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綠色的星球上(索達吉堪布)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綠色的星球上

  

——索達吉堪布

  

  環境有內環境和外環境兩種,有關內環境的保護——心靈清淨、進化之階梯與頂巅,諸多佛典已做了豐富、詳盡地描述。

  

  至于外環境,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對他生存的環境,都會有一定的保護意識——小至他的床榻、房屋和庭院,大至自己的村落、城市、國家、乃至地球。

  

  爲什麼要保護環境呢?對任何一個生命來說,所居之空間對他的生存至關重要。如果螞蟻失去了潮濕溫暖的土穴,只能含恨離開世間。或者,現在它還能挖掘隧道、築巢、産卵,但在不久之將來,它所寄托的美好之家被洪水或水泥覆蓋,它的種族只能全體覆滅。

  

  如果在我們小時候,家庭、學校和社會沒有再再殷切、著重地強調,環保就不會在我們心中占據一席之地。等我們長大後,因爲短視和永無餍足,我們肆意掠奪資源、毀壞自然生態,直到有一天,發現地球被劫掠一空,海水已淹沒了大陸。我們的後代來到這個貧瘠、災害頻發、環境險惡的星球上,在他們大肆殺戮的物種滅絕殆盡之後,自身也瀕臨絕境……

  

  我們需要清醒,改變對環境漠不關心、自私冷漠的態度,正視人類面臨的嚴峻現狀……

  

  

人類面臨怎樣的威脅?

  

  首先是土壤。土壤是人類生存之關鍵。因工農業生産的高度發展,人們濫用土壤處理不斷增多的有害廢氣物,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及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以及由城市汙水、汙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它們完全超過了土壤的自淨能力,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到植物到人體”或“土壤到水到人體”的過程,被牲畜和人體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隨著人類活動的急劇增加,人們開掘礦産、建築水電站、隧道公路、水庫及高層建築,掘地數十米,地質結構招致很大的破壞。中國一位著名環保人士、地質學家認爲,長江上遊岷江建設多座水電站,破壞了地質結構,是誘發汶川強烈地震的主因。

  

  按照佛教觀點,地球受到人類蓄意破壞,地形凹凸不平,也是世界人心不平,出現國家、民族、種族等不平等、人類無法實現和平的原因。

  

  第二是溫室效應。據統計,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層融化,海平面不斷升高,五十年之後,孟加拉國、臺灣等中國沿海地區及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區域的沿海城市都有被淹沒的可能性。2009年,美國總統戈爾因呼籲人們高度重視全球變暖的問題,被授予若貝爾和平獎。

  

  全球變暖,會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害。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産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全球變暖還會導致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英國2010年10月公布的全球氣候變化報告警告說,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動,全球變暖造成的損失,將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造成損失的總和。

  

  全球氣候變暖是怎麼産生的呢?其中之主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這些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其次,畜牧業是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凶。很多人不知道,奶牛養殖場每年産生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這兩個主要的溫室氣體,合起來超過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90%。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畜牧業所産生的溫室氣體的總量,比全球交通運輸業的排放總量還要多。作曲家兼素食主義者保羅.麥卡特尼說:“如果想拯救地球,要做的就是停止吃肉。這是一個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全球變暖的第叁個肇因,是原始森林的消失,導致本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未被吸收。有些專家認爲,再過四十年,東南亞規模龐大的原始森林會消失殆盡。一旦森林消失,樹根就會絕迹。沒有樹根,就不能在土中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從而使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出現泥石流、洪水、沙塵暴等災難。

  

  人類面臨的第叁個威脅是淡水減少。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淡水的汙染大大減少了全球可供淡水的資源,由于水汙染和缺少供水設施,全球約有十多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用水。

  

  全球變暖引起溫度帶的北移,中緯度地區夏季降水量將會減少,如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會因夏季雨量的減少,變得更加幹旱,水源更緊張。現在中國東北、雲南等地,缺水現象已非常嚴重,有些農區百分之六七十的水源已經枯竭。

