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衣服,下个礼拜要喝喜酒,再去买一件,买多了没处放,到了明年,式样又不流行了,再买一件,这就是虚荣。为了满足虚荣心,打肿脸充胖子,其实日子并不好过。所以虚荣心很不好。
《中庸》上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凡事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如果超越了,就破坏了自己的幸福。就如刚才我讲的这一家,生活本来可以保持平衡的,因为借高利贷做大拜拜,就破坏了幸福,天天为债务烦恼,高利贷的利息很高,一家人忙了一年,只够缴利息。
有好几个放高利贷的朋友,我都劝他们不要干这事,这不好;我很感谢这几位先生都没有放了,不义之财,也会破坏幸福的。
有一个花莲的朋友向我抗议,他说:“老师每次讲因果,强调说错了话会招来烦恼,这我试过了,不错!但是恶有恶报,我不相信;有人贪污,结果他盖了大房子;我一天到晚循规蹈矩的,结果苦哈哈。”我说:“那我错了,我向你道歉,现在给你鞠个躬。”各位千万不要企图说服别人,本来无所谓服不服,但你若是想说服他,他就不服了。越说越不服,连自己的小孩都不要去说服他,勉强说服,反而会伤父子的感情。所以我向那位朋友道歉,要他以后不要相信我的话好了。
过了一个礼拜,他想想不对,到我家里来说:“老师!我这一个礼拜很烦恼,找不出原因来,胸口好像有块石头堵住,大概是老师给我鞠个躬使我受不了。我现在请求老师一件事,您坐着不动,我给您磕三个响头。”我看他很诚恳,就让他磕了。
我说:“我不大愿意捕风捉影,讲些没有通过实验的话。你到贪官污吏的家里去看看,你会感觉有股低气压,房子是豪华得很,但是坐在里面并不爽快,总有股想离开的冲动。尽管他家里的电灯光度是够了,但感觉上不但不柔和,反而很暗淡、刺眼。他家里虽然钱很多,可是他的儿子却当他面是一个面孔,离开又是一个面孔,所谓“阳奉阴违”,你可以去试试看。”不久之后,他又来了,他说:“老师讲的千真万确,坐在那位朋友家里如坐针毡,比低气压还难过,好像坐在二氧化碳室里!”(哄笑)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这就是因果报应啊!有的报应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无形的报应来以前,你会很难过。一个人无条件的难过,坐在家里也坐得很不安,这时候你就要反省。为什么有报应?因为那是恶有恶报啊!
一个修学安祥禅修得很好的人,朋友到你家里来,都不愿意走,说你们家怎么这么好,哪里好也说不出来,无形中会觉得有一股温馨感,令人身心都爽快。人的心能转一切,佛经上说:“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幸福的根种在你的心里,你能活在安祥里,你就一定会幸福;你若是活在虚荣里,那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不需要讲求面子,错了就认错,有多大的力量就表现多大的力量,用不着说“就是我今天不吃饭,也要把钱都送给你”,这样是不合乎中道的。
所谓“中道”,我再重复一句,就是自他兼利,无人受害。我们打交道,对你有好处,对我有好处,没有人因为我们的好处而吃亏,这就是做人的中道。用不着虚荣,用不着大拜拜,大拜拜你能得到什么呢?除了背高利贷的压力之外,你没有得到什么。当然搞大家乐也有人发财,但是发了财之后,倒楣了,为什么?他由魔那里得到了明牌,而魔是很难缠的,一点不如意,就要你的命。
广义的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狭义的魔,就是恶灵──非常凶恶的灵魂。的确有这种魔,你可不可能遭遇到呢?你们各位谁也遇不到,因为物以类聚呀!你跟他太不相同了。你想跟他做朋友,他谢谢,不敢高攀。他不会跟你做朋友的,他跟你做朋友很不自在;因为你坐在这个地方等于艳阳高照,充满了温馨,他受不了,他会熔化,所以驱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保持安祥。
(八) 不满
人之所以对生活不满,就是因为违背了中道,想念太多。人生的理念,从受教育以后就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去多想,只要按部就班地走,就行了。你不要想过去──过去谁骂过我,过去谁对我好,那又怎么样呢?也不要想从一枚鸡蛋孵成小鸡,小鸡养大了卖掉买小羊,羊养大卖掉再买小牛……,别这样想。如果你没有这么多妄想,明天出门,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你编织的幻想太多,明天一出门,遇到的跟你想的不同,你一定很失望,失望之余,你就会产生不满。你幻想着别人会对你好,到时候他对你礼貌不周到,进门来连杯茶都不替你倒,那样你会不满、甚至会生气。其实人家拿你当自己人,你要喝茶就自己倒嘛!若是人家没倒茶,你也生气,人家抽烟没有递给你,你也生气,那你未免太爱生气了!所以不满也是破坏幸福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有太多的不满,人际关系不好,会活得很苦。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大部分是习惯于不满,对小孩不满,对先生也不满。先生高高兴兴的,累了一天回来吃晚餐,做太太的说:“你看你吃饭,还有声音,跟只猪一样。”她先生就吃不下去了。其实她先生是因为她做的菜特别好吃,在品尝美味,她不但不高兴,还说吃得像猪一样,这就是把内心的不满乱发泄,乱发泄就会伤害别人。
要知道“快乐的时间是现在,快乐的地点是眼前,快乐的方法是让别人快乐”,这是快乐的真谛。你如果不让别人快乐,你就是不肯付出快乐;不付出快乐,你怎么能得到快乐呢?你使人人都烦恼,然后你一个人高兴,天下会有这种事吗?我想绝对没有。所以你要多奉献一点,用点脑筋叫别人开心,叫别人高兴,你才会开心,这是人们的自然反射嘛!
