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痛,是好是壞,馬上解決,這不是很好嗎?當然,有很多不光是借錢的問題,很多是逃避責任。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朋友,他囑咐我說:“某位小姐來找我,你就說我不在,出差去了。”爲什麼呢?因爲那位小姐是他女朋友,肚子裏有了小孩,想找他結婚,而他的女朋友又不止一個,所以很麻煩。我說:“你逃避責任,將來會出人命哦!”後來果然出了事。
一個人不可以亂種因,種因必得果,做些不該做的事,逞快意于一時,那不是幸福,那是不明因果,後患無窮。所以人不要逃避,做事要慎始慎終。我們有能力還多少錢,就借多少錢;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借。有能力幫人家忙,就答應;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答應,以免到時候做不到,又想逃避。
(十二) 殘忍
我們看到報上所登的挫魚,把魚活活地刺死;我們還看見許多過境的候鳥,被整死的很多,這都是很殘忍的行爲。佛教中有一首偈“欲免世間刀兵劫,奉勸世人不殺生”,你想活得好,也必須叫別人活得好;你若殘害別人的生命,你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生命。
我們不強調吃素,爲什麼?有些人做的是勞心的工作,高蛋白不夠,影響健康;有些人做的是勞力的工作,熱量不夠,使不出力氣。營養不良,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影響夫妻和諧。吃素是很好的,我們雖不主張吃素,我們也並不反對吃素,我們不勉強吃素,但是我們反對殺生。
(十叁) 貪婪
貪婪就是不滿足,總是感覺不夠;貧乏易造成貪婪,貪婪是貧窮的特征。嶽飛有句話說:“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國富民樂。”今天的說法就是:“商人不逃稅,公務員不貪汙,則國家一定富強。”逃稅就是個大貪婪,這是違背良心,也是不守法。有收入的人,繳稅是應該的,今天的六年國建計劃做不下去了,爲什麼?逃稅的人太多!政府收的稅款,不到應該收稅的一半。以這樣的人心,希望建造一個富強康樂的國家,這是難乎其難的。
如果說,知足是富足的標志,那麼貪婪就是貧窮的特征。貪婪的人不會建築幸福家庭,他不具備幸福條件。貪婪只會製造苦惱,只會害了家庭,使你的家人喪失應有的榮譽,使你的兒女擺不脫精神壓力。所謂貪汙、逃稅、賣假藥……等等,都是貪婪的各種面貌,都是殺人不見血的。賣假藥的人,更是直接的催命鬼,吃了假藥,不但耽誤病情,還會不幸死亡。尤其是賣假眼藥的,點了眼就瞎掉了,這些對社會、對個人殘害之大,是想象不到的。
(十四) 縱欲
夫妻之間,尤其是新婚夫妻,不要縱欲,要互相和諧。如果是真愛的話,兩個人一擁抱就滿足了。在欲界天的男女,兩個人手握在一起就滿足了。所謂“靈肉合一”,兩個靈魂溶成一個,沒有比這個更崇高的愛了。若只想發泄,那是動物的本能。太重視本能的夫妻,是不會太調和的,因爲他太主觀了,他不會去留心別人的感受,也沒有付出應有的關心,這是不對的。
縱欲也包括放縱食欲,有好東西就拼命地吃,東西是人家的,命卻是你自己的。拼命地吃,病從口入,吃死了怎麼辦?
過去我有個朋友負責辦外務,做公共關系,對外請客都由他安排,他是當然的陪客,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他覺得很好。結果這個人沒有活到五十歲,就蒙主寵召了,原來他是胃擴張和酒精中毒,最後血壓高、心律不整,百病齊發,這是放縱食欲的結果。
春秋時代有個春申君,他縱欲的結果,腰都直不起來了,變成了人蝦,好像蝦子一樣,曆史上都有記載,這不是我瞎編的。所以人千萬不能縱欲,吃飯就吃八分飽,既容易消化,又不會參瞌睡。你若是吃得太飽了,坐著就想睡覺;若在課堂上,固然對不起學生;在辦公室裏參瞌睡,也對不起主管,所以人不能縱欲。
縱欲還包括很多,有人看小說,一夜不睡覺;有人打電動玩具,忘記了一切;有人下圍棋,也會廢寢忘食,這都是縱欲。凡有所好,必有所執;有所執,就有所偏;有所偏,就有所缺;有所缺,就有所失。一定會耽誤正經事,影響生活的幸福。
(十五) 牢騷
發牢騷就是埋怨,說長官對不起我,父母對不起我,朋友對不起我,兄弟對不起我,上帝也對不起我,反正我很可憐就是了,這就是牢騷。牢騷就是自我催眠,本來活得很正常,牢騷一發,會使自己變得很煩惱,越發牢騷越煩惱,這就是惡性循環。你如果不發牢騷,過去的已經過去,明天好好地幹,付出今天、贏取明天,那必然明天會更好。你若是天天發牢騷,不但自己陷入痛苦、煩惱,而且散播心靈的低氣壓。對你的好朋友發牢騷,他不聽不好意思,他聽了也煩惱,結果你把煩惱傳染給他了。安祥會傳染,那煩惱也會傳染。所以,人不要隨便發牢騷,養成發牢騷的習慣,只會感召不幸,那是不好的。
(十六) 嫉妒
