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是港大醫學院四年級學生。您能不能爲我們指點一些認識自心的方法?
答:在認識自心方面,我也很慚愧,雖然感興趣,但除了一點理解以外,也沒有什麼證悟。
你們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如果有興趣,可以循著密宗的修行次第,從前行法修起,之後得灌頂、求大圓滿竅訣,這樣一步一步地來,最終必定能證悟不可言思的境界。或者,也可以像禅宗修行人那樣,首先學習《金剛經》、《六祖壇經》、《般若經》等經論,只要有了正確的指點,並滿懷恭敬心與歡喜心去閱讀它,也一定會有所收獲。
比如說,你由此可以得到一種見解,像《金剛經》中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就是最殊勝的見解。但“不可得”有兩種:一是不存在而不可得;二是存在而不可得,就像我丟了東西,雖然它就在某個地方,但我找不到它。而心的“不可得”是前者——並非明明存在卻找不到,而是它根本就不存在。
那麼,單單一個“不可得”,或者說空性,是不是就是法性了呢?還不完整。你若只認識了這一點,按密法的教言看,還不是真正的認識,因爲在不可得的同時,其實還有光明的一分,也就是說,在究竟的實相上,光明和空性無二無別。這個明空無別的道理,在第叁轉*輪的《寶性論》、《大乘密嚴經》,以及龍猛菩薩的《法界贊》等經論中,都有細致的宣說。只要下點功夫,你就會慢慢明白。
當明白了以後,即使成千上萬的人說你修法錯了,你也絕對不會動搖,而是會堅定不移地修下去。這種“堅定不移”,並不是因爲太頑固,而是因爲已經開悟了。
香港大學問答『 2011年11月27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