有人问我:“安祥禅的力量何在?”我说:“我们不要陈义过高,说是转凡成圣啦!见性成佛啦!我们只说你可以得到两种力量:第一个是亲和力,人际关系会改善;第二个是同化力,你修行得好,安祥度深了,谁接近你,谁就获得安祥,谁到你家来,都赖着不想走,这就是同化力。”你若是有亲和力、同化力,那是值得恭喜。你若是把不满装在心里,就没有同化力和亲和力了。
(九) 猜疑
猜疑是烦恼的根源。我讲个例子,有个朋友气呼呼的,我说:“你干嘛那么生气?”他说:“有两个人在骂我。”我说:“你怎么会知道呢?”他说:“这两个人在讲话,见我一进去,他们就不讲了,不是骂我是骂谁呀?”我问他:“不讲之后怎么样了?”他说:“他们站起来了。”我说:“人家如果见你来了,还照样讲话,那是目中无人,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来了以后,人家不讲话站起来了,是对你有敬意,怎么说人家背后骂你呢?”“哦!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由此可见,猜疑会带来烦恼,猜疑会错怪人,凡是没有证据、没有事实、没有结论,就随便用猜想、用主观去下判断,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印度加尔各答附近有一座很高的塔,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为了纪念一条狗而修建的。据说修建这塔的是一对贵族夫妻,先生是王子,太太是公主,养了一条忠心的狗。有一天,夫妻俩出去打猎,就叫这条狗来看守他们的小孩。打猎回来一看,小孩不见了,狗嘴上沾满了血,这对夫妻心里想:“大概狗把我儿子吃掉了。不错!我们回来晚了一点,大概狗肚子饿了,就把小孩当点心吃掉了。”盛怒之下,就把这条狗给杀了。狗在临死的时候,还趴在地上流眼泪,还摇着尾巴表示亲爱。狗被杀掉之后,他们忽然发现小孩从床底下出来了;见了爸妈就说:“来了条大蟒蛇,我很害怕。”他爸妈问:“蟒蛇呢?”孩子说:“蟒蛇在后院被狗咬死了。”原来狗嘴上的血是大蟒蛇的血;小孩子不见了,是躲在床底下。夫妻俩这时的伤心、懊丧,真是无法形容。于是就建了一座很高的塔来纪念狗,而且请高僧念经超度,但遗憾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所以说猜疑是很坏的毛病。我们交朋友不要猜疑,有疑惑、不清楚,可以质问,但是不要去猜;质问没有关系,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夫妻有误会,可以质问;朋友有误会,可以质问,一解开就没有事了。如果解开以后,还向他道个歉,那就更好了。好朋友之间,如果要猜疑的话,永远都会有遗憾,那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试想把那个最忠心、拿性命来保护你儿子的好狗给宰掉了,你给它修个塔,又有什么用?所以猜疑会造成莫大的遗憾。如果我们想保有我们的幸福,使良心没有负担,不要猜疑。有事情不清楚,我们宁可打破砂锅问到底。
(十) 担心
担心为什么破坏幸福呢?担心是一个负面的祷告。你儿子很乖,礼拜天放假,骑着脚踏车和朋友去郊游,你在家里老是担心,你说:“我的儿子!不要撞上汽车啊!过马路的时候撞上汽车就惨了!”你等于是负面的祷告,万一祷告灵了,就会出车祸了。这就是多余的担心。平常教导孩子固然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担心。小孩不在眼前,好久没来信了,你就担心:“他生病了吧?要不要紧?”你这等于是在诅咒他。所以一个人不必要自找精神负担,尽管你是处处为别人担心,天天作负面的祷告,天天诅咒他,总有一天会灵的。可见担心会破坏我们的安祥,担心对别人也不利,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所以不要担心,不要做负面的祷告。
(十一) 逃避
有很多人欠债,听到外面有人敲门,立刻就躲到厕所里去,同时告诉家人说:“你就说我不在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杀了人自首,还可能减免刑罚,逃是逃不掉的啊!种瓜得瓜,有因必有果,你怎么逃得掉啊?你干脆讲清楚。人家要搬你家电视机,让他搬走好了,逃什么呢?还记得我家老大读初中的时候,他叫我给他请个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天月考。”那期考怎么办呢?这就是逃避,逃避不但逃不掉,还要付出利息。什么利息啊?这件事情没有解决,永远有压力存在,多拖一天,你就多一天的精神负担;长痛不如短…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