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當然我今天不是很正規地給大家講課,而是給大家提醒幾個關鍵的問題。
- 深入聞思
我們學習應該要有方法,現在個別人表面上開始看一遍,這個也學那個也學,但是深度不夠。以前我們聞思的時候,一本書至少也要翻閱叁遍以上。在上師如意寶面前依止將近2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每次上師講任何一個法至少也是看3遍以上。剛開始聽講的時候自己發願,無論再怎麼樣,我最好是看叁遍:課前自己先看一遍,上師講一遍,然後最後至少再看一遍到兩遍,是這樣聞思的。
但現在很多人以忙碌爲借口,我們辛辛苦苦地給大家准備的法本,有些人一點也不看;有些人看了一遍,然後也根本不珍惜;有些人甚至對法本就視爲一般的報紙、資料一樣的,根本想不起這裏面是有真理的。我剛才說了,我爲了一個法本要花很長時間,找很多關系,找了很多很多人才能最終得到。其實這本書裏面,只是英國人、美國人對前世後世問題的看法。
對在座的很多佛教徒來講,我們可以說是佛教的專業人士吧,我們所講出來的道理也許還是有些參考價值的。因此我想,今天來這麼多人,對大家應該有什麼就講什麼,很公開的,直接的。我也沒必要給你們說很多好話,說你們都是很好、很胖、很不錯……,很胖很多女孩子不高興。所以,很苗條呀,很開心,很…… (上師笑了)
其實佛法就是講人心的改變,你們也想一想,我講完了以後,最好對每一句回去思考一下。我們現在學的廣度還是可以的,但是深度不夠。什麼叫深度不夠呢?我們以前是這樣學的,比如說上師如意寶講一堂課,中間哪怕是講一個開玩笑的話,我們也要深入地思維很長時間。裏面所舉的每一個比喻,都再叁地去挖掘其中的甚深含義。如果你不這樣對待,而把它當成一般的世間語言的話,就得不到裏面真正具有的甚深涵義。
爲什麼大家在學佛法的時候特別崇拜上師呢?因爲上師所講的教言,都是符合佛教的道理的。這種佛教的道理有一種竅訣性,也是一種經驗。就像現在世間人看病的時候,對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醫生的診斷就會很接受。同樣,我們學習佛法的話,要依靠這些大德們和上師們真正的竅訣性的開示。有了竅訣性的開示後,光是聽一個灌頂,一個教言還是不行的,還要如理如法的修行。
- 以智慧辨別真僞
今天我跟另外一個法師在電話裏聊天的時候(也算是一種聊天吧)——但是我們聊天跟現在世間人聊天不相同,確實是更接近佛教和真理一些——我們在交談過程中就發現,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如法的現象。不說其它的,只說一個修加行。我今年一直修加行,現在學院裏面的好幾百個、幾千個人都已經修完加行了,然後接受大圓滿的灌頂也好,密法的一些傳承、修行都可以的。
但現在有些人說,通過花錢可以代替修加行的。五六年以前有些人說,600塊錢修加行就可以了。這樣算的話,一個加行是100塊錢。現在聽說已經漲到3000塊錢了,那這個也值得,因爲物價也在不斷地漲。
對這種說法,我對這些人,不管是誰並沒有什麼抵觸或者什麼意見,但是這種人的做法,確確實實不符合傳承上師們的教言。還有一些人說,大圓滿是可以直接修的,不需要經過前行。再怎麼樣,我們也是觀察、翻閱過千經萬論的,特別利根的可以直接接觸大圓滿修法。但是沒有經過修加行的,以前在藏地確實沒有發現過。當然你們若是屬于極個別利根者——現在如果有的話——也是很好的。
也許今天我所說的全部都是駁斥別人的、發太過的,而沒有建立自己的宗派,但這個也是中觀應成派的一種做法。所以,希望你們能接受並思考一下。在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很多說法,完全跟佛教的教義相違。尤其是剛開始學佛的人根本不懂,便隨著這個人的說法,隨著那個人的說法,這樣會有很多的迷茫的。學院有些上師即使出去,雖然身體不是很好,經常見面的機會也很少,但是我們也盡量地想辦法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用在給大家講課方面。
但是有些人該學習的佛法不去學習,自己在外面找各種各樣的上師,在那裏也得不到真正的佛法,到後來自己跟上師之間發生一些矛盾,由于已經完全放棄原來真正的學佛團體,最後,即使想回去,也不能回去。而有些上師只是關心一些特殊的弟子,其他人到了最後就會走投無路,不知何去何從。這種情況,在現在的社會上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作爲佛教徒應該要頭腦清醒,對現有的機會應該去觀察。
我個人來講,並沒有說我們所傳的佛法是最好的,你們一定要接受我們的傳法,我夢中也沒有這麼想過。哪裏有珍貴的上師、哪裏有珍貴的佛法,不管是誰的,大家都應該接受。但如果不了解菩提道次第,方法和行爲不如法,什麼樣的上師、弟子、教法都不一定對你有利。
- 對負責人的要求
在這些重大的問題上面,我希望各地的組長也好、負責人也好,不要只顧自己。前一段時間,對個別地方的一些弟子,明明知道他們入于邪道但是沒有去管,後來我遇到他們的時候就很不高興。我說,你如果是一個公司老板的話,下面的這些人已經離開了可能你不會不管的。作爲一個負責人,如果負責任的話,當下面的這些人真正不明白的時候,大家不要只想著自己的事情。
我們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如果只要想著自己,自私自利特別強的話,在很多行爲上會露出來的。今天可能我說得比較多,前一段時間,我在外面聽得也比較多,看得也比較多。看到的大多數人中,可能60%不如法的,40%是比較如法的。
