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

  修行

  我們付出了時間與精力學習佛法知識、修習佛法儀軌,如果未能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態,沒有出離心、虔誠心、愛心和智慧,那麼學佛的目的和意義何在?我們學佛和修行難道不是爲了獲得內心的改善和解脫嗎?正如尊貴的DB法王噶mb所說:“所謂法,就是指改變你的心,唯有靠心才能改變心,唯有心才能解脫心。”

  · 如今有些人從書本上、網絡上積累了很多佛法知識,這個也學,那個也修,並且求了很多法,內心卻並沒有生起出離心和虔誠心,在覺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這種情況叫做“智慧錯亂”。智慧錯亂的人是無藥可救、無法可度的。僅僅積累很多知識卻不實修,那又怎麼能趨入解脫大道呢?

  · 我們應常發四弘誓願,終有一天定能做到:“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由于無邊的衆生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應誓願度;由于無盡的煩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所以應誓願斷;由于無量的法門是趨向菩提的大道,所以應誓願學;由于無上的佛道是自利利他圓滿的境界,所以應誓願成。

  · 我非常喜歡這四句:“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弘誓願涵攝了佛法的一切精髓——大悲、大智、大願。衆生無邊是苦谛,煩惱無盡是集谛,法門無量是道谛,佛道無上是滅谛。前兩句是下化衆生,是世俗菩提心,屬于福德資糧;後兩句是上求佛道,是勝義菩提心,屬于智慧資糧。

  · 《正法集經》雲:“世尊,菩薩不需要學衆多法。世尊,菩薩若能善持、善達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雲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誰的心中具備大悲心,誰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 供養諸佛菩薩最好的香不是物質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燒吝悭,供布施之香;燒貪欲,供淨戒之香;燒嗔恚,供忍辱之香;燒懈怠,供精進之香;燒散亂,供禅定之香;燒愚昧,供智慧之香。

  · 學佛人不應該僅停留在念經、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應該迷信于燒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們應懷著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實際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衆生,一切從家庭生活中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內心做起。成爲家人的榜樣之後,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最終才能做到利益衆生。

  · 學佛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觀察自己的缺點,修行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學了衆多佛教理論知識,卻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那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參禅持咒,卻沒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們修行的意義在哪裏?

  · 世界上存在著衆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 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自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往外尋求快樂呢?

  · 佛法告誡我們:處于下等根器階段時,要以修持淨戒爲主,通過聽聞佛法來認識煩惱,才能對輪回生起真正的出離心;處于中等根器階段時,要以修持禅定爲主,通過思維佛法來降伏煩惱,才能對衆生生起廣大的菩提心;處于上等根器階段時,要以修持智慧爲主,通過實修佛法來根除煩惱,才能建立正確的空性見。

  · 學佛的關鍵,首先是通過佛法的智慧認識自己,要明白自己處于什麼狀態,是什麼根器的弟子,然後對症下藥,進一步實修,才能有實質性的功效。很多學佛人就像沒有經過診斷的情況下自己瞎服藥一樣,非常危險!自己明明是處于下等根器的人,卻自以爲上等根器,藐視因果、毀壞戒律,最終誤入歧途、一無所成。

  · 由于修行者有叁種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叁種學處,用逃避、對治、轉換叁種不同的方式去應對貪嗔癡煩惱。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來逃避的方式去應對煩惱的對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來對治的方式去應對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來轉換的方式去應對煩惱的根本。初以戒爲基,中以定爲道,後以慧爲果。

  · 初學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對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說的:“他罵我、欺我、打我、奪我。如果保持著這種想法,我們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對敵方保持著熾盛嗔恨的想法、對親方保持著熾盛貪執的想法、對陌生人保持著熾盛愚癡的想法,統統都是“非理作意”。

  · 只要具足叁種因素,人們心中的煩惱就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哪叁種呢?一、惑根未斷; 二、對境親近;叁、非理作意。凡夫人,從無始輪回以來心中的貪嗔癡煩惱毫無損害、完整無缺,這就是惑根未斷;貪嗔癡的對境于面前出現,這就是對境親近;于貪嗔癡的對境或起煩惱方面總是生起各種妄想,這就是非理作意。

  · 即使聽聞佛法,若不能認識煩惱,就不是聽聞的智慧,而是聽聞的妄想;即使思維佛法,若還未降伏煩惱,就不是思維的智慧,而是思維的分別;即使禅修佛法,若沒有根除煩惱,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執著。正如噶舉祖師岡波巴大師所說:“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種下因法反而墮落惡道的因,實在無益。”

  · 欣賞著美麗的月景,我們想到了什麼?是否會發現月亮的光明象征著人們的智慧,月亮的圓滿象征著人們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們修行的祈願,何時能像她一樣,智慧的光輝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資糧充盈而圓滿!

