陰;3、道上中陰;4、中有中陰;5、夢境中陰;6、生有中陰。人在臨命終時出現中陰又分爲叁個階段:最初階段爲“生死中陰”或名“死有中陰”,此時四大收攝,一切煩惱業識暫時解脫,出現“死有光明”,若能如實認取此爲法身光明,生前證悟本心實相之光明爲子光明,臨終所現死有光明爲母光明,二光相融成爲此光明母子相會,在光明道中可獲得解脫。若不能認識則墮輪回,所以這時期是輪回涅槃交界之時,故又名爲輪涅中陰。要認識這種中陰,就必須在生前證悟自心實相,或勤修大手印和“光明”、“夢境”等教授,由勤修開顯之光明即爲“道上中陰”。中間階段,由不認識死有光明即落入“中有中陰”,或名“世間中陰”,出現意身(中陰身)及種種恐怖之險境。此意身與生時夢境中習氣身爲同一品類,故生前應修夢境法,在夢中認識意身並加以轉變,觀生起次第之本尊法,可以改變習氣之身成爲報身,故名爲夢境中陰。此爲轉中陰爲道用之法門。最後階段爲“生有中陰”,即中陰之意身,爲業風所鼓動,急于尋求投胎,所以又名“投生中陰”。若此時能記憶上師所傳教授,生起俱生空樂之覺受即可轉意身爲俱生大樂身。或以化身方式投胎,或使用堵塞胎門的辦法投生。以上是六成就法的大概,實際修持要依師教而行。
第叁、關于解脫道大手印。大手印總分爲顯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大手印是開悟自心本性的法門。自心本性就有明和空兩分《米拉道歌》說“自心就是那無隱藏的明空”。又說“我們所有衆生的心都是本來光明,空寂的(明空),不爲輪回之濁所汙損,不爲涅槃之淨而增榮,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作如來藏”(《道歌》426)。
顯教大印是創自米拉日巴弟子岡布瓦,米拉的上師是瑪巴。瑪巴是後宏密教的開山始祖,他傳米拉日巴的法是密乘,大印也是密乘大手印。米拉弟子岡布瓦因初依止噶當派的博德瓦,博傳他阿底峽的空性大手印,他受噶當…
《噶舉派概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