  

  2009年,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資助的《中國地下水科學的機遇與挑戰》一書中介紹,在過去幾十年內,中國地下水的開采量,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

  

  在武漢召開的第七屆地下水模擬國際學術會議中,專家們表示,由于人們大量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降低,很多地區已抽不出水來。據地質調查局的報告,由于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的排放,全國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汙染,造成癌症、不孕、骨節增大等各種並發性疾病。

  

  藏地的水源也一年比一年稀少。本來,雪域藏地各個山谷之甘泉用之不竭,是長江和黃河取之不盡的源泉。現在,由于全球溫室效應,山谷中的潺潺流水已變細或中斷,山巅之雪化爲氣體,在尚未到達平原時,已蒸發殆盡。

  

  第四個威脅是大氣汙染。包括工業燃料燃燒及工業生産過程釋放的化學煙霧顆粒,農用燃料燃燒排氣、農藥擴散、化肥分解等對大氣的汙染;民用空調、爐竈、取暖鍋爐排放汙染物、焚燒城市垃圾等的廢氣、垃圾堆放過程中分解的廢氣;交通運輸工具燃料燃燒排放的廢氣等。

  

  大約是八年前,我曾在廈門小住。那時,廈門的天空雖然不比藏地那麼湛藍純淨,但比起成都,還是非常開闊、曠遠。但是,今年春節我到廈門時,八年前廈門之天空卻已經不再。

  

  現在,藏地喇榮雖然遠離工業化都市,沒有明顯的空氣汙染的現象。但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能再也看不見朵朵白雲從大鵬山天際,向喇榮溝徐徐而來。

  

  第五種威脅是海洋汙染。漁業汙染損害事故、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向海中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等,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全球五大洋海洋緊密相連,曾經,有一艘日本貨船在某處海域沈沒,幾天以後,人們發現,船上裝載的玩具在北冰洋出現。同樣,日本核泄漏的輻射物也會隨著洋流,飄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核泄漏事故之後公布,此前,他們從未在海水中檢測到如此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輻射汙水會改變海洋動物的遺傳,破壞魚類的繁育能力。日本及附近地區的沿海居民,已不敢隨意食用可能被輻射物染汙的海鮮和海藻類食品。同樣,空氣中的輻射物,也會隨著雨水飄落到世界各地。

  

  當今世界雖然科技發達,但人心貪婪,既不考慮自己的國家,不考慮鄰國、不考慮對整個生物鏈及大氣層等環境的影響,更不考慮子孫後代。其所作所爲,如同一個人磨刀霍霍,砍向自己的脖子。最後,當人類想改變現狀,可能爲時已晚……

  

  如果我們能從麻木不仁中停頓片刻,正視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和它的前景,每一個人都會不寒而栗……

  

  

你爲環境做了什麼?

  

  五十多年前,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寫了一部《寂靜的春天》,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幽幽的明燈。《寂靜的春天》闡述了農藥殺蟲劑對環境的破壞,由于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對劇毒殺蟲劑進行調查,並于1970年成立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産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

  

  1972年6月5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每年的6月5號,也因此被定爲世界環保日。此後的每年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會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

  

  除了世界環境日外,在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上,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爲“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是因爲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都相等。那一天,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征著人類要抛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

  

  很多人不知道“世界地球日”,卻知道“五一勞動節”。大多數人除了自己的吃穿住行,對有利于和平和心靈淨化的理念卻漠不關心。事實上,只要我們真正重視、關心這些問題,就能對其他人發生作用。

  

  每年的7月17日,是世界關愛日。有一個組織的口號是:“關愛環境,關愛生命。”我很喜歡這句口號。人與自然之間有密切的緣起,這種紐帶一旦斷裂,對人們的生存、生活和修行,會産生負面的影響。

  

  我希望喇榮能在時機適合的時候,就世界環保問題,召開一個研討會,增強…

《人生格言系列6:漫步在綠色的星球上(索達吉堪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