  · 我們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樣光明,如果沒有被雲霧般的煩惱遮住本性,就會永遠光明無比;我們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樣圓滿,如果沒有被羅睺般的私心毀滅功德,就永遠那麼充盈。我們對著月亮祈願吧,願我們早日去除煩惱和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圓滿的本性!

  · 我每天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最不忘念誦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頂果法王寫的:“不要忘記上師,時刻至誠祈禱;不要忘記自心,時刻觀照本性;不要忘記死亡,時刻觀修無常;不要忘記衆生,時刻回向祈願。”

  · 十相自在意爲:壽命自在、心自在、願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資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與年、月、日、時所組合的時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災難,使所在之處吉祥圓滿、眷屬和睦、身心安康、去處通達、所求如願。

  · 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脫離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入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公益心地擔當義務。修行不是放棄俗務,而是無私地奉獻大衆。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謙遜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執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務衆生。

  · 以律對治貪煩惱,以經對治嗔煩惱, 以論對治癡煩惱,叁藏對治叁種惑。 觀修不淨對治貪,觀修慈悲對治嗔, 觀修緣起對治癡,對治叁惑殊勝道。 布施財物對治貪,愛護生命對治嗔,聞思佛法對治癡,日常之中斷煩惱。 知足常樂對治貪,知母念恩對治嗔, 樹立正見對治癡,生活之中轉煩惱。

  · 有些學佛人重視打坐,卻忽略行善積德、播撒福報。這就像在缺乏燃料的情況下追求取火,非常愚蠢。若修行的資糧福報不夠,無論如何打坐,也産生不了任何定力,成就不了任何境界。我們應該從做人做起,由真誠待人、關愛生命開始,在實際生活中漸漸讓福報增長,使功德圓滿,定力才會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圓滿。

  · 我在佛教的環境中出生成長,除累積佛教知識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內心的貪嗔癡及習氣並沒有減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師後,他老人家對我針對性地引導,竅訣性地指點,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師調伏了剛強的我,度化了難化的我,我堅定地相信:上師是佛,上師是法,上師是僧,上師是叁寶的根本。

  · 佛、法、僧叁寶的根本,是上師。上師是諸佛之自性;上師是正法之根源;上師是僧伽之主體。正如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說:“上師鑒知我!具恩根本上師鑒知我!叁世諸佛之自性,教證正法之根源;聖衆僧伽之主體。根本上師您鑒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種成就之生處,事業所願悉賜予。根本上師您鑒知!”

  · 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育,感恩醫生的治療。更要感恩佛陀引導我們踏上解脫之路,感恩佛法幫助我們解決煩惱,感恩僧寶陪伴我們一路修行。父母、老師和醫生的恩德只能帶來暫時的世間的幸福和快樂。佛、法、僧叁寶的恩德不止于此,叁寶還能解決永恒的問題,更能使我們獲得解脫和證悟佛果。感恩叁寶!

  · 母親給孩子煮飯,卻不能替孩子吃飯;老師教學生知識,卻不能替學生學習;醫生爲病人冶療,卻不能替病人服藥。同樣的,佛陀引導我們如何踏上解脫之路,卻不能替衆生成佛;法教幫助我們如何解決煩惱,卻不能替衆生證悟;僧侶陪伴我們一路修行,卻不能替衆生成就。

  · 如今有些人,內心充滿了邪見與顛倒之心。將真理視爲謬論,這就是邪見;將謬論視爲真理,這就是顛倒。芸芸衆生,由于無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無幾,追逐謬論之人卻比比皆是。請佛菩薩加持,願一切如母有情衆生的心中樹立正知正見!

  · 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是爲普度衆生而證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薩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福德資糧依靠衆生而積累,智慧資糧依靠諸佛菩薩而圓滿。對于追求解脫、成就佛果的人而言,衆生給我們帶來的恩德是與諸佛菩薩同等的。我們應當對衆生懷著感恩之心去傳遞佛法的真理,並使大家從輪回的沈迷中共同早日覺醒。

  · 如果你想讓父母歡喜,就應該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孝順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就應該與師兄團結,師兄團結是供養上師們的最好禮物;如果你想得到諸佛菩薩的庇護,就應該以真誠待人、關愛生命,真誠待人和關愛生命是令諸佛菩薩歡喜的最…

《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我們的內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