嫉妒就是肚量窄、不能容人,怕別人比你強。我小的時候住鄉下,有個女同學,她家裏有個親戚從大都市回到鄉下來,她就跟我說:“我表姐回來了,我真看不慣她。鞋跟那麼高,也不怕把腳扭斷了;嘴巴擦得那麼紅,像吃了人似的;頭發卷卷的,像雞窩一樣……。”講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她是不是很古板呢?不是!她是嫉妒。我以爲她是反對化妝、打扮這一套。過了幾年,她也到都市升大學,放暑假回來,跟她表姐一樣,高跟鞋、口紅、燙得頭發卷卷的。我說:“你以前不是說你表姐如何如何嗎?”她低著頭不講話,還罵我:“死鬼!”好像是我錯了一樣。
一個人不要嫉妒,嫉妒不但給自己製造煩惱,也給別人製造煩惱。也不要怕別人發財,別人發財有他的因果,不必在雞蛋裏挑骨頭,故意找一些毛病,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好處,久而久之讓嫉妒破壞了你自己的幸福。
(十七) 傲慢
傲慢是魔的標志。佛經說“魔領十萬八千衆,跟帝釋天打仗”,魔怎麼能打得過上帝呢?豈不是自不量力,但他很傲慢。傲慢十足是魔的標志,你看那些外道,都是很傲慢的;學正法的人,都是很謙虛的。傲慢會影響我們的安祥心態,傲慢會使別人遠離我們,破壞我們的親和力,所以不要傲慢,要謙虛。
(十八) 發怒
我曾經寫了一首《杜漏歌》,隨後怕別人不明白我的意思,所以又講了一篇《杜漏》,說:“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發了脾氣之後,再去照照鏡子,那裏面根本不是你,而是魔鬼。人的相貌是會改變的,你生過氣之後,你的祥和沒有了,暴戾之氣呈現出來了。你的呼吸不一樣了,心跳的頻率不一樣了,吃東西的味道不一樣了,走路的姿勢不一樣了,說話的聲音不一樣了,甚至辦事的效率也大大地降低了。你若不相信,試試看就知道,絕對是如此的。你若是一生氣,最重要的是安祥溜走了。安祥是不與憤怒同在的,所以千萬不要生氣。
“怒火能燒功德林”是說你生氣的話,你過去所修的功德,統統沒有了;你過去下的苦心,統統白費了,而且發脾氣能招魔,因爲魔感覺你與他同類了,物以類聚嘛!你若是沮喪,就會引鬼。
以前有一個童養媳,從小就被婆婆虐待,不給她吃好的,也不給她穿好的,她感覺到很痛苦、很沮喪,背著人就掉眼淚。附近有個吊死鬼,發現她有些像是同類,就打算找她當替身,自己好再去投胎。吊死鬼勸她說:“你看!這個窗戶外面是花園,你只要頭一伸進去,就到了花園,就解脫了。”童養媳不肯伸頭,她只是沮喪,但還並不想死。吊死鬼就想法子找她的麻煩,把她煮的餃子一個個用棍子搗破,讓她挨婆婆的罵,被鬼捉弄了幾次之後,她終于上吊死了。這件事我沒親眼看到,是小的時候聽我長輩講的。
所以說我們不要生氣,也不要沮喪,既不招魔,也不引鬼;既不培養怒氣,也不培養怨氣,久而久之,就能養成一股祥和之氣。
(十九) 挑撥
所有宗教都是主張和諧的,挑撥離間、誹謗傷害是最缺德的事。
佛教有兩舌、惡口的戒律,“惡口”是講不實在的、難聽的話,相當于誹謗傷害;“兩舌”就是這邊說一套,那邊說另一套,傷害人家的和氣,挑撥人家的感情,這種作爲是很難維持幸福的。
在宗教界,也有這個教說那個教是魔,那個教說這個教的見解是錯誤的。其實,這都是少數無知、偏見的神棍在挑撥離間、在誹謗傷害。耶稣是聖人、孔子是聖人、老子是聖人、釋迦牟尼也是聖人,我向你保證,上帝見了佛祖,絕對不會打架,因爲上帝就是佛祖,佛祖就是上帝。
上帝有兩種:一種是存在的上帝,上帝就是真理,真理無所不在,所以是存在的上帝;一種是修成的上帝,像印度的克裏斯那,印度人都奉他爲上帝,西洋人則奉耶稣爲上帝。道家講:“叁清”──太清、上清、玉清,太上老君就是上帝。上帝可說是無所不在,佛的法身遍虛空,都是同一個空間,所以說“佛是上帝”,是修成的上帝。
修成的上帝跟原本的上帝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不同。中國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就如同把一個水分子丟到大海裏去,全大海都是那個水分子,它們不是相似,也不僅是相等,而是全同。所以佛經上說“不要認泡沫,要認大海”,說“宇宙即我,我即宇宙”。
“宇宙即我,我即宇宙”,這句話我花了二十年才消化,因爲這句話不是理智、不是知識,而是要親身到達,否則你怎麼可能是宇宙?你要親身到達啊!你若只是知道,那不關痛癢,就好比你在街上遇到朋友,問你:“吃飽了沒?”你說:“吃飽了”,並不一定是真吃飽了。所以宗教界不應該有這種互相攻讦、互相排斥的言論,應該力求調和才對。
我們安祥禅不走宗教路線,我們歡迎所有的宗教都來研究安祥禅,因爲文化是人類的公産,安祥是所有宗教的實質與生命。
沒有安祥,什麼叫做神?什麼是靈的生活?什麼叫叁位一體?都只是說說而已。
有了安祥,才是靈的生活。
有了安祥,才是正受──真正的受用,正確的感受。
有了安…
《耕雲心藥錄——心理疾病篇 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