我希望各個地方的負責人,一定要按我們所說的那樣,學佛的團體不要有各種各樣的化緣、搞經濟、搞政治、搞個人的宣傳,這些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我個人不願意搞這些,我和大家的交流,純粹是佛法上的交流。不論是到學校,還是在老百姓中,跟各個層次的領導相處時,我都是這樣想的。
因爲佛教對整個人類,乃至所有的生命來講是一個如意寶。不僅僅我這樣想,也包括世界上無數的科學家。你們不信的話,看看智悲佛網還有很多其它的網站上,國內外的科學家對佛教的評價是怎麼樣的。所以,對這樣的如意寶,我們不應該利用它搞政治,搞經濟,搞個人的宣傳,或是搞各種各樣的非法的事情,那就體現不出它無比的價值。希望我們以純粹的佛法來利益衆生,希望大家要掌握好這一點。
各個地方對不管是學淨土、學前行,還有其他上師的弟子,應該要有一些靈活性,要善于處理、善于理解、善于溝通,這一點很重要。
其實對于自己組的事情,你們可能方方面面都要溝通很多次。我們佛教徒之間的問題,也一定要反反複複共同協商,相關負責人再叁商量後,爲大家解說,以說理的方式服人,而不是強迫。
各個地方的負責人要有智慧,有些人因爲沒有智慧,他的一句話毀壞了幾百個人、幾千個人的善根。所以這方面,我想每個人尤其是管理人員一定要有善巧方便,如果沒有善巧方便的話,一個人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爲,下面好多人的信心都會因此退失。所以,大家都要共同努力,反反複複一而再、再而叁地協商,實在沒有辦法解決的話,最後有些人退失了,有些人掉隊了,也是沒辦法的事。
作爲負責人,千萬不要簡單地對待這些事情,一句話就讓他們不要學了,或者一句話就讓他們離開了,這種行爲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要說很多人,哪怕是一個人的善根毀壞的話,我們也有非常大的過失。因此,各個地方的負責人一定要以善巧方便來處理。比如,你和家裏最親近的人發生了矛盾,那時,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待的?一定是通過多次協商之後才決定的,對下面的很多事也要這樣來處理。
- 關于香港佛學青年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還有香港教育學院共同舉辦的佛學青年研討會會在今年夏天舉行。當時他們要求我也去,我也准備去。我以前也去過香港很多次,如果各方面的因緣具足的話我會去;但是如果因緣不具足的話,我不一定去。那裏有很多學者,以叁大學校爲主的很多學者會在那邊講座,這樣的講座,對我個人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跟這叁個學校的教授和校長要了一些名額,現在報名時間馬上要截止了,我們准備延期半個月。你們家裏的如果有大學生或老師,各方面的因緣具足想去的話,我個人的建議是應該去。去年我去了香港幾次,對佛教各方面的認識包括世間的一些見識都有所進步。國外對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是非常認可的,內地的有些大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有些都不願去,直接到香港大學讀書。如果讓他們到其他地方學佛,他們可能會有很多擔憂?但在那裏是不需要擔心的。這叁所學校應該是很有影響力的,很難得的學校,很多的富貴子弟都去那裏。
因此我建議,如果各方面的因緣具足要爭取去那裏。這叁所學校的教授,還有一些智者會有叁天的講座。對知識分子來講,是非常難得的。我們原來要求交論文,現在時間比較緊,如果幾千、上萬字的論文實在有困難,那麼象征性的談一些感想也是可以的。你如果真正想去的話,少寫一些也可以。他們那邊也不容易,要提供吃、住,自己只要解決一下路費。即使在香港,很多人都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現在,7天的旅遊是開放的,每天都有30多萬的人來來去去,辦一個通行證,應該說是很容易。
如果想參加香港的佛學研討會,可以在4月15日之前報名。除了內地的與會人員,叁所主辦學校也有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人參會。報名的名額是以前前優先來安排。我在這裏給大家提醒一下,以前,也開過佛學研討會,有些人可能有各方面的擔憂。但是,這次是香港幾所大學校來主辦,大家可以放心。你們如果去那裏讀大學,可能有各種困難,現在,利用這個機會,花少許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有很大的收獲,應該是很有必要的。我個人是這樣認爲的,當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我特意爲我們這邊的人要的名額,有些人可能會想去,希望你們關注一下。
放生儀軌和課前課後念誦
現在,各地放生的情況良好,以前我們要求,放生時要按照《放生儀軌》念誦,儀軌全部是統一的。去年,我去了很多地方,發現他們放生的時候,並沒有執行我們的規定。
最近,我對相關負責人要求,以後,共修上課的前後文念誦一定要一致,要按照學會的念誦儀軌念。有些人念得特別多,這個祈禱文、那個祈禱文、這個名號、那個名號,光是念誦就要一個小時左右,這麼做不是很合適。如果要念的話,可以在共修結束的時候念。還有《放生儀軌》,從今年開始,放生念誦的儀軌要統一,不要自己想念什麼就念什麼,這樣也是不合理的。
2012.3.22
《索達吉堪布UC開示(2012-3-22)》全文閱讀結束。